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7789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6课《鸿门宴》.docx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第6课《鸿门宴》

第二单元 第六课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项王(dǎnɡ)  孰与(shú)  有郤(xì)

B.戮力(lù)杯杓(zhuó)犒劳(hào)

C.翼蔽(yì)美姬(jī)交戟(jī)

D.彘肩(zhì)侍坐(shì)郦山(lì)

【答案】 D(A项,当:

dānɡ,B项,杓:

sháo、犒:

kào,C项,戟:

j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时

约为婚姻

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C.所以遣将守关者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答案】 B(A项,山东 古义:

崤山以东,今义:

指山东省。

婚姻 古义:

儿女亲家,今义:

指结成夫妻关系。

C项,所以 古义:

……的原因,今义:

表因果关系。

河北、河南 古义:

指黄河以北地区、黄河以南地区,今义:

指河北省、河南省。

D项,非常 古义:

意外的变故,今义:

指非同一般的。

鱼肉 古义:

鱼和肉,指被欺凌的对象,今义:

指鱼的肉。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C.因循守旧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答案】 B(都是“趁机”的意思。

A项,依靠;C项,沿袭;D项,通过,经由。

4.选出对下列句中“之”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臣活之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④今者有小人之言 ⑤与之同命 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⑦欲诛有功之人 ⑧此亡秦之续耳

A.①/②③⑤/④⑦⑧/⑥B.①/②⑤⑥/④⑦/③⑧

C.①⑥/②③⑤/④⑦⑧D.①/⑤⑥⑧/②③/④⑦

【答案】 A(①句“之”是动词,“去,往”;②③⑤均为代词;④⑦⑧为结构助词“的”;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不译。

5.下列四组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③张良出,要项伯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⑥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⑧君安与项伯有故

A.②④⑤⑦    B.③④⑤⑦

C.①③⑥⑦D.①③④⑧

【答案】 B(①距—拒,内—纳。

③要—邀。

④倍—背。

⑤蚤—早。

⑦郤—隙。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头发上指

B.吾得兄事之

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答案】 C(A、B、D中加点字都是名词作状语,C项“从”是使动用法。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7~10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曰: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

“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

“沛公安在?

”良曰: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

“唉!

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

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从小路)

C.大王来何操(操,拿,携带)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拜,第二次拜)

【答案】 D(再拜,拜两次,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

8.对以下句子中的“谢”字的不同解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③阿母谢媒人

④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⑤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⑥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

⑦张良入谢

A.①②⑤/⑦/③④/⑥B.①/②⑤/⑦/③④/⑥

C.①⑤/②⑦/③/④/⑥D.①②/⑦/③④/⑤⑥

【答案】 C(①⑤道歉;②⑦辞,辞谢;③谢绝;④劝告;⑥致谢。

9.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相去四十里 ②沛公已去

B.①沛公不胜杯杓 ②不胜枚举

C.①沛公安在 ②国安则无忧民

D.①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②弃甲曳兵而走

【答案】 D(“走”,逃跑。

A.①“去”,距离;②“去”,离开。

B.①“胜”,能承受;②“胜”,尽。

C.①“安”,疑问代词,哪里;②“安”,安定。

10.下列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叙述的事情属于刘邦、项羽为争夺霸主地位而在鸿门宴上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B.“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一句说明项羽已经察觉到刘邦要逃跑。

C.刘邦“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是因为当时情势危急;张良等大部分随从留下不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麻痹项羽。

D.刘邦之所以最终诛杀了曹无伤,是因为他在鸿门宴上得知曹无伤是内奸,把他“欲王关中”的政治野心向项羽告了密。

【答案】 B(项羽并未察觉刘邦要逃跑。

三、延伸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张良智保太子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

吕后恐,不知所为。

人或谓吕后曰:

“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

”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

“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

”留侯曰:

“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

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

”吕泽强要曰:

“为我画计。

”留侯曰:

“此难以口舌争也。

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

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

然上高此四人。

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

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

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

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

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

上详许之,犹欲易之。

及燕,置酒,太子侍。

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上怪之,问曰:

“彼何为者?

”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甪(lù)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上乃大惊,曰:

“吾求公数岁,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四人皆曰:

“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曰:

“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

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

“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吕后真而主矣。

”戚夫人泣,上曰:

“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歌曰:

“鸿鹄(hú)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hé)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zēngzhuó),尚安所施!

