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8577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

  2.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3.懂得课间活动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情感:

  愿意在课间活动中守秩序,高高兴兴参加各项活动。

行为:

  课间活动守秩序,遵守游戏规则。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纪律”德目中教学内容“遵守学校一日生活常规”和基本要求中“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而设置的。

  一年级小学生非常喜欢游戏,因此,游戏成了他们课间的主要活动。

虽然学生在幼儿园受过守秩序的教育,但由于他们刚入学校,还不习惯过集体生活,因此,做游戏时常常出现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抢先、“夹塞”,不按顺序,独占玩具和游戏器械,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

这不但影响游戏的进程,影响同学团结,而且由于课间玩得不愉快,还影响上课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从正面教育学生课间活动守秩序十分必要,一方面教育学生遵守学校一日生活常规;一方面教育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不能只顾自己,要心中想着他人,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习惯。

教法建议:

  

  1.课间活动是学生十分熟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在学生具体感受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明确是非,提高道德认识。

教师不要讲得过多。

  2.在分析各种活动发生的情况时,应把课间同时活动的人很多,要想着别人,想着大家,不能光顾自己的思想贯穿始终,使学生意识到一个人不守秩序,会影响大家,所以每个人都要约束自己,在课间活动中自觉守秩序。

  3.课间活动学生都有感受,平时学校也常进行守秩序的教育,学生可能不感新奇,教学中要结合教材,抓住典型事例,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讲道理,使学生感到不同于日常的教育,能有新的收获。

还要采用一些电化教学手段,有条件的可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使图中的人物能活动起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示例

认知:

  1.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

  2.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3.懂得课间活动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情感:

愿意在课间活动中守秩序,高高兴兴参加各项活动。

行为:

课间活动守秩序,遵守游戏规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课间活动守秩序应该怎样做。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教育过程:

一、看一看(使学生知道学校安排课间的目的。

出示投影片。

(看一看中的图)

1.提问:

你能看出这是在什么时候吗?

课间指什么时间?

2.小结:

一节课与一节课之间休息的10分钟叫课间。

  板书:

课间

3.小组交流:

  图上的同学要去做什么?

  课间时,你做什么?

  为什么学校要安排课间?

4.小结:

  学校安排在两节课之间休息10分钟是想让同学们休息一下,上上厕所、喝点儿水;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换换脑筋,以便下一节课能精神饱满地学习。

5.同桌互相说说:

你知道课间应注意些什么吗?

  板书:

活动守秩序

6.小结:

  课间活动的时间短,全校同学同时活动,人很多,因此,大家都要守秩序。

按顺序走出教室是课间活动守秩序的第一个要求。

 过渡语: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这些同学在课间活动时是怎么守秩序的吧!

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课间活动为什么要守秩序,怎样守秩序。

出示图片。

1.小组交流:

  

(1)课间休息时,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做哪些活动?

  师:

操场上,同学们有的在玩跳长绳,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有的在踢毽子,有的铺垫在玩压板,还有的同学在引水桶前接水喝。

  

(2)观察他们的表情怎样?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2.小结:

在课间活动时,同学们都很守秩序、守规则,所以他们玩得很高兴,休息得好。

3.分小组学习:

(每组任选一题交流)

  

(1)跳长绳的同学为什么玩得好?

  小结:

这些同学在跳长绳之前就规定好每人跳几个,一旦跳够了数或跳坏了,就要自动下来,让别人跳。

由于他们自觉地按规定、按顺序、有秩序地跳,所以大家玩得都很高兴。

  

(2)玩老鹰捉小鸡和压板的同学为什么玩得好?

  小结:

同学们轮流当老鹰和鸡妈妈,在做游戏时,当小鸡同学没有猛跑、互相推的,而是拽着同学的衣服轻轻地跑。

玩压板的同学也是这样。

在玩集体性的游戏时,只有每个同学都按规则、守秩序,大家才能玩得开心。

  (3)玩踢毽的同学哪做得好?

