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2290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1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docx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练习

1.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

请解释漫画中“亲情价”的意思,并探究“亲情价”背后的原因。

【答案】“亲情价”是向父母报告物品的价格时,不管有多贵,都以大低于真实价格的报价。

这样报价格是考虑到父母亲比较节俭,怕他们听了真实的价格心疼。

报低价格可以让父母开心,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是亲情和孝心的体现。

(怕他们责怪自己乱花钱)。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画作,把画面上的内容理解好,综合画面内容,把画作寄寓的感情或深刻含义表达出来。

要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内容,如“亲情价”这些文字内容往往揭示漫画的主题。

如漫画中的“亲情价”,就是指一种东西不管多贵,在告诉父母的时候,一律低价。

目的是让父母开心,“亲情价”体现出的是亲情和孝心。

故答案为:

“亲情价”是向父母报告物品的价格时,不管有多贵,都以大低于真实价格的报价。

这样报价格是考虑到父母亲比较节俭,怕他们听了真实的价格心疼。

报低价格可以让父母开心,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是亲情和孝心的体现。

(怕他们责怪自己乱花钱)。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图画,理解画面内容,注意画作的寓意,结合画作的文字进行表达。

注意语言的简洁、连贯。

2.综合性活动

   在举国上下“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的活动中,北仑区黄河中学七(5)班积极开展了“尚阅读,扬正气”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阅读情况,学习组找到了以下一则资料,你从表格中读到了什么信息?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黄河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调查内容和年份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不喜欢阅读

38%

27%

13%

喜欢阅读

阅读纸质书籍

24%

28%

30%

用手机、电脑阅读

38%

45%

57%

(2)活动二:

学校准备举行读书报告会,会场上要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已经拟好,请你补写出下联。

上联:

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

________

(3)活动三:

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

玲玲同学的感想中有两处语病,请你帮她修改一下,把修改后的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①为贯彻“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的活动计划,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阅读活动。

②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③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

④我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修改第________句:

________

修改第________句:

________

【答案】

(1)黄河中学学生近三年不喜欢阅读的人数逐年下降,但阅读纸质书籍的人数增长缓慢。

或:

黄河中学学生近三年不喜欢阅读的人数逐年下降,并且喜欢用手机、电脑阅读的人数增长较快。

(2)示例:

阅读弘扬正气风或:

阅读铸就书香国或:

阅读培养世界观(能与上联构成对偶,意思连贯,与活动主题有关即可)

(3)②;通过本次活动,我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或:

本次活动,使我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③;阅读不仅可以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够提高人的修养。

【解析】【分析】

(1)看图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分析图表可知,应围绕黄河中学学生近三年不喜欢阅读的人数和喜欢阅读的人数变化进行解答。

(2)此题围绕“尚阅读,扬正气”的主题来思考即可。

(3)第②句,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第③句语序颠倒,应将“提高人的修养”与“增长人的知识”交换位置。

故答案为:

⑴黄河中学学生近三年不喜欢阅读的人数逐年下降,但阅读纸质书籍的人数增长缓慢。

或:

黄河中学学生近三年不喜欢阅读的人数逐年下降,并且喜欢用手机、电脑阅读的人数增长较快。

⑵示例:

阅读弘扬正气风或:

阅读铸就书香国或:

阅读培养世界观(能与上联构成对偶,意思连贯,与活动主题有关即可)

⑶②;通过本次活动,我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或:

本次活动,使我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③;阅读不仅可以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够提高人的修养。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内容的探究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读懂材料,明确活动主题,结合图表,找准比较点,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知识的运用。

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注意上联的结构特点进行回答。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修改方法,注意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3.七年级某班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

________

(2)列举你最喜欢的图书,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少于三本图书。

(3)假若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一段话劝说你的妈妈。

(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字数不超过100字)________

(4)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认识到读书要有好方法,好的读书方法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请你向同学们介绍下自己的好的读书方法。

