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567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资本主义的侵略

1、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抢掠财富。

2、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领事裁判权、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甚至设立租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协定关税,、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

种族优劣论——黄祸论——中国威胁论__中国商品威胁论

二、反侵略战争

1、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意义:

①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②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尊严和精神,促动民族意识的觉醒

3、失败原因:

①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原因)

②中国思想制度的落后与腐败(根本原因)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洋务运动

1、历史背景:

外来侵略、内部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2、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事业的兴办:

①兴办近代企业、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4、历史作用:

1、在经济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瓦解了封建经济。

2、在知识教育上,促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化教育与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在思想观念上,使中国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4、客观上也抵制了外国的侵略。

5、失败的原因:

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中国在技术等方面缺乏自主创新性。

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缺乏群众基础。

④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⑤商品经济基础薄弱

⑥顽固派的阻挠。

二、维新运动

1、维新派(资产阶级上层):

主张不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意义:

①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觉醒。

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冲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如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度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还有利于中国人的思想解放(接受资本主义民主平等等思想,从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也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在风俗习惯方面提出了新的主张,改革了社会风俗习惯

3、失败原因:

①客观原因: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②主观原因: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没有严密的组织,不掌握军队与实权,没有发动群众,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第三章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清末新政破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三民主义:

①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满洲政府),恢复中华”

②民权主义:

“建立民国”

③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3、历史意义:

①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②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

③给人们带来思想解放。

④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变化。

⑤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4.失败的原因:

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强有力的核心

④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

⑤帝国主义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

4.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①必要性:

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②正义性:

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③进步性:

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的是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2、口号:

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3、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在中国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国的文艺复兴”,影响更普遍更深刻。

(2)促进了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5、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精神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6、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并具有可操作性.

(二)从历史合力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兴起

1.资本主义道路探索失败的历史指向(维新运动,辛亥革命)

2.西方资本主义危机的暴露(第一次世界大战)

3.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促进.

4.五四运动的新取向

5.十月革命的样板

6.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若干特点和优点,从而成为了中国思想领域的主流。

马克思主义成为唯一的选择!

7、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

党的奋斗目标: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私有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

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

反帝反封建

(3)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依靠群众路线进行阶级斗争

(4)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9、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1)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3)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打倒了北洋军阀主力)

(第一次国共合作,大革命打倒军阀,1924-1927)

(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战争,1937-1945)

(第三次国共合作:

两岸统一,2005-今)

10、为什么统一战线会破裂、国民革命会失败?

(1)客观方面:

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本主义阶级拉近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2)主观方面:

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是那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教训:

在与国民党的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1)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开始残酷镇压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2)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3)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失败后的部队相继转入农村,在农村发动农民、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工农政权,在实践上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失利,客观事实表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武装起来的革命力量较为弱小,而反动势力又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要夺取革命胜利,实行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暴动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及时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探索适合中国革命新的道路。

(4)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

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5)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复兴,红军游击战争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其中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6)通过反围剿战争和土地革命,革命新道路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农民分得的土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买卖。

2、出现“左”倾错误原因

1、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清理。

2、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3、中国共产党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缺乏,尤其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3、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八七会议

(1)“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在客观上要求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由工人转向农民,由民众运动转向武装斗争。

为胜利实现从北伐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伟大历史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5、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

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资本主义。

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7、土地革命的意义

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那就是: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

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2、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全面侵华战争。

3、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局部抗战局面:

①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②中国共产党举起抗日旗帜

③部分国民党人主张抗战

④人民群众要求抗战:

1935年一二九运动

(二)西安事变促进了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出现.

1936.12.12西安事变:

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4、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正面战场的地位:

发挥主要作用,担负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正面战场的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不发动群众,只依靠正规军的作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

淞沪抗战、忻口抗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正面战场的作用:

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的15个月里,国民党正面战场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表现了空前的爱国激情和无畏的牺牲精神,伤亡达80余万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使日军伤亡近40余万人,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宣告破产。

(二)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5)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辅助的作用。

◆抗战路线:

消极抗战路线(抗战同时进行反共)

5、中共的抗战路线与方针:

与国民党实行的以政府抗战为主的抗战路线相比,中共实行的是全面抗战路线(人民战争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游击战争的方针。

6、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①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②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③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7、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①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②土地政策: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③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8、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②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③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④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9、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0、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②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③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胜利的重要法宝。

④中国抗战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

11、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③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④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①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②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③重庆谈判好和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余10日)

④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3、中国共产党与民族党派的合作

①各民族党派的历史发展

八个民主党派(大多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中国农工民族党(亦称第三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②中国共产党余民族党派的团结合作

③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五一口号”

4、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①深刻的社会根源: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

②雄厚的群众基础

(1)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2)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5、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

“三个法宝”

①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②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③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说:

所有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7、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