  小结:

这两位同学不仅玩得好,还特别注意做到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活动。

  过渡语:

下课不仅可以开展有益的活动,还应当上上厕所、喝点儿水,休息一下。

  看图(喝水的同学)

  (4)这些在引水桶前喝水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他们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

同学们排好队,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接水喝。

  师:

操场上,无论是做游戏的同学,还是休息的同学,都很守秩序,所以同学们玩得好、休息得好。

操场上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笑声。

4.讨论:

  课间游戏和休息时如果不守秩序会怎样?

5.小结:

  不守秩序同学之间可能会闹意见,磕着、碰着、出事故,不仅得不到休息,还会给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所以课间活动守秩序非常重要。

过渡语:

既然课间活动守秩序那么重要,就请大家帮帮下面这些小同学吧!

三、看一看(使学生知道不守秩序的危害。

1.展示课间:

  请同学找出不守秩序的同学。

  说一说他哪做得不好。

2.小结:

在玩滑梯时,有个小同学为了让自己多玩一会儿,不排队、乱挤,还加塞,同学们很生气,都劝阻他要守规则。

他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去倒着爬滑梯,结果和一个正往下滑的同学撞在一起。

这时,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不高兴地向教室走去。

那两个相撞的同学一个被老师抱着,一个被同学搀扶着,向医务室走去。

看!

违反游戏规则,不守秩序,使得课间游戏无法正常进行,大家都不愉快。

如果造成伤害事故,不仅自己痛苦,还会影响学习。

四、想一想(使学生知道课间无论做什么都要守秩序。

1.出示投影片。

(想一想中的图1)

  小组交流:

拐弯时为什么不能猛跑?

  小结:

拐弯时猛跑,如果对面来人看不见,两人撞在一起很容易出事故,所以,拐弯时千万不要猛跑,要走。

2.出示投影片。

(想一想中的图2)

  讨论:

上下楼梯为什么要靠右走?

  小结:

上下楼梯靠右走,上下楼的同学才不会相撞,否则,挤在一起很不安全,容易出现挤压事故。

五、儿歌总结(激发学生愿意在课间活动中守秩序的情感。

1.读儿歌。

      课间活动多,

      有趣又快活。

      人人守秩序,

      个个按规则。

      大家休息好,

      一起来上课。

  板书儿歌

2.总结:

  同学们,马上要下课了,我们又将迎来一个课间,希望大家都能按儿歌中的要求去做,让这首儿歌伴随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愉快的课间10分钟。

板书设计:

               六、课间活动守秩序

               课间活动多,有趣又快活。

               人人守秩序,个个按规则。

               大家休息好,一起来上课。

探究活动

一、开展主题活动“课间活动如何守秩序”

  1.把同学带到操场上,老师先不提要求,同学分组活动。

  2.集合,请同学说刚才玩得高兴吗?

为什么?

  3.分组交流:

课间活动如何才能玩得高兴?

  4.全班交流。

  5.老师结合同学回答,提出具体要求。

  6.再次分组活动。

  7.集合,谈这次活动的感受。

  8.全班交流:

课间活动守秩序的好处?

1.自画像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课前准备:

自己建立自己的小档案,建立同桌的小档案,制作一张精美的小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了解自己吗?

你知道别人如何评价你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自画像》。

二、风采展示。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外貌特征画下自己的像。

2、指名给大家看画或说一说自己的外貌特征。

3、抽签,被抽到的同学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优点或特长。

请其他同学欣赏。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如:

图画、大字、故事、歌曲、手工等展示,也可是体育方面的,也可以是性格方面的特长,如:

乐观开朗、乐于助人、不计较等)

三、猜猜他是谁?

1、按照书上的格式制作自己的小档案。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做指导)

2、将档案交给老师一起玩游戏《猜猜他是谁》,对自己的认识与他人眼中的自己进行对比,矫正对自己的认识。

(对没猜出的同学,教师将名字告诉大家,请大家说说加上什么就能猜出了。

 对猜出的同学,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能猜得这么快,哪一些内容是关键的部分。

四、我的同学很棒。

1、将自己同桌的特点和长处按下面的格式写在小卡片上,交给老师后通过抽签的形式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2、提醒学生注意:

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五、心中的啄木鸟。

同学寄语。

1、我们每个人都很棒,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只要我们主动改正,就会更棒。

2、那么你觉得自己有什么缺点呢?

