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9189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docx

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版下册重点实验活动手册

【教材位置】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第2课《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

1.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会读写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器材】

温度计、冷水、温水、烧杯

 

【过程与记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1

2

3

自来水的温度

温水的温度

【问题与讨论】

1.结合右图说说为什么要平视读数?

2.如果温度计离开水面读数有什么不好?

【巩固与反馈】

1.下面哪种操作方法是正确的()。

2.请写出图中所表示的温度。

 

)(

【教材位置】

“磁铁”单元第2课《磁铁有磁性》

【实验目的】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类型的物体。

2.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实验器材】

回形针、铁钉、铜线、玻璃球、木块、纸片、铝块、铁块、橡皮筋、塑料尺、橡皮、燕尾夹、

元硬币、钢尺、钩码、条形磁铁

【过程与记录】

实验要求:

1.先预测下列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在选项中完成预测。

2.用磁铁依次吸引以下物体,若物体能被磁铁吸引,请在能被磁铁吸引项中打“√”,不能被吸引的打“×”。

3.认真观察,并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4.实验器材要保护好,轻拿轻放安全使用。

物体名称

预测

实验结果

回形针

铁钉

铜线

玻璃球

木块

纸片

铝片

橡皮筋

塑料尺

橡皮

燕尾夹

一元硬币

钢尺

钩码

【问题与讨论】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2.辨别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更可靠?

3.通过实验,你们组认为猜测法和实验法哪个更准确?

【巩固与反馈】

1.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

2.给“检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排顺序。

(1)确认或者修正原先的想法

(2)预测

(3)实验检测

3.铁钉、铜钥匙、一元硬币中,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是。

4.请判断:

磁铁能吸引金属铜和铝。

()

5.请判断:

检测“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实验中检测的物体越多,结果越可靠。

()

教材位置】

磁铁”单元第4课《磁极的相互作用》

实验目的】

1.研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

实验器材】

磁铁、悬挂磁铁的支架、无标志的磁铁、棉线

悬挂磁铁的支架

【过程与记录】

1.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

2.明确教室南北方位,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并用字母S表示南,N表示北记录下来,

反复多做几次。

3.通过反复观察得出磁铁的方向,同时拿两块磁铁找出磁极接近(或排斥)的方式有几种情况,并记录下来。

相互接近的磁铁

相互吸引或排斥情况

)()()()

)()()()

)()()()

)()()()

【问题与讨论】

1.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哪种情况它们会相互吸引?

2.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哪些情况它们会相互排斥?

【巩固与反馈】

1.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个磁极指南,一个磁极指北。

我们把磁铁指南的一

端叫极,用“”表示,指北的一端叫极,用“”表示。

2.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不同的磁极叫。

3.请判断:

磁铁两极因为没有标明名称,所以,我们不知道哪两极会互相吸引。

()

4.我们可以怎样找到其他形状磁铁(例如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的南北极?

三年级下册实验四:

磁力大小变化的研究

【教材位置】

“磁铁”单元第5课《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实验目的】

1.研究两个环形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的变化。

2.能够通过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矿泉水瓶

【实验器材】

回形针

塑料尺

环形磁铁4块、回形针若干、塑料尺、矿泉水2瓶

环形磁铁

过程与记录】

1.通过环形磁铁隔着塑料尺吸引回形针个数来判断磁力的大小。

2.用塑料尺与矿泉水瓶搭建起一个测试平台。

3.

将一块环形磁铁放于塑料尺中间(统

一红色朝下),隔着尺子测试能吸引起的回形针的个数,并记录。

4.猜测2块环形磁铁吸在一起,能多吸或少吸回形针的数量。

5.实验测试2块磁铁能吸起的回形针的个数并记录。

6.根据实测获得的数据,预测3块磁铁能吸起的回形针的个数。

7.测试3块环形磁铁吸在一起,能多吸或少吸回形针的数量,并记录。

8.依次增加磁铁数量,再次预测实验,记录数据。

9.观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测量磁铁磁力大小的记录表

磁铁数量(块)

1

2

3

4

吸回形针的多少(个)

猜测多吸或少吸回形针的数量(个)

/

实际多吸或少吸回形针的数量(个)

/

问题与讨论】

1.通过实验测试与对数据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我认为:

把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磁铁块数越多,

磁力。

我的另外发现:

2.前一次的实测数据,对你后面的猜测有帮助吗?

