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5928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docx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

教案序号:

课题:

18.牛和鹅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谓、拳、捶”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5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3.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从各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教学重点:

1.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句,理解语言、体会文章思想的阅读方法。

2.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待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教学难点:

1.学会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到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的思考过程。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蕴含的道理。

3.将课文中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故事: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

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

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

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

一位哲学家告诉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1)指学生读故事。

(2)导思:

你认为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

(3)学生自由畅谈。

(4)课件补充出示——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想呢?

天一下雨,你就为女儿高兴,因为她卖伞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又可以晒布了。

(5)教师从同学们谈的看法中提炼出这一条:

“不能带着固有的思想看待事和物。

2.课件出示一张牛的图片、一张鹅的图片。

(1)提问:

你对它们的印象分别是怎样的?

(2)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牛和鹅》,“我”与牛和鹅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出示要求,学生自学。

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想一想: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每部分写了什么?

可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组内读文,讨论交流。

(三)交流问题,相机导学。

汇报交流问题。

(1)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

课文记叙作者原来非常怕鹅,一次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不再怕鹅的故事。

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汇报第二个问题。

学生自由汇报后,小结:

我们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用“课文先写了……接着写了……最后写了……”的方式来说,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得更清楚。

(3)学生汇报第三个问题。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写由于牛和鹅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怕鹅,不怕牛。

第二部分(第5~12自然段):

写“我”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

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

(四)检查朗读,识字学词。

1.检查朗读课文,相机识字学词。

(1)指名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词语:

无所谓 拳头 衣襟 捶捶 胳膊 酒瓶 恐怖 欺负 掐住

(3)多种形式朗读词语。

(4)学生汇报自己理解的词语。

预设一:

无所谓、拳头、捶捶、衣襟、胳膊。

①学生读词语后交流词义。

②引导学生说话。

③教师相机出示“拳”“捶”“襟”“膊”等字,引导学生读字,注音,多种方法识记,扩词。

④师生合作演示“捶捶”的动作。

预设二:

掐住。

①学生读词语后交流词义。

②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做做动作。

③教师相机出示字,引导学生读字,注音,多种方法识记,扩词。

(5)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6)出示句子,学生赛读。

①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

②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

③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④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捶捶牛背还是敢的。

⑤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

⑥一切的恐怖,全消失了。

⑦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

2.检查朗读第13~15自然段。

(1)指生朗读。

(2)相机指导读好问句。

指导学生对应课文看批注,边读课文边理解批注,看能否与批注共鸣。

3.整体自由读文,关注作批注的地方,感知批注的方法。

三、指导书写,夯实生字

1.课件出示“我会写”写字提示,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学习活动。

写字小助手

看一看:

仔细观察写字表的“摸、捶、绕、脖、脱、握、摔、掐”,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想一想:

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

和同桌商议一下。

练一练:

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

2.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圈画的生字,请学生说一说圈画的理由。

预设:

“捶”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垂”的笔顺。

(学生书空)

“掐”字右边下面是“臼”,不是“白”。

(学生书空)

“摔”字右边是“率”。

(学生书空)

“脖”字右边下面是“子”。

(学生书空)

3.利用动画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学生观察生字的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4.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5.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

哪个地方写得好?

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生谈收获。

2.课后读课文作批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朗读,并用喜欢的词语说句话。

2.默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一)导读第一部分。

1.过渡:

上节课初读了《牛和鹅》这篇课文,牛和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汇报交流。

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文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及批注内容)

(1)请多名学生朗读,相机补充资料促使学生想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2)结合批注,引导学生想想此处是从哪个角度给文章作批注的。

(3)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

4.过渡:

牛是怕人的,鹅是不怕人的,作者是怎么对待它们的呢?

