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6088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docx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

何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即在非药物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轻度高血压(I级)140~159/90~99mmHg

中度高血压(II级)160~179/100~109mmHg

重度高血压(III级)收缩压≥180/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舒张压<90mmHg

发生的原因

  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实践及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常见有家族性发病的情况。

  2职业因素长期从事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或精神过度紧张的工作。

  3饮食因素如长期高盐高脂饮食及大量吸烟、酗酒。

  4环境因素如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高于农村。

  5内分泌因素如肥胖病患者等等。

饮食原则

  低盐低脂低糖多纤维,戒烟限酒忌辛辣,多吃含钾含镁多的食物,食量以不使体重超重为度。

低盐,指的是低钠饮食,包括食盐、小苏打、食碱、味精等应限制。

每日食盐量限制在5克以下(包括酱油含量)。

高血压患者宜多食素少食荤,不吃动物内脏、骨髓、脑、蛋黄,不吃鱼、虾、蟹的籽及其酱,多食用蔬菜,多以豆制品、瘦肉、鱼、甲鱼等补充蛋白质,主食配合一些粗粮如燕麦等为宜。

另外有一些具有降压降脂作用的食物,平日里可多选用,如牛奶、芹菜(特别是叶)、菠菜、刺儿菜、豌豆、洋葱、大蒜、海藻、海带、黑木耳、香菇、海蛰、茶叶、生姜、蜂蜜等等;水果有西瓜、苹果、香蕉、橘子、柿子、山楂。

劳逸结合适当锻炼

  高血压发病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精神紧张,防止体力过劳。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体操、太极拳、气功等。

血压显着升高,症状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和工作性质,适当减轻工作加强休息。

高血压患者的锻炼方法要量力而行,因人而易,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动作切勿过猛,不宜参加冬泳,宜作如下动动:

散步

各种高血压患者均可采用。

作较长时间的步行后,舒张压可明显下降,症状也可随之改善。

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50分钟,每天1~2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

到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对防治高血压是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

慢跑或长跑慢跑和长跑的运动量比散步大,适用于轻症患者。

跑步时间可由少逐渐增多,以15~30分钟为宜。

速度要慢,不要快跑。

患有冠心病则不宜长跑,以免发生意外。

太极拳适用于各期高血压患者。

太极拳对防治高血压有显着作用。

?

注意心血管保健

  心血管保健应注意的“3个半分钟”和“3个半小时”。

“3个半分钟”就是夜间醒来先静卧半分钟,再坐起半分钟,再双下肢下垂半分钟,然后下地活动,就可避免心肌缺血的危险。

“3个半小时”是每天上午步行半小时,晚餐后步行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

有研究表明,人体24小时血压呈双峰一谷,中午午睡能使波谷更深更宽,有助于缓解心脏及血管压力。

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

一、合理膳食

高血压病人应注意的饮食习惯:

①首先要控制,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易引起血糖升高。

②限制脂肪的摄入。

烹调时,选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鱼。

③适量摄入蛋白质。

高血压病人每日蛋白质的量为每公斤体重1g为宜。

④多次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

⑤限制盐的摄入量:

每日应降至5g以下,即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后,一平盖食盐约为5-6g。

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二、适量运动

运动对高血压的重要性,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

1、进行运动的注意事项:

①运动勿过量,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运动量。

②注意周围环境气候:

夏天:

避免中午艳阳高照的时间;冬天:

注意保暖,防伤风。

③穿着舒适吸汗的衣服:

选棉质衣料,运动鞋等是必要的。

④选择安全场所:

如公园、学校,勿在巷道、马路边。

⑤进行运动时,切勿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在饭后一小时后。

2、运动的禁忌:

①生病或不舒服时应停止运动

②饥饿时或饭后一小时内不易做运动

③运动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运动程序的步骤

④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应即停止

三、戒烟限酒

四、心理平衡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有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

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

五、自我管理

1、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2、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

3、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加以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4、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5、随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进行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六、按时就医

①服完药②血压升高或过低,血压波动大③出现眼花、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肢体乏力等即到医院就医。

如病情危重,请求就120急救中心。

老年人高血压如何自我保健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且易并发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因此,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需注意自我保健。

  

