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1227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4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4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4页
亲,该文档总共1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人身体上产生电流 B.接触带电造成的

C.摩擦起电造成的  D.感应起电造成的

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C.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产生电荷.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所以ABD错误,C正确.

4.(多选)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内一定没有电荷

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C.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荷移动的过程

D.带电体发生中和的现象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相互抵消的结果

一个物体不带电并不是内部没有电荷,而是由于正、负电荷一样多,从而对外显示电中性.当正电荷多于负电荷时对外显示带正电;

当负电荷多于正电荷时外显示带负电,故A、B错误.物体带电实质就是得失电子,即电荷移动,故C正确.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接触时,带负电的物体中的多余电子全部移动到带正电的物体上与正电荷相互抵消,从而使两物体都呈电中性.故D正确.正确答案C、D.

5.(多选)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轻质带电小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BC)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D.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两球相互吸引的可能有两个:

一是带异种电荷;

二是一个带电,另一个被感应带电后吸引,因此A错误、C正确;

两球相斥一定是带同种电荷,故B正确、D错误.

6.两金属小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3Q和-Q,将两小球接触后,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一共为(B)

A.+3Q  B.+2Q C.+Q D.-Q

由电荷守恒定律知,两小球接触后总带电量为中和后剩余量,即为ΔQ=+3Q-Q=+2Q,故选项B正确.

►能力提升

7.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已带电的验电器时,发现它的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由此可判断(C)

A.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被中和

B.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跑掉了

C.验电器一定带正电

D.验电器一定带负电

验电器的张角与所带电量的多少有关,电量大张角大,根据题意张角变小,所以说明验电器所带的电性与橡胶棒所带的电性相反,又因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验电器带正电;

橡胶棒没接触验电器,所以电荷不会被中和,只是被吸引到玻璃球一端,从而使金属箔片电量变少.故C正确.

8.(多选)已知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或夸克d)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u或反夸克d)组成的,它们带的电荷量如下表所示,表中e为元电荷.

π+

π-

u

d

带电

荷量

+e

-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π+由u和d组成 B.π+由d和u组成

C.π-由u和d组成 D.π-由d和u组成

π+带电荷量为+e,u带电荷量为+e,d带电荷量为+e,故π+由u和d组成,A对、B错.π-带电荷量为-e,d带电荷量为-e,u带电荷量为-e,故π-由d和u组成,D对、C错.

9.如图所示,将带有负电的绝缘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列方法中不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B)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使棒与甲球瞬时接触,再移走棒

D.先使乙球瞬时接地,再移走棒

由于静电感应,甲球感应出正电荷,乙球感应出负电荷,把两球分开后,它们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所以A正确;

若先将棒移走,则两球不会有静电感应现象产生,所以不会带上电荷,B错误;

使棒与甲球接触,则两球会因接触起电而都带上负电荷,所以C正确;

若使乙球瞬时接地,则乙球上感应出的负电荷因受斥力而被导走,再将棒移走,由于甲、乙是接触的,所以甲球上的正电荷会重新分布在甲、乙两球上,结果是两球都带上了正电荷,所以D正确.

10.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1=6.4×

10-9C,Q2=-3.2×

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

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

Q′A=Q′B=

=C

=1.6×

10-9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球带Q′B的正电荷量,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QB+Q′B=(3.2×

10-9+1.6×

10-9)C=4.8×

转移的电子数n===3.0×

1010(个).

答案:

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转移了3.0×

1010个电子.

第2节 库仑定律

1.库仑是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定律内容: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库仑定律公式:

F=k.

静电力常量k=9.0×

109N·

m2/C2.

3.库仑定律适用条件: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4.点电荷:

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至其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

5.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6.实验证明:

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不因第三个点电荷的存在而改变.因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电荷对某一个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个点电荷对这个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7.如果知道带电体上的电荷分布,根据库仑定律和力的合成法则,就可以求出带电体间的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点电荷是指体积很小的电荷

B.根据F=k知,当两电荷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静电力将趋于无穷大

C.若两点电荷的电荷量q1>q2,则q1对q2的静电力等于q2对q1的静电力

D.用库仑定律计算出的两电荷间的作用力是两者受力的总和

2.在探究两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一同学猜想可能与两电荷的间距和带电量有关.他选用带正电的小球A和B,A球放在可移动的绝缘座上,B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玻璃棒C点,如图所示.

