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7229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47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docx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二、自主学习: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与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有着共同的祖先是。

2、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露西”时代的古人类适于下地生活的特点是:

上肢___________,下肢___________。

3、我国的古人类化石非常丰富,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发现于______________。

1929年,________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4、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但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人类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成为地球的强者,其主要原因是:

____。

三、合作探究:

(一)、认真阅读教材P2至P3思考:

1、教材中的四种现代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那些地方?

大猩猩黑猩猩

长臂猿猩猩

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是。

其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2、今天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原因是什么?

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与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4、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二)、认真阅读分析教材P4至P5内容思考分析。

1、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

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2、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谈谈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

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为什么?

 

 

3、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猿同根,人类应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四、达标测试:

1、下列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A.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B.类人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C.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D.类人猿与人类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2、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大象B.金丝猴C.黑猩猩D.阿拉伯狒狒

3、研究结果表明:

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类人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5个月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B.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类人猿比人高等D.现代的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

4、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

A.生活环境的改变B.降雨量的加大

C.气温的变化D.身体结构的变化

5、最早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的是时代的古人类:

()A.“东非人”B.“南非人”C.“露西”D.北京猿人

6、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古猿的树栖生活B.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

C.古猿从树栖到地面,四肢行走转变为直立行走

D.产生了语言

7、在以下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代类人猿,如同其祖先一样,仍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从林生活

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已经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

C.“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已经能够用火,并且产生了语言

D.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的其他生物,环境对人类没有影响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学习目标: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

   

4.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

(一)、观察图片4-5到4-8并阅读P8至P9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标出图4-6、4-8中各生殖器官的名称。

2.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是;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生殖细胞的是,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是。

3.睾丸的功能是和;卵巢的功能是和。

4.子宫是的场所。

(二)、阅读课文并观察图4-9,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看谁找得最好。

1.人的生殖细胞包括产生的和产生的两种。

2.受精是指和相结合的过程。

3.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

4.受精卵不断进行,逐渐发育成,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这是怀孕的开始。

(三)、阅读P10及P11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胚泡在子宫内继续发育,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周左右发育成。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中,通过、从母体获得

和;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等废物,也是通过经母体排出。

3.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

(四)、阅读课文P12观察图4-12,完成下列问题:

1.分娩是指。

2.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成熟,大约要经过天,故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之说。

3.正常情况下,分娩时,婴儿的先产出。

在产出前,胎儿的正常体位是

向下。

三、合作探究:

1.讨论你认为在男女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殖器官应是哪一个?

为什么?

2.胎儿与母亲的血液是相通的吗?

3.怀孕的妇女可以说是一切生理活动都是进行两个人的,所以十分辛苦,分娩的过程更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甚至个别情况下还有生命危险。

父母把子女养育成人更是不容易,我们应该怎样铭记这份父母恩,如何回报父母呢?

四、达标测试:

1、睾丸的主要功能是()

A.只产生精子B.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C.储存精子D.只分泌雄性激素

2、卵巢的主要功能是()

A.只产生卵子B.只分泌雌性激素

C.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D.输送卵细胞

3、人体内卵细胞完成受精的场所是()

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阴道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阴道

5、胚胎发育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A.母体B.胎盘C.卵黄D.胚胎自身

6、胎盘位于()

A.子宫内膜B.胚胎上C.子宫壁外D.脐带上

7、胚胎大约在母体子宫中发育。

()

A.360天B.280天C.300天D.266天

8、某女性生了一对一男一女的双胞胎,其原因是()

A.一个受精卵分裂为两个独立的个体B.一个卵细胞和两个精子受精

C.两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受精D.两个卵细胞分别和两个精于受精

9、一端连接着胎盘,另一端连接着胎儿,在母体和胎儿之间运送氧和养料及二氧化碳和废物的结构是()

A.羊水B.脐带C.胎盘D.卵巢

第三节青春期

一、学习目标:

1、识记人体的生长发育的几个阶段。

2、识记青春期男女身高生长发育的特点。

3、了解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

4、了解青春期男女生长发育的各自特点,要以平常心态去对待。

二、自主学习:

1、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2、男女在青春期出现的明显的生理现象分别是、

3、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4、什么是第二性征?

男性的第二性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女性的第二性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合作探究: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分析课本14页的某地男女生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图以及睾丸和卵巢的发育趋势图,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某地男生身高突增的年龄比女生要_________(晚/早)。

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发育有关。

2、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另外_________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黄金时期。

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

男生出现_____________。

女生会来_______________。

3、思考:

如果你是一位男同学,发现有女同学因为来月经而影响体育锻炼和劳动时,你会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1、观看课本16页图片,分析:

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是怎样处理的?

应该怎样处理?