轻声自由读第3、4自然段(出示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描写作者及伙伴们对待牛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作者他们对待鹅的语句。

重点用小圆圈圈出描写他们对待牛和鹅不同态度的词语。

(1)学生按要求学习,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一:

对待牛的态度。

①学生读文后汇报对待牛的态度。

②圈画描写对待牛的态度的动词,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预设二:

对待鹅的态度。

①学生读文后汇报对待鹅的态度。

②圈画描写对待鹅的态度的重点词,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男女生对比朗读第3、4自然段。

(二)导读第二部分。

1.过渡:

结合课文中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及被救后的心情,尝试写出自己的感悟。

2.学生按要求自主读书作批注。

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1)“我”见到鹅时的心情。

①学生读相关句子谈感受,其他学生补充。

②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A.指生读句子。

B.引导抓住关键词体会“我们”对鹅的恐惧。

③出示对鹅的描写。

A.学生谈感受。

B.指导朗读,体会侧面烘托的作用。

(2)体会“我”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①逃跑时。

A.学生结合重点词句畅谈“我”逃跑时的惊慌失措。

此处可以引导学生用“表演”来表达当时作者的状态。

B.融情想象:

你是否有过吓得腿软的事?

从“我”的腿软你体会到了什么?

C.指导朗读。

②被咬时。

A.学生结合重点词句畅谈“我”被鹅咬住的恐惧。

B.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体会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和“我”的狼狈。

C.指导学生对比读。

D.情境表演,体会鹅的不可一世和“我”的狼狈。

(3)体会“我”被救时的心情。

①学生结合重点词句谈感受。

②引导学生感悟金奎叔的话。

A.出示金奎叔的话:

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

B.指生朗读,然后谈对这句话的感受。

C.出示描写金奎叔怎么对待鹅和鹅的狼狈的句子,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三)导读第三部分。

1.导学:

现在“我”对待鹅和牛分别是什么态度?

这种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默读第三部分并思考。

3.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2)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第13自然段中的两个感叹句和一个问句。

(3)抓住第14自然段中的“无缘无故”一词和问句相机引导学生感悟。

(4)出示金奎叔的话,学生齐读。

(四)对比总结。

1.出示描写作者前后对待鹅和牛的不同态度的句子,男女生分别读。

引导学生联系课前老师讲的小故事,交流得出结论:

看待事物时,从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导学:

还是鹅和牛,作者后来对它们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你的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事例?

和大家分享一下。

4.小结:

(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正确地认识事物,那么你们就是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三、指导书写,拓展延伸

1.出示剩余的生字:

甚、跪、顽、概、惹、昏、凭。

2.读生字并组词。

3.重点指导“甚、跪、概”这三个字的书写。

4.利用课件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动画,学生观察生字的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5.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6.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

哪个地方写得好?

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7.拓展阅读,延伸领悟。

(1)默读“阅读链接”中的《牛的写意》(节选),小组内说说你对牛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预习下一课,读课文并给课文作一两处批注。

板书设计:

牛和鹅

      不怕牛     怕鹅

不怕鹅不欺负牛

角度不度结果不同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层层推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创设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自读、练读、齐读、默读,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快速理清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等,使学生能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自己感受到的画面,分角色读的设计更是读出了“我”对鹅前后的不同态度。

这样在读通、读懂的过程中自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不断地将新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通过读故事猜原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能带着固有思想看问题”这一观点,而初谈对牛和鹅的印象,使学生对牛和鹅先有初步印象,进而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对比阅读。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本环节是对学生归纳与概括能力的锻炼。

在学生自主感知的同时利用造句、做动作、演一演等形式,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既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能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注重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把自己的书写成果和范字对照”与“集体评议”中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总结收获,课后读文作批注,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复习词语和课文内容,既夯实基础,又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抓住重点词句作批注,通过“想一想”“读一读”“说一说”等形式,引导学生层层感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知,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在与文本的充分对话中明白“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的道理。

 

抓住重点生字进行指导,以点概面,加强写字指导,提升学生的写字兴趣。

 

教案序号:

课题: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囊、羡、殷”等14个生字(包括5个多音字),会写“段、俩、练”等12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3.练习写批注笔记。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找出刻画“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明白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1.理解“我”表演失败的原因。

2.体会演出过程中“我”为何“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类似的经历。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板书“大老虎”,引导学生质疑:

看到这三个字,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2.同学们心目中的“大老虎”是多么的威风凛凛、凶猛强壮!

