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备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4274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备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申论备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论备考.docx

《申论备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备考.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申论备考.docx

申论备考

2011年申论备考: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指南

公考专家分析历年江苏申论考试情况,为考生提供详尽的申论备考指导,帮助考生有效备考。

一、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主题选取特点

1.选材多宏观、大略

公考专家认为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习惯于从宏观高度组织题材,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命题思路层次高、站位高。

2.命题内容贴近社会热点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的材料一般都为当年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这种将考点集中在社会热点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的命题方式,已成为申论考试的命题趋势。

命题人通过“命题导向”来使更多的“准公务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政方针。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未来的申论考试也会以社会热点为大背景,从具体的小问题角度切入进行命题。

3.材料内容全面、具体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的给定材料内容全面,包括有待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

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的这一特点与申论试题的设问方式相联系,从江苏省历年申论材料中可以看到“内容全面、充实”的作答要求被一再强调,客观上要求作答必须概括要点全面、拟定对策全面、提出观点全面、分析论证全面,所以中公教育专家提示考生作答江苏申论须始终把握“全面”这一要求。

4.江苏省申论考试历年主题汇总

2004年,考查青年就业、创业应具备的素质问题

2005年,考查政府的诚信问题

2006年,考查弘扬民族文化问题

2007年,考查社会救助问题

2008年,考查中国经济的自主创新问题

2009年,考查民生与政府的责任问题

二、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指南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紧靠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的设置基本与往年相同,题目数量为四道题。

试题类型主要以“概括+对策+分析+作文”的题型组合模式出题。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综合分析的比重不断加大。

这种试题类型模式能涵盖大部分申论的基本题型,具有更大的典型性,是现今大部分省市命题的趋势,因此,考生在复习准备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组合模式题型的练习。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的字数一般会保持在1800字左右,对考生的作答速度还是有一定要求。

江苏省公务员申论考试主要通过应试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等,主要测查应试人员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等,这四种能力与国考市级的能力规定基本是相同的。

因此中公教育专家提示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当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仔细研究国考市级申论试题

由于只有国考市级申论是依照“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来设计试题的,因此考生必须仔细研究国考市级试题,熟悉试题类型,分析可能出现的其它题型,做到心里有数。

第二、仔细研究江苏省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

虽然今年江苏省对公务员申论考试大纲做了较大的改编,但江苏省的申论考试并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年真题依旧对考生备考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关注近期社会热点

申论考试对社会热点的追随是永不止步的,因此考生务必在考前广泛收集近期社会上的热点,例如“两会”、“气候变化”、“谷歌退出中国”等,避免在真正考试时对考试的主题一无所知,慌了手脚。

 

2011年申论备考:

申论备考资料的选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合适的备考资料,将会使备考工作事半功倍。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备考资料:

 

  

(1)近几年的党和政府的理论文献。

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是最近的重要会议。

会议所传达的精神,报考者一定要熟悉。

每一年的“两会”都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商量国事的时候,所讨论的议题都是社会热点问题。

报考者要予以关注。

 

  

(2)重点报刊的评论。

如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和《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

《半月谈》是中宣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面向广大基层读者的重要党刊。

《半月谈》针对不同读者的需求,多层次、全方位开掘特色报道、深度报道和独家报道,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其紧贴热点理论和热点问题,非常适合申论考试。

其开篇《半月评论》是很好的申论范文,建议报考者仔细研读。

《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

《求是》杂志中刊登的中央领导人的文章应仔细研读。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是当今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发行量第一大的综合性报纸,其不定期出的社论也是很好的申论范文,报考者可品读。

以上刊物都有网络版,报考者可参阅。

 

  (3)《理论热点问题面对面》。

一年一本的《理论热点问题面对面》是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组织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的通俗理论读物。

该书对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观点准确、说理透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是申论辅导的绝佳资料。

 

  (4)重点网站的新闻报道。

如新华网的《焦点网评》,其包含《新华视点》《媒体荟萃》等子栏目,这些栏目关注时事热点,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

对于我们判断和追踪热点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其他还有人民网、光明网等。

相关网址如下:

   求是理论网:

  新华网焦点网评:

  人民网:

光明网:

 

2011年申论备考:

过来人谈申论考试复习心得

首先应该承认,申论难。

一个字,很难;三个字,非常难!