别人又有什么缺点呢?

3、写一句鼓励的话送给你的好朋友,帮助他改掉缺点。

(学生互送卡片,教师给几位需要特别关心的同学送上几句鼓励的话。

4、写写自己打算改正自己的缺点。

六、父母眼中的我。

1、回家后,跟爸爸妈妈谈谈新,了解一下他们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请爸爸妈妈送给你一两句话。

2、教师可在课后给家长发一封短信,向家长说明,请家长以鼓励的方式或其他孩子愿意接受的语气送给孩子一句话。

七、快乐收藏包。

1、为自己制作一个“快乐收藏包”,将自己的学习的进步、受到的表扬与奖励、克服缺点及自己的各种小作品收藏起来。

2、教师在下一节课或其他时间进行检查。

八、听几个小故事,受启发。

1、孔雀和鹤。

2、盲目模仿的害处。

3、名言。

2、同学之间

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举一个同学间发生矛盾没有很好解决的事例。

师述:

同学之间免不了要发生一些矛盾,那么该如何处理是最恰当的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同学之间》共同讨论一下;我们该怎么做?

二、美好回忆。

1、师述:

升入三年级了,同学们已经在班级里度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

请你给大家讲一两件印象深刻的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情。

2、学生先讨论,再指名讲。

(对存在偏差的帮助、关心,如帮人打架、做作业、抄袭等要正确引导。

三、设身处地。

1、师述:

在与同学相处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么想?

请看下面的两个事例。

2、指名读第一个王楠楠的事例。

你能想象到楠楠当时的心情吗?

你帮助过人吗?

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

(帮助体验互相帮助和分享的快乐)

3、指名读第二个朱灵的事例。

你知道尹瑜是怎样说服她的小组同学的吗?

你能体会到朱灵当时的感受吗?

(帮助学生懂得不能因为别人的有某方面的缺点就排斥他人。

4、指名读第三个乔典事例。

你被人冤枉过吗?

当时的心情如何?

你能为乔典出出主意,帮他解除烦恼吗?

(帮助学生体会被人冤枉的感受,理解同学间要互相信任。

5、指名读第四个王辉的事例。

如果你是王辉,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帮助学生体会到与他人相处中要理解与尊重他人。

6、指名读第五个周青的事例。

你能体会周青的感受吗?

 

(帮助学生懂得不能起侮辱性绰号)

7、如果你们班里也有这种情况,你会去劝阻吗?

写一写再说一说:

不会劝阻的原因。

                劝阻的原因。

8、你们班上也发生过这类事吗?

四、送他一缕阳光。

假如你的同学有这样一些内心的阴影,你能不能做个“阳光使者”,送给他一缕阳光,帮他驱散心中的阴影,打开心扉?

1、分别指名朗读和讨论三个事例。

(1)告诉学生不能嫉妒,要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2)告诉学生同学间交往要尊重有各种困难的同学。

(3)帮助学生懂得要帮助和尊重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2、举班上的一些事例来讨论。

五、黄金法则。

师述:

人与人相处有一条黄金法则,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什么意思呢?

1、读书,了解意思。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2、填一填,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说明。

你想要别人关心你,别人也想要你     他。

你想要别人尊重你,别人也想要你     他。

                ,                  。

                ,                  。

                ,                  。

3、相反,如果你对别人不好的话,那你也就很难让别人对你好。

听故事《蜗牛和蝴蝶》

六、总结。

读读名言结束课文。

3、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

教学目标:

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地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其中包括学习的方法、态度、习惯等等;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和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某班级的班级黑板报的小记者们发现班上有不少同学在某一方面学得特别好,准备在近期的黑板报上办一个“学得好”的专栏。

为此,他们采访了一些同学了解一下他们学得好的原因。

二、小采访。

1、看图,了解小记者们采访到的内容。

2、如果小记者采访到你,你会给他们介绍些什么呢?

希望你能说得具体些。

(同桌讨论)

3、如果你是小记者,你会采访班上的哪位同学呢?