实验时,先保持两球电荷量不变,使A球从远处逐渐向B球靠近,观察到两球距离越小,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

再保持两球距离不变,改变小球所带的电荷量,观察到电荷量越大,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

实验表明:

两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其距离的______而增大,随其所带电荷量的________而增大.此同学在探究中应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选填“累积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或“演绎法”).

减小 增大 控制变量法

3.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C)

A.FB.FC.FD.12F

由库仑定律得:

F=k,两球相互接触后各自带电荷量Q′==Q,故当二者间距为时,两球间库仑力F′=k=k,故F′=F,C正确.

4.两个半径均为1cm的导体球,分别带上+Q和-3Q的电荷量,两球心相距90cm,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现将它们碰一下后又分开,两球心间相距3cm,则它们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变为(D)

A.3000FB.1200FC.900FD.无法确定

两球心相距90cm时,两球距离比球本身大得多,由库仑定律,F=k=k;

两球相碰后,电荷量变为-Q、-Q,但两球心距离变为3cm,这时两球不能再被看作点电荷,所以不能用库仑定律计算.但可定性分析,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电荷向远端移动,所以距离大于3cm,F<k.

5.(多选)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带电荷量之比为1∶7,相距为r,两球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来位置,则它们的库仑力可能为原来的(CD)

A.B.C.D.

设两小球的电荷量分别为Q和7Q,则在接触前它们的库仑力大小为F=k.当两球带同种的电荷时,接触后它们的电荷量要平均分配,各为4Q,库仑力大小为F=k,此时的库仑力为原来的倍.当两球带异种电性的电荷时,接触后它们的电荷要先中和,再平均分配其余的电荷量,各为3Q,库仑力大小为F=k,是原来的倍.

6.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c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和c带正电,b带负电,a所带电荷量的大小比b的小.已知c受到a和b的静电力的合力可用图中四条有向线段中的一条来表示,它应是(B)

A.F1B.F2

C.F3D.F4

据“同电性相斥,异电性相吸”规律,确定电荷c受到a和b的库仑力Fac、Fbc的方向,若Fbc=Fac,则两力的合力沿水平方向,考虑到a的带电荷量小于b的带电荷量,故Fbc大于Fac,Fbc与Fac的合力只能为F2.故选B.

7.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带有同种电荷(可看做点电荷),质量分别为m1和m2,带电荷量分别是q1和q2,用绝缘线悬挂后,因静电力而使两悬线张开,分别与重垂线方向的夹角为α1和α2,且两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如右图所示,若α1=α2,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C)

A.q1一定等于q2

B.一定满足=

C.m1一定等于m2

D.必须同时满足q1=q2,m1=m2

由于小球所处的状态是静止的,故用平衡条件去分析.以小球m1为研究对象,则小球m1受三个力FT、F、m1g作用,以水平和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此时只需分解FT,由平衡条件

 得

则tanα1=.

同理,对m2分析得tanα2=.由于α1=α2,

故tanα1=tanα2,可得m1=m2.

可见,只要m1=m2,不管q1、q2如何,α1都等于α2,故正确选项为C.

8.(多选)如图所示,两根绝缘丝线挂着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B,此时上、下丝线的受力分别为TA和TB;

如果使A带正电,使B带负电,上下丝线的受力分别为TA′和TB′,则下列关于TA′和TB′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AD)

A.TA′=TAB.TA′<

TA

C.TA′>

TAD.TB′<

TB

以A、B两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无论是小球带电还是小球不带电,分析其受力情况并根据平衡条件可知:

上方丝线的拉力大小总是等于下面两球的重力之和,但是以B球为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可知,当A、B球不带电时:

TB=mBg,当A、B球分别带正电和负电时:

TB′=mBg-F.故选项A、D正确.