2007年土地问题,52分;2008年人与自然,47分;2009年经济发展,却硬生生的与前几年构成了等差数列。

  难道我越长越糊涂了?

当我得知分数后,内心的难受无法形容。

  怎样面对曾经信任自己的网友?

我在网络上气吞山河点评别人的申论,如今自己才考了这么一点可怜的分数,被我点评过的人该做何感想?

不懂装懂,好为人师,烧包透顶,大傻冒,深井冰。

  又该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亲友?

对我存期望的,我让他们失望;更多的是一般朋友和同事,他们会觉得这小子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自高自大,其实水平也不咋地,呵呵。

  这都不主要,关键是我该怎样面对自己?

2008年我几乎放弃了行测的复习,专供申论一门。

想想自己来回奔波于洛阳郑州等地书店,各方鉴别寻找优秀复习资料,感觉在黑暗中找到了方向;想想自己多少个夜晚在机关大院里、光阳广场上、乃至涧河滩边、青龙山上数小时来回踱步踯躅徘徊苦苦思索的情景;又回忆起网络上猴哥的文章被数万次点击,满耳一片称颂之声境况,我真的疑惑、迷茫、不明白:

我觉得我不错呀,可为什么申论考这么一点点分数?

  难道是苍天不公平?

肯定不是!

难道是评卷人有毛病,也不会是,既然让人家评卷,肯定人家是对的。

难道是评卷人把我的好文章疏忽了?

更不可能,猴哥书法还是可以的,文章的标题也很醒目别致。

那是为什么,只有一种解释:

就是自己错了。

  可是错在哪里呢?

难道我一年来的辛苦不仅白费而且还起副作用?

难道我就攻克不了申论考试这个关隘?

想振兴经济恩养百姓的雄心、想利剑出鞘整肃吏治的奇志、包括想金榜题名受人敬仰的私欲难道都要化作泡影随风而去吗?

假如是我不够努力的原因,那么越努力越下降的现实又该如何解释?

  想到几年来,领导对自己器重有加,自己对工作却是应付了事,到如今工作上平淡无奇,日渐沉暮;想到几年来,有诸多热心人关心自己终身大事,给自己介绍的对象不下数十个,然而自己却眼高过顶,任机会一个个飘走,而今年奔三十,一无所有,想找到终身伴侣愈加困难,不说自己孤苦凄凉,也连累老父亲牵肠挂肚。

突然想起了诸葛亮的话:

“。

年以志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空庐,将夫何及?

  10日中午,躺在床上,接了一个电话后,感觉无法入睡,像身体内有一阵风刮过似的,我一下子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我得承认,申论难,很难,非常难。

  再难,我也要战胜它!

  人这一生总要干一件令自己自豪的事情吧,面对先人该如何告慰?

以后面对自己的孩子,又拿什么夸耀?

我年已29岁,人生最有激情最富创造力的时间已经过去,再干别的职业已经不可能,考上公务员恐怕是唯一的出路。

  既然选择从政这条道路,那就不管如何坎坷艰辛,也要走下去的。

但是干成事业能力是必备条件,怎样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充实自己?

