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术语案例分析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1229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贸易术语案例分析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贸易术语案例分析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贸易术语案例分析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贸易术语案例分析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贸易术语案例分析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贸易术语案例分析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

《贸易术语案例分析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贸易术语案例分析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贸易术语案例分析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

我方有关业务员认为,合同用的是“到岸价格”,船舶的舱位是我方租订的,船方擅自转船的风险理应由我方承担。

因此按对方要求进行了理赔。

问我方这样做是否正确?

为什么?

我方这样做是不正确的。

(1)因为我方已按买卖合同和信用证的规定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将货物装上直驶目的港的班轮,并提交了直运提单买卖信用征的规定提供了直达提单;

(2)CIF合同是装运合同,根据〈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CIF贸易合同,卖方将货物装上船后的风险及费用都应由买方负责,卖方只保证按时装运,不保证什么时间到货;

(3)“船公司为接载其他货物,擅自将我方托运的货物卸下,换装其他船舶继续运往目的港”,这是船公司单方面的主张,并没有经我方同意,因此,是船方的责任,而不是我方的责任,买方应持直达提单向船方索赔。

因此,我方按对方要求进行了理赔的作法是不正确的。

3.某口岸出口公司按CIFLondon向英商出售一批核桃仁,由于该商品季节性较强,双方在合同中规定:

买方须于9月底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

如货轮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合同。

如货款已收,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

问这一合同的性质是否还属于CIF合同?

本案中的合同性质已不属于CIF合同。

因为:

(1)CIF合同是“装运合同”,即按此类销售合同成交时,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至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即完成了交货义务,对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货物交运后发生的事件所产生的费用,卖方概不承担责任。

而本案的合同条款规定:

“卖方保证不得迟于12月5日将货物交付买方,否则,买方有权撤销合同……”该条款意指卖方必须在12月5日将货物实际交给买方,其已改变了“装运合同”的性质;

(2)CIF术语是典型的象征性交货,在象征性交货的情况下,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而本案合同条款规定:

“……如卖方已结汇,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

”该条款已改变了“象征性交货”下卖方凭单交货的特点。

因此,本案的合同性质已不属于CIF合同。

4.我外贸E公司以FOB中国口岸价与香港W公司成交钢材一批,港商即转手以CFR釜山价售给韩国H公司。

港商来证价格为FOB中国口岸,要求货运釜山,并在提单中标明“FreightPrepaid”(运费预付)。

试分析港商为什么这样做?

我们应如何处理?

港商是为了简化向韩商的交货手续或企图将运费转嫁给出口方。

若运至釜山的运费由港商负担可以接受。

具体做法可采取:

(1)要求港商将运费汇交我公司;

(2)或在信用证内加列“允许受益人超支运费”条款;

(3)由港商将运费直接付给船公司,并从船公司得到确认后,我方照办。

5、2011年10月,我国某出口公司与外商按CIF成交一批出口货物,货物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装运港装船。

受载船只在航运途中触礁沉没。

当该公司凭提单、保险单、发票等单据要求国外进口商支付货款时,进口方以货物已全部损失,不能得到货物为由,拒绝接受单据和付款。

请分析出口方有无权利凭规定的单据要求进口方付款。

出口方有权利向进口方要求付款,因为双方按CIF成交,货物装上船后,货物损坏与灭失风险由买方承担,进口方不能以货物已全部损失,不能得到货物为由,拒绝接受单据和付款。

同时CIF属于象征性交货的单据买卖,现在我方单据在齐全的情况下,对方应向我方付款。

进口方可以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

6、2012年2月,有一份CFR合同,买卖一批蜡烛,货物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合格,符合合同的规定。

或到目的港,买方发现有20%的蜡烛油弯曲现象,因而向卖方索赔。

但卖方拒绝,其理由是:

货物装船时,品质是符合合同规定的。

事后又查明,起因是货物交给承运人后,承运人把该批货物装在靠近机房的船舱内,由于舱内温度过高而造成的。

试问在上述情况下,卖方拒赔的理由是否成立?

为什么?

卖方拒赔的理由是成立的。

(1)蜡烛在货物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合格,是符合合同的规定的。

(2)货物到目的港20%的蜡烛油弯曲,是由于承运人把该批货物装在靠近机房的船舱内,由于舱内温度过高而造成的。

而承运人根据提单条款有妥善保管货物的义务,承运人没有恪尽职责应承担赔偿责任。

买方可持提单向承运人索赔。

(3)按CFR术语成交,办理保险由买方自理,如果买方购买了保险,而该损失又是承保的风险所致,买方也可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

也与卖方没有关系。

7、我方按CIP条件进口10吨化肥,先经海上运输,抵达目的港后转为铁路运输,我方受领货物后,卖方要求我方支付货款和铁路运输费,请问卖方行为是否合理?