(1)饮食要合理 老年高血压病人选择食物时,应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

食盐的摄入量最好是5克以下。

主要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菜籽油、豆油等,适当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这样不仅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也便于控制血压。

但为了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除谷物提供的蛋白质外,还应给予牛奶、瘦肉、鱼类等食品,同时,供给充足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调节体内及电解质平衡。

  

(2)情绪要稳定 祖国医学早就把“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作为致病的内因,有“百病生于气”的说法。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不良的情绪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所以,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要注意控制情绪,做到清心寡欲,坦然处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自得其乐。

这样会有利于神经内分泌调节,使血管的舒缩功能处于最佳状态,血压也会自然下降,并保持稳定。

  (3)穿戴要宽松 领带扎得过紧,会压迫颈动脉窦造成血压波动。

裤带扎得过紧,腹腔受压,腹腔内的血液分布在心、脑等脏器,使血压升高,因此,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衣裤不可过于紧小,以柔软宽松为好。

冬天最好穿丝棉衣、驼毛衣等,既轻快,又暖和。

  (4)服药要坚持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即应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使血压逐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决不可服服停停。

时服时停不但不能控制血压,还会诱发脑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老年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做到“终生服药”。

这对预防和推迟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5)活动要适当 过度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紧张的工作和学习,特别是持续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均可使血压升高,导致病情加重。

所以,应科学地安排生活,做到起居有时,适当活动,劳逸结合,防止因文娱活动、家务劳动、体育锻炼或外出旅游等过度疲劳而加重病情。

每天应保证8-9小时的充足睡眠。

同时坚持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20-30分钟,洗后按摩涌泉、足三里等穴,这样可起到强身降压的作用。

脑出血知识宣教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是老年人三大死因(中风、心脏病、恶性肿瘤)之一。

绝大多数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

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最多见。

多在寒冷季节,体力活动或精神激动时发病。

临床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血压升高等。

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减少致死、致残和复发,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

应给予病人及家属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心理指导】

1.急性期病人生命垂危,家属十分着急,应主动关心病人与家属,详细介绍病情及预后,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告之合理安排陪护与探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的重要性。

减少一切不良刺激,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

2.恢复期病人常因生活不能自理而出现悲观忧郁或功能锻炼急于求成的心理,应正确引导病人循序渐进、持之一恒,确保情绪稳定。

【饮食指导】

1.急性期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2300~2800kcal/d)饮食。

2.限制钠盐摄入(少于3g/日),因为钠潴留会加重脑水肿。

3.食物温度适宜,过热可能烫伤口腔粘膜,过冷易致腹泻影响吸收。

4.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饭喂水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反呛时应暂停休息,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5.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4~5次/日,200ml/次,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流质应煮沸消毒冷却后再喂。

6.恢复期病人予以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

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

7.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休息、活动指导】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出血。

2.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加护栏并适当约束,防止跌伤。

3.抬高床头15~300,减少脑的血流量,减轻脑水肿。

4.昏迷病人平卧头侧位,取下活动性假牙,以防误吸,确保呼吸道通畅。

5.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开始在床上、床边、下床的主动训练,时间从5~10分钟/次开始,渐至30~45分钟/次,如无不适,可作2~3次/日,不可过度用力或憋气。

【用药指导】

1.使用脱水剂如20%的甘露醇静滴时,速度应快,尽可能在30分钟内滴完。

因为此药有利尿作用,要告诉病人及家属做好小便准备。

输液肢体不要乱动,以免针头脱出使液体外渗,造成组织坏死。

2.合并消化道出血时,适当应用止血剂和凝血药,可口服和鼻饲氢氧化铝凝胶、冰盐水、凝血酶等,并密切观察胃内容物和呕吐物性状,以了解出血与药物疗效情况。

嘱病人或家属呕吐物需经医护人员查看后方可倾倒。

3.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亦不宜同时服用多种降压药,避免血压骤降或过低致脑供血不足,如发现头昏头痛、肢体麻木、口齿不清等前驱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护理方法指导】

1.昏迷病人确保呼吸道通畅:

(1)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

舌根后坠明显时,要在其舌和软腭间插入通气道;合并呼吸节律和深度改变时,应作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准备。

(2)观察有无恶心、呕吐;保持平卧头侧位,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或因误吸而致肺部感染。