国家政策、最新时事、解决办法、在申论复习过程中都能得到涉猎;存在事实、意义根源、各方观点,一篇材料中涵盖了社会百科。

学习写申论恐怕是提高能力的最好方法。

  暂且抚平伤痛,忘却羞耻,平心静气审视自己的09国考,我发现以下几个原因:

  1、平时练习和申论考试脱钩。

平常一篇练习,我一直致力于出精品,所以投入大量时间,加上构思天天时评一篇要用3小时,真题则要5小时以上,看起来花团锦簇,实际一到考场上时间紧,功力不够,就显出是花架子了。

像第一题概括题,由于太想写好,用了很长的句子,结果发现语病也不敢改。

  2、文学色彩太重。

文采好是好事,但是文采太好也不是好事。

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都不是有名的文人,“二王八司马”倒是文人主政了一小段时间,但很快就下了台,而且处境悲惨。

我的申论大作文题目是“二十一世纪,看中国创造”——像一篇演讲稿啊——为什么不写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呢?

我开头第一句话是“东莞的林老板,近来比较烦”,后来又在文章中大量引用领导人讲话,文章说庄不庄,说谐不谐。

申论语言的风格是准确,平实,我犯了大忌。

  3、受思维定势影响。

在平时复习中,我得出结论:

申论第一题要求的“主要问题”是只有一个的,因为一般说来一则材料只能反映一个主要问题,在今年的国考题目中,第一题又是概括“主要问题”,但是这里的主要问题就不是一个,而是好几个了。

在第一题题目要求中已经明确说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最后地市级的大作文也要求“就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文章”。

但我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只能面临一个主要问题。

搜索枯肠把工农业协调发展,产业机构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面临国外竞争压力等问题概括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自己还自鸣得意。

浪费时间,做负工。

其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即使不完整也还可以比较全面的涵盖全部问题,可惜我接下来的陈述偏离了题目要求。

我说了四个排比句“由。

向。

转变”,这是问题吗?

这是对策啊猴哥!

  4、不学习新知识。

平常只重视研究申论答题方法,并不关心太多的时事,偶尔在天天时评和网络上对目前的油价、粮食、周老虎等事件一知半解,其实可以说是闭门造车了。

导致自己知识陈旧,今年国考考了粮价问题,可叹我枉是经济专业毕业,回答的也是差三落四。

  原因分析完了,接下来写对策:

  首先,要进行卡时间模拟考试训练。

利用真题练习组的练习计划,争取每周练习一篇申论真题,而且争取按时间完成。

平时要参加能参加的省考,花一些报名费和路费多赶赶考,只有练习当成考试,才能考试如平时。

  其次,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努力适合申论要求。

文学语言适当有就可以了。

要有意识的在练习中强化规范意识。

虽然我能发现别人的语病,但是自己的也要能够发现。

我计划春节期间把自己以前写的申论再重新改一下,自己点评自己的文章。

  再次,继续揣摩申论的答题方法。

尤其是深入理解题目要求。

以前的方向没有错,我说过的话也对——要准确理解出题人的意图,不要偏题。

但是发现问题并不代表我就解决问题了,事实证明我更需要努力。

高守国的见解、里司令的见解都是真知灼见,可惜我推荐网友重视,自己却放松了学习和思考。

  最后,要多关心时事。

改变以前闭门造车的学习方法,多看报,多思考,深入思考,多和考友交流,多从网络、报纸、书籍资料中查找,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小猪薇儿曾说过我的申论比较老旧,我以前不太注意。

当公务员不与时俱进肯定是不行的。

怎么提高呢,我想了,要多写,以后要多在论坛上发表文章,或者把自己对时事的看法写下来放在QQ空间。

然后自己在回头看,多练手才不生,才不致眼高手低。

  文章的前半部分是感想,后半部分又成了策论,晕!

2011年申论备考:

申论复习考试应该弄懂的六个问题

申论作为一种新型考试方式,已在全国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普遍运用,作为参加考试的考生目前对这种考试方式还没有弄懂。

 

   专家认为,作为一名考生应该弄清六个问题即:

申论是什么、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考的怎么样、怎么办?