【巩固与反馈】判断:

1.把两块环形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

2.吸合在一起的磁铁越多,磁力越大。

()

3.按照今天的方法测量比较磁铁磁力大小时,为了公平起见,这几块磁铁的磁力大小要相同。

()

4.大磁铁的磁力一定比小磁铁的磁力强。

()

5.根据今天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两块条形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也可以增强。

()

6.两块环形磁铁互相排斥的粘在一起,磁力也能增强。

()

三年级下册实验五:

用指南针定方向

教材位置】

磁铁”单元第6课《指南针》

实验目的】

1.会正确使用指南针。

2.利用指南针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并确定方向。

实验器材】

指南针

 

【过程与记录】

1.认识指南针的结构。

(1)磁针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

(2)方位盘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2.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

(1)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2)等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支架方位盘

磁针

外壳

(3)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教室门

教室窗

学校大门

方向

【问题与讨论】

1.指南针是用指示方向的仪器,一般的指南针都由支架、、、外壳

组成。

2.我们教室的门朝方向,学校的大门朝方向,国旗在我们的方向。

3.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的方法是:

把指南针盒放平,让小磁针自由转动。

待小磁针停止转动后,转动,使小磁针的南、北极与盒底标明的、相一致。

这时指南针

盒底标明的方向便是实际的方向了。

4.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之一。

【巩固与反馈】

1.使用指南针观察方向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避免()对指南针的影响。

A.大风B.太阳C.铁器

2.指南针是根据磁铁()的性质制成的。

A.能吸引铁一类物质B.能指示南北方向C.同极相斥

3.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具有磁性的石头做成了一种仪器,叫()。

A.指南鱼B.指南车C.司南

4.转动方位盘时,磁针方向会改变吗?

为什么?

5.

给你一块没有标明南、北极的条形磁铁和一个指南针,你怎样快速判断条形磁铁的南、北极?

四年级下册实验一:

电路出故障了

教材位置】

电”单元第4课《电路出故障了》

实验目的】

1.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会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用其来检测电路。

【实验器材】

小灯泡2个、导线若干、电池、开关、电池盒、小灯座、电路检测器(散件)

灯泡导线

电池

开关

小灯座

电路检测器

过程与记录】

1.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提供一个故障电路,寻找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可以有多种原因引起的故障)

序号

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

1

2

3

4

5

2)原因分析:

我们对故障原因的猜测

3)怎样才能验证你的猜测?

2.

用“√”在相应的地方表示)

做个电路检测器

(1)需要的材料:

电池、电池盒、导线、小灯座、小灯泡。

(2)制作原理:

电路构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能点亮。

(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

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被检测

的物体

第1次检测

第2次检测

检测表明

不亮

不亮

有故障

没故障

电线1

电线2

灯座

灯泡

电池

其他原因:

我们的发现:

电路中有处故障,是出故障了,使电流中断,灯泡不亮。

第小组

4)更换新的零件来验证检测结果。

【问题与讨论】

1.实验中的电路检测器能检测家庭里的电路吗?

【巩固与反馈】

1.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

的,小灯泡就会发光。

2.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载一起时,就会发生

【教材位置】

“新的生命”单元第1课《油菜花开了》

【实验目的】

1.会使用镊子解剖油菜花。

2.学会用放大镜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实验器材】

油菜花、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

油菜花镊子

放大镜

 

【过程与记录】

1.观察一朵油菜花

(1)观察:

摘一朵完整的油菜花,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朵完整的油菜花由几部分组成。

(2)解剖:

1示范:

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镊子,注意不要太用力。

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小心地把它们撕下来。

2解剖油菜花。

3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

记录表上。

4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5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油菜花的观察记录

主要部分

贴实物处

数量

颜色

气味

其他发现

萼(è)片

花瓣

雄蕊(ruǐ)

雌(cí)蕊

【问题与讨论】

1.解剖油菜花的时候为什么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解剖?

【巩固与反馈】

1.请写出油菜花各部分的名称。

2.解剖油菜花时,应该用轻轻地夹住油菜花各部分的,小心地把它们撕下来。

 

【教材位置】

“食物”单元第5课《面包发霉了》

【实验目的】

1.能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2.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记录数据。

【实验器材】

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塑料袋、牙签

滴管

【过程与记录】

实验准备:

这是一组实验,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点霉菌,目的是为了创设在四块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

第一组实验:

探究霉菌的生长与水分多少的关系。

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上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第二组实验:

探究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1.在第三块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

2.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这两组面包中,哪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快?