(3)去掉假牙,保持口腔清洁,行口腔护理3~4次/日。

(4)尽量利用翻身、拍背、负压吸引等帮助病人排除气管内分泌物。

2.预防并发症:

(1)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保持皮肤卫生,尤应注意眼、角膜、外阴及臀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拭,以改善血液循环;每2小时翻身1次,按摩骨突及受压处,预防褥疮。

(2)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足底放托足板或穿硬底鞋。

防止足下垂,被动运动关节和按摩肢体,防止手足挛缩、变形及神经麻痹。

(3)使用热水袋保温时,水温不超过500,外包毛巾,防止烫伤。

(4)插鼻饲管的病人应定时回抽胃液,以观察有无早期消化道出血(可送胃液潜血试验)。

(5)眼睑不能闭合时,涂四环素眼膏,并盖湿纱布以保护角膜,防止角膜溃疡。

3.血压的管理:

(1)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每15分钟至1小时测量血压1次,至病情平稳后再延长测量间隔时间。

一般血压宜维持在平时血压高度或稍高水平,如果不知其平时血压,则维持在20~12~之间。

(2)若发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甚至伴呕吐,则为颅内压高之表现,应密切注意神志、瞳孔变化,立即报告医生作脱水降颅压处理,防止发生脑疝。

(3)如果血压急剧下降,可能是延髓血管舒缩中枢病变,提示预后不好。

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应向病人家属婉转交待病情,并尽力给予安慰。

(4)恢复期应检查正确服用降压药物,定期复查血压。

尽可能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和保管血压计。

测血压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定部位(健侧肢体)、定体位、定血压计。

血压计每年应送计量单位校正。

4.排泄的管理:

(1)膀胱充盈时可使血压升高,应观察病人是否定时排尿;使用降颅压脱水剂和利尿剂时,尿量会短时间内增多,应做好排尿准备。

(2)留置导尿管的病人要确保引流通畅。

防止引流管脱落、扭曲、受压及堵塞。

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

每日会阴抹洗,新洁尔灭棉球消毒尿道口并去除其污垢,每日更换引流袋,定时倾倒尿液,避免引流接头处反复打开,预防泌尿系感染。

同时还应注意训练膀胱功能,定时放尿,使之能养成自行排尿的习惯。

(3)因大便时腹压增加,可使血压升高,应使用缓泻剂或肠道润滑剂如石蜡油、开塞露等以确保大便通畅。

在床上排便的病人,应为其创造一个容易排便的环境,如用帘子隔开,排便后开窗通风等。

平时应注意培养1次/日定时排便的习惯,有便意时不要抑制。

早餐要有规律,合理饮食,保持情绪稳定。

(4)定时检查大便潜血试验,注意大便性状,观察有无血液混入或柏油样便,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

【出院指导】

1.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

2.饮食清淡,多吃含水分、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3.生活要有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切忌大便时用力过度和憋气。

4.避免重体力劳动,坚持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适当的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5.康复训练过程艰苦而漫长(一般1~3年,长者终生伴随),需要有信心、耐心、恒心,应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具体做法见“脑血管疾病康复知识宣教”。

6.定期测量血压、复查病情,及时治疗可能并存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等。

脑梗塞的健康教育

脑梗塞病人一般会经过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三个阶段,多数病人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综合性防治都是在家中进行,如果能够坚持有效的药物治疗、坚持饮食调节、坚持肢体功能等康复训练,控制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是能够达到有效改善症状并不再复发的康复治疗目的的。

脑梗塞病人有效的康复保健治疗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一、饮食

1.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可多选择脂肪含量较少的鱼肉、去皮鸡肉等;奶类及其制品、五谷根茎类、肉鱼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六大类食物,宜多样摄取,才能充分的获得各种营养素。

2.高蛋白每日80~100g,如大豆类、牛奶、瘦肉、鱼虾等食物蛋白含量较高。

3.高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类,如菠菜、芹菜、苹果、桃等。

4.低脂肪、低胆固醇、脂肪类每日不超达40g,胆固醇每日不超过300mg,如肥肉、动物内脏、

天然黄油等均含有较高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应尽量避免食用。

5.低盐食盐每日2~3g,限制含钠药物及食物,如调味品、味精、啤酒、汽水等。

6.低热量每日不超过1600~2000千卡,少吃含糖多的食物及水果,如西瓜、柿子等含糖较高。

7.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浓咖啡、冷饮、酒类等。

8.鼓励病人多饮水,尤其是夏季要防止脱水以及血液浓缩的发生,每日补充水分2500~3000ml,呛咳时饮水要小心。

另外,切忌暴饮暴食。

合理的饮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并预防高脂血症,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疾病的进展。

