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4960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海政办发〔2011〕39号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本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

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镇(乡)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

经区领导研究同意,现将《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O一一年

六月十五日

主题词:

商业服务业规划通知

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6月24日印发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

发展规划

(2011-2015)

 

北京市海淀区商务委员会

二O一一年六月

目录

序言1

一、发展基础2

(一)发展成就2

(二)存在问题3

(三)发展机遇4

二、思路目标5

(一)指导思想5

(二)战略定位6

(三)战略目标6

三、主要任务8

(一)完善提升商业体系8

(二)壮大高端商业服务业9

(三)培育地区消费特色10

四、空间布局12

(一)以商业商务为核心的南部高端集聚区12

(二)以配套服务为主导的中部科技创新服务区13

(三)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西北部商旅休闲区14

(四)以和谐宜居为主旨的北部生态休闲服务区15

五、保障措施16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16

(二)加快开放、调动资源16

(三)完善政策、增强引力17

(四)规范管理、强化诚信17

(五)推广技术、促进变革18

(六)动态评估、保障发展18

序言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北京市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的重要时期;是海淀区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海淀商业服务高端、便民、宜居发展的攻坚时期。

商业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服务民生幸福、促进宜居构建的重要产业,亟须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制定正是把握关键机遇、落实战略部署、统筹科学发展、推进方式转变、服务民生幸福的重要举措。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加快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意见》、《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

实施期限:

2011-2015年。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海淀区大力实施“推进历史性新跨越、建设现代化新海淀”战略,贯彻落实产业发展和空间规划,完善商业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健全社区功能、推进绿色流通,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实现了商业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1.居民消费水平实现新跨越

“十一五”时期,海淀区商业服务业蓬勃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快速提高。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83%,共有商业主体10万余个,商业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2006年的681.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296.8亿元,年均增幅超过15%,占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1%;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2006年的14871.6元增长到2010年的21597.1元,年均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2006年的8615.1元增长到2010年的14890.5元,年均增长14.7%。

2.商业空间格局形成新体系

“十一五”时期,海淀区逐步形成区域商圈、社区商业中心和特色商业集聚、层次分明的现代商业格局。

公主坟、上地、四季青、中关村四大商圈初显规模;甘家口社区商业中心改造、海淀图书城、畅春园食街规划建设全面完成,特色商业街区品牌日渐凸显。

3.商业品牌地位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海淀区属商业品牌地位显著提升,以当代商城、翠微大厦为代表的商业主体品牌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在北京市评选的十大商业品牌中,海淀区独居4席;在国家“百货店分等定级试点”中,海淀区占3席,当代商城获得“金鼎”精品店称号,翠微大厦、双安商场获得“金鼎”品牌店称号。

4.社区商业功能跃上新水平

“十一五”时期,海淀区大力推进生鲜超市、便利店、早餐、便民菜店、洗衣保洁及再生资源回收六条主线联动进社区工程,社区商业的便民功能更加齐全。

以甘家口、五道口为代表的社区商业改造建设逐步推进,3个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6个社区被评为市级商业示范社区。

5.商业物流体系呈现新气象

“十一五”时期,海淀区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商业物流体系建设,商业物流发展迅速,配送水平不断提高。

西部马华餐饮食品加工配送中心、顶点商贸中心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日新创世中关村3C卖场电子商务平台三大物流项目建设完成,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快速发展,清真食品、电子商务、科技产品物流配送水平大为改善。

(二)存在问题

1.高端商业相对缺乏

“十一五”时期,海淀区商业服务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地区高端商业资源与自身消费需求并不匹配,国际知名品牌、奢侈品品牌专卖店相对缺乏,具有较强辐射效应的高端商业聚集区尚未形成,商业品牌聚集度有待提高。

2.商业特色有待挖掘

海淀区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机关大院的集聚区,科技人才群体、在校大学生群体、大院老年群体消费特色明显;同时,皇家园林景观、生态自然景观等特色显著,但服务特色消费群和特色景区的特色商业集聚不突出,特色商业文化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3.区域商业亟待完善

海淀区商业服务业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和南部地区,西北部地区的旅游配套商业、北部地区的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体系等亟待完善。

相对而言,中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发展空间受限,北部地区发展潜力较大。

(三)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面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新定位、“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新要求,海淀区要抢抓战略机遇,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1.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为商业服务业发展指明新方向