按照CIP条件成交,卖方要承担保险费和运费。

因为CIP条件适合于各种运输方式,风险是在承运人控制货物时转移,所以卖方要负责办理从交货地点到指定目的地的全程运输,而不仅仅是水上运输,因此卖方应支付全程运费。

就本案例而言,卖方支付了海上运输的费用,但并没将货物送往指定目的地,因此还需支付铁路运输的费用。

由此,我方应支付货款,但不需支付铁路运费,卖方行为不尽合理。

8、某公司以FOB条件出口一批茶具,买方要求公司代为租船费用由买方负担。

由于公司在约定日期无法租到合适的船,且买方不同意更换条件,以致延误了装运期,买方以此为由提出撤销合同,问买方的要求是否合理?

买方的要求不尽合理。

理由如下:

采用FOB术语成交,一般由买方负责租船订舱。

卖方可以接受买方的委托代为租船订舱,但卖方不承担租不到船的责任和风险。

就案例来讲,因公司代为租船没有租到,买方又不同意更换条件,因此,该公司不承担因自己未租到船而延误装运的责任,买方也不能因此提出撤消合同。

所以,买方的要求不合理,责任和风险应该由买方自己承担。

9、英国某公司以CFR条件进口一批大豆,在约定日期未收到卖方的装船通知,却收到卖方要求该公司支付货款的单据。

过后我方接到货物,经检验部分货物在运输途中因海上风险而丢失,问该公司应如何处理?

该公司可向卖方提出索赔。

按CFR条件成交时,尽管货物在海运中的风险已转移给买方,但买方为降低自己的风险可办理货运保险,这取决于卖方是否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货通知,据惯例解释,如果卖方未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货通知,导致买方未能及时办理保险手续,由此引起的损失由卖方负担。

就本案例而言,该公司货物部分丢失是由于卖方未发出装货通知而公司未办保险手续引起的损失,因此,该公司应向卖方提出索赔。

10、某公司以CPT条件出口一批冬装,公司按期将货物交给指定承运人,但运输途中由于天气原因延期一个月,错过了销售季节,买方由此向该公司提出索赔。

问此项损失应由谁承担?

此项损失应由买方承担,买方不应向该公司提出索赔。

以CPT术语成交时,风险转移以货交承运人为界,即卖方将货物交给指定承运人,风险即由卖方转移至买方,买方可投货物保险以确保损失最小。

就本案例而言,该公司将货交给承运人,运输途中及后期风险均由买方自己承担,因此,该公司可拒绝买方的索赔要求。

11、我方按CIF条件进口一批床单,货物抵达我方后发现床单在运输途中部分受潮,而卖方已如期向我方提交了合同规定的全套合格单据并要求我方支付货款。

问我方能否以所交货物受潮而拒付货款或向卖方提出索赔?

我方不能因床单受潮而拒付货款,也不能向卖方提出索赔。

(1)采用CIF术语成交时,属于象征性交货,卖方是凭单交货买方是凭单付款,只要卖方如期向买方提交了合同规定的全套合格单据,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损坏或灭失,买方也必须履行付款义务。

反之,如果卖方提交的单据不符合要求,即使货物完好无损地运达目的地,买方仍有权拒付货款。

就此案例而言,卖方提交了全套合格单据,我方应支付货款。

(2)在CIF条件下,买卖双方风险转移界限以船舷为界。

货物越过船舷后的风险应由买方负担。

就本案例可以看出,货物越过船舷之前是完好的,因此卖方不承担风险。

我方据此不能向卖方提出索赔,可依照所投险别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举例:

例如在自由贸易条件下,1公斤棉纱的到岸价格以外币折成人民币计算为20元,其投入原棉价格15元,占其成品(棉纱)价格75%,余下的5元是国外加工增值额,如果我国进口原棉在国内加工棉纱,原料投入系数同样是75%时,依据对原棉和棉纱进口征收进口关税而引起的有效保护率。

1,如果我国对棉纱进口税征税10%,原棉进口免税,则国内棉纱市价20×

110%=22元,其中原棉仍为15元。

则国内加工增值额为22-15=7元,按上式计算有效保护率为40%

2、如果对棉纱进口税征税10%,其原料原棉进口也征税10%。

则其有效保护率10%。

这是因为国内棉纱市价仍为22元,而其原料成本因原棉征税10%,而增加为16.5元国内加工增值成为22元-16.5元﹦5.5元,国外加工增值仍为5元。

则其有效保护率为10%

如在上例中,原棉进口征税由10%提高20%,其余条件不变时则有效保护率为—20%。

其结果是出现了负保护。

(三)两者的区别在于:

名义保护率只考虑,对某种成品的价格的影响,而不考虑对其投入材料的保护.

有效保护率则着眼于生产过程的增值,考察整个关税制度对被保护商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附加值所产生的影响,它不但注意了关税对产品的价格的影响,也注意了投入品(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由于征收关税而增加的价格.