二、保持心情舒畅,以防疾病复发

众所周知,情绪与躯体功能有密切联系,良好的情绪可以改善人体的神经、内分泌、消化等所有系统的功能状态。

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可以改变患者对客观刺激的反应方式,从而去除不利病情恢复的消极因素。

因此,耐心向病人介绍病症的特点,使病人对此病有进一步了解,使其了解此病的病因、机理、治疗、预防、护理等方面知识。

由于该病病程长,恢复慢,因此要始终保持乐观情绪,防止过度兴奋、激动,避免观看刺激性强的电视剧、书刊等。

劝导家属对病人要热情关心,体贴入微,不要说伤害病人的话,做好病人的生活助手,使病人感到不孤独,生活乐观。

温暖的灯光、音乐以及鲜花、图片等都有利于病人消除与社会隔离和禁闭的感觉。

性格成忧郁者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保持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以利于缩短恢复期。

避免易怒、焦燥等能加重此病进展的不良情绪,始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防止感冒,注意劳逸结合

住室要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

阳光要充足,温度以18℃~20℃为宜。

湿度以50%~60%为宜。

不要到公共场所,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因寒冷可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加重疾病的进展。

指导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如锻炼时间不要过长过累,定时作息,以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劳动过度,半年内不应进行过重的体力活动和锻炼,要节制性生活,病情完全恢复后可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但要循序渐进。

四、按医嘱定时服药

药物对促进病情必不可少,因此,应告诉患者坚持定时服药。

因患者服用的药物多为扩张血管药及活血化瘀药物,所以要注意观察有无皮肤粘膜及消化道出血倾向,如皮肤无明原因出现斑点、牙龈易出血或黑色便等,应立即就医。

同时应了解各种药物的其他副作用,一旦出现,应及时对症处理。

有条件者可学会每日测血压一次,根据血压服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五、注意肢体及语言的锻炼

1.平时注意使肢体保持在功能位,每日定时对肢体做被动活动,以及按摩、推拿、针灸、电疗、热敷等,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维持关节、韧带的活动范围和功能,并防止肌肉萎缩及痉挛。

对偏瘫者要预防褥疮的发生,做到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定时翻身、拍背,对骨突处要定时按摩。

2.尽量鼓励病人自己动手进餐,不要怕脏衣服,怕麻烦,从而锻炼上肢的功能,并逐渐训练病人学会自己照料或部分自理。

3.恢复早期,病人每日下床坐到椅子上,两脚着地,两膝和髋部屈曲,搀扶病人站立,数次、时久逐渐增多,等病人两脚有一定肌力时便可练习行走。

带病人到户外活动,使病人对生活充满信心,亦可锻炼手杖行走,逐渐过度到上下楼梯训练。

4.对失语症或语言障碍的患者先从简单的字、句开始进行语言训练,如“吃”“喝”“睡”“尿”等及称呼人。

使病人逐渐表达自己的要求,鼓励病人说活,避免病人懒言不语或简单比划,要反复训练病人逐渐提高到能对语,这样可使一部分失语病人完全恢复语言功能。

经常活动锻炼舌肌也有助于失语的恢复,失语好转后再训练演讲、朗读等。

可把听觉、视觉画面、文字结合起来,加强刺激,强化语言训练。

六、定期来院复查

来院检查项目包括血压、血常规、血脂分析、血生化、颅脑CT、肢体及语言恢复情况等。

开始每月一次,根据病情做进一步治疗及护理指导,病情无明显变化可每三个月到半年检查一次,待病情完全康复后可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

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饮食要有节制,不宜过饱。

选用低盐、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的饮食。

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平均每日不超过6g;少食动物脂肪、奶油、蛋黄、动物内脏等食物,防止肥胖和高胆固醇血症;增加膳食中优质蛋白质尤其是鱼类蛋白和大豆蛋白的摄入量,可多食鱼虾、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当饮茶以增加血管韧性,改善血液循环;忌食辛辣,戒烟酒,均有利于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

