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1605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

一、历史和人民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

二.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基本发展规律。

1.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特点:

(1)近现代中国长期遭受资本帝国主义国家蹂躏和奴役,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

(2)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斗争不息、战斗不止,是一个最终赢得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国家。

(3)近现代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成功的典范,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走向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

2.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启示: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社会革命,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精华,中国人民最重要而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中国社会前进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综述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清政府在英军停泊于南京江面的旗舰“康沃利斯”号上无条件签字投降。

中英《南京条约》是近现代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社会开始逐渐演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中国丧失独立和主权,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力量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勾结外国侵略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间接统治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支柱

第三、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入造成中国社会的混合经济,形成衰落而不败的封建自然经济,与生而不熟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共存的局面,形成复杂的阶级结构

第四、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与半统治,造成中国的长期分裂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第五、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大批破产,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社会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表现为:

1.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资本帝国主义来到中国,就是为了将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救亡图存,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面临的神圣使命。

为此,中国人民在长时间里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

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赴汤蹈火、血战疆场、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最终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严复译著《天演论》,发出警告。

孙中山号召:

“振兴中华!

”。

这是时代的最强音。

1851年,洪秀全率众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破天荒地以法令形式把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2.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3.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推动了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2.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3.没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4.没有阶级分析的观念,不能正确区分敌友。

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是,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洋务运动的宗旨:

1.目的:

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方式:

求强——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求富——兴办民用企业。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某些发展;2.打开人们的眼界;3.转变某些社会风气和观念。

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1.封建性;2.腐朽性;3.依赖性。

金钱买不来现代化。

19世纪90年代,代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形成共识: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内容)①要不要变法。

守旧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维新派认为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求存自强。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维新派认为这些要求是“治国之大经”。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守旧派反对西学,坚持科举八股;维新派认为要救国必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

(意义)它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第一次正面交锋。

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戊戌变法的序幕随之拉开。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

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898年,光绪皇帝颁发“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推行新政。

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的原因和教训: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惧怕人民群众。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灾难进一步加深;封建压迫剥削加深;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领导的爱国运动兴起。

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的革命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1905年,中国同盟会——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成立。

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它初步描绘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1911年,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封建君主专制覆灭。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统治,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民主之心,共和之心,深入人心。

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人们思想进步的闸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这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北洋军阀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国内反动势力、依附革命的旧官僚和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

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政权。

1913年3月,袁世凯买凶刺杀宋教仁。

上海血案表明西方议会民主、政党政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行不通。

1915年,袁世凯称帝,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83天皇帝梦。

1917年7月,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解散国会,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

孙中山力图依靠南方军阀实现民国共和制度,但是南北军阀一丘之貉,护法失败。

它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对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所以它是失败的。

帝国主义、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从外部和内部绞杀辛亥革命。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不足:

1.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捍卫辛亥革命果实进行的斗争:

①1913年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②1914年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③1915年,在孙的“民主共和”旗帜下,蔡锷等开始的护国运动迫使袁取消帝制;④1916年发起护法运动,1917年成立护法军政府,挥师北伐失败。

⑤总之,孙首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并始终坚持奋斗,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给我们的主要启迪:

①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反抗斗争,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能毁灭中国的根本原因。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但因其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

③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但它有两面性,无法担负起领导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表明这个革命需要新的先进阶级来领导,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地落到新兴的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⑤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产生最贴近的参考意义

综述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它为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榜样。

俄国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公开的革命根据地。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性质没有改变

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彻底的土地制度改革,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军事独裁统治,继续走“二半社会”道路。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并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两种基本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因为:

(1)帝国主义反对;

(2)民族资产阶级软弱;(3)中国反动统治残暴;(4)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不拥护。

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只有两个:

或者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最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民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标志:

1915年9月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内容:

(1)提倡民主。

(2)提倡科学。

十月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迅速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五四运动发生的新时代与社会条件:

(1)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形成新的社会革命力量;

(2)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批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的革命以巨大的鼓舞和推动;(4)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意义(特点):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2)五四运动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结论: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三种人物类型:

①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如李大钊、陈独秀。

②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如毛泽东、杨匏安等。

③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吴玉章等。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②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③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1920年8月,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在上海建立。

陈独秀为书记。

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

标志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树立起来。

1920年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

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特点:

(1)思想理论基础好,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

(2)工人阶级基础好,中国工人阶级深受三重大山压迫,有坚强的革命性;(3)党的自身建设艰巨而长期,任重而道远。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党成为中国革命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制定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此有了发动群众的新的革命方法;中国有了新的革命前途。

 

