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1649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docx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

绪论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4点】

答: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简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3点】

答:

1.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其一,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二,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三,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贡献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一.

什么是理想?

什么是信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理想与信念是紧密联系的?

理想与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一理想信念具体有哪些特点?

【3点】

答:

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性。

  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和共同性。

二.理想信念具有哪些基本类型?

【4点】

答:

1.首先是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2.其次是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3.再次是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4.最后是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三.人生为什么需要理想信念?

【3点】

答: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四.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什么特点?

【4点】

答:

1.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现实性。

-定位

  2.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科学性。

-方法

  3.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崇高性。

-目标

4.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健全性。

-态度

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最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2点】

答:

1.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2.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

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那些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就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二、把理想信念化为追求的行动

1.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落实在行动上2.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种艰苦奋斗的过程

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①社会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②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

③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共产党的领导。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爱国主义所渴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根本不可能实现。

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样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坚持自己的主权和利益,才能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最终摆脱落后与依附的境遇。

同样地,也只有把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才能防止西方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的渗透,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

所有这些,都需要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最大限度地分享全球经济增长的利益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

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的。

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培育爱国情感,是报效祖国的基础。

要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要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就必须以赤子之心关心祖国的命运,保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把自己和祖国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祖国繁荣昌盛的标志,也是国家兴旺发达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必备条件。

3、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①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

②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主主义。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人的本质与人生观的含义?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观制约着人生的方向和道路,决定着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实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

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

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中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人生态度的含义?

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

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

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对于逆境,不能怨天由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

人生价值的含义?

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

什么是人生的社会价值?

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什么是人生的自我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区别与联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个体的奋斗。

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努力以自我完善、全面发展并进而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只有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较高的社会价值,使同时代的人更美好,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实现较高的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

所以,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创造社会价值是因,实现自我价值是果,不能创造社会价值,就无从实现自我价值。

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的纽带,或者说是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就是生产劳动。

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需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使这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影响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这一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健康发展。

身心健康的标准?

任何有生命的人的存在,都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基本方面。

表现在生理方面:

要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育匀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

表现在心理方面:

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怎样科学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方面,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另一方面,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

人从其本性上说是社会的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可以掌握自我调节的主动性,使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总是处在积极的状态,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基本优势。

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以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

第四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的科学起源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起源的科学解释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2、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3、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

道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

调节功能是道德最主要的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认识功能也是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道德的历史演变?

迄今为止,与人类社会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相适应,道德发展也出现了五种历史类型。

原始社会是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关系,没有阶级、没有对立,产生了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统一的社会道德。

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对立关系,因此形成了奴隶主道德与奴隶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

但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道德成为奴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无产阶级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

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已不存在,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不再是对立的阶级道德。

道德的发展规律?

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为什么?

)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各级作用。

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为什么?

)①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②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③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为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也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使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每个中国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和中华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含义?

社会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什么?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

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已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2、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荣辱与荣辱观含义“荣”和“辱”是两个相对立的道德基本范畴。

“荣”即光荣、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

“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含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八荣八耻”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

3、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引领风尚。

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

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

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

公民基本道德的(内容)含义?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公共生活的含义?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

公共生活的特点?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公共秩序的含义?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公共秩序对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特点:

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是什么?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社会道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人必须自觉遵守。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内容)含义?

职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

劳动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劳动分工后的表达形式。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加强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

(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是什么?

)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

2、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2、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个人品德的含义?

个人品德的含义可以有几个方面的理解:

1、个人品德是表现在个体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为活动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了习惯的道德素质,是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属性。

2、个人品德既包括个人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也包括个人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是个人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

3、个人品德实际上也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

4、个人品德是个人的稳定心理特征、内心状态,是一个人在进行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5、个人品德是由个人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包括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方面。

个人品德的形成?

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道德修养的含义?

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

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省察克治的含义?

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坚决克服和整治掉所发现的不良念头和习惯。

慎独自律的含义?

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

依法治国的概念?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第33条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要求?

首先,要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人人都要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其次,要维护法制的稳定、统一和尊严。

最后,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