吞咽困难者应取坐位或头高健侧卧位,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进食缓慢,防止呛咳;有意识障碍或不能进食者,应尽早给予鼻饲饮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生活指导:

1加强皮肤护理脑梗塞患者常有轻重不等的肢体瘫痪而长期卧床,加强皮肤护理尤为重要。

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

有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必要时可用约束带加以保护。

每2h定时翻身一次,并对受压部位做轻度按摩。

床褥要保持平整、干燥、无渣屑。

搬动病人时,应将病人抬离床面,不可拖拉,以免擦破皮肤。

2排便的护理指导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日排便的良好习惯。

对于便秘者,可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心脑负担。

3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病人卧床休息期间,为预防肢体肿胀,患肢可垫高,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为防止足下垂,肢体应保持功能位。

发病2周后,病情好转,即可做肢体功能锻炼,给予瘫痪肢体被动运动及按摩。

开始可每日2次,每次15~20min。

以后逐渐增加运动次数及时间,待功能有所恢复,再进行肢体的主动运动、床上活动、床下活动等,循序渐进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失语者应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使其逐步恢复语言功能。

出院指导

1出院后应注意居室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肢体及语言的康复锻炼。

2严格按照出院后医嘱用药如预防复发可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

平日应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忌辛辣、戒烟酒等。

定期来院进行复查,复查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以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3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如发现眩晕、步态不稳、血压升高、肢体麻木无力、言语模糊或失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及时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宣教

脑卒中也可以称为急性脑血管病(ACVD),中医亦称为“中风”。

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

脑卒中是我国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死亡率仅低于肿瘤,是我国城镇人口的第二位死亡原因。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约150万人死亡,有37万人留有不同残疾。

目前我国存活的卒中患者约为600~700万人,其中3/4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脑卒中患者如果经过早期科学康复,可以大大降低其致残率和致残程度。

据统计,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一年后可使90%左右的病人恢复步行能力,其中60%的患者生活完全自理;20%患者在复杂的活动中需要帮助;15%需要大部分帮助;5%需要全部帮助。

可使30%工作年龄的患者恢复工作。

早期康复主要为患者从卧床到站立,由被动运动到辅助自身运动训练阶段的康复。

那么,正确的早期康复应该怎样做呢

 一、尽早进行体位摆放与被动运动

科研表明,脑卒中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体征48小时内无变化就可以进行超早期康复治疗。

首先,要为病人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因为床垫太硬易发生褥疮,太软身体易下陷,不易变换体位,使康复训练受限。

其次,要保证病人每2个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

脑卒中后患者早期最好立即采取健侧卧位,即健侧卧床,不让身体向后扭转。

健侧肩部最好屈曲90~130°,肘和腕伸展,上肢放在身前枕头上;患侧髋、膝屈曲似踏出一步置于身体前面的枕头上,脚不要悬空。

在采取患侧卧位和仰卧位时,足底不宜放置任何支撑物,手也不宜握拿任何物品。

在此期间患者应注意尽量避免采取半坐位,以卧位为主,以免因紧张性颈反射引起下肢痉挛。

体位变换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褥疮和肺部感染。

患者在此期间健侧和患侧要不断变换体位,每2小时变换1次,这样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患者被动活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关节被动活动可预防患者关节活动受限(挛缩),同时还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输入的作用。

这项康复治疗应与体位摆放同时进行。

二、适时开展主动康复训练

由于翻身和关节被动活动只能预防褥疮、肺炎和关节挛缩,并不能预防脑卒中患者废用性肌萎缩等其他后遗症,所以对患者要尽早进行下一阶段的主动康复训练。

现代医学表明:

一般脑梗塞患者发病2-3天后,脑出血患者发病7-10天后即可以采取主动训练。

主动训练方法如下:

1、让患者练习床上左右翻身,这是最基本的主动躯干功能训练之一。

因躯干受双侧锥体束支配,肢体瘫痪一般不完全,恢复起来较快。

2、让患者练习从健侧或患侧坐起,因为坐位是患者最容易完成的动作之一,也是预防体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