________

【答案】

(1)少年正是读书时,若到白首悔已迟

(2)《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知识就是力量”,阅读课外读物,可以增见识长学问,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习惯,还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修身养性。

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别人偷不走,抢不掉;通过阅读增强的自信、增添力量,是最动人的光芒。

(4)①先读图书的简介大纲,明确读书目的。

先浏览,遇精彩部分时,再细读,划重点,做到烂熟于心。

②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逐页读,把好句读出声来,大声读,加深印象。

好的部分多读,最好在文章最后写一段感受,记录启发和心得。

3.遇到疑问的地方,要学会利用网络查资料,将疑点弄清楚。

【解析】【分析】

(1)该宣传标语围绕“少年正是读书时”,可以强调要趁年少及时读书,不要虚度时光将来后悔;也可以强调读书对青年人人生的影响。

根据内容选用适当的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2)适合初中生的励志书籍很多,选择自己喜欢的即可。

(3)写作该劝说词要注意三点,一是要突出强调读课外书的益处,对人生的影响;二是要引用至少一个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三是说话要亲切、自然、得体。

(4)读书方法很多,不同内容选用不同阅读方式,浏览、略读、精读要根据内容、时间、读书目的而异;重点文段应该精读,可以采用反复读、写旁批、记笔记等方式加深印象;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学习鉴赏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回答问题可以从其中选一个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

⑴少年正是读书时,若到白首悔已迟;

⑵《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⑶“知识就是力量”,阅读课外读物,可以增见识长学问,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习惯,还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修身养性。

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别人偷不走,抢不掉;通过阅读增强的自信、增添力量,是最动人的光芒;

⑷①先读图书的简介大纲,明确读书目的。

先浏览,遇精彩部分时,再细读,划重点,做到烂熟于心。

②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逐页读,把好句读出声来,大声读,加深印象。

好的部分多读,最好在文章最后写一段感受,记录启发和心得。

3.遇到疑问的地方,要学会利用网络查资料,将疑点弄清楚。

【点评】⑴回答此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做好广告(宣传)语拟写试题,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炼、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

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让广告(宣传)语达到好说,好记好理解的目的;

⑵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

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根据题意写出自己读过的名著名称即可,注意书写不要出现错字;

⑶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

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

⑷本题考查读书方法的积累。

根据平时阅读中所了解的各种读书方法,推荐出其中一个自己印象最深或是最喜欢的即可。

常见的读书方法论有:

圈点法、略读法、精读法等等,要注意写清推荐的理由。

4.综合性学习。

2018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为此次活动拟一个宣传标语。

(2)调查读书现状。

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例

27.8%

35.8%

46.5%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

(3)班级开展名为“爱心城”的读书活动,请你从下列图书中任选一部,结合该书具体内容写上“推荐寄语”,以引起读者对该书的阅读兴趣。

《西游记》、《三国演义》、《繁星春水》、《骆驼祥子》、《名人传》、《格列佛游记》

所选图书:

________

推荐寄语:

________

【答案】

(1)示例: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3)《三国演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东西泛着光芒,犹如沉淀在河里的金子,细小却珍贵,吸引着无数人的灼热而坚定的目光,《三国演义》就是矗立在文学巅峰的一本书,它值得你一看。

【解析】【分析】

(1)本题拟写宣传语应注意:

紧扣活动主题来写标语。

如,好书让思想变得深邃;好书让阅历变得丰富;好书让人生充满智慧等等。

(2)此题就抓住读书时间、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例的数据比较得出结论。

(3)首先选择一部名著,然后结合这部作品内容,可以从历史地位,艺术成就,先进思想,人物描写等概述。

写出推荐语。

如,《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作品通过写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就是那匹白马)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表现了他蔑视权威、不畏强暴,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可以说,整部书就是孙悟空的战斗史,小说最精彩的部分是《大闹天宫》。

故答案为:

