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8932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青岛版五年制.docx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青岛版五年制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蚯蚓找家》、《变色龙》、《植物向哪里长》、《生物与信息》、《密切联系的生物界》、《珍稀动植物》六课内容。

《蚯蚓找家》一课主要是通过探究蚯蚓适合什么样的环境,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变色龙》一课是让学生认识动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有趣现象。

植物向哪里长》是让学生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并要求学生作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与信息》是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都在以其独有的方式进行着信息交流。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主要是让学生懂得食物链的含义,了解生物防治技术,理解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珍稀动植物》一课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知道它们濒临灭绝的原因并制定计划开展保护动植物的活动,使学生能参与到中长期的探究活动中。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知道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科学知识:

人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事实,了解生物之间传递信息的方法,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知道食物链的含义,理解为什么要保持生态平衡并开展保护动植物的活动。

教学重点:

人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事实,了解生物之间传递信息的方法,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知道食物链的含义,理解为什么要保持生态平衡并开展保护动植物的活动。

教学难点:

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措施:

通过教师讲授,结合观察方法,学习本单元内容。

课时:

8课时

第一课时:

蚯蚓找家

第二课时:

变色龙

第三课时:

植物向哪里长

第四课时:

生物与信息

第五课时: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第六课时:

珍稀动植物

第七课时:

复习课

第八课时:

复习课

 

蚯蚓找家

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分析,明白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动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三种鸟的身体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关系的研究,认识动物身体的某些形态特征,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

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实验完毕应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教学重点:

认识动物身体的某些形态特征,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教学难点:

知道动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有关动物生活与环境的挂图或投影片。

2.啄木鸟、丹顶鹤、鸵鸟及它们的喙、足、爪的特写图片和它们生活及环境的录像带。

3.每组蚯蚓若干条,长方形的盒子(里面涂成黑色并把盒盖的一侧剪掉2厘米),一张同盒底面积一样大的薄膜或吹塑纸,一块黑色湿布或一张吸水纸、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

动物的生存是否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呢?

动物和环境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适于蚯蚓生活的环境

(1)提问:

你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蚯蚓?

这说明蚯蚓可能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2)讨论: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蚯蚓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

(3)汇报设计方案。

(让学生充分发言,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方案完善起来)

(4)谈话:

现在请同学们按刚才设计的方案来研究蚯蚓喜欢在什么环境中生活。

(5)分组实验1:

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

①谈话:

请将桌上的扁盒盒底铺一张薄膜或一块吹塑纸,再铺上一块潮湿的黑布,把捉来的蚯蚓放在盒底的中间处,扣上盒盖,过一会,再观察蚯蚓可能爬向哪边。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提问:

蚯蚓适宜在黑暗的环境还是在明亮的环境中生活?

⑤小结:

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6)分组实验2:

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

①谈话:

我们继续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蚯蚓是喜欢潮湿的环境还是干燥的环境。

②提问:

怎样创设一个其他条件基本相同只是干湿不同的环境呢?

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④谈话:

取实验1用过的纸盒,将盒盖和铺在盒底的湿布拿掉,在盒的左边放干土,右边放湿土,干、湿土中间留下一段距离(约3厘米),把蚯蚓放在干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

⑤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⑥提问:

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⑦小结:

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

(7)谈话: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认为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8)师生小结:

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认识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1)学生看图片:

课本4页插图或复制的投影片。

(2)提问:

图中有哪些动物?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3)讨论:

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4)小结:

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周围的环境,动物将不能生存。

3.认识三种鸟的形态结构与它的生活环境总是相适应的。

(1)观察啄木鸟适于捉食树洞中虫子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出示啄木鸟的标本或硬卡纸做的图片。

②引导学生观察:

啄木鸟的喙、足和爪各有什么特点?

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吗?

③讨论后师生小结:

啄木鸟的喙长而坚硬才能捉吃树洞中的虫子;脚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能够紧紧地抓住树干,加上尾部的作用,牢固地支撑住身体直立在树干上,这样的形态结构是它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这也是与其在树上生活相适应的。

(2)观察丹顶鹤适于在水中捕食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出示鹤的投影片或卡片。

②观察:

丹顶鹤的喙、足、爪各有什么特点?

这些特点与它必须在水中捕食有什么关系?

③师生小结:

丹顶鹤的喙又长又大,便于在浅水中捕食鱼虾和软体动物。

它的脚趾都长得特别长,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能行走自如,不致陷于泥泞中。

(3)观察鸵鸟适于沙漠奔跑等形态结构特点。

①出示鸵鸟的投影片或卡片。

②观察:

鸵鸟的喙、腿、脚趾各有什么特点?