 

  一、申论是什么(申论定义)

 

  申论是指在公务员考试中,通过对设定资料的阅读,回答有关问题,考察应试者七种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的一种考试形式。

 

  二、为什么考(考试目的)

 

  申论考试总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

选拔人才要注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审评。

申论考试具体目的的通过一定形式检测考生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能力;检测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法律、经济、行政管理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测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文字表达、文体运用的能力。

 

  三、考什么(考试题材)

 

  申论考试题材归纳为三点:

政策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

题材贴近现实生活。

具有很强的可谈性可论性,对考生独立地观察和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历届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题材分析

  2000年因噪音污染而导致纠纷的问题

  2001年关于“PPA在全球引起的风波”

  2002年关于“网络安全”的问题

  2003年“安全生产和重大事故”

  2004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2005年我国的农业问题

  2006年“公共安全应急机制”问题

  2007年“土地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2005年、2006年地方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题材精选

  申论考试材料一般都为当年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这种将考点集中在社会热点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了命题人的命题趋势。

命题人通过"命题导向"来使更多的"准公务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命题思路。

这一思路将继续指导2006--2007年地方及中央公务员考试的命题工作。

  06年6月,北京,文化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广东,手机垃圾短信问题;山西、四川,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问题。

  06年5月,山东:

通过证人作证制度、见义勇为保护制度切入社会主义荣辱观。

  06年4月,吉林:

通过户籍制度的历史及现状,直指户籍制度的弊端,引出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06年4月,湖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06年4月,上海:

新录用公务员下基层实习制度。

  06年4月,安徽:

高校滥收费问题。

  06年4月,重庆:

高校滥排名问题。

  06年4月,新疆:

地条钢(利用废铁炼制的)大批量非法生产,并被广泛使用到一些工程项目中,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06年4月,天津:

节约型社会问题。

其中的"节约"一是指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

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

  06年3月,江苏:

国人热心过洋节冷落传统节日,提出将传统节日与弘扬民族文化结合。

  06年1月,江西:

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要解决该问题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

  06年1月,福建:

我国自愿服务的现状及趋势。

  06年1月,浙江:

通过资源及财富分配不均、资源享用机会不公等,"不公平"问题非常严重,切入"公平与效率"问题。

  06年1月,黑龙江:

城市垃圾处理、收费问题。

  05年12月,北京: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05年6月,北京:

建设节约型奥运问题。

  05年4月,上海:

透过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过程,体现了还权于民、执政为民的理念和能力。

  05年1月,江西:

潘阳湖湿地保护问题。

  05年1月,浙江:

政府急需从"无为而治"转变为"有为政府"。

  07年1月,北京:

价格听证问题

 

  四、怎么考(考试题型)

 

  纵观八年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出题角度更加灵活,题型在不断变化,但是有一点规律必须明白。

题型是围绕考察七种能力进行的。

  历届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题型分析

  1、概括材料

  

(1)概述内容。

2001年有条理的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2002年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2004年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005年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2006年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

  

(2)抽象概括。

2000年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05年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

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

2006年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

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对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

  (3)通过其他形式考查概括能力。

  2003年申论考试要求:

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2、提出对策

  

(1)提出对策方案。

2000年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的方案;2001年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PPA风波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2002年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2003年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2)对策的有效性分析。

2005年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

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

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

  (3)通过应用文形式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4年根据材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3、论证表述

  

(1)议论文。

2000年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标题进行论述;2001年根据材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002年就所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证,既可全面论证,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文章;2006年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

  

(2)公文式申论文章:

2003年①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②提供了两种讲话情境,任选一种,为设定的发言人拟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2004年根据材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五、考的怎么样(原因分析)

 

  纵观七年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分数普遍较低。

分析申论考试分数低的原因有:

第一,对申论考试性质、目的、题型、形式没有正确理解;第二,没有总结、集累、掌握正确的思维、解题方法;第三,对政策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关注、记忆不够;第四,答题方法不当。

