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2009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7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docx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

第一章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及政权建立

第一节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及政权建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时期标志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2.革命爆发后采取一系列促进生产力发展措施,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3.革命时期产生许多伟大思想家对后来影响深远.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

1.圈地运动

出现原因:

◆具有悠久传统养羊业历史:

早在十三世纪,尤其是十四世纪,英国就已经不断地为欧洲大陆的佛兰德尔和意大利的佛罗伦斯的呢绒工业提供羊毛。

在英国,农民大多数从事羊毛副业,经营羊毛副业在当时英国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农村的普遍传统习惯,就是英国农村所以能够发生广泛的圈地运动,使农业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航路开辟促进作用:

从十五世

纪末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日益扩大,使得英国工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十六世纪,在英国就出现了毛纺织工业的手工工场。

十七世纪上半叶,工场企业更加普遍。

由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扩大与成长,所需羊毛原料的急剧增加,促使羊毛原料的价格日益上涨,这样就促进了养羊业发展。

◆价格革命带来土地经营方式转变:

在十六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新航路开辟后,美洲许多富饶的金银矿的开采,大量廉价贵金属流入欧洲,使得欧洲各国长期稳定的商品价格陡然上涨几倍,这就是所谓的“价格革命”。

在英国,价格革命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定期地租的实际收入日益减少。

结果促成了英国地主改变了土地经营方式,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开办牧场,从事养羊业,这样又促进了养羊业发展。

◆利用大量被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来扩大牧场:

十六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在实行宗教改革时期没收了大量天主教会的土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其中大部分被转售给大商人、大银行家,这些人又把土地改变为牧场,再次推动了英国的圈地运动。

这次圈地运动热潮波及到英国中部几个郡,出现了到处是羊群、牧场的景象。

后果:

◆农民丧失土地而形成大量无业劳动力:

圈地运动在整个十六世纪英国农村达50余万亩,成千上万的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

农民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他们到牧场,或者农场做农业工人,或者到工场当工人,为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提供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牧场主积累大量资金:

圈地运动不断扩大,也使广大从事养羊业的牧场主获得巨额利润,形成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资金主要来源。

◆破坏了农村家庭传统手工业社会结构:

圈地运动破坏了英国农村的封建庄园制度,使英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使英国农村的封建经营方式向资本主义经营方式转化。

圈地运动破坏了英国农村的家庭手工工业,为资本主义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推动了工业生产发展。

◆总之,圈地运动使资本主义深入农村,为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2.海外贸易 海外掠夺及海外殖民

◆新航路开辟后设立许多享有专卖权贸易公司伦敦形成国际贸易中心地位

◆十五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海外贸易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为此相继成立了许多享有专卖权的特许贸易公司。

如,1579年成立的“东陆公司”,专门经营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贸易;1581年成立的“近东公司”,专门经营近东地区各国贸易;1588年成立的“非洲公司”,专门经营贩卖非洲黑奴活动;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专门经营印度及远东地区各国贸易。

这些贸易公司的总部都设置在伦敦,伦敦成为当时国际贸易中心。

贸易范围:

北至波罗地海,南到非洲,东至中国,西到西印度群岛.

◆海外贸易明显带有海盗掠夺性质活动.

◆1588年英国舰队打败西班牙舰队后,开始向全世界推行海外殖民活动.

◆海外贸易,海外掠夺,海外殖民是原始积累主要手段.

3.阶级关系新变化

新贵族:

主要是中小贵族,从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取利润者.

◆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引起了贵族阶层分化,一部分贵族仍然按照旧的封建方式生活,收取传统的封建地租,享受高官厚禄和国王的赏赐。

另一部分则进行狂热地圈地运动,把从农民手中夺取的土地合并成大牧场或者大农场,雇佣劳动力自己经营,或者出租给来自城市的资产者,收取资本主义地租,所谓新贵族。

新贵族主要是属于中、小贵族阶层的乡绅,他们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榨取利润,并且从事买卖羊毛、酿造啤酒、冶金采矿、海外殖民等活动。

对于新贵族来说,货币已经是一切权力中权力,他们早已收起佩剑,千方百计去扩大自己的地产获取巨大利润。

自耕农分化:

小部分上升富裕农民,多数下降为无地者.