这些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③师生小结:

鸵鸟的喙一般长而扁平,上喙比下喙长,适于摄取植物性食物。

两腿长而粗壮,趾间有蹼,脚下面长有肉垫,便于在沙漠中快速奔跑。

(4)谈话:

通过以上的观察、讨论和分析,你认为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5)学生讨论,并汇报。

(6)小结:

鸟的形态结构及其身体器官的特殊构造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4.指导学生用研究鸟的方法研究其他动物的生存与环境的关系。

(1)谈话: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其他动物的生存是否也和环境相适应呢?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4)小结:

同学们的发言充分说明了动物的生存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譬如:

鱼类的身体表面有鳞片,体呈纺锤形,用鳃呼吸,大量产卵,用鳍游泳等这些特点都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再如:

青蛙的头呈三角形,趾间有蹼,腹部白色,皮肤有黏液,这都是与水中和陆地生活相适应的,而后肢长大,前肢短小又是与陆上跳跃相适应的;宽大的口腔,舌跟前位是和捕食活的昆虫相适应。

板书:

蚯蚓找家

阴暗潮湿

课后反思:

变色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一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列举出动物适应环境的各种办法,如冬眠、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与交流,并体验合作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表格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难点:

动物的自我保护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教具:

在各个科普网站收集了许多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片段以及新鲜有趣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动物是与环境相适应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动物适应环境的有趣的现象。

你认识变色龙吗?

你见过变色龙是怎么变色的吗?

(由于地理环境原因,本地并没有这种生物,只有少数学生说在书上见过,但是并没有见过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仔细观看下面的视频,说一说你对变色龙的认识吧?

【投影】播放变色龙变色的视频。

(学生看着变色龙在不同颜色的眼镜前面颜色变化的过程很受震撼,兴趣盎然,课堂的平静被打破了,学生不是发出惊叹,看完后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感受。

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变色龙能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变体色。

【投影】变色龙资料

你们知道变色龙这样的体色有什么作用吗?

(我认为这样能隐蔽自己,不被天敌发现。

(我认为这样也能更好地捕食不被猎物发现。

说得好!

这是他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方式,便于捕食和逃避敌害。

【投影】1.变色龙在自然环境中的图片。

2.资料卡片:

保护色。

自然界中的动物们都有适应环境的一套本领,下面咱们就比一比,看谁能迅速地从教材的插图中找出隐藏着的小动物。

(学生开始找,有的同学边找边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而且在纸上记录种类和个数。

学生已经会用初步的统计方法了。

【投影】教材插图

汇报找的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断有同学补充和修改,在蝴蝶的数量上发生了争执。

我看到了七只蝴蝶。

不对,是八只!

有一只是枯叶蝶,就像一片枯黄的叶子,我在书上见过。

真棒,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知识也很丰富

这些小动物隐藏的真好,很难发现他们呢!

是啊!

动物都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法,我们刚才知道了变色龙体色和环境相似的现象是保护色,还有一些动物像毒箭蛙用警戒色来保护自己,像枯叶蝶这样自我保护的方法叫拟态。

【投影】资料卡片:

警戒色和拟态。

你还知道哪那些动物具有这样的保护方式吗?

我知道田野里的蚂蚱有很多种颜色,有的颜色像泥土,趴在地上你根本就看不到它,有的通体翠绿而且体型像一片草叶,在绿草上很难被发现,有的翅膀是花色的,有褐色的斑点,飞到在荒草里就找不到它了,而且,夏天的蚂蚱多是绿色的,到秋天的时候有斑点的蚂蚱就多起来了。

我想这就是保护色!

你观察的真仔细!

也非常有生活气息,其实,科学就是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请同学们多多像这位同学学习!

(我知道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所以毛皮是白色的,有利于掩护自己捕猎,是保护色!

)(还有北极狐!

老虎的毛皮有斑纹,也是保护色!

你们知道的真多!

夏天我家枣树上有一种毛毛虫,长着非常鲜艳的刺,这应该是警戒色!

这种毛毛虫你千万别戳它,它的刺都有毒,上一次我碰到了一只这样的毛毛虫,身上起了一大片疙瘩,奇痒无比,大家可要小心了!

的确是这样,谢谢这位同学告诉大家这个秘密。

我知道一种竹节虫,长得和细小的竹子差不多,应该是拟态。

还有一种毛虫叫尺蠖,它休息的时候就把身体伸直,就像一根枯树枝。

你们说的都真好,连我也长了不少知识呢!

(我的确感叹同学们的知识丰富,也感叹在农村小学里的科学课有其独特的优势,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投影】各种保护方法的图片。

你还碰到过别的有趣的动物保护的方法吗?

结合你的经历谈一谈吧?

青蛙和蛇冬眠,是不是啊?