2、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当有了愿意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达标测试:

1.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是因为( )

A.是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B.是人的大脑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

C.是人体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D.是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的最好时期

2.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要( )

A.了解性知识 B.与结异性同学交往

C.不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工作上D.获得适合自已发育必要的知识。

3.男生和女生青春期声音发生变化是与什么有关( )

A.大脑 B.心脏 C.肺 D.性器官

4.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快,所以在青春期要加强( )

A.营养 B.卫生 C.锻炼 D.休息

5、下列不属于青春期显著特点的是()

A.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B.内脏器官的功能健全

C.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D.开始迅速发胖

6、青春期开始年龄一般()。

A.男比女早两年B.男比女晚两年

C.男女同步无差异D.因个体不同而无规律

7、青春期身心发生很大的变化,与引起这些变化有关的生殖器官是()

A.输卵管和输精管B.子宫和精囊腺C.卵巢和睾丸D.子宫和前列腺

8、阅读下列文字,分析有关问题:

小林今年14岁了,暑假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

夏令营出发的那天,爸爸妈妈要送他,他坚决不肯,说他都这么大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夏令营期间,小林表现的非常好,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能够热情帮助同学,多次得到老师的表扬。

但有三件事情让小林现在都遗憾:

一是有一次小林睡觉醒来后发现裤子上有许多黏糊糊的东西,被同学们笑话尿了裤子;二是有一次病了,在医院打吊针时,非常想念爸爸妈妈,因为哭挨了指导老师的批评;还有就是他经常喜欢与女同学聊天,被同学耻笑。

(1)、小林参加夏令营不愿意让父母送表明青春期男、女有了强烈的意识。

病了想父母又说明青春期男、女遇到挫折时又有。

(2)、小林睡觉起床后发现裤子上有黏糊糊的东西是因为小林出现了现象,与此类似的是女孩出现现象。

(3)、小林经常喜欢与女同学聊天的现象是正常的,因为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也开始萌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说出主要的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关注食物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二、自主学习:

1、食物中含有__、__、__、__、_、__等六类营养物质。

2、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是_、_、__并确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糖类、脂肪、蛋白质

共同点:

(1)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__;

(2)都能为生命活动__。

不同点:

(1)糖类:

举例_、、__。

食物来源:

、__、_。

作用:

主要为__。

(2)脂肪:

食物来源:

__、_、__。

作用:

人体的备用的__。

(3)蛋白质:

食物来源:

_、_、_、__。

作用:

构成__的主要物质,促进人体的__,以及受损细胞的__和_,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__。

4.大约占体重60%---70%的是。

它的作用是__。

5、无机盐

无机盐种类

缺乏时症状

食物来源

含钙无机盐

含铁无机盐

含碘无机盐

含锌无机盐

含磷无机盐

6、维生素

(1)、特点:

不是构成细胞的_____,不为人体提供____,需要量很____,但很重要。

一旦缺乏时,会影响正常的____,甚至____。

(2)、常见种类及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____食物来源于____;

维生素B1缺乏症____食物来源于____;维生素C缺乏症食物来源于____;维生素D缺乏症____食物来源于。

三、合作探究:

(一):

阅读书本19---22页小组探讨:

1、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要点滴葡萄糖液,为什么?

2、病人几天不吃食物,身体明显消瘦,为什么?

(二):

阅读书本22——24页小组探讨:

3、小明经常吃钙片补钙,但医生还是诊断他缺钙,可能是什么原因?

小明要多吃什么好?

4、有人一到晚上就看不清楚,是什么原因?

吃什么食物可以治疗?

四、达标测试:

1、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水

2、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是

A蛋白质B无机盐C脂肪D糖类

3、牛奶中含有较多的,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增强体质。

所以青少年学生每天应喝一定量的牛奶

A蛋白质、钙B蛋白质、糖类C维生素A、钙D维生素A、糖类

4、你认为同质量下列物质中含蛋白质最多的是()

A馒头B豆腐干C牛乳D肥肉

5、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需要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

下面有关蛋白质在人体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B、人的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离不开蛋白质

C、能为人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D、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6、当你需要长途跋涉是你会选择哪组食物()

A、馒头、大米B、红烧肉、大米饭C、肥肉、牛肉D、水饺、苹果

7、当你比较饥饿时,下列哪种食物补充能量较快()

A、糖B、牛肉C、肥肉D、芹菜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2、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二、自主学习:

探究活动: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1、探究的正常步骤:

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2、科学实验中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要想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应在实验中设置

,并取各重复组的。

三、合作探究: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过程和方法:

(分组进行)

1、提出问题,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是:

2、作出假设(如果能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本小组探究计划的要点:

取一只锥形瓶,注入10ML水,再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要浸入水中,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③.按照教材21页图安装好试验装置,并测量水温;

④.称出一粒干燥的花生种子的重量,放到火焰上燃烧;

⑤.将刚刚燃烧的花生种子尽快地放到锥形瓶的底部。

待这粒花生种子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

数据记录表的设计

内容

仪器

数据

花生种子质量

托盘天平

_____克

量水

量筒、锥形瓶

V=___毫升m=___克

水温T1

温度计

T1=_____°C

水温T2

温度计

T2=_____°C

燃烧时间

手表

_____分

4、实施计划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内容

数据处理

水温升高

T2-T1=_____°C

花生燃烧释放的能量

Q1=4.2∉m∈(T2?