9.如图所示,A、B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分别为+Q和+q,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A、B之间用绝缘的轻弹簧相连接,当系统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0,若弹簧发生的均是弹性形变,则(B)

A.保持Q不变,将q变为2q,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为2x0

B.保持q不变,将Q变为2Q,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小于2x0

C.保持Q不变,将q变为-q,平衡时弹簧缩短量等于x0

D.保持q不变,将Q变为-Q,平衡时弹簧缩短量小于x0

由库仑定律F=k和胡克定律F=kx以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得B正确.

10.如图,A、B是系在绝缘细线两端,带有等量同种电荷的小球,其中mA=0.3kg,现将绝缘细线绕过O点的光滑定滑轮,将两球悬挂起来,两球平衡时,OA的线长等于OB的线长,A球紧靠在光滑绝缘竖直墙上,B球悬线OB偏离竖直方向60°

角,求:

B球的质量和细绳中的拉力大小.

如图受力分析.设AB球间作用力为F,绳拉力为T,墙对A球支持力为N对A球:

Fcos60°

+mAg=T

对B球:

Tsin60°

=Fsin60°

Tcos60°

+Fcos60°

=mBg

联立解得:

T=6N,mB=0.6kg

第3节 电场强度

1.电场:

电荷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电场,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静电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电场强度.

(1)定义: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静电力与电荷量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2)定义式:

E=,其单位是N/C或V/m.

(3)方向:

场强的方向与正电荷受静电力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受静电力的方向相反.

(4)特例:

①点电荷的场强:

E=.

如果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它们的电场就相互叠加形成合电场,这时某点的场强等于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叫做电场的叠加.

②匀强电场:

场强大小、方向处处相同.

3.电场线.

电场发自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止于无穷远或负电荷.

电场线的疏密定性地反映了电场的强弱,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了该点场强方向.

点电荷的电场线是发散(或会聚)的直线,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间隔相等的平行直线.

4.E=中的E是利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E的大小、方向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与放不放试探电荷,以及放入的试探电荷的正负、电荷量多少均无关.既不能认为E与F成正比,也不能认为E与q成反比.

1.有关对电场强度的理解,下述正确的是(D)

A.由E=可知,电场强度E跟放入电荷q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

B.当电场中存在试探电荷时,电荷周围才出现电场这种特殊的物质,才存在电场强度

C.由E=可知,在离点电荷很近,r接近于零时,电场强度接近无穷大

D.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本身特性的物理量,与是否存在试探电荷无关

2.下列关于电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以点电荷为圆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点的场强都相同

B.正电荷周围的场强一定比负电荷周围的场强大

C.取走电场中某点的试探电荷后,该点的场强为零

D.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该点场强的方向不一定相同

A.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以点电荷为圆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点的场强大小都相等,方向不同,故场强不同,所以A错误;

B.电场强度大小是由某点电荷所受电场力与其电荷量的比值来确定,而与所带的电性无关,故B错误;

C.某点处的场强与试探电荷无关,只与场源电荷有关,故C错误;

D.电场强度的方向为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也可以是负电荷在该点受力的反方向,所以正、负电荷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所受的电场力方向相反,故D正确.

3.(多选)图为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的三条电场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C)

A.若Q为负电荷,EA>EB

B.若Q为负电荷,EA<EB

C.若Q为正电荷,EA>EB

D.若Q为正电荷,EA<EB

因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所以无论Q是何种电荷都有EA>EB.

4.如图,电荷量为q1和q2的两个点电荷分别位于P点和Q点.已知在P、Q连线上某点R处的电场强度为零,且PR=2RQ.则(B)

A.q1=2q2B.q1=4q2

C.q1=-2q2D.q1=-4q2

已知在P、Q连线上某点R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根据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得:

=且PR=2RQ,解得:

q1=4q2,故选B.

5.(多选)用电场线能很直观、很方便地比较电场中各点的强弱.如图甲是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电场的电场线,图乙是场中的一些点:

O是电荷连线的中点,E、F是连线中垂线上相对O对称的两点,B、C和A、D也相对O对称.则(AC)

A.B、C两点场强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B.A、D两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E、O、F三点比较,O的场强最强

D.B、O、C三点比较,O点场强最强

由对称性可知,B、C两点场强大小和方向均相同,A正确;

A、D两点场强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B错误;

在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O点场强最强,在两点电荷连线上,O点场强最弱,C正确.

