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4801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docx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检测

综合检测卷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8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物质不是人体所需营养素的是(  )       

A.维生素B.无机盐C.尼古丁D.蛋白质

2.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

A.碳B.镁条C.氢气D.蜡烛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4.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

代表一个碳原子,

代表一个氢原子,

代表一个氧原子。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乙酸是一种有机物

B.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D.乙酸中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5.在t℃时,某物质X、Y分别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Y与水的质量关系分别如图a、图b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都只能是固体

B.两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图示溶液的浓度:

X

D.t℃时X、Y的溶解度:

X

6.将适量的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滤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有铜和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7.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缓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发生中和反应为H2SO4+Ba(OH)2

BaSO4↓+2H2O。

烧杯中物质的某些量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滴加,其变化趋势中正确的是(  )

8.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侯氏制碱

B.蚕丝纺织

C.火药应用

D.粮食酿酒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B.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可大量施用化肥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

D.废弃塑料引起的环境污染属于白色污染

10.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

A.晶体:

玻璃、松香、沥青

B.导体:

石墨、金属、食盐水

C.复合肥料:

KNO3、NH4H2PO4

D.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

1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闻到花香——分子不断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12.燃着的火柴在空气中用力甩一下能熄灭,其原因是(  )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火柴棍的着火点降低

C.火柴棍受到的阻力增大

D.温度降到火柴棍的着火点以下

13.教材中的图表资料可为我们提供许多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阅元素符号及相对原子质量

B.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判断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C.利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推知金属与酸、盐能否反应

D.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14.下图中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

证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B.实验②:

证明铁生锈必须有氧气参与

C.实验③:

向下压缩活塞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D.实验④:

在同一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2分)

二、填空简答题(每空2分,共44分)

15.风能是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风力发电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

核电站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

 

16.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1)若小烧杯中盛有白磷,集气瓶底部放有固体X,将分液漏斗中适量水滴入,会观察到白磷燃烧,固体X是      。

 

(2)若分液漏斗中盛有5%的过氧化氢溶液,集气瓶内盛有二氧化锰,小烧杯内盛有白磷。

将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放入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示:

已知该反应放热)。

将本实验与实验

(1)对比,你得出的结论是             。

 

17.生活、生产中处处有化学。

(1)幼儿及青少年缺     元素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2)净水时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名称为     ,实验室中常用的硬水软化方法为     。

 

(3)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流传至今的原因是                。

 

(4)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自来水     B.冰水     C.蒸馏水    D.水银

18.根据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回答问题:

实验一:

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2)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③→     →    (填序号)。

 

实验二:

配制180g10%的氯化钠溶液:

(3)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⑤→     →    (填序号)。

 

(4)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的位置应在刻度线    处。

 

(5)若将配制好的180g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   g。

 

19.已知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F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化学式:

     。

 

(2)D物质的用途(写一条即可):

              。

 

(3)属于化合反应的序号为:

    。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21分)

2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放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片和铜片均会被锈蚀。

根据所学知识,稀盐酸能除去铁锈,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联想到能否用稀盐酸除去铜锈呢?

于是,他们取少量铜锈放在试管内,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发现:

铜锈溶解,得到蓝色溶液的同时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这一现象引起大家的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结合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及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同学们做出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氢气;②可能是氧气;③可能是二氧化碳;④可能是氮气;⑤可能是氨气。

【交流讨论】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气体肯定不是氨气,理由是                          。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分析

(1)

收集一试管产生的气体,                

说明该气体肯定不是氢气或氧气

(2)

再将产生的气体             

说明该气体肯定不是氮气,而是二氧化碳

【得出结论】稀盐酸去除铜锈时产生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CO2。

【反思拓展】

(1)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你认为铜锈的成分是下列选项中的      。

 

A.铜盐 B.铵盐 C.碳酸盐 D.氧化铜 E.氢氧化铜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类比推出:

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

 

(3)铁片和铜片在外界条件相同时,哪一种金属更易锈蚀?