国民党政权统治全国后的性质、表现及主要方法:

①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②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方法):

①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组织。

③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④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起义。

9月9日,毛泽东组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2月11日,叶剑英等在广州起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1)农村革命备受责难。

从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看,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农村革命被视为离经叛道;中共中央继续留在上海,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

(2)城市起义失败被迫转移农村。

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相继失败,起义部队逐渐转移到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与当地的农民运动结合,发动、组织农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

(3)农村革命大有作为。

革命队伍在农村站住立稳,发展壮大。

农村革命的发展吸引更多的革命者前往农村,农村革命力量的壮大又进一步改变人们的认知。

1929年9月,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指出:

“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4)毛泽东做出特殊贡献。

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定位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

先后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指出,中国的国情决定革命政权应当到农村去发展,可以在农村存在。

工农武装割据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重要方式。

中国革命的高潮必须在星火燎原的过程中到来。

(5)与党内主观主义错误斗争。

当时,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

毛泽东提出“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

(6)中国革命实践进一步验证农村革命的正确性。

到1930年初,建立赣南、闽、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赣、湘赣等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

1930年10月至1932年底,红军取得四次反“围剿”战争胜利。

(7)基本结论。

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成为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左倾错误的原因: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浓厚的左倾情绪没有认真清理;

(2)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3)有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缺乏;(4)对中国的历史状况、社会状况、革命特点、革命规律不了解;(5)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等等。

总之,中国共产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遵义会议意义:

(1)结束王明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2)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红军长征胜利及其伟大意义:

(史实):

①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北上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脚点和战略基地。

至此,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②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

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

红军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①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⑥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一战后,日本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1931年9月18日,日本占领整个东三省。

自此,日本拉开大规模侵华的序幕。

到1937年,日本已制订出侵入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占领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作战计划,并将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

侵占全中国,是日本既定的国策。

日本在占领区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

同时,在侵略和殖民统治中国的过程中,日本犯下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极为深重的灾难。

抗日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神圣的民族战争。

中国共产党倡导抗日战争:

(1)九一八后,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宣战,号召工农起来反对日本的侵略。

中共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2)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5年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党在莫斯科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3)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使十年内战局面结束。

1937年9月23日,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全面抗战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的路线,就是人民战争的路线。

1937年8月,中共政治局在陕北洛川举行扩大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将全面抗战路线具体化。

(2)持久战方针。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科学分析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阐述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总方针。

(3)把游击战放到战略的位置。

游击战是全民的抗战,是要把敌人消灭于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既是广泛的群众战争,又是以正规军团为骨干的游击战争。

(4)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为了巩固统一战线,提出又联合又斗争的总政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基本原则。

(5)抗日根据地与民主政权的建设。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搞文化建设,加强干部教育。

根据地形成政治民主、政府廉洁、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6)推进敌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7)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对新民主主义理论进行系统阐明,开展整风运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

毛泽东科学地预测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和关键阶段:

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阶段。

只要坚持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①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实施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持久坚持胜利的抗战路线,把游击战上升到战略高度的游击战战略战术等。

②中国共产党成为凝聚全民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如中共党倡导、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惜牺牲,坚持团结,坚持抗战,坚决维护统一战线,得到全国人民的同情和信任;同时高举抗战旗帜,以英勇顽强有效的对日斗争的胜利,增强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赢得全国人民的信赖。

③中国共产党人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具体地历史地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既不否定一切,也不肯定一切,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战略防御阶段:

首先肯定。

国民党进行了比较积极的抗战,承担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消灭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消耗日军大量的物力、财力,粉碎了日军迅速征服中国的计划。

国民党正面牵制日军三分之二的主力,在客观上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略展开,保证了敌后根据地的顺利建立。

其次否定。

除台儿庄等个别战役取得胜利外,国民党主要是退却、失败。

原因:

客观上敌强我弱。

主观上战略指导方针严重失误。

企图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来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层层布防,处处据守”的消极防御战略。

战略相持阶段:

日军以军事进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

首先否定。

积极反共,消极抗战1939年初,制订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开始消极抗战。

为此,先后发动三次反共高潮。

同时,国民党进一步加强独裁统治,政府日益腐败。

军心民心溃散。

由此导致1944年-1945年的豫湘桂战役惨败,丧师失地。

其次肯定。

国民党始终没有放弃抗日的旗帜,并取得一些局部抗战的胜利。

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出兵远征缅甸,积极支援盟军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及其基本经验:

(范例):

①从实力对比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

②从战略对比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③从战争性质看,抗日战争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战争。

④从战争结果看,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经验):

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未来。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近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