6.(多选)如图所示,悬线下挂着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它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小球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

B.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曲线运动

C.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速运动

D.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可知tanα=,A正确.剪断悬线后,小球受qE和mg的合力为定值,所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正确.

7.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个点,一带负电的微粒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则此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可能是图乙中的(A)

选A.从图象可以直接看出,粒子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

图线的斜率逐渐增大,说明粒子的加速度逐渐变大,电场强度逐渐变大,从a到b电场线逐渐变密.综合分析知,负电荷是顺着电场线运动,由电场线疏处到达密处,正确选项是A.

8.(多选)一带电粒子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则(BD)

A.粒子带正电

B.粒子加速度逐渐减小

C.A点的速度小于B点的速度

D.粒子的初速度不为零

由于带电粒子运动的方向与电场线不平行,故初速度不为零,粒子受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故粒子带负电,A错,D正确,因A点的电场线比B点密,故加速度逐渐减小,B正确.带电粒子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负功,动能减小,速度减小,C错误.

9.如右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37°

,一带有正电的小物块质量为m,电荷量为q,置于斜面上,当沿水平方向加有如右图所示的匀强电场时,带电小物块恰好静止在斜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电场强度变化为原来的,求

(1)原来的电场强度为多大?

(2)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沿斜面下滑距离为l时物体的速度.(sin37°

=0.6,cos37°

=0.8,g=10m/s2)

(1)对小物块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物块静止于斜面上,则

mgsin37°

=qEcos37°

E=.

(2)当场强变为原来的时,小物块的合外力

F合=mgsin37°

-qEcos37°

=mgsin37°

.

又F合=ma,所以a=3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3)由动能定理得

F合·

l=mv2-0,

所以mgsin37°

·

l=mv2,

所以v=.

(1)

(2)3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3)

第4节 电势能和电势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有关,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2.静电力做功与电荷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1)静电力做多少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静电力做多少功,电荷的电势能就增加多少.

静电力做功与电荷电势能改变的关系式:

WAB=EpA-EpB.

(2)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点所做的功.

零势能点的选取:

通常把电荷在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或把电荷在大地表面上的电势能规定为零.

3.电势.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2)公式:

φ=.

(3)单位:

V.

(4)电势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5)电场线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

4.等势面.

(1)电场中电势相同的各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

(2)等势面的疏密可以表示电场的强弱;

等势面密的地方电场强,等势面疏的地方电场弱.

(3)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4)点电荷的等势面是以点电荷为球心的一簇球面,匀强电场的等势面是相互平行的一簇平面.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一定为零

B.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

C.电场强度相同的地方,电势一定相等

D.电势相等的地方,电场强度一定相等

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不一定为零,如对于等势体而言,内部的场强为零,但内部的电势不为零.电场强度相等的地方,电势也不一定相等,如匀强电场,场强处处相等,但电势并不处处相等.

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

A.沿电场线的指向,场强一定越来越小

B.沿电场线的指向,电势一定越来越低

C.沿电场线方向移动电荷电势能逐渐减少

D.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正电荷一定从电势高处向电势低处移动

3.(多选)a、b为电场中的两点,且a点电势高于点b,则可知(AB)

A.把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B.把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C.无论移动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电荷的电势能都要减少

D.无论是否有电荷移动,a点的电势能总是大于b点的电势能

电势能是电场中的电荷和电场共同具有的能,电势能的改变与电荷量及两点间的电势差有关,负电荷从高电势点移动到低电势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正电荷与之相反.

4.(多选)一负电荷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在此过程中该电荷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B两点电场强度EA、EB及该电荷在A、B两点的电势能EpA、EpB之间的关系为(AD)

A.EA=EB B.EA<EB

C.EpA=EpB D.EpA>EpB

负电荷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知电场是匀强电场,故A对.由于电场力对负电荷做正功,动能增加,则电势能减少,故D对.

5.在两个等量负点电荷所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