”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

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1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上欲易太子        易:

轻视

B.顾上有不能致者致:

招来

C.上详许之,犹欲易之详通“佯”,假装

D.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延:

伸长

【答案】 A(易:

替换)

12.下面全部表现张良“有智谋”的一组句子是(  )

①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 ②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宜来 ③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 则必异而问之 ④四人至,客建成侯舍 ⑤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 ⑥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A.①②④B.②③⑥

C.①②③D.③⑤⑥

【答案】 C

1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欲废太子刘盈,立他所宠幸的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吕后对此非常忧虑,无计可施。

B.吕后派吕泽劫持了张良,逼迫他给自己出主意,保护太子。

张良无奈之下建议吕泽延请四位高士,让四位高士裨护太子。

C.刘邦病重之时,废太子之心益甚,张良劝谏不听,叔孙通以死争之也未改变刘邦的主意,太子之位危矣。

D.在一次宴会上,太子侍候刘邦,四位高士跟随在太子之后,刘邦见此四人衣冠形貌与众不同,怪而问之,四人遂自报姓名,并说明避刘邦而保太子的原因。

刘邦见此四人力保太子,知太子羽翼已成,无奈放弃废太子之念。

【答案】 B(“劫持”不对,“劫”应是“强迫”之意。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吕后真而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现在您果真能够不吝惜金银财宝,多带礼物,让太子写一封信,派一个会说话的人赶着舒适的车子,去极力请他们,(估计他们)应该来。

(2)我本想替换太子,可是那四个人保护他,他的羽翼已经长成,很难再动了。

(看来)吕后真是你的主子了。

参考译文:

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另立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

很多大臣劝阻,但都始终没能彻底改变刘邦的态度。

吕后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有人提醒吕后说:

“张良善于出谋画策,皇上一贯信任他。

”于是吕后就派建成侯吕泽去胁迫张良说:

“您经常为皇上出谋画策,现在皇上想要更换太子,您怎么能躺在屋里睡大觉不闻不问?

”张良说:

“当初皇上曾多次处于危急之中,所以他能采纳我的意见;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他是出于个人的感情,想换太子,这是人家家庭内部的事情,对于这种事情,即使有一百个张良也没有用。

”吕泽强逼着说:

“无论如何您必须给想个办法。

”张良说:

“这种事,空口劝说是不行的。

皇上有四个一直想请而至今请不到的人,这四个人年纪都大了,他们讨厌皇上的傲慢无礼,宁愿逃到深山里躲起来,也不愿做汉朝的子民。

但是皇上还一直对这四个人很崇敬。

现在您如果能够不吝惜金银财宝,多多地带着礼物让太子写上一封信,言词要谦恭,派一个会说话的人,让他赶着一辆舒适的车子去请他们,我估计他们是会来的。

如果来了,叫他们充当太子的宾客,经常跟随太子上朝,故意让皇上看到他们。

这样皇上感到奇怪,就会问他们。

一问是他们,皇上知道他们德高望重。

这对太子将是一种很大的帮助。

”于是吕后就让吕泽派人带着厚礼和太子的书信,谦恭地去请这四个人。

四人请来后,先住在建成侯吕泽的家里。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从打败黥布的前线回来后,病情越来越重了,想更换太子的心情也越来越急迫了。

张良劝说无效因而遂推说有病,不问政事。

叔孙通在刘邦面前称古道今地引证了许多历史教训,甚至要用最后一死来劝阻刘邦。

刘邦假意答应,而心里仍是想要换他。

这时正好宫廷里有宴会,酒席已经排开,太子在一旁侍候,而四位老人便跟随在太子身后。

四个人的年纪都在八十开外,须发皆白,衣帽伟丽。

刘邦觉得奇怪,便问太子:

“他们几个是什么人?

”于是四个人过去各报自己的姓名,是:

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刘邦一听大吃一惊,说:

“我找你们好几年,你们老是避而不见,今天你们为什么来和我儿子混在一起呢?

”四人说:

“您生性傲慢动不动就骂人,我们决不受您的侮辱,所以离开您远远的。

后来我们听说皇太子忠孝仁慈,礼贤下士,普天下没有一个人不愿意为他效死,所以我们就来了。

”刘邦说:

“那就多劳你们,请你们始终如一地照护他吧。

于是四个人一齐向刘邦敬酒,而后一齐退去。

刘邦望着他们,指着他们退去的身影对戚夫人说:

“我想废太子,可是那四个人保护他,他的翅膀已经长成,不能再动了。

看来吕后真是你的主子!

”戚夫人听着不由地泪如雨下。

刘邦又说:

“你为我跳个楚地的风俗舞吧,我来伴你唱楚歌。

”说罢刘邦唱道:

“鸿鹄展翅高飞,一飞横空千里。

翅膀已经长硬,任凭东西南北。

任凭东西南北,谁能对它奈何!

纵有强弓硬弩,也将徒劳无益!

”他反复地唱了好几遍。

戚夫人抽抽噎噎,涕泪横流。

于是刘邦怏怏地离席而去,宴会就此结束。

刘邦之所以最终没能废掉太子,就是由于张良出主意,请来了这四个人的结果。

四、高考热点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有人问马克·吐温,小错误和大错误有什么区别?