世界城市是高端商业活跃、高端品牌荟萃的中心,世界城市的高端商业以集聚模式存在。

商业服务业发展应把握高端商业引进机遇,服务于高端消费需求;推动高端商业的集聚分布,形成独具特色的商业集聚区。

2.首都发展战略为商业服务业发展诠释新目标

北京市进入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新阶段,对城市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商业配套更完善、商业服务更便民、商业运行更低碳。

要推动新科技、新技术在商业服务业中的应用,促进商业服务业与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的协同发展,鼓励采用网点连锁化、配送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等为主要特征的低碳流通模式。

3.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为商业服务业发展描绘新蓝图

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是商贸流通、购物消费的国际化中枢,是世界城市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体现。

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通过实施商贸交易领域拓展等五大工程,着力提升国际流通交易功能、突出国际购物消费功能、增强国际商贸主体实力、优化国际商贸发展环境,为海淀区商业服务业发展绘制了美好蓝图。

4.海淀发展新定位为商业服务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海淀区全面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人才特区的核心区,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公共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关系民生、服务民生的商业服务业应把握新趋势,着力完善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加快转型升级。

“十二五”时期,海淀区商业服务业发展要立足新成就、把握新机遇、瞄准新目标、实现新跨越。

把握建设世界城市的新机遇,应对后发集聚的挑战,弥补高端商业不足;立足首都发展战略的新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区域特色,服务多层次消费需求;绘制国际商贸中心新蓝图,全面加快国际流通、购物消费等各项功能提升,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区域定位新要求,着力完善商业服务业体系,营造和谐宜居环境,促进产业升级。

二、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海淀区商业服务业发展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要求,紧紧把握转变商业服务业发展方式主线,围绕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立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定位,适应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变化趋势,把握高端要素资源、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突出消费群体特点和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商业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二)战略定位

“十二五”时期,海淀商业服务业发展要把握“创新、人本、绿色、宜居”主旨,立足体系完善、推动区域集聚、强化高端品牌、突出商业特色、促进商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服务于各功能区发展。

为此,海淀区商业服务业可定位为:

统筹科学城商务服务、商贸城商业集聚、大学城创意展销,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商贸核心区。

统筹区域发展差异性、消费需求层次性、商业集聚地域性,构建支撑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高端集聚先导区。

统筹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功能完善、服务环境优化,立足生态、人本,建设宜居、宜学、宜研、宜游的服务体系示范区。

(三)战略目标

“十二五”时期海淀商业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全面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统筹城乡发展,聚焦核心区域,完善便民商业,壮大高端商业,培育特色商圈,实现高端集聚化、区域差异化、特色产业化、体系健全化。

具体目标是:

1.全面提升高端商业

创新高端引进激励机制,对接品牌商业环境诉求,完善高端商务休闲配套,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吸引高端品牌集聚发展,打造若干具有全市乃至全国影响力的高端商业区。

2.全面聚焦核心区域

全面凸显商贸城、大学城与科学城为支点的中关村区域商贸优势;全面推动公主坟、五棵松地区产业协同,提升南部高端商务区的品质;全面建设西北部生态商旅休闲区,推动商旅互动融合发展;全面完善北部地区商业设施和服务体系,构建符合区域特点的消费集聚区。

3.全面凸显商业特色

推动特色商业街、特色商业集聚区的形成和提升,充分挖掘水系、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具有广泛产业基础和消费基础、具有全市乃至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商业集聚。

4.全面推进体系健全

完善宜居商业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交易市场体系、物流配送体系。

加速推进商业经营连锁化、商业物流社会化、商品流转低碳化、社区消费便捷化,夯实城乡居民品质生活、智能生活、便捷消费的基础。

依据上述目标,形成如下目标体系:

指标

2015年

目标属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00亿元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

10%左右

预期性

高端商业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

5%-10%

调控性

市级特色商业街数量

1-2条

预期性

商业企业连锁化率

40%

调控性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提升商业体系

“十二五”时期,要重视商业服务体系对于循环经济发展、低碳流通运行和绿色便捷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体系、宜居商业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现代物流体系和商品交易市场体系。

1.突出强调电子商务体系建设

重点规划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交易方式的现代化、交易手段的社会化、交易行为的规范化;支持商业服务业企业拓展电子商务业务,特别要推进中关村电子市场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带动市场升级。