写下我们的推测:

每天观察和记录一次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检验我们的推测。

实验记录:

面包发霉的条件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一块面包

第二块面包

第三块面包

第四块面包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问题与讨论】

1.比较第一块和第二块面包霉菌的生长速度,说明了什么?

2.比较第三块和第四块面包霉菌的生长速度,说明了什么?

【巩固与反馈】

1.食物在保存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

()

2.食物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

3.已经发霉的食物,扔掉可惜了,洗一洗就可以吃了。

()

教材位置】

岩石和矿物”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实验目的】

1.初步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几种常见的岩石。

实验器材】

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滴管、稀盐酸、放大镜

石灰岩

花岗岩

页岩

大理岩

稀盐酸

砂岩滴管

放大镜

过程和记录】

1.讨论观察方法

说一说: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观察岩石?

想观察岩石的什么?

★看

★摸

★听

★闻

★滴

我可以通过“看

我可以通过“摸我可以通过“听我可以通过“闻我可以通过“滴

,了解岩石的

,了解岩石的

,了解岩石的

,了解岩石的

,了解岩石的

2.观察实验

岩石观察记录表

岩石编号

岩石的显著特征

新的观察方法

颜色

敲击听声

岩石构造

岩石颗粒的形态

滴稀盐酸的反应

层理

气孔

斑点

条纹

生物痕迹

颗粒颜色

颗粒粗细

颗粒结构

粗粒

中粒

细粒

松散

冒气泡

不冒气泡

混浊

清脆

【问题与讨论】

1.为什么有的岩石遇到盐酸会冒气泡?

巩固与反馈】

1.下面岩石中有不同的颜色,很坚硬,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A.板岩B.花岗岩C.

2.下面岩石中遇盐酸会冒泡的是(

A.砂岩B.花岗岩C.

石灰岩D.页岩

)。

石灰岩D.砾岩

教材位置】

岩石和矿物”单元第4课《观察、描述矿物

(一)》

实验目的】

1.知道矿物的颜色、条痕、软硬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

2.组织学生经历观察研究过程,学会描述矿物的特征。

【实验器材】

铜钥匙、小刀、铅笔、矿物石、木头、塑料、瓷砖、每组一份矿物(石英、长石、韵云母)

铜钥匙铅笔小刀

石英

长石

云母

【过程与记录】

1.观察矿物。

1)观察1:

从矿物的颜色、形状、透明度、表面光滑粗糙程度、轻重、反光度、厚度、

气味等。

(2)观察2:

观察最能反映矿物本质属性的几个方面:

颜色、条痕、硬度等。

颜色:

通常是指外表的颜色。

条痕:

矿物在白色釉面瓷砖上摩擦留下的条痕。

硬度:

用小刀、铜钥匙等刻划留下的痕迹。

矿物的观察记录

1

2

3

4

5

矿物名称

矿物颜色

矿物条痕

矿物硬度

3)描述

学生描述实验的结果,从以上三方面来描述。

问题与讨论】

1.在观察矿物的时候,为什么看条痕的颜色比看表面的颜色更可靠?

【巩固与反馈】

1.要想知道矿物的硬度,我们可以采用()、()、()等去刻划矿物,判断其硬度。

2.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其中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硬度最小的是

)。

五年级下册实验一:

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教材位置】

“沉和浮”单元第5课《浮力》

【实验目的】

1.知道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通过实验得出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了解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会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实验器材】

水槽、带吸盘的滑轮、测力计、泡沫塑料块、

刻度杯、抹布、

细绳

水槽

带吸盘的滑轮

大中小泡沫塑料块

刻度杯

测力计

 

过程与记录】

实验一:

1.用测力计测出大泡沫塑料块的自重并记录;用刻度杯测出大泡沫塑料块小部分、大部分、全部浸入水中排开的水量并记录。

把带吸盘的滑轮安装在水槽底部,给水槽注满水。

细绳穿过滑轮,一端固定在泡沫塑料块上(可在泡沫塑料块上扎上细铁丝),另一端用测力计的钩子勾住,向上拉动测力计,测出其小部分、大部分、全部浸入水中排开的水量并记录。

实验二操作方法同实验一。

1.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

牛顿)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我的发现

2.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小泡沫塑料块

中泡沫塑料块

大泡沫塑料块

自重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我的发现

【问题与讨论】

1.你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方向了吗?

