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1783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docx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

教案序号:

课题:

9.竹节人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卡”,积累“疙瘩、雕刻、威风凛凛、疲倦”等词语。

2.了解制作竹节人的工序,体会斗竹节人的乐趣。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卡”,积累“疙瘩、雕刻、威风凛凛、疲倦”等词语。

2.了解制作竹节人的工序,体会斗竹节人的乐趣。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猜它是谁?

出示图片:

竹节人玩具,你玩过吗?

2.谈话导入:

你有动手制作玩具的经验吗?

想一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乐趣?

与同学们分享。

……

二、学习生字

出示词语:

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呆头呆脑

大步流星怒气冲冲暴露无遗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心满意足轻手轻脚疙瘩抽屉

疲倦冰棍橡皮跺脚颓然沮丧

1.领读生词,注音读准字音。

2.观察每一个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词语。

3.用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4.用形近字识字。

5.多音字:

卡。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同学们,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形象最深?

想一想:

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迅速确认话语信息核心,即关键词句。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同学们,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下阅读的时间。

2.想一想:

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预设:

回忆竹节人斗竹节人制作竹节人观看老师玩竹节人没收竹节人

3.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你会怎么读这篇文章呢?

带着任务阅读课文吧!

(1)任务一: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预设: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

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3)还有其他地方是介绍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吗?

(4)按照你的理解,把竹节人的制作过程讲一讲,比一比谁讲得最清楚,实际操作起来最具体。

(5)任务二: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6)“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预设: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7)还有其他地方是进行这方面的体会描写吗?

(8)任务三: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9)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主要关注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

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10)还有其他地方是讲这个老师的故事呢?

4.交流带着任务读书的体验。

5.交流一下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解决不好的,可以请教老师。

四、学写生字

今天我们要学会14个生字,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

豁、凛等14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逐字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跟随老师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注意讲解偏旁的写法。

预设:

“疙瘩”:

注意偏旁一样;“筹”:

注意写好这一撇,舒展开来;“颓”注意写好“几”。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头正,身直,背挺,足安。

五、巩固提高

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生字,有些要求会写的生字还比较难。

你都记住了吗?

让我们来认一认吧!

出示汉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2.积累形近字。

小组评价书写情况。

3.出示词语朗读:

棍子混蛋

橡皮好像

跺脚草垛

沮丧租场

4.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生字学习成果,重点在于词语的读写,和大家一起品读关键的语句,探讨玩竹节人的乐趣,感受和老师的情感。

体会玩竹节人的乐趣和这乐趣里的童真童趣,这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5.上一节课我们带着不同的任务有重点地读了课文,感受到了很多。

这一节课我们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童年的乐趣,体味和老师的情感。

二、课文赏析

(一)趣味童年。

1.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味玩竹节人带来的乐趣。

(1)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2)再来找一找还有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乐趣,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

(3)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4)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2.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谈一谈这样的好处。

预设:

黑虎掏心!

泰山压顶!

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

咚咚锵!

3.快速读一读课文内容,四人一小组进行学习、讨论、交流:

还有哪些这样的表达?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思考:

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

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预设:

想一想:

侧面描写需要我们怎样描写?

可以试着写一个小片段,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5.小组之间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预设:

每一个人都要发言哦!

看谁的分析最到位,最准确啊!

6.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声音表现出我们的入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预设:

写出每一种事物运动的速度。

(参考课文内容)

(二)有趣老师。

1.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

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2.谈一谈这位老师的做法,你的看法呢?

你觉得这位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啊?

预设:

童心未泯活泼亲切。

3.讲一讲老师的故事。

预设: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讲故事要侧重原因和结果。

如果你是围观者,要侧重过程,将这个故事讲清楚。

4.讲讲自己的童年。

介绍一种自己童年玩入迷的玩具,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

5.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

和你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令你难忘?

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讲一讲。

三、扩展延伸

推荐阅读:

《你不是灰姑娘》——1985年范锡林获儿童文学优秀奖的作品。

四、巩固练习

完成配套练习册。

以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话题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会在短时间内集中在课堂上。

同时,由玩具话题到竹节人,很自然地导入,水到渠成。

本课生字较多,出示课件,学生交流,自学生字,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先让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结合上下文、解释重点字、找反义词等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梳理文章主要内容锻炼学生对文段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在朗读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时,能清楚其主要内容,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指导学生写好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复习巩固生字学习成果,重点在于词语的读写,和大家一起品读关键的语句,探讨玩竹节人的乐趣,感受和老师的情感。

体会玩竹节人的乐趣和这乐趣里的童真童趣,这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因课文比较长,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完成三个部分有困难,所以分组进行,在一个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时,其他两组的同学认真听,使学生初步明白: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抓住重点句段加深对课文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是学习文章的重要方法。

 

课外拓展,布置学生网上了解传统玩具,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并积累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对竹节人当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会有更深的体会。

教案序号:

课题:

10.宇宙生命之谜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奔”,积累“发达、理论、恒星”等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讲了什么;培养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好奇。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奔”,积累“发达、理论、恒星”等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讲了什么;培养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好奇。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思路:

夯实基础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掌握生字、区分多音字,是教学重点。

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线索,理清文章思路和文章的结构。

按着不同的阅读目标来进行多角度的课文阅读,以达到不同的学习任务。

2.出示图片故事:

嫦娥奔月夸父逐日

3.谈话导入:

很多时候,我们遥望茫茫的星空,看着圆圆的月亮,会产生无穷的遐想:

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吗?

天宫在哪里呢?

外星人是什么样子的?

