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7082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docx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

会计学专业

《国际会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20313105

课程总学时:

32学时

周学时数:

2学时

学分:

2学分

适用对象(本科/专科):

本科

课程类型(必修/选修):

必修

先修课程(填写2-3门):

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开课(系)院:

商学院

执笔人:

审核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国际会计》课程属于学科专业课,是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提高素质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主要研究和比较各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概括国际公认的会计原则和制定国际会计准则,以此来协调各国会计实务以及解决跨国公司的国际性难题,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国际经济的发展。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学生不应仅把眼光局限在国内的会计实务的处理上,更应该立足于全球角度,应对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本课程在会计学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拓宽理论视野、增加就业渠道,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利用本课程中的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三个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重要性,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会计国际化的趋势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熟练掌握跨国公司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掌握不同国家的会计规范体系及发展现状和比较。

(3)能够紧密联系实际问题,学会进行案例分析,把理论学习融入到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国际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国际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掌握国际会计的定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会计实务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国际会计的定义;难点:

会计实务国际化与会计职业界国际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

3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实务的国际化

一、市场的国际化

二、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壮大

1.了解其他国家准则、制度的愿望

2.产生了各国会计协调统一的要求

3.产生了新的会计业务

三、会计世袭遗产的国际性

四、特定会计方法的国际性质

五、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

1.会计的国际化

2.会计的国家化

3.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会计职业界的国际化

一、会计职业界提供国际性服务的三个层次

1.最高层次是一体化的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

2.第二层次是建立在“联盟”基础上的兼具国际和国内性质的会计师事务所

3.第三层次是国内性质的会计事务所为从事国际业务而进行的临时性协作

二、会计职业界的国际组织

1.IFAC

2.IASC

3.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会计职业国际化的阻力

1.取得执照的必要学历条件

2.有否把后续教育作为更换执照的条件

3.可否有不同类型的执照

4.职业考试

第三节国际会计的定义

一、国际会计的定义

(一)20世纪六十年代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1.国别会计观

2.世界会计观

(二)20世纪七十年代

1.乐观主义者的“世界会计”观点

2.悲观主义者的“国别会计”观点

3.跨国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会计观点

(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

1.崔和缪勒所下的定义

国际会计把本国导向的通用会计最广义地扩展到:

(1)国际比较分析;

(2)跨国经营交易和跨国企业经营方式下独特的会计计量和报告问题;

(3)国际金融市场的会计需求;

(4)通过政治的、组织的、职业界的,以及准则制定等方面的活动,对世界范围内会计和财务报告的差异进行的协调。

2.伊克彼、麦尔科和伊利马拉夫所下的定义:

国际性交易的会计,不同国家会计原则的比较,以及世界范围内不同会计准则的协调化

二、国际会计的内容

1.会计模式的分类与比较

2.国际会计协调化和趋同化

3.国际会计专题

第二章会计模式通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理解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会计模式的,知道环境因素的不同组合导致各种不同的会计模式;理解四种会计发展模式的基本概念,了解全球会计模式的各种判断性分类和实证性推断分类,并掌握重点分类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法制、资金来源、税制对会计模式的影响、计发展模式、阿伦的分类;难点:

文化因素对会计模式的影响、会计发展模式。

[教学时数]

3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环境因素与会计模式

一、会计模式

二、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对会计模式的影响

1.法律制度

2.企业资金来源

3.税制

4.政治和经济联系

5.通货膨胀

6.经济发展水平

7.教育水平

8.地理条件

三、文化因素对会计模式的影响

(一)文化的定义

(二)霍斯蒂德的四种国家文化维度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2.权力距离大小

3.不确定性规避程度的大小

4.阳刚与阴柔倾向:

(三)盖瑞的会计价值观

1.职业主义,相对于法律控制

2.统一性,相对于灵活性

3.稳健主义,相对于激进主义

4.保密性,相对于透明度

(四)文化与会计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会计发展模式

一、宏观经济模式

1.环境特征:

企业目标要服从国家经济政策、注重公众利益

2.会计特征:

(1)鼓励收益均衡化

(2)注重披露社会与企业的关系

3.典型代表国家:

瑞典

二、微观经济模式

1.环境特征:

以企业和个人为中心、企业是商业活动中心

2.会计特征

(1)资本保全:

(2)重置成本计量(现行成本)

3.典型代表国家:

荷兰

三、独立范畴趋向

1.会计发展的观点:

通过长期的商业发展与会计实践积累起来,而不是靠环境

2.会计特征:

(1)以实用主义为指南

(2)准则缺乏系统性

四、统一会计趋向

1.环境特征:

强调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和统一政策

2.会计特征:

(1)会计规范高度标准化

(2)会计准则制度由政府制

第三节全球会计模式的分类

一、分类方法

1.判断性分类

2.实证性推断分类

二、判断性分类

1.缪勒的分类

2.美国会计学会的分类

3.诺比斯的具有创见的分类:

多层次分类法

4.阿伦的分类:

以维护谁的利益为分类依据

(1)不列颠会计模式(英国会计模式)

(2)美国会计模式

(3)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会计模式

(4)北欧(以德国为代表)会计模式

(5)苏维埃(苏联)会计模式

5、盖瑞的以文化框架为依据的分类

三、实证性推断分类

1.傅朗克和耐的实证性研究成果

2.杜普尼克和萨尔特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比较会计模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这四个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和广泛影响的会计实务体系的主要特征,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不同的环境因素和历史传统以及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动向,知道美英会计模式为一方、欧洲大陆会计模式为另一方的两大派系并立的现状和未来的协调化趋势。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四个会计模式的主要特征与基本特征,美英会计模式与欧洲大陆会计模式两个派系的主要特征和相互间的区别;难点:

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四个会计模式的基本特征,两大派系的会计特征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

5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美国会计模式

一、在官方的支持和干预引导下由民间机构制定会计准则

(一)美国是世界上着手制定会计准则最早的国家。

(二)1933年颁布实施的《证券法》和1934年实施的《证券交易法》

(三)证券交易委员会成立后,把制定准则的权力委托给民间的会计职业界

(四)会计监管体制

(五)证券交易委员会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之间的合作

(六)2002年改革:

官方机构(SEC)的监管权力加强

二、公认会计原则(GAAP)

(一)定义

(二)构成

(三)关于准则超载

三、美国公司财务报告的目标

四、强大的会计职业界组织

五、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

1.为什么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2.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

3.对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评价

六、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背离

1.表现

2.原因

3.影响

七、其他特征:

(1)重视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2)强调充分披露

(3)不赞同利润平稳化

八、美国会计的协调化

第二节英国会计模式

一、通过《公司法》管理会计

1.这是英国会计模式区别于美国会计模式的最主要特征。

2.《公司法》的颁布与修订(1844—2006)

3.《公司法》的重要内容

4.《公司法》的意义:

构成英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基础

二、由民间机构制定会计准则

(一)准则制定的背景

(二)准则的内容

(三)评价

三、关于“真实和公允”观点

(一)内涵

(二)意义

四、英国的会计职业界

1.势力强大

2.六大职业团体并存

五、以财务报告原则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

1.背景

2.特点

六、在会计计量中支持现行成本会计

1.16号标准会计实务公告(1980—1988)

2.15号财务报告准则(1999——)

七、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增值表

八、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

九、英国会计的协调化

(一)作用

(二)态度

第三节法国会计模式

一、以税务为导向的会计

(一)表现

(二)原因

二、由政府制定颁布全国统一的会计方案

(一)统一《会计方案》简介

1.区别于其他西方国家会计实务体系的最大特色

2.目标的宏观性

3.内容:

运用的灵活性

4.披露范围的广泛性

(二)法国准则的制定

(三)法国企业编报财务报表的法律依据

三、法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影响

四、会计职业界

五、其他特征

1.极度稳健与形式胜于实质

2.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3.跨国合并报表突破税务导向

六、法国会计的协调化

第四节德国会计模式

一、会计服从于法律要求

1.税法

2.商法

3.公司法

4.公告法

二、以公司利益为导向

1.实质

2.极度稳健的表现与原因

3.不要求充分披露的表现与原因

三、按总费用法编制损益表

1.销售成本法

2.总费用法

3.二者的实质差别

四、会计职业界

1.力量不够强大

2.教育水平最高

3.准则建议缺乏权威性

五、独特的会计惯例

1.合并报表不包括国外子公司

2.划分流动项目与非流动项目的标准

六、德国会计的协调化

第五节发达国家会计实务体系(模式)综述

一、美英会计模式和欧洲大陆会计模式并立

(一)环境因素的主要差异

1.法律体系的差异会影响到:

(1)会计准则是否直接以法律为基础

(2)会计准则(制度)由谁制定

(3)职业界力量是否强大

(4)会计变革是否及时

2.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的差异

(1)财务报告目标的区别

(2)会计信息披露程度的不同

3.跨国经营活动发达与否

美国和英国的跨国经营活动和跨国公司最为发达,相对来说,欧洲大陆国家的跨国公司和经营规模就较小。

(二)会计实务中的主要差异

(1)公允表述与遵循法律

(2)“适度”稳健与“极度”稳健

(3)充分披露与不要求充分披露

(4)利润分配中是否提留公积

二、欧盟在两大会计模式趋同化中的作用

1.与英国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2.4号指令中“真实与公允”观念的引入,是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第四章国际会计协调化和趋同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深刻领会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含义和迈向趋同化的强劲趋势,了解各种国际性政府间机构、区域性国家联盟、官方机构国际组织以及民间国际组织对国际会计协调化和趋同化所做的努力和成果。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定义、欧盟的国际会计协调化活动;难点:

对国际会计协调化的理解。

[教学时数]

3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国际会计协调化与趋同化概述

一、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含义

二、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必要性

三、相关概念

1.标准化

2.统一性

3.趋同化

4.可比性

四、国际会计协调化的表现

(1)远期目标

(2)近期目标

五、致力于协调化的主要国际组织

(1)联合国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ISAR)政府间专家工作组。

(2)欧洲联盟(EU)--欧洲共同体至欧盟委员会;

(3)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会计工作组;

(4)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

(5)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

(6)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第二节欧盟的国际会计协调活动

一、欧盟的目标

二、主要机构与立法

(一)主要机构

(二)法律层次

三、公司法指令

(一)公司法指令的主要内容

(二)公司法指令协调的效果

四、《第4号指令》

(一)主要内容

(二)协调化的结果

五、《第7号指令》

(一)主要特征

(二)协调化的结果

六、新会计策略

(一)强调要加强欧盟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所承担的义务

(二)肯定了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市的欧洲公司可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ASs)

(三)宣布采用国际审计准则进行审计

第三节其他国际组织的国际会计协调活动

一、联合国的国际会计协调活动

(一)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化的背景

1.提高财务信息可比性的需要

2.保护东道国利益的需要

(二)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内容

1.机构

2.主要协调化活动

(1)重要报告《跨国公司行为规范中的会计披露要求》

(2)定期举行会议

(3)帮助各国各地区开展完善会计准则相关工作

二、经合组织的国际会计协调活动

(一)机构

(二)主要协调化活动

1.《关于跨国企业投资的指南》

2.设立会计准则常设工作组具体从事协调活动

三、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的协调活动

(一)组织结构

(二)协调化主要内容

1制定国际披露准则

2与IASB合作“核心准则计划”

3对IFRS的支持

4.打击财务欺诈报告的发布

四、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协调活动

(一)组织结构

(二)主要协调化内容

1.制定并推行国际审计准则

2.每5年举办一次国际会计师大会

3.认可和支持IASB的全球性会计准则

第五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以发展的观点了解IASC的工作,了解IASC和IAS的历史和现状,知道IASC三十多年来如何顺应潮流、审时度势,不失时机的调整其立场和政策,并对IAS(现称IFRS)能否最终成为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进行思考。

[重点与难点]

重点:

IASC三阶段的发展战略、《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IASC改革的原因;难点:

IASC如何根据历史和经济形势调整自己的战、IASC新目标的意义。

[教学时数]

3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IASC三个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20世纪70年代

(一)背景

(二)基本战略

1.与各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

2.在协调各国会计准则上采取十分宽松的政策

(三)初期立场与做法

1.初期立场

国际会计准则不能取代各国规范财务报表的国内规定和准则

2.具体做法

(1)选择共同的、基本的会计问题,着重制定基本的准则。

(2)根据各国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考虑基本的会计准则,把统一性、灵活性恰当地结合起来。

(3)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要力求简短、明确、不复杂,可以适用于各种情况。

(四)推行准则依靠的力量

1.成员团体履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章程所规定的义务

2.会计职业界国际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认可和支持

(五)重要事件

1.与IFAC达成协议

2.取消“创始会员”与“联系会员”的区别

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一)背景:

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基本战略:

积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联系和合作

(三)重要事件

1.修订早期制定的准则

2.发布《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改组

(一)背景:

1.市场国际化趋势强劲发展,跨国合并的浪潮连续高涨。

2.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引起人们对控制金融风险的重视。

(二)基本战略:

2.与各国准则机构进行直接、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2.处理好IAS与美国GAAP的关系。

3.与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合作“核心准则计划”

(三)重要事件

1.IASC与IOSCO的“核心准则计划”完成

2.对SEC有条件支持IASC的声明做出响应

3.IASC的《重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未来

第二节关于《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一、《框架》的产生

二、《框架》的目的与性质

(一)《框架》的目的

(二)《框架》的性质

1.特定的会计问题必须遵循具体的国际会计准则;