2.加快完善宜居商业体系

围绕新兴住宅社区、机关大院社区、传统街道社区、旅游景点社区四类社区,强化便民功能,突出环境营造,构筑社区居民的宜居商业体系。

重点规划新兴住宅社区的邻里型社区服务中心,推进机关大院社区的独立型社区服务中心,完善传统社区的商业服务功能,配套旅游景点社区的综合服务设施,满足多层次服务需求。

全力构建“一刻钟”生活服务圈,打造城市居民舒缓心理、交流情感、消费购物的“第三生活空间”

3.渐进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进一步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健康发展,依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行业规范”的原则,按照“规范前端、物流配送、专业分拣、场商直挂”的工作思路,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疏通再生资源流通环节,逐步形成“社区回收点—专业物流中转站—分拣中心—再利用企业”的四级再生资源流通模式。

即:

规范建设以社会回收点和流动车为主要形式的回收前端,探索设立与具备条件的密闭式垃圾楼搭载的专业物流中转站,规划实施循环经济产业园中的多功能专业分拣中心。

按照北京市流通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培训。

4.整合和扶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着重扶持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建设,推进物流企业信息化升级,完善冷链物流等基础性物流体系。

分类指导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优先支持以生鲜农副产品物流服务为代表的连锁商业物流发展,完善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积极推动电子产品物流服务建设。

5.合理发展商品交易市场体系

鼓励商品交易市场设备更新、设施升级改造,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菜市场规范化管理。

鼓励商品交易市场采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推动商品交易市场升级。

分类指导商品交易市场发展,限制小商品、农副产品等低附加值商品市场及汽车交易市场的新建、扩建。

(二)壮大高端商业服务业

“十二五”时期,围绕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目标,立足于高端要素集聚基础和高端消费需求特点,通过增量扩张和存量调整等手段,着力营造环境、创新机制、完善配套,吸引高端消费集聚,增强高端要素辐射。

1.打造高端品牌集聚区

依托现有高端商业集聚,完善周边商务功能,营造高端消费环境,引导高端品牌集聚。

重点依托“公主坟-五棵松”高端商业设施、玉渊潭地区商务楼宇以及昆玉河水系优美环境,培育高端品牌集聚区。

围绕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以中关村大街为轴线,突出“科技、文化、品牌”特色,建设服务中关村核心区、促进高端消费的特色商务带。

2.聚集高端品牌市场主体

围绕国际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开展专项营销,增强区域商业辐射。

瞄准国际一线品牌,吸引其直营店进驻;支持外资外贸背景的商业品牌、零售总部进驻海淀;依托区内会展设施,整合高端会展资源,强化商旅互动;拓宽服务贸易领域,带动策划、洽谈、交易、结算等环节聚集。

3.完善高端品牌引进机制

优化商务环境、创新激励机制,支持商业企业引进国际一线品牌。

重点支持商务环境较好的商务楼宇、酒店周边的商业企业提档升级,依托高端人才集聚、商务服务集聚吸引高端品牌。

着力从政策措施、奖励机制等方面,加强对高端品牌、知名品牌引进的扶持。

(三)培育地区消费特色

“十二五”时期,要依托挖掘科技人才、高校学生等特色群体的创新潜力和消费潜力,挖掘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旅游价值和商业价值,通过质量优化和区域整合等手段,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商业集聚。

1.突出强调科技特色核心地位

依托中关村电子市场,完善商业服务功能,延伸创新产业链条,促进科技产业升级,打造集科技研发、信息发布、新品体验和产品交易的“核心”。

创新新品发布机制、开辟互动体验空间、整合市场供求信息、完善价格形成体系、提升批发交易功能,提高市场的消费引导力、市场辐射力和价格指数影响力。

2.积极构建昆玉河生态休憩产业带

充分发挥昆玉河水系特点与优势,营造亲水的生态休憩产业带,培育京城商旅休闲景观。

促进水系商业与休闲设施的整体开发,依托水路、陆路交通的交叉,构造交互式的休闲网络格局;选择重点位置集中发展特色专业店、专卖店以及茶吧、酒吧,实现旅游资源的点点呼应与点线结合。