自耕农大体为两类:

◆第一是“自由租地农”,在十一、十二世纪就已经出现,有人身自由,享有自由处理土地的权利,向地主缴纳的贡赋比较轻。

◆第二是“世代租地农”,或者译为“公簿持有农”。

其为十四世纪农奴制废除后农奴转变而来的。

其根据庄园法庭记录簿使用土地,直至终生为止。

“世代租地农”必须向领主缴纳固定的封建地租和负担封建义务;他们的份地在继承或者转手时,必须向地主缴纳捐税。

其受封建剥削与压迫最重,受圈地危害最大,因此他们革命最坚强。

◆自耕农分化,只要指第一种类型的“自由租地农”,除了一小部分上升为富裕农民外,他们从地主手中租来土地,经营资本主义牧场,成为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外,而绝大多数“自由租地农”则日益贫困,被迫转化为“世代租地农”。

另外,在英国农村还存在许多无地农民,他们主要依靠农村的公有土地,或者为富农做短工来维持生活。

因为他们仅有茅舍与一小块园地,所以也被称为“茅舍人”。

这些人受封建与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所以革命中是最坚决的力量。

新兴资产阶级:

少数大资产阶级享有特权,多数中小资产阶级受封建特权压迫.

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英国资产阶级比较复杂,有以大商人、大银行家、包税人、各郡的工场主、船主等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他们在经济上与王室有密切联系,在政治上也受到封建统治者的一定重视。

因此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为并不想彻底消灭封建主义势力,原因就是不想放弃已经获得的各种利益。

英国资产阶级的主体为手工工场主、非行会型的企业主、中等工商业主等。

他们深受封建行会制度和特许公司的排挤与压迫,在经济上受束缚,在政治上无权。

因此,他们最仇视封建主义专制制度,迫切要求废除封建主义制度,从而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英国,由于资产阶级在经济实力与政治势力方面都不如新贵族强大,所以在反封建主义势力斗争中只能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并且在联盟中新贵族居于主导地位。

城市平民:

受封建与资本双重压迫剥削.

◆英国城市平民,主要为工匠、手工业者、码头工人、水手、手工工场工人等。

他们自身受到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剥削与压迫,最仇视封建主义制度,同时也憎恨封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

因此他们是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军。

4.清教运动

◆16世纪60年代“法衣争端”被认为是清教运动起源.

◆16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帕克大主教试图强制实行教士在圣事中穿法衣和仪式的统一,掀起了一场“法衣争端”。

坚持穿法衣的教士被认为是国教徒,而拒绝穿法衣的教士则被认为是清教徒。

这场主教与一些教士之间的分歧争斗,通常被看成是清教运动的起源。

(1)国教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支柱.

◆英国国教从属于国王,由国王任命教会的神职人员,全国设立26个教区,主教为国王的臣僚,并拥有教会的土地,主教的职位通常为由有名望的贵族担任,国王的命令通过教会的讲坛宣布。

此外,英国国教宗教仪式繁杂,倡导君权神授,宣扬暴动是罪恶等。

教会严密监视每个信徒的言行,教会设有法庭,英国设有教会法庭250多个,还设有一个最高审判机构,即最高法庭,凡是被认为是违反教规者就要受到教会法庭的镇压,这无疑是为封建主义君权制度进行辩护。

所以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是为了加强专制王权,结束中世纪以来国王服从教皇状态。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其基本意义在于国家政治而不在于宗教教义方面。

(2)清教教义反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及要求.

◆加尔文教主要内容是“先定学说”,主张上帝早就决定了一些人有福气,另一些人要永远受苦受难。

标志是谁能挣钱多,就说明他是上帝的“选民”;谁穷苦,就说明他是遭到天谴。

此外,加尔文教主张废除国教宗教仪式上繁琐内容,取消偶像崇拜与豪华的装饰,尤其反对主教制,主张教会的组织民主化,由上帝的“选民”自己选举产生,即所谓“纯洁教会”。

加尔文教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现实生活的信条:

禁欲、节俭和积蓄;也同一定的政治目的相吻合:

既然在上帝的王国都已经民主化,人间的王国也不应该从属于君主、主教和贵族。

(3)当时历史条件下反对封建宣传最有效手段.

◆17世纪的英国,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但其意识形态仍受宗教的影响。

披着宗教的外衣反映社会各阶级的思想,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资产阶级利用清教号召,动员,组织人民群众,达到反封建主义目的.