马克·吐温说:

“如果你从餐馆里出来,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里,而拿走了别人的雨伞,这叫小错。

但如果你拿走了别人的雨伞,而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里,这就叫做大错。

请说说,马克·吐温这两句话的真实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无意是小错,故意是大错。

16.下面是2014年12月10日《环球时报》对“中国是不是世界强国?

”的调查,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表1:

中国是世界强国吗?

受访

国家

英国

美国

俄罗斯

韩国

菲律宾

澳大

利亚

南非

巴西

认同比例(百分比)

74.2

60

45.5

60

45.2

60

76.9

60

表2:

中国具备世界强国的现有条件

世界强国

必备条件

经济

实力

政治及

外交实力

军事

实力

文化

实力

中国现有实

力(百分比)

73

34.3

23.6

22.2

(1)请用一句话概括表1的结论。

(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2的内容,你认为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该怎样做?

请写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结论:

大多数受访国认同中国是世界强国。

(或世界对中国是世界强国认同度较高)

(2)建议:

中国要着力在政治外交、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提升实力。

(或“政治外交、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实力亟待提升。

17.根据语境补写两句话,使语段逻辑严谨,语言流畅。

 审视自然和社会,我们常常为一种叫坚守的美丽所打动。

“严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这是青松在严寒中的坚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革命烈士对信仰的坚守……

【答案】 参考示例:

“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是凤凰在清贫中的坚守;“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古圣先贤对高洁的坚守。

五、写作创新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鸿门宴上项羽没有杀掉刘邦。

刘邦逃脱,之后双方军力发生变化,刘邦最终战胜项羽。

项羽在乌江自刎。

对“项羽放过刘邦”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看法?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说一说你的看法或感触,文体不限。

【话题分析】

针对项羽放过刘邦一事,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项羽刚愎自用,不接受范增的建议;自负且爱慕虚荣,听信了刘邦和樊哙的话;优柔寡断,失去了杀掉刘邦的良机。

二是认为项羽有仁义之心,不耍阴谋诡计,光明磊落,即使最终自刎乌江,也是令后人扼腕叹息的悲剧英雄。

项羽是失败的英雄,也是胜利的勇士。

两种观点皆有道理,写文章时,可以从一方面论述,也可以综合论述。

应注意结合《鸿门宴》上项羽的言行,以及相关史实,以充分的材料为基石。

【话题素材】

1.项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2.司马迁《项羽本纪》的部分译文

秦王朝政治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待到项羽放弃关中要塞而眷恋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反怨恨王侯叛离了他,这就说不过去了。

以功自负,强逞个人智慧而不效法古人,认为自己干的是霸王的事业,想凭武力征讨来谋夺、统治天下,五年的时间便丢掉了国家政权,自身也死在东城,还不醒悟,又不自我责备,这就大错特错了。

却说什么“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荒谬吗?

【佳作赏读】

题乌江亭

虞姬横刀自刎,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将一朵生命之花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

我看到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曾是“气吞残虏!

”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

釜破舟沉,是多么果敢;“挡我者死”,是多么豪迈。

几千年后似乎还可以看到你的矫健身姿。

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回合的拼杀都像是法力无边的咒语,使敌人闻风丧胆,尸堆成山,血流成河。

那杆长矛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上轻吟之时还自滴着秦兵的黑血!

然而,你胜不了刘邦。

因为你,还有仁义之心。

“竖子不足与谋!

”范增这样评价你。

其实他不懂你的赤子之心。

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的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没有。

鸿门宴上你没有在酒中投毒,没有趁机杀掉刘邦,正因为你心地善良,不耍手段。

“不可沽名学霸王”,有人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仁慈。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面对刘邦,你直言不讳。

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再敢助楚?

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韩信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说的正是刘邦的心计和丢诚弃信。

而凭借这些他居然战胜了你。

可刘邦依然不足以与你相比;他是君主,而你是英雄!

楚歌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对嘶鸣的乌骓和哀戚的虞姬,你深深叹息。

“虞兮虞兮奈若何?

”于是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仁义男人的涅槃。

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泛黄的史册,你已经远去。

可是你不耍阴谋诡计、光明磊落,没有心计,宽仁豁达,你留下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身影。

你是不朽的,在道义上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

而刘邦,这个由亭长起家的人,终也免不了受人诟病!

【名师点评】 此文以“仁义”为中心,深入探究人性的善恶美丑,阐述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这种不拘前人旧说,用充满思辨色彩的严密推理得出的结论,表现了十分可贵的创新精神。

再加上严谨而流动自如的结构,优美而又灵动的语言,使深邃的思考融进了充分诗化的语言和情感氛围之中,显示了作者相当扎实的语文素养。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

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