(同桌讨论)

4、指名做小记者,随意采访同学。

(多名分别采访多位)

三、做学习的小主人。

1、班级黑板报的小记者们在采访中发现,学得好的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做学习的小主人。

你知道怎样做学习的小主人吗?

2、看图了解:

定学习目标

定学习计划

做功课时管住自己

独立思考

3、你觉得还有什么呢?

四、学会提问题。

1、那么,怎样才叫学得好呢?

来看看下面两位同学的争论:

(1)没考第一,就是不如考第一的人学得好。

(2)虽然没考第一,但他和考第一的同学一样好。

你赞同哪种观点?

说说你的理由,在班级里讨论一下。

2、班级黑板报的小记者们在继续的采访中还听到了下面的不同看法。

指名读读三种看法。

3、那么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先写一写,在说一说)

4、那么怎样才能提出好问题呢?

(1)读读书上的四种方法。

(2)你觉得还有吗?

5、听小故事,说说你受到的启发。

(提出问题比知道问题的答案更重要)

6、小记者们在采访中还发现,班上有一些同学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向他人请教,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闹出些笑话。

(看图上的一个笑话)

7、你知道有的同学不愿意求助的原因是什么吗?

(补充书上写的话)

8、小记者们一致认为,这些同学不依赖他人的学习习惯是好的,但总觉得他们似乎还缺少点什么。

你有什么建议吗?

五、一分钟有多长

1、班级黑板报的小记者们在采访中还发现,学得好的同学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抓紧每一分钟时间去做功课,做完功课后痛痛快快地玩。

2、刘沂的经验是一分钟可以做许多事,浪费一分钟就可能耽误好多事。

他的经验可信吗?

3、小试验:

(1)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2)一分钟能写多少字。

           (3)一分钟能做几道数学题。

4、说说你的感受。

5、讨论:

你是怎样抓紧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呢?

6、听故事:

《德国人走在钟表上》

六、大家一起来总结。

1、通过采访,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2、学得好的同学有什么共同之处?

(填写表格)

3、你自己的独特经验是什么呢?

(填写表格)

4、将你自己喜欢的有关学习的名言写出来。

教师提供名言供学生参考。

4、同样是学习

教学目标:

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一、我们都有一双“黄金眼”

1、出示两副图:

我发现猫的眼睛的变化很有规律,光线强时(     ),光线暗时(     )。

      (请小组讨论,在书上写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我发现,夏天总是天亮得很早,而冬天则比较晚。

2、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什么发现,把它写或画下来吧。

3、交流自己所画的内容。

4、小结:

观察是发现的门槛,不会观察就不会有所发现,更不会有所创造或发明。

二|、做中学,乐趣多

1、逐一出示三副图:

(1)烧赤豆先放糖,赤豆就不容易烂。

      

(2)自行车的运行是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

   (3)为别人做事的快乐。

2、比尔.盖茨小时侯的故事,日常生活中做事是种很重要的锻炼,它需要用心,需要有责任心。

3、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4、小结:

善于观察学习和做事学习的同学的共同特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多在心中画问号

1、四副图,四个问题

(1)、下雨时为什么会打雷?

为什么下雨前会有闪电?

(2)为什么人害羞会脸红?

女人为什么不长胡子?

    

(3)为什么一年会分成四个季节?

(4)为什么我们写字要按笔顺写?

2、故事   “数星星的孩子”和“壶盖为什么会动?

四、学习的渠道有很多

1、还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1] [2] [3] 下一页

教学目标

认知:

  1.使学生懂得小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知识少,需要父母的教导。

  2.运用正反事例,使学生懂得听父母的话,不任性,会少犯错误,少受损失,事情办得好,进步快。

情感:

  爱父母,愿意听父母的话,不愿意惹父母生气。

行为:

  不任性,不向父母发脾气,不坚持错误。

耐心倾听父母的教导,按父母的要求去做。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孝亲敬长”德目中“敬爱父母,听从他们的教导,不任性”的教学要求编写的,属于爱人民教育。