清教的信仰符合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多数加入了清教,成为清教徒。

他们要求取消宗教的等级制度,要求教会组织民主化,要求废除主教制,反对国王为教会首脑。

这种宗教思想无疑地是要以改组教会为名,建立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

◆当时,在英国信仰清教的,还有大量的手工业者、工人、平民和农民。

资产阶级利用清教号召、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来达到反封建主义的目的。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宗教外衣

◆宗教运动是革命前的思想启蒙运动

清教的信仰符合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多数加入了清教,成为清教徒。

他们要求取消宗教的等级制度,要求教会组织民主化,要求废除主教制,反对国王为教会首脑。

这种宗教思想无疑地是要以改组教会为名,建立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

当时,在英国信仰清教的,还有大量的手工业者、工人、平民和农民。

资产阶级利用清教号召、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来达到反封建主义的目的。

◆宗教是革命的导火线

1637年7月,查理一世命令苏格兰长老会在祈祷时必须使用英国国教的祈祷文,这极大的伤害了苏格兰人民的宗教感情。

1638年苏格兰贵族和资产阶级领导下,发动了反对英国大起义,1639年2月苏格兰起义军进入英国边境。

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抵抗苏格兰人入侵,不得不在1640年4月13日下令召集已停开了11年的议会。

但是这届议会拒绝通过国王所需要的经费,并对国王的专制统治及宗教政策进行了猛烈抨击。

查理一世在气恼之下,在5月初又将它解散。

但是苏格兰起义仍在不断扩大,解散议会无助于军费的解决。

查理一世又不得不在1640年11月3日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存续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

“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宗教贯穿革命整个过程

◆164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在诺丁汉升起了“王党”的军旗,并对议会宣战,从此开始

了内战。

在内战中,资产阶级、新贵族、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等清教徒,

参加了议会军,该军队在清教徒的著名代表人物克伦威尔的指挥下打败了“王党”军队。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斩首,5月19日英国被宣布为共和国。

议会的胜利与“王党”的失败,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因素外,还有宗教的因素。

◆第一、查理一世在宗教政策上的失误,特别是爱尔兰事件加速了他的灭亡。

从17世纪,特别是30年代后,一直流传着天主教徒将阴谋推翻新教国家,将对新教徒进行大肆屠杀的传闻。

长期议会召开后,资产阶级反对派就指控斯特拉夫伯爵在爱尔兰招募军队,计划借爱尔兰的天主教军队颠覆英格兰新教在教会和国家中的地位。

1641年10月,爱尔兰因担心国王在与议会的斗争中失败而殃及天主教徒,于是发动了起义。

英国议会坚信,爱尔兰“叛乱”是罗马天主教徒干的事情,同时也是国王等人搞的阴谋。

内战爆发后,查理一世为了对付议会军曾于1643年和1645年两次同意与爱尔兰天主教同盟“休战”。

这使人们越来越相信,国王利用爱尔兰天主教军队来摧毁英格兰议会。

于是,广大人民群众在议会的保卫基督事业、抵御天主教的反扑的号召下,加入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队伍。

◆第二、英国议会实施了有利的宗教政策。

内战爆发后,由长老会把持了长期议会。

1642年12月首先将主教赶出议会,并取消英国国教。

1646年废除主教制。

为了得到苏格兰的军事支持,双方议会于1643年9月签订了条约。

苏格兰派出2万多人的军队,帮助议会军打败了“王党”军队。

此后长老派确立“长老会教”为英国国教,禁止其他教派举行“圣会”,该政策引起了以独立派为首的社会各阶层以及苏格兰的不满。

长老派为保住政权只得与国王和苏格兰妥协,下令解散独立派控制的军队。

国王乘机发动第二次内战,独立派与平等派捐弃前嫌,取得内战胜利,并将长老派驱逐出议会。

独立派上台后实行较为宽容的宗教政策,但是这种宽容是有限的,他们拒绝废除“什一税”,坚决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

其政策的失误和军队的腐化最终招致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英国国内一片混乱。

1660年5月查理二世登基,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统治。

1661年,查理二世颁布“市镇团体法”,要求各城市公务人员必须采用英国国教的圣餐仪式。

1664年又要求一切牧师必须承认国教的基本教义,并宣誓绝不反对国王和国教教会。

上述法令的颁布并非出于单纯的宗教狂热,而是有其政治目的。

在经过两次内战之后,许多城镇的市政权力掌握在长老派和独立派手中,法令的颁布意在取消资产阶级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并以信奉英国国教的封建贵族代之。

1665年,颁布法案,严禁清教徒进入重要城市,使国内工商业一片萧条。

宗教与“光荣革命”关系

◆在1679—1681年召开的一届议会中,就天主教徒詹姆斯伯爵的王位继承权问题,议会分成两派:

即“托利党”和“辉格党”。

“托利党”主要反映大土地所有者和英国国教高层僧侣的利益,他们拥护詹姆斯继位,在宗教上多为国教徒;“辉格党”主要代表金融资本家、大商人及一部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反对詹姆斯继位,在宗教观上多为激进的国教徒和清教徒。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詹姆斯继位,开始着手恢复天主教。