2.当泡沫塑料块浮在水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与它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巩固与反馈】

1.右图当中A是木块,B是塑料块,它们都静止浮在水中。

在空气中测得木块的重力为2N,塑料块的重力为1.5牛,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A()B。

(>=<)

2.一个泡沫塑料块在空气中的重力是1.5N,利用弹簧秤将它拉入水中,完全浸没时弹簧秤示

数为1N,泡沫塑料块此时受到的浮力是()。

A.0.5NB.2.5NC.1N

五年级下册实验二:

测量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教材位置】

“沉和浮”单元第

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实验目的】

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反之则上浮。

实验器材】

水槽、网兜、测力计、石块、刻度杯、抹布

大中小石块

刻度杯

测力计

 

【过程与记录】

实验一:

测出大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并记录;用刻度杯测出大石块小部分、大部分、全部浸入水中排开的水量并记录。

给水槽注满水,把大石块放入网兜当中,浸入水中,测出大石块小部分、大部分、全部浸入水中测得的重力。

实验二的操作方法同实验一。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我的发现

1.大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大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牛顿)

2.大小不同的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小石块

中石块

大石块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我的发现

【问题与讨论】

1.将铁块放入水中,铁块沉在水底是因为铁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吗?

2.体积相同的铜球和铁球放入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相同吗?

把它们都放入到水银当中呢?

【巩固与反馈】

1.在下图中用箭头标出两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并标识出两个力的大小。

五年级下册实验三:

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教材位置】

“热”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

【实验目的】

1.知道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实验器材】

锥形烧瓶、气球、热水、常温水、冰水

热水常温下的水冰水

锥形烧瓶

气球

过程与记录】

1.将套着气球的锥形烧瓶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答:

气球的变化是:

2.将套着气球的锥形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答:

气球的变化是:

3.将套着气球的锥形烧瓶放入装有冰水的烧杯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答:

气球的变化是:

问题与讨论】

1.空气受热体积会(),受冷体积会()。

2.水的热胀冷缩与空气的热胀冷缩相比,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巩固与反馈】

红墨水

 

1.如上图,烧瓶内装满了空气,

玻璃管内有一段红墨水,如果用手捂住烧瓶,红墨水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把捂着的手移开,把烧瓶放入冰水中,红墨水会发生什么现象?

()

A.向右移动B.向左移动C.不会移动

五年级下册实验四:

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

【教材位置】

“热”单元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

【实验目的】

1.知道金属铜在一定条件下是热胀冷缩的。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进行快速加热。

【实验器材】

酒精灯、烧杯、水、铜球、铜环、火柴

1.

酒精灯

过程与记录】

烧杯、水

铜球铜环

火柴

2.

将铜球放在铜环上,

观察铜球通过铜环。

填“能”或者“不能”)

请用外焰加热,

用酒精灯对铜球加热2-3分钟。

将加热后的铜球放在铜环上,

观察铜球通过铜环。

填“能”或者“不能”)

4.

5.

再将加热后的铜球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

将冷却后的铜球放在铜环上,观察铜球通过铜环。

(填“能”或者“不能”)

【问题与讨论】

1.为什么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冷却后却能通过铜球?

2.为什么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太紧?

【巩固与反馈】

1.将一个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铜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后,推测其体积为(填“大于“小于”、“等于”)10立方厘米。

2.通过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所有金属都会热胀冷缩的结论。

【教材位置】

“时间的测量”单元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

1.知道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人类是利用这一特点制作水钟计时。

【实验器材】

铁架台、滴漏、量筒、滴管、秒表、抹布、烧杯

滴管

铁架台滴漏量筒

秒表

(微调容器中的水量)

过程与记录】

2.将接水的量杯放到

1.抵住小孔,将200毫升水

3.

松开手指,计时开始

 

小孔下

倒入滴漏中实验

实验内容

在滴漏中倒入200毫升水,记录漏出100毫升需要的时间

时间记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时间

我们的发现:

实验内容

在滴漏中倒入200毫升水,记录漏出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需要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