不会读资料或寻资料读的不精、不透;对资料总结、概括不准;对新出现的题型,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随机应变;对议论文、评论文、应用文格式掌握不够;答题内容空洞,分析、论证、解决问题没有说服力。

第五,教材、复习资料影响。

申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尚处于探索、发育阶段,对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解题规律及模式尚未形成,申论考试题材具有很强的时事性、时效性。

市面上出版的教材、模拟题内容比较抽象、陈旧,举的例子也都前几年的,线索也是围绕三段式展开的;对申论解题思维方法介绍很少,教材、模拟题内容可操作性差。

由于教材、模拟题的原因,给同学们学习带来了障碍,想学习思维方法无处可学,想模拟新题型找不到复习资料。

 

  六、怎么办(复习方法)

 

  针对以上原因,要采取适当的复习方法。

  第一,是要掌握申论解题思维方法,总结、集累、掌握正确的解题规律及模式。

  本人近年来,着眼申论解题思维方法的研究,研究了13种解题思维方法。

其中通用思维方法7种,包括:

四步分析法、六步探问法、信息交合法、"打破砂锅纹(问)到底"--问题探究法、诊断分析法、线索法、情景感觉法;专用思维方法6种,包括:

资料阅读剪辑法、主题上升法、措施对策有效性分析法、理论观点引用法、原因探究法、文体应用模型法。

这13种解题思维方法,在全国申论学术研究中尚属首创,学习和掌握这13种解题思维方法后能大大的提高考试成绩。

这13种解题思维方法在今后金路公务员考试辅导中,将会传授给大家。

  第二,注重理论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的关注,尤其是考试前半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案例。

  理论热点是指指导党和国家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

目前主要理论热点主要有: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这些理论不会直接考,但是包含的具体内容是必考的,另外重大理论是分析、解决问题、论述问题的工具。

  改革难点是指党和政府需要解决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

当前改革难点有:

教育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就业等。

  社会焦点是指一个时期(阶段)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应引起党和政府重视和解决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

目前的社会焦点比较多,主要有:

八荣八耻〈义利、诚信、公共秩序职业道德〉;环境污染(松花江水质污染)、商业贿赂(医疗“红包”、采购回扣);个人所得税调整;教育改革(教育乱收费、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免收学杂费);医疗改革(医疗乱收费、药价虚高、医疗保险、社区医疗服务);房价(经济适用房)控制;能源(石油)价格调控;药品安全(“哈二”假药案、“欣弗”事件);校园安全;重大安全事故(矿难);人文奥运;文化遗产保护(端午节被韩国注册、无极事件)、问责制(国家环保局局长辞职)、公共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政府公信力(牙防组织案、“3、15”信得过产品、宝马彩票案)、重走长征路、《2006感动中国》等。

  第三.要养成读时事评论的习惯。

如:

社论,形势、事件(人物)述评。

  第四,教材要选最新编著和出版的,作模拟题要选提问方式新颖和有文体应用范文的。

  第五,要总结研究命题规律。

围绕考察七种能力命题还有哪些形式没考要认真总结。

比如:

分析能力没有单独命题过,下次考试会不会单独考原因分析;文体写作能力还有时事评论、通报、动员报告、请示报告等没有考过,下次考试会不会考;时事政治运用能力(重大活动、重要政策的意义。

如: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大意义、开展节约活动的重大意义)和行政管理能力(活动组织方法、突发事件处理程序、经验教训总结等)是最新提出来的会不会在这方面命题。

2011年申论备考:

从考试大纲入门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

因此对于广大公务员考试考生来说,要想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严格按照当年的考试大纲进行复习。

考试大纲中申论部分的要求看起来每年都一样,因此很多考生只是匆匆扫一眼就过去了,没有深入研究。

其实不然,考试大纲是考试出题的依据,因此建议各位准备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在《2010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出来之前,可以要先对《2009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进行深入研究。

 

  一、大纲一览

 

  以下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的摘要:

  

(一)公共科目笔试内容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全部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