1687年4月4日詹姆斯二世发布一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罗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基督教徒以信教自由。

詹姆斯二世此举几乎遭到包括“托利党”和“辉格党”在内的英国社会其他各阶级人士的反对。

1688年6月10日,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妻子,信奉天主教的意大利摩德纳的玛丽,生了一个儿子。

人们原来认为在詹姆斯二世死后,把王位传给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的希望破灭了。

1688年6月30日,两党的六位领袖和伦敦主教联名发出一封邀请信,恳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奥伦治亲王到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富”。

◆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领荷兰海军在英国

登陆,12月10日,詹姆斯二世在众叛亲离的状态下,逃往法国,这次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

1689年、1701年又先后颁布《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明文规定政教分立,国王必须由新教徒担任,从而杜绝了天主教在英国恢复的可能性。

◆宗教斗争实质是各阶级间争权斗争

四、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1.《大宪章》与《权利请愿书》

◆1215年签署《大宪章》,主要内容为贵族和教会的权力国王不应侵犯.

◆1628年签署《权利请愿书》,主要内容为重申过去限制国王征税权利的法律.强调非经国会批准,国王不得强征税和借债.

2.1641年《三年法案》

◆1641年5月签署,主要内容为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国会,每届国会开幕后50天内,未经过国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国会或国会休会.

◆目的限制国王权力,加强国会权力.

3.1653年《施政条例》

◆主要内容:

(1)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为统一国家.(2)国家政权由一院制议会,护国主,国务会议组成.(3)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4)行政权属于护国主和国务会议.(5)军队归护国主指挥.

◆体现了议会至上原则,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离原则

4、1679年《人身保护法》

◆主要内容:

(1)除特殊情况外,未经法院同意不得逮捕或拘押任何人.

(2)被逮捕者及家属有权要求人身保护.

(3)审判机关应尽快审核处理.

(4)不得以同样罪名再次逮捕.

(5)英国国民不得送往海外拘禁.

◆体现了对王权和司法权限制.

5.1689年《权利法案》

◆主要内容:

(1)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不得征税和支配税收.

(2)国民有向国王情愿权利.

(3)议员在议会期间有自由发言权.

(4)议员自由选举,国王不得干涉.

(5)不得另设宗教法院或特别法院.

(6)不得乱收保释金,罚款,不得滥施酷刑.

6.1701年《王位继承法》

◆主要内容:

(1)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

(2)非出生英国者不得担任议员或官员.

(3)凡在王室任职或领俸禄者不得担任下院议员.

(4)法官为终身制.

(5)国家所有法律和条例须经国会批准.

五、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的成长

◆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开始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促进贸易和手工业发展。

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财政总监柯尔柏(1662-1683)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尽量把白银留在法国,使输出超过输入,因此,他鼓励法国工业品的制造,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提高外国工业品的进口税,并对外国船只进入法国港口课以重税。

虽然柯尔柏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是为了增加贵族收入,扩大国家财源,加强专制王权力量,但是在客观上确实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在柯尔柏的资助与扶植下,法国建立一些新的集中手工工场。

这些手工工场不仅为王室及贵族提供各种商品,而且也为出口贸易服务。

柯尔柏为了满足向近东地区各国出口贸易要求,严格规定了布匹、料子的尺寸、规格等,如有违反者处以重罚。

柯尔柏任职时期,法国手工工场已经达112家。

另外,在柯尔柏的倡议下,法国政府取消了许多国内税卡,并拨出大量资金来改造公路和开凿运河,如贯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朗格多克运河就是在柯尔柏时期实施的(1681年)。

柯尔柏为了发展海外贸易,创立一些垄断贸易公司,这些公司在一定区域内享有经营贸易垄断权。

在柯尔柏积极支持下,法国建立了一支强大海军,柯尔柏鼓励殖民地扩张活动,在印度沿岸和马达加斯加岛侵占据点,建立了路易斯安那殖民地和扩大在加拿大的殖民地。

◆形成巴黎各种奢侈品,里昂各种纺织品生产与贸易中心城市。

里昂是巨大的纺织业中心,居民10万人以上。

巴黎是生产各种奢侈品中心,居民达50万。

在沿海城市,资本家主要是船主,从事国内外贸易。

◆新兴生产部门使用机器,1789年以前,法国约有珍妮机1300台,蒸汽机12台。

在一些新兴部门中已经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1789年以前,法国约有1300架“珍妮机”。

