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229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docx

铁岭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

铁岭市2018年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

注意事项:

1.全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一、积累(25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慨叹(kài) 滞碍 孜孜不倦(zī)  豁然惯通

B.脊梁(jǐ) 要决  一帆风顺(fáng) 恃才放旷

C.少顷(qǐng)逞辩  不知所措(cuò)  面面相觑 

D.模式(mú) 禀告  诲人不倦(huì)  前扑后继

2.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红,现代女作家,《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

课文

中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B.《关雎》《蒹葭》都选自《诗经》,《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305篇。

C.小说往往通过感人的细节描写来凸显文章主旨。

《热爱生命》中艰难求生的片段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对生命的渴望,《背影》中父亲攀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身影彰显着父爱的伟大,《百合花》中新媳妇为牺牲的小通讯员缝补衣服上的破洞,让我们看到了军民鱼水情。

D.《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讽刺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斑羚们发现自己被狩猎队逼到了悬崖边上,焦急之时,老斑羚发现侧面有一条小路能通到悬崖对面,真是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

B.村里出现了一个大洞,有人说,咱们把它填起来;有人说,在上面盖一座庙;有人说,卖给填洞公司.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横跨在洨河上的赵州桥非常雄伟,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全长50.82米;永定河上的卢沟

桥,全长265米,卢沟桥的长度比赵州桥略胜一筹。

D.《命运交响曲》节奏铿锵,气势雄浑,大家不由得被它的旋律所感染,每次听到,它都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使人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记者了解到,我市移动电话部门针对春节期间手机短信密集发送的情况,对今年发送量进行了预测,并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B.上大学期间,只有我跟他学习过法语,大家都很羡慕。

C.两岸文化产业首届博览交易会为期三天,分为博览交易、高峰论坛和配套活动三大板块。

D.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着蜜蜂的多少劳动吗?

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

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

①         ?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大洋海底。

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②  ,所以俗称“可燃冰”。

如果把甲醛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6.诗文默写(9分)

⑴草枯鹰眼疾,。

(《观猎》)

⑵共看明月应垂泪,。

(白居易《望月有感》)

⑶骨已尽矣,。

(《狼》)

⑷子曰:

“君子不以言举人,。

”(《论语∙卫灵公》)

⑸,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

⑹“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代诗人有用诗来抒发内心情感、志向的传统。

范仲淹观岳阳楼而抒“,”的政治理想;而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借舟自喻,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明示自己的豁达胸襟,同时也告诉好友新旧更替是必然这个道理。

二、阅读(45分)

(一)名著阅读(5分)

有时,他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常常让我记上一生。

我跟他讲了我的故人克留什尼科夫,这是个大脑袋的孩子,是个打架能手。

我打不过他,谁也打不过他。

“好事情”听了,说:

“这是小事儿,都是些笨力气,真正的功夫在于动作的速度,懂吗?

下星期日,我试着把拳头打得快一点,果然不费大劲就把克留什尼科夫打败了。

从此,我就更重视“好事情”的话了。

“任何东西都要会拿,你懂

不懂?

要善于拿,这可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啊!

我一点也不明白,可其中的神秘感让我永远记住了。

家里人越来越不喜欢“好事情”,连猫也不往他膝盖上爬了,而别人有膝盖它都上。

我因此打过这只猫,为了让它别怕“好事情”,我差点气哭了。

“可能是我身上的酸味儿吧,它不喜欢!

7.“我”为什么把“好事情”当作朋友。

(2分)

8.请结合小说相关情节,简要分析“好事情”为什么不讨人喜欢。

(3分)

(二)古诗词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别友人

黄滔①

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飘泊在京华。

大朝多事还停举②,故国经荒未有家。

鸟带夕阳投远树,人冲腊雪往边沙。

梦魂空系潇湘③岸,烟水茫茫芦苇花。

【注】①黄滔:

晚唐诗人。

②停举:

指朝廷停止科举考试。

③潇湘:

相传舜帝南巡而死,娥皇、女英二夫人痛不欲生,跳入湘江,化为湘江女神。

边沙:

借指边地。

西北边地多沙漠,故称。

9.一二两联中,诗人产生“怨”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2分)

10.请从表现手法(不少于两种)的角度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4分)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乙】

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

“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

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请与子乐之。

”辞曰:

“夫和戎狄,国之福也。

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

抑臣愿君安其乐而思其终也!

《诗》曰:

‘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乐只君子,福禄攸同。

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夫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

《书》曰:

‘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选自《左传》

【注】慝:

坏意。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有时早发白帝

B.人恒过然后能改以其境过清

C.空乏其身庭下如积水空明

D.征于色,发于声色愈恭,礼愈至

1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3.语段【甲】中,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4分)

14.语段【甲】【乙】的主要观点是分别是什么?

两文有什么共同特点?

(4分)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共10分)

植物为何会有睡眠?

 ①许多植物都有睡眠现象。

例如,合欢树的叶子是由许多羽片组合而成的,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一样。

 ②                         。

例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时,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③植物为什么需要睡眠呢?

 ④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上又称植物睡眠运动。

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达尔文。

100多年前,他在研究植物生长行为的过程中,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认为植物叶片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的生长极有好处,也许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的寒冷。

 ⑤20世纪60年代,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对植物的睡眠运动,并提出了不少解释理论。

 ⑥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的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

提出这个理论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量少地遭受月光的侵害。

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

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

然而,使人们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出现睡眠运动。

 ⑦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

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晚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

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⑧美国科学家恩瑞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

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力。

 ⑨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

植物

的午睡大约是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

这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火热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下生存。

(选自《百科知识》)

15.本文以“植物为何有睡眠”为题,有何妙处?