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囊”的读音,再说说自己对“窝囊”的理解:

(1)指因受委屈而烦闷;

(2)指无能,怯懦。

这里是第二种意思。

4.引导学生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心中有什么疑问?

(如:

大老虎为什么会窝囊呢?

这只大老虎窝囊在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包含生字的词语。

(2)准确认读生字,与同桌交流生字的书写注意点。

(3)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习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正音识字。

(1)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窝囊 露脸 羡慕 角色 殷切 豁虎跳 撇嘴啊呜啊呜 霉糨糊 亏得 哄堂大笑 笨拙 唉声叹气 砸锅

①指名朗读。

②指导多音字的读音:

“露脸”的“露”读lòu;“角色”的“角”读jué;“啊呜啊呜”的“啊”读ā;“哄堂大笑”的“哄”读hōnɡ;“唉声叹气”的“唉”读āi。

(2)说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或者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①羡慕:

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课文中作者羡慕什么?

你有羡慕的东西吗?

用这个词语来说一句话。

②通情达理:

形容很懂道理,言行合乎情理。

文中讲谁通情达理?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她通情达理?

③砸锅:

比喻办事失败。

(3)依托“砸锅”这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词语,相机出示词语:

窝囊、比画、露露脸、将就。

要引导学生借助语境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①这篇课文中像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还有很多,指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比画:

用手或拿着东西做出姿势来帮助说话或代替说话。

(请学生或教师演示理解)

露露脸:

本课是指通过上台表演,让大家认识。

将就:

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事物或环境。

本课中指谁将就?

为什么事而将就?

②启发学生再说几个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词语。

白相:

玩;玩耍;玩弄。

呱呱叫:

形容极好。

下海:

原来是指到海中去,现在也形容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营商业。

穿帮:

露出破绽;被揭穿。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1)识记方法。

“露”“豁”“撇”“霉”“哄”等字都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

教师可以适当讲解偏旁的表音功能或表意功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和理解字义。

“羡”可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理解(也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

“羡”字上面是一个“羊”字,下面是一个“次”字,即一个人在流口水。

合起来就是对羊肉垂涎的意思,本意就是“喜爱”或者“贪慕得到”。

“砸”可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理解:

(因为它是形声字,也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石”表意,右边的“匝”表音。

用石头去砸,被砸之物满身破裂,本义是用力捶打。

(2)书写注意点。

(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要点)

①“裤”左边是“衤”,不是“礻”。

②“挖”最后一笔横折弯钩的弯钩要写得圆转,底要平,力求与全字相协调。

(3)进行生字书写练习并组织反馈。

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朗读挑战:

选择一个你觉得最难读或者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师生共同评议。

课文篇幅较长,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归纳课文内容。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十分羡慕同学们上台表演,期待也能登台露脸。

有一次老师让他上台扮演一只老虎,可惜他不会豁虎跳,将戏演砸了。

作者最后一直在寻求原因。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讲了这一次表演经历?

(第3~19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1、2自然段写“我”期待参加演出;第20、21自然段写事情过去后,“我”寻找失败的原因。

(3)作者是怎么写这一次表演经历的?

先写了什么?

接着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分派任务,排练节目,表演失败。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总结课堂:

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写字写得漂亮,而且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后,请同学们把记不牢的生字多练几遍,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作业布置:

抄写由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词语,回顾内容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文艺 角色 羡慕 霉糨糊 比画 亏得 演技撤换 砸锅 哄堂大笑

(1)指名朗读。

(2)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2.作者叙述了自己童年时一场特殊的表演经历。

那么,这场经历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时代,一起去观看这场特殊的表演。

二、默读课文,体会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表演前后“我”的心情变化,填写下面的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

2.交流汇报。

(填写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扮老虎很简单,用不着说话,不用露脸。

紧张、狼狈

没有豁虎跳,表演笨拙,观众哄堂大笑,他们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后悔

认为因自己不会豁虎跳而使这场戏砸锅了。

设计意图:

作者表演前是“充满期待”的,排练时“充满信心”,表演时是“紧张、狼狈”的,表演后是“后悔”的,以人物的心情作为切入点,架构整个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抓住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抓住心情,品悟探究

(一)学习第一部分“期待表演”。

1.课文是怎么写“我”期待登台表演的?