在安新煤矿,1789年以前,已经有4000余矿工,使用12台蒸汽机。

◆出现集中手工工场,但多为分散手工工场。

十八世纪,法国商业和工业中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加快。

在工业中广泛地出现了手工工场,其中占优势的分散手工工场。

布列塔尼和梅因的麻布,卢昂、皮卡迪、诺曼底、佛兰德尔和朗格多克等地的棉毛织品,都是由分散手工工场生产,承包商组织分散在农村的纺织工人进行加工,并供给纱线,按件付酬。

在炼铁、造纸、玻璃、制革、漆布等行业中,出现了集中手工工场。

这些手工工场都设在城外,不受行会限制,招募工人生产。

◆开展海外贸易,海外掠夺,海外殖民活动。

2.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大资产阶级主要代表人物:

孟德斯鸠(1689—1755)伏尔泰(1694—1778)

孟德斯鸠(1689-1755),所著《波斯人信札》辛辣地嘲笑专制制度的劣迹,王权的残暴,宫廷繁荣腐败生活。

《法的精神》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他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滥用职权,保证自由。

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政权的理论基础。

伏尔泰(1694-1778),主要著作有《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哲学辞典》、《路易十四年代》等,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反对封建贡赋和等级特权,猛烈攻击教会的欺骗说教,但是他鄙视“庶民”,不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他的政治思想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建立“开明”君主制。

伏尔泰虽然反对教会,但是并不是取消宗教。

他认为宗教的存在可以约束人民,维护少数富有者统治。

反映出既反对封建制度,又害怕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的矛盾状态。

◆中等资产阶级主要代表人物:

百科全书派.

在法国启蒙思想中,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是百科全书派。

他们是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

其中包括狄德罗(1713-1784)、霍尔巴哈(1723-1789)、爱尔维修(1715-1771)等人。

他们在狄德罗主持下,编辑出版了《百科全书》,当时参加写作思想家达130余人。

百科全书派尖锐地抨击专制制度和教会的黑暗,宣扬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

◆中小资产阶级主要代表人物:

卢梭(1712—1778)

法国启蒙思想中小资产阶级代表者是让·雅克·卢梭(1712-1778)。

他的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原因》等。

他指出,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

私有制出现后,一些人变成富人,一些人变成穷人,社会出现了不平等。

一切风俗道德的败坏也随之而来。

国家又用法律把这种不平等固定下来。

但是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只是主张均衡贫富,实现小所有制。

他提出“社会契约”、“主权在民”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学说。

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是公民以契约形式结成的国家,公民人人享有自由平等。

卢梭提出的“主权在民”思想,是他的政治学说的核心。

他认为,人民的意志是国家作高权力的源泉,代表人民的立法机构是最高权力机关。

它有权监督统治者。

如果统治者违反了人民的意志,侵犯了人民的主权,人民就有推翻统治者的权利。

卢梭的“社会契约”、“主权在民”思想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和参加政权的要求。

◆启蒙思想成为发动群众,推动革命作用,成为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斗争有利武器.

3.反动的封建统治加强

◆封建君主及王室的荒淫无度生活,无休止花费,使得国库枯竭。

◆为了维持这种生活方式,只得大力征收税金,引起各阶层人士反对。

◆为此采取武力压力政策。

4.轰轰烈烈的群众革命运动

◆法国大革命前出现了大规模群众运动.

◆1648—1653年巴黎人民爆发福隆德运动.

◆工人,农民,市民各种起义不断发生.

◆1744年里昂纺织工人罢工.

◆1749—1750年巴黎群众与军队流血事件

六、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权的建立

1.1789年《人权宣言》

主要内容:

◆宣布人在权利上是生来并永远平等的;

◆宣布法律必须是人民的共同意志的表现;

◆宣布取消等级的差别与封建特权,确认公民平等,言论,出版,著述自由,所有公民都有参与批准租税的权利。

◆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1791年宪法

主要内容:

◆宣布法国君主立宪制国家。

◆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

◆国王为最高行政权和临时否决权,有任命大臣权力,但国王从属于宪法,否决权不得运用于宪法。

◆公民划分为:

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

3.1793年宪法

主要内容:

◆法国为共和国制国家。

◆取消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划分规定,实现普选制度。

◆公民具有政治,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权。

◆赋予人民群众义务教育权。

劳动权、生活权、反抗权。

◆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自然权。

4.1795年宪法

主要内容:

◆法国共和国制国家。

◆取消普选制,实行两级选举制,立法权属于两院组成的立法团。

◆下院为“五百人院”掌握立法,下院为“元老院”掌握批准。

◆行政权属于“五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