(2分)

16.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分项概括造成植物睡眠的原因。

(3分)

17.请在第②段段首加一句承上启下的话。

(1分)

18.结合链接材料,再结合本文,说说你读了本文之后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

(4分)

【链接材料】枯叶蝶,它们停息在树枝上,像一片片树叶,行人常把它当作枯叶,当人们用手碰它时

,它却一抖身体,向空中飞去了,并不像枯叶那样飘落到地上。

【二】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21题(10分)

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

迟子建

(1)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

气。

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满室生辉。

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2)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而安详。

(3)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4)哦,白发!

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

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23岁的这个春天的傍晚。

(5)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被同学拔下来后,我就像扔冰棍纸一样随便地把它扔掉了,因为青春好长好长呢。

(6)这次见着白发,是在9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

(7)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静寂得让人忧愁的时光。

(8)走出瓦灰色的楼房,踏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

这条胡同很长,胡同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

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沁人心脾。

(9)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慢慢的。

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

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从一处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

我手上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得这么光华灿烂。

(10)我的步子放得更轻,更慢。

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乎都坐着一位老人。

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用着迷人的夕阳。

(11)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

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12)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

(13)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

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

(14)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

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光就变成了淡淡的,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子恢复了浅绿。

我也渐渐地融入了这一片宁静的黄昏中。

(15)胡同两侧的老人,吃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乎都能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

(16)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

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呢。

19.文章第(5)段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有何作用?

(3分)

20.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3分)

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

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21.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

(4分)

三、作文(50分)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因为有阳光,大地更欢畅;因为有雨露,禾苗更健壮;因为有希望,生命更顽强;因为有关爱,心灵更敞亮长,有老师的引导;你的自信,有亲人的鼓励;你的快

乐,有朋友的祝福……

请你以“因为有,我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中心明确,感情真实,500字以上,书写工整;(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可用“××”或“A、B……”代替。

 

参考答案:

一、积累(25分)

1.C2.C3.B4.A

5.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2分)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2分)(意思对即可)

6.⑴雪尽马蹄轻⑵一夜乡心五处同⑶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⑷不以人废言⑸殚其地之出

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每空1分,错、漏、添字即不得分。

二、阅读(45分)

(一)名著阅读(共5分)

7.①他帮“我”打了胜仗;

②他教会了“我”许多知识,与“我”追求真理、求知相似.

8.“好事情”性格古怪,不合群,他是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置身于一群愚昧的人中间,自然不讨人喜欢.

(二)古诗词阅读(共6分)

9.①喜逢友人,却要离别;②在京漂泊,时间久长;③朝廷多事,科举停考;④故国衰败,无家可归。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0.①用词富有表现力:

“投”运用拟手法,写出鸟傍晚归巢的急切之情,“冲”写出人在雪中行路的艰难;②色彩对比鲜明:

“夕阳”为红色,“腊雪”为白色;③虚实结合:

“鸟带夕阳”是实写眼前之景,“人往边沙”是想象之景;④渲染衬托:

通过夕阳、远树、腊雪和边沙等意象,渲染凄清的氛围。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共14分)

11.D

12.(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13.示例一:

“苦其心志”得坚强隐忍(逆境中懂得隐忍),“劳其筋骨”得韧性耐力(筋骨得到锻炼,身强体壮,耐力增强),“行拂乱其所为”得聪明智慧(只有在做事不顺时才能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才能的要素。

示例二:

人才在磨难中造就,要经历磨难,才能有所成就,只有把磨难当作成功的垫脚石,经受住考验;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14.语段

(一)的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语段

(二)的观点:

居安思危。

共同点:

都强调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要有优患意识,要居安思危。

因为人们往往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溺于安乐而衰亡。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15.以“植物为何有睡眠”为题,揭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植物有睡眠的原因,采用设问修辞,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启发读者思考。

16.植物睡眠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是夜晚比白天冷,夜晚闭合叶子和花朵,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的侵袭;二是叶子闭合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热带植物白天也闭合),有保持适当湿度的作用;三是植物白天睡眠,主要是对环境的适应,午睡的植物是为了防止水分过多散发,遭遇大风大雨时的睡眠是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

17.不仅植物的叶子会有睡眠,植物的花朵也会睡眠。

18.需要结合链接材料和文章,围绕“植物与动物为了保护自己而想方设法适应环境,保护自己”展开。

19.(3分)插叙(1分),丰富文章内容,引发“我”对生命的思考;深化文章主题:

时间的流逝、容颜的老去、生命的流逝是自然规律,应平静的接受;使行文有起伏,引出下文第二根白发的出现。

(答出两个作用得2分)

20.(3分)外貌、神态、动作描写(1分)。

生动形象具体的写出夕阳下炒米胡同内的老人们在领略、享受迷人的夕阳,更在回味往昔,品味人生(1分),表现作者对他们的欣赏赞美之情(1分)。

21.(4分)“夕阳”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1分);“夕阳”喻指炒米胡同的老人(1分);作者在炒米胡同里既欣赏了夕阳,又感受到了老人们的安详、平和(1分);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1分)。

三、作文(50分)

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一类卷

(50~45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44~40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9~30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29~15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14~0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

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

1.不足500字,每少50字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字不计),最多扣3分。

3.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4.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扣1~3分。

5.泄露考生真实身份,扣1~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