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9261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docx

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题

中级理论复习题

1.下列选项中,( A )不属于培养职业道德的主要途径。

A、努力提高自身技能     B、理论联系实际

C、努力做到“慎独”      D、检点自己的言行

2.茶艺服务中与品茶客人交流时要( D )。

A、态度温和、说话缓慢B、严肃认真、有问必答

C、快速问答、简单明了D、语气平和、热情友好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真诚守信的基本作用的是( D )。

A、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B、有利于企业树品牌

C、树立企业信誉      D、提高技术水平

4.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工作和劳动中应遵循的与( C )紧密相联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总和。

A、法律法规B、文化修养C、职业活动D、政府规定

5.茶艺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就是指( A )。

A、遵守职业道德原则,热爱茶艺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B、精通业务,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C、努力钻研业务,追求经济效益第一

D、提高自身修养,实现自我提高

6.职业道德是( B )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A、人们在家庭生活中            B、人们在职业工作和劳动中

C、人们在与人交往中            D、人们在消费领域中

7.下列选项中,( C )不属于培养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A、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B、强化道德意识

C、提高自已的学历水平           D、开展道德评价

8.关于劳动者权利表述错误的是( B )

A、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B、劳动者有权不服从工作安排

C、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9.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纠纷时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C )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与消费者多方解释、采用赠送、打折等方式解决B、消费者索取赔偿

C、可以提请仲裁机构仲裁D、经营方为避免争执,做出退让并给予免单

10.经营单位取得“卫生许可证”向( D )申请登记,办理营业执照。

A、工商税务局B、商标事务所

C、卫生防疫站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1.在县级以上地方主管监督《食品卫生法》的机构是( B )。

A、地方人民政府             B、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

C、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D、卫生部

12.《神农本草》是最早记载茶为( C )的书籍。

A、食用B、礼品C、药用D、聘礼

13.擂茶在宋代为( A )之称。

A、茗粥     B、米粥     C、豆粥   D、菜粥

14.(D)茶叶的种类有粗、散、末、饼茶。

A、汉代B、元代C、宋代D、唐代

15.宋代( D )的主要内容是看汤色、汤花。

A、泡茶B、鉴茶C、分茶D、斗茶

16.点茶法是( B )的主要饮茶方法。

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

17.清代出现( B )品饮艺术。

A、信阳毛尖茶B、乌龙功夫茶C、白毫银针茶D、白族三道茶

18.( D )在宋代的名称叫茗粥。

A、散茶B、团茶C、末茶D、擂茶

19.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 C )。

A、《补茶经》B、《续茶谱》C、《茶经》D、《茶绿》

20.六大茶类齐全的年代是( B )。

A、明代      B、清代     C、元代      D、汉代

21.世界上第一部( D )的作者是陆羽。

A、药书      B、农书      C、兵书     D、茶书

22.宋代( C )的产地是当时的福建建安。

A、龙团茶     B、栗粒茶     C、北苑贡茶   D、蜡面茶

23.唐代饼茶的制作需经过的工序是(B)

A、煮、煎、滤    B、炙、碾、罗   C、蒸、春、煮   D、烤、烫、切

24.《大观茶论》的作者是( B )。

A、蔡襄       B、赵佶      C、丁谓     D、陆羽

25.宋代豆子茶的主要成分是( B )。

A、玉米、小麦、葱、醋、茶        B、黄豆、芝麻、姜、盐、茶

C、高粱、薄荷、葱、蜜、茶        D、花生、大米、橘、酒、茶

26.休宁松萝茶,其创制时期是在什么时代(B).