案例:

某公司按CIF向英国出口一批季节性较强的货物,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将信用证开出,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

如,货款已收,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如此签约是否正确。

1,本案在CIF价格术语下,竟限定“到货日期”这就与CIF价格术语所赋予的风险界限划分的本意相悖。

CIF来说,是装运港交货,货物越过船舷后一切风险均由买方负责与卖方无关。

如果限定“到货日期”则成了要卖方承担越过船舷后的一切风险。

2,CIF是“凭单交货”只要卖方提供齐全,正确的运输单据,买方则不能拒收单据,拒付货款。

而该合同竞规定,如运货船只不能如期到达,买方将收回货款,这实际上成了“货到付款”成了“目的地交货”。

风险全部在卖方,而买方几乎没有风险。

3,我们从这里分析看出该合同在一些主要的条款上已CIF价格术语的本意相抵触,尽管名义上是按照CIF成交,但不是CIF合同性质。

应重新确定价格术语,否则对卖方来说,风险极大,有可能货款两空。

这是由于商品的名称不统一,存在着同一商品名称不同而收取的费用不同的现象。

分析:

1,作为出口单位理应知道自己所售货物的英文名称。

如来证货名与实际不符,或要求对方改证,或自己更改货物上的英文名称,二者比居其一。

上列只考虑单证相符而置货物上的名称于不顾,势必给对方在办理报关时造成麻烦。

2,“Cider”的中文含义也是苹果酒,也可以是苹果汁。

因此在向海关申报时要注意货物品名必须与单据一致;

另外苹果酒和苹果汁在海关的监管、税收和统计分类上并不一样。

如有些伊斯兰国家就禁止酒类进口,所以不应用“Applewine”

产品的外形及加工方法也是产品的重要品质标准之一。

本例中合同已明确屠宰方法,但是没有详细了解是一种什么方法,想当然自以为是,并出具不符合事实的证明,在国际贸易中是不允许的。

作为一个业务人员不仅要及时了解国外市场变化情况,也应熟悉有关国家的规章法令民情及习俗,还通晓商品知识,才能做好外贸工作。

1,合同签订者未按当时双边协定的规定办,而是另外定了一套品质规格和检验标准,从而使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发生了。

2,合同签订者不懂得商品的业务技术,规定交货为:

“一等品”但却不明确一等品的含义,更错误的是还规定每个疵点让码10公分。

这等于要求我方提供没有任何疵点的“0分布”,这在任何国家的标准中都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我国标准规定每30米可允许有10个疵点。

而合同却完全离开了我国标准听任对方提条件,一方面说明我方签合同的人员不懂该产品的技术,另一方面C方人员也缺乏诚实的商业道德。

但责任却无疑在我方,因此合同既然订了,就要执行。

这主要是业务人员对计量单位的无知而造成的,一旦签约,很容易被外商钻空子。

1长吨=1、016公斤,这是两中度量横制度。

所以业务人员在签定数量条款时一定要明确是什么度量衡制度,以免成交时陷入被动。

包装条款案例:

分析,包装也是贸易合同中的要件之一,如所用的包装材料与合同规定不符,不管是好是坏,也不管是贵是贱买方有权拒收并提出索赔,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风险更大。

第八章对外贸易货款的支付

l案例:

l1、从信用证支付方式来看,如此办理,银行不会提出异议,可顺利结汇,因为银行只对信用问题负责,但这样做却使单据与合同严重不符。

货到目的的港进口商报关时必然会遭到海关盘诘,轻则罚款,重则罚款,重则货物充公,甚至还有可能对进口商以走私罪论处。

l2、如仍以“素色绒”制样,则银行肯定不与议付。

因此,在接到对方来证时,应及时审证,一经发现有错变应及时通知对方改正,万万不能简单以错就错。

案例分析:

l

(1)本案我出口方改信用证支付为托收即期付款赎单,就增加了风险性。

本来原合同签约后,对方要求更改是对方的责任,结果更改后使我方处于不利地位,如采用信用证支付货款,有关单据的具体要求均一一反映在信用证条款上,卖方只要严格按证办事,开证行(代表买方)就应履行付款责任。

而托收只能参照合同制单,如有不慎则只能自行负责。

l

(2)即使用托收方式,在制单上应慎重对待以防止买方利用单据不符而借口挑剔,特别属于货运第三国的转口业务。

更应谨慎。

而制单人却把货物交付总公司,发票抬头为分公司,“提单的目的港在欧洲被通知人在香港”致使与合同严重不符。

l(3)管理工作不严,托收方式属于商业信用,银行不承担必须付款的义务,对托收项下的应收未收贷款,应定期检查及时催款清理。

但事隔半年才发现,致使丢失了可能挽回损失的时间。

托收行也未能发挥监督作用。

l(4)对国外港口码头的有关规定不熟悉,各国港口码头为督促收款人及时报关提货一般都规定期限,逾期不提将课以“滞报金”和“滞纳金”,如超过一定期限如45天,半年则有权没收或拍卖。

本例在货物发运半年在做处理,为时已晚。

如早些发现,在期限内还可以采取补救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