T1)(焦耳)

查表并计算花生种子所含的能量

Q2=_____焦耳

花生种子燃烧能量的有效转化率

(Q1÷Q2)×100%

5、分析结果得结论:

四、达标测试:

1、食物中含有       、       、       、       、       和       。

2、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

3、       不是构成人体的主要原料,也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人体一但缺乏它,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4、某名同学不爱吃蔬菜,近期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他体内可能是缺少       。

5、       、       、       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由哪些器官组成;

2.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部分的作用;

3.阐述食物的消化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道:

包括__、咽、食道、__、 __、和肛门。

2.消化腺:

(1)大消化腺:

位于______ 外,如:

唾液腺、______ 和 _____ 。

(2)小消化腺:

位于 ______ 内,如:

胃腺和 ______ 。

(二)食物的消化

3.消化的概念:

食物在______里逐步被分解成__的物质的过程。

4.消化系统是______ 和______ 组成的一条很长的管道。

5.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1)牙齿的____和舌的____,食物被磨碎并与_____充分混合。

(2)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

_。

6.食物在胃中的消化:

(1)胃壁有发达的__层,收缩时引起胃的蠕动,可以食物。

(2)胃对_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

,呈强酸性,其中含有酶。

7.食物在小肠中消化

(1)小肠壁上有____,分泌____,___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酶。

(2)胆汁能将_____乳化成_____微粒。

胆汁是_____分泌的,储存在_____中,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胰液是由_____分泌的,胆汁与胰液都流入_____中,消化食物。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

肝脏分泌的____,胰腺分泌的____,和肠腺分泌的__。

8、消化道中具有消化功能的结构有有吸收功能的结有。

三、合作探究:

据《西游记》记载,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飞到茶里,进入了铁扇公主的身体,以下是一位同学改编的孙悟空进入铁扇公主的身体里经历的奇妙旅程:

他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他压的粉身碎骨,身体沾上了一些黏液;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他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没办法,在铁扇公主上厕所时离开了她的身体。

请结合以上故事回答下列问题:

(1)他在哪里遇到像轧钢机似的怪物,这时身上的黏液是什么?

(2)他在哪里遇到“酸雨”?

“酸雨”是什么?

(3)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

为什么许多物质在这里会神秘地消失?

(4)“死胡同”是什么部位?

(5)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四、达标测试:

1、长期酗酒的人会影响哪种食物成分的消化?

()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2、我们咀嚼馒头时会觉得馒头有甜味,这是因为()

A、馒头在口腔中被分解成了葡萄糖B、馒头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C、馒头中有白糖D、馒头和唾液混合产生了葡萄糖

3、消化系统中不与食物接触的消化器官是()

A、胃B、咽C、大肠D、肝脏

4、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最佳温度是()

A、30℃B、35℃C、37℃D、40℃

5.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  )

A、口腔、食道、胃    B、消化道和肠腺    

C、消化道和消化腺    D、口腔、胃、小肠

6.下列消化腺中,位于消化道内的是(  )

A、肠腺       B、唾液腺      C、肝脏       D、胰

7.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  )

A、胃          B、小肠       C、食道       D、咽

8、下列属于化学性消化的是(  )。

A.牙齿将食物嚼碎    B.唾液使饭中的淀粉变成有甜味的麦芽糖

C.胃肠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D.舌头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并吞入食道

9、淀粉消化的起始部位:

淀粉→→

蛋白质消化的起始部位:

蛋白质→

脂肪消化的起始部位:

脂肪→→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及其探究能力

二、自主学习:

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遇碘会变蓝色。

2、在这个实验中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唾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淀粉在口腔中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可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检查实验探究材料用具是否备齐:

馒头块、馒头碎屑、试管3个、碘液、试管架1个、玻璃棒1个、大烧杯1个、小刀1把、温度计1支、小木板1块、小烧杯2个、棉絮1块、清水适量、吸管1支、唾液(自己收集)等。

2、提出问题:

3、作出假设:

4、制定计划

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3小块。

 ②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一种对照。

 ③取唾液分泌物:

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④取3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1号试管:

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

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

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⑤将这3支试管—起放入37℃的温水中。

 ⑥5—10分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5、  三只试管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6、1号试管中唾液与馒头碎屑充分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7、实验中3只试管都要放在37℃的温水中,原因是什么?

8、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四、达标测试:

1、口腔唾液里含有的消化酶是()

A、淀粉酶B、麦芽糖酶C、蛋白酶D、多种消化酶

2、淀粉由遇碘变蓝的特性,为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了一下实验,请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加入物质

淀粉糊、唾液(各2ml)

淀粉糊、清水(各2ml)

淀粉糊、唾液(各2ml)

淀粉糊、唾液(各2ml)

淀粉糊、唾液(各2ml)

淀粉糊、生理盐水

(各2ml)

附加条件

加少量盐酸

将唾液

煮沸

温度

0℃

37℃

37℃

37℃

37℃

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