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根据交流出示句子:

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画,我真个羡慕得要死。

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1)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的“期待”?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2)带着期待的心情读好这段话。

(二)学习第二部分“表演经历”。

1.默读课文第3~19自然段,画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充满自信和紧张、狼狈的语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2.组织学生交流。

句段一:

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

她说:

“不要紧,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

你先四脚着地爬上台,见了他们兄妹俩就站起来,啊呜啊呜叫着,向他们扑过去,他们逃,你就追。

等到猎人上场,对你连开两枪,你就躺下来——死掉。

记住了吗?

(1)为什么听了这段话,“我”就变得“自信”起来?

(一是老师说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二是从下文知道,“我”当时认为老师说的表演很容易。

(2)老师是怎样让“我”表演的?

圈画出描写“我”表演老虎时的动作的词语。

(“爬”“站”“叫”“扑”“追”“躺”)

表演时,引导学生关注动作的连贯性。

(3)根据老师的表述,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学着表演一下。

(4)朗读片段,再次想象场景,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5)小结:

恰当的动作描写可以为我们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语言表达方法。

(6)过渡: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是怎么开始排练的呢?

句段二:

我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

“向前爬,再向前爬,快站起来,你没看见他们吗?

向他们扑过去!

唉,你怎么不叫哇?

嗓门要大。

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老虎。

(1)从老师的提示中你能想象作者当时是怎样排练的吗?

(2)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抓住课文第14自然段谈体会,如: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似简单的一场表演,却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成功等。

(3)再次朗读,体会“我”当时窝囊、窘迫的状况。

句段三:

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满头满脸都是汗珠……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

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1)“哄堂大笑”是什么意思?

(2)启发想象:

“我”怎样的出场引起了大家这种反应?

又是用怎样的表演让全场的笑声“一阵阵接连不断”?

(3)这一段文字表达上的特色是通过观众的反应来衬托表演的情况,并融入了自己的心理描写。

请同学们画出描写观众的表现的句子和描写作者的心理的句子。

①出示描写观众表现的句子。

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

A.引导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写观众的表现呢?

B.交流明确:

通过写观众的反应更好地体现“我”表演的失败。

②出示描写作者的心理的句子:

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

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A.引导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写当时的心理?

B.交流明确:

表现了作者当时心里的沮丧。

③朗读第17~19自然段,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情。

(4)你能为下面这段文字写上一段观众的表现吗?

你觉得添加了观众的表现有什么好处?

(课件出示)

比赛紧张极了!

运动员们使出了浑身的力量,你追我赶,互不相让。

观众们也激情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认为导致“我”表演砸锅的原因是什么?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会“豁虎跳”,课文中多处表明了这一点:

第7自然段、第15自然段、第19自然段。

(6)过渡:

那么,演老虎是不是一定要会“豁虎跳”呢?

“豁虎跳”又是怎么样的呢?

作者一直在寻找原因。

(三)学习第三部分“寻找原因”。

1.指名朗读第20、21自然段,思考:

作者至今还不明白的问题是什么?

2.联系作者在动物园看到的情况,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不会豁虎跳也可以扮演老虎,因为很多老虎都没豁过什么虎跳。

“我”不会豁虎跳惹得哄堂大笑的原因可能有两点:

一是“我”演得不够熟练;二是人们的偏见,认为演老虎必须要有豁虎跳。

3.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

“我”的演出窝囊吗?

可以怎样开导“我”?

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并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创新表达,只要意思合理即可。

如:

(1)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道,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变失败为成功。

(2)没有豁虎跳也可以演老虎,人们笑你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