是的,青蛙和蛇冬眠以躲过寒冷的冬天,是他们适应环境的一种方法,还有许多冬眠的动物呢,像棕熊、瓢虫等昆虫。

(我知道一个成语叫“鹊巢鸠占”,斑鸠把自己的卵产到喜鹊的窝里,让喜鹊给她孵化和喂养。

这也是一种适应环境的方法,斑鸠自己不做窝,就让别的鸟给它孵卵。

上一次我抓一只壁虎,就只抓到了一只尾巴,这是不是一种保护的方法?

是的,这叫残体。

小动物有时候会脱落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吸引猎食者的注意而逃跑。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下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认识更多的动物适应环境的有趣的事例。

【投影】播放视频“动物怎样保护自己”。

同学们了解了很多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把你们的研究结果记录下来吧。

(学生开始记录,整理资料。

【投影】迷彩服和隐形汽车的图片。

动物适应环境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啊?

我们也可以像动物那样设计隐形服装,或者隐形飞机等。

你的想法很好,那同学们就动手设计吧!

【投影】活动要求:

1.先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吧!

比如你想为哪些人设计服装呢?

在什么环境下使用?

用哪些色彩?

等等

2.用手中的彩笔画出你的设计来吧!

3.展示并介绍你的作品。

(学生活动,先小组交流了自己的设计想法,获得同伴的支持或者建议,动手画出设计,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课堂气氛热烈。

每小组推荐一个优秀作品全班交流。

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这些动物的保护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动物的保护是不是万无一失呢?

从中你还得到了什么启发?

我学到了保护色、警戒色、拟态、冬眠、残体、盔甲等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我们可以向动物学习,设计出适合不同环境穿的用于隐蔽自己的服装。

即便动物有各种保护自己的方法,有些动物还是会被捕食,捕食者也经常会失败,所以动物的自我保护并不是万无一失的。

你讲的非常好!

动物们都有适应环境的本领,但是保护捕食绝对安全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相对数量最终保持平衡,他们和谐的生活在自然界中,我们人类也要努力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相处。

【投影】课堂之外:

1.回到家给你的家人讲一讲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知识吧,你也是个小老师呢!

2.向家人询问,他们知道更多的动物自我保护的知识吗?

把这些都记下来,在和同学们交流。

 动物的启示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小动物都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式?

各种小动物都有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方式。

通过这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都会遇到敌害,凡是能生存下来的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

2.大自然一直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动物的自我保护中也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发明出许多保护安全的装置。

你能说一说吗?

向同学们介绍仿生学,请同学们举出人们从动物身上受到的启发。

如头盔,防毒面具,迷彩服等

3.创造体验。

发明创造其实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你能根据小动物的自我保护,尝试一下发明创造吗?

板书设计:

变色龙

保护色颜色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警戒色颜色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拟态不仅颜色与周围的环境相似,形态也相似

课后反思:

植物向哪里长

教学内容:

植物的生活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植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初步学会说明"植物生活需要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质疑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用差异法判明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各种植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里。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初步学会说明"植物生活需要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讲授法、交流法、观察法

教具:

黄豆、暗盒、小烧杯、餐巾纸等。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课件、一盆花、已萌芽的玉米种、培养皿、不透光的纸盒、纸巾、剪刀、透明胶带、黏土等。

(二)学生准备

已萌芽的玉米种、不透光的纸盒、纸巾、剪刀、透明胶带、黏土等。

教学过程

(一)猜猜谜语,引出课题

课前教师播放课件,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

“高高个儿一身青,圆脸金黄喜盈盈,天天向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

教师追问为什么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生长?

导出新课。

(教师板书:

8、植物向哪里长)

(二)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1.通过课件展示图片:

向日葵向着太阳生长;大树的根向着地下生长;一棵生长在水边的大树,根向着有水的一方生长。

让学生观察植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情况,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加以提示。

2.小组合作,讨论生活中见过的各种植物有没有类似的现象,然后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

(三)结合实际,我来设计

1.猜一猜,植物为什么会这样生长?

把学生猜想的情况进行汇总:

因为植物生长需要“养料”,它的叶子要向上索取阳光,而它的根由于地球的引力要到地下去找水,找肥。

(教师板书:

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2.教师谈话:

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也有自己的依据,可是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需要做实验来进行验证)

3.各小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制定出实验方案,准备交流。

设计过程中可以把书上列举的操作做为一种参考。

4.小组间汇报实验设计,通过交流,互相学习,弥补不足,完善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探究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

实验材料:

已发芽的玉米种子、培养皿、纸巾、透明胶带、粘土。

实验步骤:

(1)取四株发芽的玉米种子,以不同的方向植入培养皿中,使其胚根尖端朝向培养皿中央。

(2)用透明胶带固定好种子,将纸巾浸湿,盖到种子上。

盖上培养皿,封好口。

(3)把培养皿立起来,并用粘土固定好,放置在温暖适宜的环境中。

(4)每隔三天观察玉米种子根的生长方向,并做好记录。

师生讨论注意事项后小结:

培养皿立起来以后要保持一定的方向,最好在培养皿上做一个记号,使其一直朝一个方向,以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方案二、探究植物生长的向光性

实验材料:

不透光的纸盒2个、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花盆、泥土、剪刀。

实验步骤:

(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1厘米的小洞。

(2)把2个纸盒分别罩在2盆幼苗上,一盆纸盒上的孔朝向阳光,另一盆纸盒上的孔背向阳光,第三盆在自然状态下生长。

(3)一个周后打开纸盒,观察幼苗叶片的生长情况,并做下记录。

方案三、…………

(四)具体实施,贵在坚持

根据各组已经制定好的实验方案,组装好自己的实验装置,先做好初始记录或者是把看到的现象画出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要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

鼓励学生长期进行观察记录才能发现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

(五)自我评价,相互鼓励

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并了解了一些植物生长的特点,如向地生长、向光生长、向水生长等。

对于你自己以及小组同学在这节课上的表现,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有的对自己课前和课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也有的对其他同学或小组的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

(六)知识巩固,拓展延伸

谈话:

如果你感兴趣,还可以再设计出植物其他向性运动的研究方案,按照我们设计的方案,利用课余时间仔细观察,两个周以后,一起交流你的发现。

板书设计:

植物向哪里长

向光向水向肥向下向上

 

教学反思:

 

 

信息与生物

教学内容:

了解动物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几种常见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问题,收集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认识、探究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主动研究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难点:

大自然里的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教具:

自然界动物传递信息的影像资料。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观察教法、讲授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1.谈话:

我们人类通过手势、动作、语言来表达信息,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2.课前,我们对蚂蚁进行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情况进行交流。

如;蚂蚁是怎样寻找食物的?

蚂蚁是怎样认路的?

蚂蚁发现了食物,是怎样与同伴联系的等等。

小结:

蚂蚁是靠触角与气味互相传递信息的。

3.交流蜜蜂传递信息的的方式。

教师小结:

蜜蜂用舞蹈来传递信息。

4.探究其他生物如何传递信息?

谈话:

我们通过探究知道了蚂蚁与蜜蜂是如何传递信息的,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的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他们又是怎样进行信息传递的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四幅图所展示的四个实例。

5.拓展活动:

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给我们什么启示?

例如:

法国的动物学家记录下乌鸦的种种叫声,他们开着放音车在村子周围移动,通过播放其中一种乌鸦的叫声,终于解决了长期困扰该村村民的乌鸦问题,这其中就巧妙地运用了鸟类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的原理。

6.作业:

课下搜集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给我们什么启示的资料。

板书设计:

生物与信息

蚂蚁是靠触角与气味互相传递信息的

蜜蜂用舞蹈来传递信息

 

教学反思: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什么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能力目标: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查阅书刊资料及其他信息源搜集有关资料;会画一幅生物界的食物网。

情感目标:

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通过学习食物链,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珍爱大自然里的生物,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教学重点:

了解自然界中生物都要从食物中获得能量。

教学难点:

认识什么叫做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讲授法、交流法、问题法

教具:

有关食物链中的植物、动物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用课件播放:

螳螂捕蝉的故事。

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

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

2.提问:

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谁能用一个成语概括出来?

3.讨论: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它们谁吃谁?

谁被谁吃?

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呢?

4.讲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板书课题: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二、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教师在黑板上粘贴图片,提问:

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呢?

指导学生用箭头来表示食物关系,并强调箭头的方向和意义。

(箭头指向吃者)

3.出示草、狼、羊的图片。

它们之间谁被谁吃?

让学生在书上记录下它们的食物联系。

然后教师把图片按顺序粘贴在黑板上,让一名学生上台用箭头把它们连接起来。

4.小游戏。

提问:

(出示生菜、蚜虫、瓢虫、鸟、鹰的图片)认识它们吗?

谁能画出它们之间的食物链。

5.提问:

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

你能给它们起个形象的名字吗?

6.讲解:

(课件出示)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7.谈话:

在大自然中,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学生简单汇报)

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板书,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8.小组讨论:

观察黑板上的几条食物链,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暗示学生:

起点、结束。

9.讲解:

(课件出示)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提问:

这些食物链中,哪些是生产者?

哪些是消费者?

你为什么说它是生产者或消费者呢?

11.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表现得都很不错,能接受挑战吗?

大屏幕出示:

下面的食物链正确吗?

为什么?

①树叶←蚯蚓←鸟

②田鼠→蛇→鹰

持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