3.规划建设北部城市商业中心

充分利用北部地区依山傍水的生态与景观特色,鼓励奥特莱斯、仓储超市为主体的郊区型商业发展,大力发展城郊商业休闲中心;支持以度假酒店与生态园区为重点的商务休闲集聚,严格保持非开发区域原生态环境,统筹规划、精致开发、有序推进、留有余地,打造集餐饮、购物、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城市商业中心。

4.着力培育具有市域辐射力的特色商业街区

着力依托特色商业集聚基础,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完善配套、提高商业街区的品牌影响力和特色辐射力,努力创建市级特色商业街品牌。

重点改造提升海淀图书文化休闲街,提升阜成路高端商务餐饮街品牌,规划建设香山特色购物街,重点打造一批文化休闲、餐饮娱乐等特色企业。

四、空间布局

海淀区商业服务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既要紧紧把握全区商业服务业发展战略,推动以高端引领商业服务业升级、以特色嵌入国际商贸中心城市、以体系夯实便捷消费和低碳流通;又要立足区域功能明确商业定位,统筹功能区资源优势、产业特色、消费特点,突出优势、把握重点、优化布局。

(一)以商业商务为核心的南部高端集聚区

南部定位为高端商业商务区。

“十二五”时期,要建设成为精致、精品、高端的市级商业商务集聚区,形成“两轴一带三圈”的空间架构。

西长安街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轴:

依托“公主坟-五棵松”等重点聚集区,加强对沿线商业与商务服务资源的整合利用,突出“文化、创意、时尚”的高端定位,吸引高端商业和商务服务资源入驻;推进沿街整体高端商业商务品牌形象建设,打造西长安街沿线高端商业商务新地标

阜成路沿线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轴:

依托区域内餐饮服务业、高级宾馆酒店、高档写字楼、大型科研机构等资源以及公园水系等生态景观优势,打造融合南北、荟萃东西、闻名京城的阜成路高端商务餐饮特色文化街,建设以商务办公、会议会展、休闲娱乐为重点的玉渊潭现代高端生态型商务服务区。

昆玉河生态休憩产业带:

充分挖掘昆玉河沿岸景观、文化的旅游与商业价值,遵循人本、和谐、生态原则,坚持全流域规划、离散式保护性开发,统筹沿线旅游景观保护和商务商业节点建设;围绕昆玉河水系,建设集商业、商务、旅游于一体,景观与产业互动,商业与旅游互促的商业景观带。

加快高端商务、特色商业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城市滨水生态休憩产业带。

公主坟商圈:

坚持传承文化、突出生态、强化特色、完善功能的开发理念,以现有商业设施为基础,推进交通、建筑、景观、软服务四大系统改造,加快业态转型,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端商业聚集区,构建具有“文化、绿色、现代、时尚”特质的京西生态商业圈。

五棵松商圈:

加快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配套商业设施建设,促进商业商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产业发展。

加强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艺活动、体育赛事、商务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丰富区域内的文化、体育、商务、休闲、购物、娱乐等综合功能,提升五棵松区域的现代化高端品牌形象。

四季青商圈:

以金源时代购物中心、金四季购物中心两大商业中心为依托,加强对西四环沿线、四季青桥周边大型商业设施、商务楼宇、餐饮酒店等商业服务资源整合,推进区域业态引进与综合整治,扩大四季青商圈的流通规模、辐射半径和影响力,构建在区域范围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消费体验聚集区。

(二)以配套服务为主导的中部科技创新服务区

中部定位为商贸集聚和科技创新服务区。

“十二五”时期,要统筹科技创新服务、科技产品流通、科技人才三大集聚,推动商贸城、大学城和科学城三城联动,构筑商贸与科技服务相结合的中关村创新集聚区,形成“一带、三城、多点”的空间架构。

沿中关村大街形成特色商务服务带。

围绕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以中关村大街为轴线,依托新中关、当代、双安等大型商业设施,突出“科技、文化、品牌”特色,着力配套服务于科技型企业总部、高学历人才、高科技人才的高端商业服务业,规范和限制与区域产业定位不符的低附加值商业服务业,引导商务与科学技术服务业的进驻和集聚,形成特色商务服务带。