2.当《框架》和某项国际会计准则有抵触,应以该准则的要求为准。

三、《框架》的内容

(一)财务报表的目标

(二)决定财务报表信息有用性的质量特征

(三)构成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

(四)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

四、《框架》的改进

第三节重塑IASC的未来及改革后的进展

一、改革的原因

1.提高准则质量的压力

2.美国的挑战

3.IASC的组织架构存在缺陷

4.面临财政困境

二、IASB目标

三、IASB组织结构

(一)提名委员会

(二)受托管理委员会

(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四)准则咨询委员会

(五)常设解释委员会

四、IAS与IFRS

(一)已制定发布的准则

(二)制定和发布准则的程序

(三)改革后的进展

五、对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第六章物价变动会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物价变动会计相关的基础概念;熟练掌握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实际操作过程,熟知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的计算要求;熟练掌握现行成本会计的实际操作过程,熟知对各项资产已实现持有损益和未实现持有损益的计算要求。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物价变动会计的概念和模式、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操作步骤、现行成本会计的操作步骤;难点:

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的影响、货币性项目购买力变动损益的计算、资产持有损益的计算。

[教学时数]

6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物价变动及其对会计的影响

一、物价变动及其类型

(一)物价变动的含义

(二)物价变动的类型:

1.一般物价变动

2.个别物价变动

(三)一般物价变动与个别物价变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1)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以个别物价变动为基础

(2)但反过来又对个别物价变动施加影响

2.区别

(1)个别物价变动属于微观现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2)一般物价变动属于宏观现象,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二、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一)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对币值不变假设的冲击

2.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

3.配比原则受到冲击

(二)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财务状况失真

2.经营成果虚假

3.再生产能力下降

4.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下降

第二节物价变动会计的内容与模式

一、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对策

(一)个别会计计量方法

1.按后进先出法计量存货;

2.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

3.无形资产采用限期摊销法

(二)改变会计计量结构(计量模式):

物价变动会计

1.通货膨胀会计

2.通货紧缩会计

二、物价变动会计模式(计量模式):

(一)会计计量模式=计量属性+计量单位

历史成本名义币值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

(二)会计计量模式的分类

历史成本/名义货币——传统会计

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现行成本/名义货币——现行成本会计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

三、资本保全与物价变动会计

1.财务资本保全

(1)历史成本/名义货币——传统会计

(2)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2.实物资本保全

(1)现行成本/名义货币——现行成本会计

(2)现行成本/不变币值——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

第三节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一、一般物价水平模式的特点

(1)日常的会计核算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或单独的会计处理。

(2)由于货币计量单位的改变,期末需要按一般物价指数对会计报表数据进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制新的报表。

二、一般物价水平模式的基本程序:

(一)将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区分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

(二)用一般物价指数将会计报表中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各个项目调整至不变币值

(三)计算持有货币性项目所发生的购买力变动损益;

(四)编制一般物价水平的会计报表。

三、案例分析

四、对一般物价水平模式的评价

(一)优点

1.简便、易于理解

2.增强了各期之间会计报表的可比性

3.可较好的体现企业的防范购买力风险的能力,也为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评价奠定了基础。

(二)缺点

1.不能确切反映企业各类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不能确切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的调整结果并不能作为派发股利的资金准备。

第四节现行成本会计

一、含义和目的

1.含义:

将资产的历史成本调整为现行成本,并按名义货币单位计量的会计。

2.目的:

消除个别物价变动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3.特点:

(1)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按现行成本计价;

(2)利润表上费用基于所耗资产的现行成本计算;

(3)确认持有损益(包括已实现的和未实现的):

二、实施步骤

1.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

2.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情况,确定其持有损益

3.根据调整结果重编现行成本会计报表

三、案例分析

四、评价

(一)优点:

1.能为经济决策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2.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3.可以简化核算。

4.有利于保持企业的再生产能力。

5.有利于综合评价管理人员的能力。

(二)缺点:

1.现行成本的确定比较困难。

2.未考虑货币性项目购买力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3.降低了会计报表的可比性。

第七章会计惯例的国际比较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理解会计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联和区别,掌握整体和分项两方面的主要会计惯例的国际差异以及国际协调的演进过程。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会计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整体和分项的主要国际会计惯例;难点:

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收益确定的总括观念和当期经营观念。

[教学时数]

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惯例与会计准则

一、会计惯例

二、会计准则

三、会计惯例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一)相同点

(二)不同点

1.是否成文

2.是否有体系

3.是否流行

4.是否有强制性

(三)联系

1.会计准则是筛选出来的“标准”会计惯例;

2.会计惯例一般地说是当时流行的会计准则。

第二节会计惯例在整体上的国际比较

一、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

1.商誉的确认:

(1)商誉的定义和分类

(2)商誉的确认

①自创商誉不予确认

②外购商誉大部分是予以确认的

2.自行研究开发的专利权的确认

(二)“实质胜于形式”与“形式胜于实质”的区别

1.长期融资租赁的处理

2.库存股份的列示

(三)资产的计量

1.历史成本模式仍是最基本的计量模式

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尝试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区别

(2)公允价值能否全面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关键问题

二、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一)所得税会计

(二)养老金负债

(三)极端稳健的会计惯例难以彻底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