⑴示例: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⑵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⑶《三国演义》。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东西泛着光芒,犹如沉淀在河里的金子,细小却珍贵,吸引着无数人的灼热而坚定的目光,《三国演义》就是矗立在文学巅峰的一本书,它值得你一看。

【点评】⑴解答此题要注意对材料的理解,拟写标语要紧扣活动主题,语言要简洁。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探究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材料的反映的主题,要对图表仔细阅读,横向、纵向比较,围绕主题回答、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查的形式是填空题,考点是重要的情节,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要认真仔细,要尽量阅读原著。

5.文学文化常识。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和《________》《大学》《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请根据名字特点给张家兄弟排序(请填字母)

老大:

________  老二:

________

A.张仲勋; B.张叔勋; C.张伯勋;  D.张季勋

【答案】

(1)中庸;孟子

(2)C;A

【解析】【分析】

(1)“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在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是: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据此可知,张伯勋是老大,张仲勋是老二。

故答案为C和A。

故答案为:

⑴中庸;孟子;

⑵C;A。

【点评】⑴本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⑵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6.按要求修改下面习作。

院子口的梧桐树

   奶奶不曾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

但在我看来,她却满腹经纶,尤其是奶奶自编自创的那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

   夏日的燥热刚刚退去,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

每晚睡觉前,院子口的那棵梧桐树下,年幼的我依偎在奶奶的怀抱中,奶奶一边用手拍着我,一边念叨着:

   “娃娃乖,穿花鞋,花鞋哪?

猫拉了,貓哪?

上树啦。

   月光越来越淡,薄得几乎透明。

奶奶一遍又一遍不知瘦倦念叨着,奶奶的童谣犹如一支催眠曲,伴我入眠,直到我酣然入睡……。

(1)第一段中有一个病句,修改意见:

________。

(2)最后一段有一处标点错误,修改意见:

________。

(3)此标题不太恰当,请结合文意改写一个标题,并说说这样改写的理由。

【答案】

(1)删去“不曾”或者“没有”

(2)删去“……”或“。

(3)标题:

《奶奶的童谣》

理由:

本文文意主要写奶奶在我童年时为我念童谣的美好回忆,表达对奶奶的爱,院子口的梧桐树并不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与全文文意也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改为《奶奶的童谣》更有利于表达感情。

【解析】【分析】

(1)第一段第一句中“不曾”“没有”表达的是一个意思,都是没有的意思,属于病句里的词语重复,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2)省略号后面不可以加句号,因为,省略号已经是标点符号了,再加就重复了。

(3)根据本文文意,本文的写作对象是奶奶,从头到尾都在回忆童年时奶奶给“我”编歌谣,念歌谣的美好情景。

所以《奶奶的歌谣》更符合文意。

故答案为:

⑴删去“不曾”或者“没有”

⑵删去“……”或“。

”  

⑶标题:

《奶奶的童谣》

理由:

本文文意主要写奶奶在我童年时为我念童谣的美好回忆,表达对奶奶的爱,院子口的梧桐树并不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与全文文意也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改为《奶奶的童谣》更有利于表达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病句的修改能力。

考生在平时要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修改的基本方法。

⑵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作文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标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所拟标题要概括文意,简洁、准确。

7.某中学各班学生召开以“谨慎交友结交益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如下活动:

(1)(活动一:

抄名言警句)请你将下列句子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抄写时勾抹或者有错别字扣一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

请在下列名言、警句、成语典故中,找出不是与“交友”有关的词语。

(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伯牙绝琴

C.莫逆之交

D.人迹罕至

(3)(活动二:

明交友意义)依据例句仿写一句内容相关的话

益友像一束阳光,可以驱散我们心灵里的阴霾;益友像一面明镜,可以照出我们人生的足迹;益友像________,可以________。

【答案】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D

(3)一束火把;融化我们内心的坚冰

【解析】【分析】

(1)抄写汉字,要做到:

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

(2)人迹罕至:

人很少到的地方。

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此词语交友没有关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择友的问题。

“伯牙绝琴”是失去好友后的行为。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

这三个词语都与交友有关。

(3)仿句,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

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益友像一束阳光,可以驱散我们心灵里的阴霾”的句式结构。

从修辞上讲是比喻句。

内容要与前两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

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⑵D;⑶一束火把;融化我们内心的坚冰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要求考生抄写汉字,做到:

准确、规范、端正、整洁,注意平时在汉字书写时自觉要求自自己,规范书写。

⑵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词语意思的正确理解,注意平时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例句,注意例句的结构特点,修辞运用。

在内容上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与句子的主题一致。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传(chéng)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

家风中(yùn)藏着先人所恪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pǔ)素的为人准则。

良好家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昔,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diàn)。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传递、沿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éng

yùn

diàn

传________

________藏

________素

积________

(2)上面的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

(1)承;蕴;朴;淀

(2)昔;夕;沿;延

【解析】【分析】

(1)传承:

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

蕴藏:

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朴素:

意思是质朴,无文采(衣着);俭朴,不奢侈(生活)。

积淀:

①长期积累沉淀(多指某种思想、文化、经验等);②积累沉淀形成的思想、文化、经验等。

(2)一朝一夕:

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

形容很短的时间。

延续:

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

注意区分字形。

故答案为:

⑴承;蕴;朴;淀

⑵昔-夕;沿-延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

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把握。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啦!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具体包括: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材料二:

[lìchūn]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编辑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中文名:

立春                         后一节气:

雨水

外文名:

StartofSpring                 风俗活动:

迎春、春游、鞭春牛、咬春等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多个领域。

根据材料判断,“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以下哪一类遗产领域,其最恰当的选项是(   )

A.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

B.表演艺术

C.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2)材料一说,“该遗产项目(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请以“立春”这一节气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联系材料中的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

立春

【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①诗歌首句写了立春时________的习俗。

②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这一节气的到来,在气候、物候等方面都有哪些变化?

请结合诗歌最后两句来谈谈________。

【答案】

(1)D

(2)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人们认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始耕耘播种;立春这天有很多习俗,其中迎春祈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影响是深远的。

(3)鞭春牛

;从“雪消”“风软”可看出气候开始变暖;“梅花合让柳条新”,可看出梅花不再开放,而柳条已开始长出新芽,春天到了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多个材料比较提取信息的方法:

①看这多个材料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或是围绕什么共同话题,从不同侧面阐述举例。

②围绕话题分析题目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赞同赞扬还是否定批判,最后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组织语言。

③回答时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

从“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可知“二十四节气”是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知识的,故选D。

(2)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能力,以帮助对材料的理解。

作答时时要与文章内容相吻合。

从节气的名称来看,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农业的指导意义来看,它指挥人们开始耕作;同时它也有自己的习俗。

(3)①这是一道诗歌鉴赏题,但它考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形式上十分新颖。

“泥牛鞭散六街尘”中“泥牛”即春牛,旧时打春仪式上所用的土牛。

在立春前一日,用土、芦苇或纸做成,官府打春牛迎春,以催耕迎春,祈求丰收。

②第三句:

从此雪消风自软。

春天来了,冰雪融化,风儿也不在夹杂着烈列寒气,而是变得温柔起来。

第四句:

梅花合让柳条新。

合,应当,理所当然;让,谦让,闪避。

古谚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说法,柳树是最早知道春天的,柳树也是属于春天的。

“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属于已经过去的严冬,面对春天款款的脚步,梅花还是悄然避让,把这生机盎然的春天拱手让给绿意盈盈的柳树吧。

故答案为:

(1)D;

(2)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人们认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始耕耘播种;立春这天有很多习俗,其中迎春祈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影响是深远的;(3)鞭春牛;(4)从“雪消”“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