你们一定还有更多的问题吧?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在神话剧中,天庭是宇宙里的另外一个世界,那么这浩瀚苍茫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

……

二、学习生字

出示词语:

发达理论类似猜测起源适当氧气

提供能源昼夜神秘观测拍摄斑点

枯萎干燥沙漠磁场抵御因素考察培养

1.领读生词,注音读准字音。

2.观察每一个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词语。

3.用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4.用形近字识字。

5.多音字:

奔。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思考阅读的重点。

想一想:

课文主要向我们说明了什么?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同学们,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下阅读的时间。

2.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

3.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你会怎么读这篇文章呢?

带着任务阅读课文吧!

(1)抓住问题进行阅读。

(2)找关键词,帮助阅读。

(3)注意找到提示语。

4.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还可以说说你对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

预设:

(1)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预设:

水分温度空气足够的光和热

(2)除地球以外太阳系还有哪些行星有可能存在生命?

预设:

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

(3)火星与地球与哪些相似之处?

预设: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

(4)火星真的适合人类生存吗?

预设:

自由思考讨论,下节课重点解决。

5.交流一下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解决不好的,可以请教老师。

四、学写生字

今天我们要学会14个生字,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

谜、尚等14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跟随老师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注意讲解偏旁的写法。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头正,身直,背挺,足安。

(5)观察并在小组讨论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6)做好形近字、同音字的积累,不仅可以学会生字,还可以学到积累的方法。

五、巩固提高

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生字,有些要求会写的生字还比较难。

你都记住了吗?

让我们来认一认吧!

出示汉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2.积累形近字。

小组评价书写情况。

3.出示词语朗读:

干燥焦躁洗澡嗓子

摄氏度镊子聂村

磁石滋润糍粑

4.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生字学习成果,重点在于词语的读写,和大家一起品读关键的语句,探讨地球以外的星球世界,感受生命的伟大,宇宙的浩瀚。

培养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探知未来的好奇心,这是本课的重难点。

5.上一节课我们带着不同的任务有重点地读了课文,学习到了很多。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浩渺的宇宙,探索生命的谜底。

二、课文赏析

(一)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是按怎样的顺序讲的,结论是什么。

预设: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部分是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

2.小组之间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3.每一个人都要发言哦!

看谁的分析最到位,最准确啊!

(二)提出问题

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三)分析问题

1.火星上适合生命的存在吗?

预设:

不适合

出示句子一:

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

预设:

举例子,摆事实证明观点。

出示句子二:

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

出示句子三:

科学家们还发现:

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

预设: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文章内容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2.快速读一读课文内容,四人一小组进行学习、讨论、交流:

还有哪些列数字的表达,足以说明问题。

3.反复阅读课文第2-9自然段,思考:

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比较句子,体会用词:

哪个句子表达更准确?

说明理由。

出示句子一:

近年来,科学家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出示句子二:

近年来,科学家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存在生命。

5.再来读一读课文首尾的部分,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出示句子一:

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出示句子二: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四)探究问题

1.想一想文章的问题,它的结论是怎样的?

预设:

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

三、课堂展示

1.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分别抓住问题的关键词句和每一部分的重要提示语。

2.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

(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2)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四、难点突破

1.如何看待“地球之外的太空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

预设:

也许银河系还有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存在,但距离地球太过遥远,人类无法企及,即使真的存在生命,对人类又有何意义呢?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可以幻想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但最后无法否认“地球是唯一的”这个事实,所以,我们还是珍惜地球吧!

2.你对宇宙有哪些认知呢?

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五、巩固练习

完成配套练习册。

 

谈话导入,以星空为话题,激发学生想象,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习生字,为本节课学习扫清障碍。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读课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读课文,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

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说明问题的顺序,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说明的问题。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汉字的能力和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为自学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检查提问,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衔接新课。

 

学生汇报交流以后,教师评价指导。

出示课件,让学生更进一步通过文字明确作者所说明的道理,懂得说理的方法,并教学生在以后写说明文时学习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

 

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讲了什么;培养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好奇。

教案序号:

课题:

11.故宫博物院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故宫图片:

1.平面图2.平面示意图)

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宫,美国的奥巴马总统访华时就游览过故宫。

故宫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如果你有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

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出示:

任务一:

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任务二: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

1.画图提示:

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

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

(1)交代行踪的词:

“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2)方位词语:

“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景点讲解:

(板书:

景点介绍)

(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

(外观、内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一)检查指导任务

一、参观路线图

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

(参观路线是怎样的?

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路线图了。

(2)阅读《材料三》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板书:

由南向北)

出示: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检查指导任务

二、介绍一两处景物

1.检查提问:

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

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

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

(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

出示:

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D.重建

(讲解时,适时板书:

太和殿台基外观内装位置和功用重建)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4.请大家阅读《材料二》,这也是一段与太和殿有关的材料,阅读后,提取相关信息补充到解说材料中去。

5.你知道该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和殿呢?

(学生自由说,可以从台基——外观、内部——位置和功用的顺序,也可以是其他顺序。

五、合作探究,课堂小结

(一)分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汇报,评价,指导。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故宫博物院)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

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明。

A.规模宏大壮丽: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上的白色栏杆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B.建筑精美: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桂,每根大柱上都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镏金宝顶,轮廓非常化美。

C.布局统一:

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四座城门;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三大殿建筑都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紫禁城前后两大建筑群“基本一样”。

(二)课堂总结

1.北京故宫博物院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本文详略得当地选择了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用简短的篇幅,鲜明地介绍出了规模宏大、结构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博物馆。

学习本文,我们要明确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另外还要学习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学以致用,把握方位词语。

2.我们根据不同的任务有重点地阅读材料。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

由南向北

景点介绍:

(1)台基

(2)外观内装

太和殿(3)位置和功用

(4)重建

教学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回顾今天这堂课,我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处: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篇幅较多,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