  本课教学面对的是二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及各方面知识比较少,分析问题、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差,往往考虑问题不周到,做事也常不顾后果,更需要成年人,尤其是父母的正确教导,因而应重视对他们进行听从父母教导的教育。

本课课文是写在天气变暖时,王林劝赵勇听妈妈的话,不到河里去滑冰的故事。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课文前面的“说一说”栏目,是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否听父母的话,既可放在导入环节进行,也可以与课文后面的“说一说”栏目的第2道题合并在一起使用。

  课文后面的“说一说”栏目有两道题。

  第一题,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说一说小朋友为什么要听父母的话。

  第二题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举例说说听父母的话有什么好处,不听父母的话有什么害处。

  “议一议”栏目,“图中的小朋友怎样听父母的话?

他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又是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扩展。

  “想一想”栏目,是针对有些学生任性的表现而编排的。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做法是不听父母的话,任性;怎样做是听父母的话,不任性。

使学生对任性的行为产生厌恶,愿意做不任性的好孩子。

教法建议:

  1.注意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召开小型的家长座谈会或给家长下发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听从父母教导方面的实际表现,并对调查的情况进行统计、整理,以便教学中应用。

  2.坚持正面教育。

课上要大力表扬本班学生中平时在听从父母教导方面做得好的学生的事例,为全班学生树立行为的榜样。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使学生懂得小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知识少,需要父母的教导。

  2.运用正反事例,使学生懂得听父母的话,不任性,会少犯错误,少受损失,事情办得好,进步快。

情感:

  爱父母,愿意听父母的话,不愿意惹父母生气。

行为:

  不任性,不向父母发脾气,不坚持错误。

耐心倾听父母的教导,按父母的要求去做。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从正反事例的比较中,使学生懂得听父母教导的益处,从而使学生愿意听父母的话。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听父母的话。

教育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语:

  每一个同学一定都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平时你听爸爸、妈妈的话吗?

板书:

四、听父母的话

  2.学生思考后举例说明自己的做法。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小结并进一步提问:

  很多同学平时做到了听父母的话,那么,大家想过为什么小孩子要听父母的话吗?

  4.学生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5.教师小结并过渡:

  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都有各自的道理。

那么,谁的想法对呢?

让我们看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初步明理

  1.教师出示学生学习课文的思考题目,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了解事情的梗概,为明理奠定基础。

  演示课件一(名称:

学习课文的思考题的文字内容)

  

(1)故事中有谁?

  

(2)他们对待什么事情意见不统一?

  (3)谁的意见是正确的?

  2.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二(名称:

听父母的话)

  

(1)学生观看完课件二的内容回答问题。

(故事中有赵勇和王林两个人物,他们对于到小河里去滑冰是否危险,有不同的看法,王林的意见是对的。

  

(2)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一步提出引导性问题:

  ①为什么王林的意见是正确的?

  ②他为什么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③如果他们不听家长话,到小河里去滑冰会有什么结果?

  3.教师提问:

  看完这个小故事,请同学们说一说,小孩子为什么要听父母的话?

(此问题是栏目二说一说中的第一题。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

  小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比较少,有些知识没有大人掌握的多,有时考虑问题不够周到,不想后果,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所以需要大人教导。

王林同学听了妈妈的劝告,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板书:

年龄小经验少知识少避免危险、

三、深入明理并导行

  1.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举例说说听父母的话有什么好处,不听父母的话有什么害处?

(此问题是栏目二说一说中的第二题。

  此环节的说明:

在进行这个环节时,如果教师课前召开了家长的座谈会或下发了调查问卷,对学生的情况有了解,因此,课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为同学进行补充,特别要注意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为其他学生做榜样。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小结并板书:

  听父母的正确劝告可以使自己少犯错误,避免或减少损失,还有利于自己的进步。

板书:

少犯错误、损失;进步快 

  3.出示课件三(名称:

议一议)

  内容:

议一议中的内容。

  讨论题:

图中的小朋友怎样听父母的话,他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4.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讨论的题目由学生自己选择,既可以任选其中的一道题,也可以三道题都选,目的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照顾学生的差异。

  5.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并板书:

  认真听从父母的批评意见,可以使自己尽快改正错误,有利于自己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