推进中关村电子卖场向商贸城转型。

推动卖场模式的现代化转变;提升卖场经营的规范化、品牌化与诚信化;完善卖场的展示展销、新品发布和价格形成功能,促进电子卖场升级。

构建商业服务业配套完善的科学城。

围绕科学城科技创新总部建设的推进,构建服务于科技创新、科技产业、科技人才,配套技术研发、经验交流、科技推广的综合生产与生活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产业发展。

培育面向大学生特色消费的大学城。

依托“双榆树-大钟寺”区域的现有商业设施,重点挖掘高校学生的创造潜力和消费潜力,培育开放、自由、多元、互动的创意创新产品交易空间;营造大学生深入参与的创意活动氛围;打造以人文创意产品、科技体验产品创造、交换与交易为特色的区域性商业中心。

中部地区商业发展以一带为轴线、三城为核心,辅以周边、多点发展,规划期内积极培育大钟寺等区域性商圈的成长,以政策导向促进设施的完善与提升。

(三)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西北部商旅休闲区

西北部定位为商旅休闲区。

“十二五”时期,要建设成为旅游休闲化、服务精致化,独具皇家人文气息的高端旅游目的地,形成“两板块、一区域”的空间架构。

完善颐和园、圆明园旅游板块商业配套。

加快皇家园林景区周边设施的改造,适度配置高端酒店与商务会所,开发特色高端旅游产品,培育高端市场;挖掘深度旅游的产品体验,形成基于人文景观的特色商业板块。

建设香山板块商业设施。

鼓励并引导新型业态在香山旅游区的发展,促进高品质、特色化的休闲游憩、餐饮购物等旅游服务项目建设;打造香山特色旅游文化商业街区;形成基于自然景观的特色商业板块。

规划建设大西山生态旅游休闲区域。

依托大西山的凤凰岭、西埠头原生态自然环境,引导集游憩观光、休闲度假与商务会展于一体的项目集聚,打造高品质生态旅游休闲区域。

(四)以和谐宜居为主旨的北部生态休闲服务区

北部定位为生态休闲服务区。

“十二五”时期要建设成为保护地区原生态、开发空间集约化、产业园区组团化、商业服务综合化的生态休闲服务区,形成“一圈、两心、三社区”的空间架构。

以奥特莱斯商业项目为支撑的稻香湖城市商业中心。

依托稻香湖周边便捷的交通条件、自然生态环境、休闲服务功能,强化休闲、购物互动,培育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配套服务健全、以奥特莱斯为主体的城市商业中心。

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的生态绿色核心。

适度发展高端休闲度假酒店,鼓励增强以村镇民居为载体的特色民俗休闲服务,配套都市型休闲农业等相关服务,培育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健身、养生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服务区。

建设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构筑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

发挥科研、技术、产业优势,努力打造功能完善、服务全面的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配套服务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

推动西北旺、上庄、温泉社区商业中心建设。

服务科技人才、社区居民和旅游人群,优化社区商业结构;规范、完善并提高社区商业和景区服务。

持续改善与旅游景区配套、与消费特点契合的社区商业发展;依托周边旅游景点、景区建设,推进景区商业服务业发展。

推进商业连锁化、网络化工程。

着力围绕北部地区新兴社区建设,重点引导连锁企业以自营、加盟等方式进驻北部地区,推进社区商业网点的网络化布局,加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成立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检查重点工程项目推进。

区政府相关部门、街道、乡镇要建立“上下一体、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监督规划落实。

统筹各相关部门,有效协调项目资源的调配与供给,促进项目建设,确保规划任务如期完成。

促进行业规划与空间规划相协调,依据上位规划推进本规划的落实,注重可操作性。

(二)加快开放、调动资源

在规划框架范围内加大开放力度,鼓励多方主体的参与,调动各方资源,为海淀商业发展增添活力、贡献力量。

统筹各种类型的资本参与海淀商业服务业发展建设,特别应鼓励区内科技产业资本、区外以及境外资本与企业的进入,实现地区资金与品牌的充实与提升。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区域外发展与延伸,支持区内商业企业上市融资。

注重人力、智力资源的调动与吸引,完善商业商务人才的培训、招募、流动体系,增强地区商业活动的内在竞争力。

(三)完善政策、增强引力

加强金融支持。

特别是要为“十二五”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提供相关金融支持。

加强政策扶持。

充分发挥《海淀区促进商业服务业发展支持办法》的政策导向作用,在优化调整商业结构、促进行业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