并说明理由                。

四、计算题(共7分)

21.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取石灰石样品12g加入烧杯中,再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8

4

2

2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g; 

(2)计算第一次实验结束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精解精析

1.C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尼古丁有剧毒,不是人体所需营养素,故C正确。

2.B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3.D 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3,过多会使液体飞溅,故A错误;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都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故B错误;取用液体时:

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C错误;酒精灯的点燃方法是用火柴点燃,故D正确。

4.D 乙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由乙酸分子的模型图可知,一个乙酸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故B正确;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0%,故C正确;乙酸中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1×4)∶(16×2)=6∶1∶8,故D错误。

5.C 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A错误;t℃时,X、Y的溶解度未知,故不能确定两种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B错误;X溶液的浓度为10g/(10g+30g)×100%=25%,Y溶液的浓度为15g/(15g+25g)×100%=37.5%,溶液的浓度:

X

故选C。

6.D 将适量的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然后才是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故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铁,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7.C 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缓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水的质量会不断增加,但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反应后增加的水不只是Ba(OH)2溶液中的水,故水的质量增加速率应先快后慢,A错误。

烧杯中总质量会不断增加,B错误。

当滴加Ba(OH)2溶液过量时,溶液的pH会大于7,D错误。

8.B 侯氏制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蚕丝纺织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火药应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9.D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错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以不能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要合理施用,故B错误;电解水时正极所产生气体是氧气,负极所产生气体是氢气,故C错误;废弃塑料引起的环境污染属于白色污染,故D正确。

10.A 玻璃、松香、沥青属于非晶体,故选A。

11.B 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故B错误。

12.D 火柴置于空气中,供给的氧气不变,A错误;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改变,故B错误;燃着的火柴在空气中用力甩一下,火柴棍受到的阻力增大,但这不是火柴熄灭的原因,故C错误;燃着的火柴在空气中用力甩一下,使温度降到火柴棍的着火点以下,破坏了火柴燃烧的条件,火柴熄灭,故D正确。

13.A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元素符号及相对原子质量,故A正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对常见的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进行排序得到的表,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不能判断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利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不能推知金属与酸、盐能否反应,故C错误;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能查出实际质量,故D错误。

14.A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不是质量分数,故A错误;第二只试管使用植物油密封,隔绝氧气,故B正确;向下压缩活塞时,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空气的内能增大,故C正确;根据水流的落点,可以验证在同一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D正确。

故选A。

15.答案 可再生 电磁感应 核

16.答案 

(1)氢氧化钠或生石灰 

(2)2H2O2

2H2O+O2↑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解析 

(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或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小烧杯中白磷燃烧。

(2)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大量氧气,并放出热量,使小烧杯中白磷剧烈燃烧。

与实验

(1)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17.答案 

(1)钙(Ca) 

(2)过滤 蒸馏 (3)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4)A

解析 (4)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冰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B错误;蒸馏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故C错误;水银是汞单质,不属于溶液,故D错误。

18.答案 

(1)加速溶解 

(2)① ② (3)④ ③ (4)3 (5)180

解析 实验一:

(1)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2)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溶解、过滤、蒸发。

实验二:

(3)实验的主要步骤为:

称量、量取、溶解。

(4)配制180g10%的氯化钠溶

液需要氯化钠18g,右盘砝码为15g,故游码的位置应在刻度线3处。

(5)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180g×10%=(180g+x)×5%,x=180g。

19.答案 

(1)H2O 

(2)灭火(或光合作用) (3)①② (4)H2CO3

H2O+CO2↑

解析 已知F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则F为葡萄糖;C通电分解生成A和B,推知C为水;由C和D反应生成F和B,推知B为氧气,D为二氧化碳,A为氢气;由C和D反应生成E,推知E为碳酸。

(1)C物质的化学式为H2O。

(2)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或光合作用)。

(3)A和B反应生成C,C和D反应生成E,均属于化合反应。

(4)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H2CO3

H2O+CO2↑。

20.答案 6HCl+Fe2O3

2FeCl3+3H2O

【交流讨论】铜锈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而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

【进行实验】

(1)将燃着木条伸入试管内,燃着木条熄灭 

(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拓展】

(1)A、C 

(2)水、氧气、二氧化碳 (3)铁,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或铜生锈的条件比铁多,不容易实现)

解析 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盐酸与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

2FeCl3+3H2O。

【交流讨论】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故稀盐酸与铜锈产生的气体肯定不是氨气。

【进行实验】

(1)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支持燃烧,故将燃着木条伸入试管内,燃着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肯定不是氢气或氧气;

(2)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肯定不是氮气,而是二氧化碳。

【反思拓展】

(1)铜锈与稀盐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同时生成CO2,说明铜锈的成分是铜盐、碳酸盐;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可类比推出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3)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片和铜片在外界条件相同时,铁更易锈蚀。

21.答案 

(1)10

(2)第一次实验结束后,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12g-8g=4g。

解:

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2HCl

CaCl2+H2O+CO2↑

10011144

4gxy

=

 

=

y=1.76g x=4.44g

所以第一次实验结束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0%。

答:

第一次实验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0%。

解析 

(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12g石灰石样品与8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g-2g=10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