A、清代     B、明代      C、民国时期    D、宋代

27.唐代诗人卢仝作有一首着名茶诗是( B )。

A、《谢尚书惠蜡面茶》B、《走笔谢孟柬议寄新茶》

C、《喜得建茶》D、《谢人惠茶》

28.斗茶起源于(B)

A、汉朝    B、唐朝C、宋朝   D、元朝

29.茶艺的主要内容是( B )。

A、表演和欣赏B、泡茶和饮茶C、种植和加工D、精制和营销

30.广义茶文化的含义是( C )。

A、茶叶生产B、茶叶加工

C、茶叶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D、茶叶的物质及经济价值关系

31.茶艺的三种形态是( B )。

A、营业、表演、议事B、品茗、营业、表演

C、营业、学艺、聚会D、品茗、调解、息事

32.茶的精神财富被称为( A )。

A、狭义茶文化    B、广义茶文化   C、市井茶文化   D、乡野茶文化

33.茶道的基础是( B )。

  A、茶俗       B、茶艺      C、茶道      D、茶仪

34.茶道精神是( C )的核心。

A、茶生产      B、茶交易     C、茶文化     D、茶艺术

35.品茗、营业、表演是( D )的三种形态。

A、游艺       B、文艺      C、画化     D、茶艺

36.在下列选项中,( C )不符合热情周到服务的要求。

  A、留意宾客细小的要求         B、婉言拒绝宾客赠送的小费

C、宾客之间谈话时,要侧耳细听     D、工作中不与其他服务员聊天

37.宾客进入茶艺室,茶艺师要笑脸相迎,并致亲切问候,通过( B )和可亲的面容使宾客进门就感到心情舒畅。

A、轻松的音乐            B、美好的语言

C、热情的握手            D、严肃的礼节

38.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 A )的上升是生理上需要到精神上满足的上升。

A、喝茶到品茶B、以茶代酒

C、将茶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D、喝茶到喝调味茶

39.雅志、敬客、行道是( B )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

A、瓷文化      B、茶文化     C、酒文化     D、竹文化

40.茶点大致可以分为干果类、鲜果类、糖果类、西点类、( C )类五大类。

A、糕点类     B、传统小吃类  C、中式点心类D、咸点心类

41.茶树性喜温暖、湿润,在南纬( B )与北纬38℃间都可以种植。

A、50°      B、45°     C、40°     D、38°

42.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以酸碱度PH值在( C )之间为最佳。

  A、-      B、-     C、-     D、-

43.茶树性喜温暖、湿润,通常气温在( B )之间最适宜生长。

A、10℃-18℃B、18℃-25℃C、25℃-30℃D、30℃-35℃

44.绿茶的发酵度:

0。

故属于不发酵茶类。

其茶叶颜色翠绿,茶汤( D )。

A、橙黄B、橙红C、黄绿D、绿黄

45.不同季节的茶叶中维生素的含量最高的是( A )。

A、春茶B、暑茶C、秋茶D、冬片

46.茶叶保存应注意温度的控制,维生素C的氧化及( B ),茶红素的氧化聚合都和氧气有关。

A、茶褐素B、茶黄素C、维生素D、茶色素

47.红茶的呈味物质,茶黄素是茶汤( A )的决定成分。

A、刺激性和鲜爽度B、浓醇和鲜爽度

C、刺激性和醇厚度D、刺激性和甘鲜度

48.乌龙茶属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青褐色,茶汤呈蜜绿或( D )色。

A、绿B、浅绿C、黄绿D、蜜黄

49.红茶、绿茶、乌龙茶的香气主要特点是( D )。

A、红茶清香,绿茶甜香,乌龙茶香B、红茶甜香、绿茶花香、乌龙茶熟香

C、红茶浓香、绿茶清香、乌龙茶香甜D、红茶香甜、绿茶板栗香、乌龙茶花香

50.茶叶保存应注意水分的控制,当其水分含量超过5%时,就会( C )。

  A、增进品质     B、提高香气   C、加速变质   D、促进物质转化

51.鉴别真假茶,应了解茶叶的植物学特征,叶面侧脉伸展至离叶缘( D )向上弯,连接上一条侧脉。

  A、1/4处       B、2/4处      C、1/3处      D、2/3处

52.判断好茶的客观标准主要从茶叶外形的均整、( A )、香气、净度来看。

A、色泽B、滋味C、汤色D、叶底

53.“色绿、形美、香郁、味醇”是( C )茶的品质特征。

  A、信阳毛尖    B、君山银针    C、龙井      D、奇兰

5

55.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是( C )的品质特点。

A、六安瓜片     B、君山银针   C、黄山毛峰   D、滇红工夫红茶

56.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嫩亮是( D )的品质特点。

A、六安瓜片     B、君山银针   C、黄山毛峰   D、滇红工夫红茶

57.新茶的主要特点是( C )。

A、条索紧结B、滋味醇和C、香气清鲜D、叶质柔软

58.信阳毛尖内质特点是( C )。

A、汤色碧绿、滋味甘醇鲜爽B、清香幽雅、浓郁甘醇、鲜爽甜润

C、内质清香、汤绿味浓D、香高馥郁、味浓醇和、汤色清澈明亮

59.皖南屯绿内质的品质特点是( D )。

A、汤色碧绿、滋味甘醇鲜爽B、清香幽雅、浓郁甘醇、鲜爽甜润

C、内质清香、汤绿味浓D、香高馥郁、味浓醇和、汤色清澈明亮

60.皖南屯绿外形的品质特点是( D )。

  A、外形扁平光滑,形如“碗钉”     B、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露

C、外形细、圆紧、直、光、多白毫   D、外形匀整,条索紧结,色泽灰绿光润

61.“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是( D )的品质特点。

  A、太平猴魁     B、祁门红茶    C、安溪铁观音   D、云南普洱茶

62.西湖龙井外形的品质特点是( A )。

A、外形扁平光滑,形如“碗钉” B、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露

C、外形细、圆紧、直、光、多白毫D、外形匀整,条索紧结,色泽灰绿光润

63.“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全身白毫,含而不露”是( A )的品质特点。

  A、太平猴魁     B、祁门红茶    C、安溪铁观音   D、云南普洱茶

64.“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白毫。

”是( C )的品质特点。

A、黄山毛峰B、六安瓜片C、君山银针D、滇红工夫红茶

65.茶叶( B )是衡量茶叶采摘和加工优劣的重要参考依据。

  A、新       B、匀      C、净      D、纯

66.香气清雅,滋味甘醇,汤色黄亮悦目,保持了金银花固有的外形和内涵是( D )的品质特点。

  A、滇红工夫红茶   B、云南普洱茶   C、云南沱茶    D、金银花茶

67.汤色清澈,馥郁清香,醇爽回甜是( C )的品质特点。

A、云南普洱茶B、滇红工夫红茶C、云南沱茶D、金银花茶

68.安溪乌龙茶茶艺( B )时使用的主茶具是白瓷盖瓯。

  A、喝茶      B、泡茶      C、闻香      D、尝味

69.鉴别真假茶,应了解茶叶的植物学特征,嫩枝茎成( C )。

A、扁形      B、半圆形    C、圆柱形   D、三角形

70.引发茶叶变质的主要因素有( C )等。

  A、CO2      B、氮气      C、氧气     D、氦气

71.茶叶保存应注意光线照射,因为光线能促进植物色素或脂质的( D )加速茶叶变质。

A、分解                  B、化合

C、还原                  D、氧化

72.茶叶保存应注意温度的控制。

温度平均每升高( C ),茶叶褐变速度将增加3-5倍。

A、6℃B、8℃C、10℃D、12℃

73.茶树扦插育苗繁殖后代的意义是能充分保持母株的( B )。

A、高产和优质特性            B、性状和特性

C、抗性和高产特性            D、优质特性

74.乌龙茶类中( C )叶底不显绿叶红镶边。

  A、武夷水仙     B、闽南青茶    C、白毫乌龙   D、凤凰单枞

75.福建、广东、台湾主要生产制做的茶类是( B )。

A、绿茶      B、乌龙茶      C、黄茶    D、红茶

76.高山茶与平地茶有明显识别,下列不属于高山茶特征的是(B)。

A、白毫显露      B、叶底硬薄     C、条索肥硕   D、香气高

77.(B )按鲜叶原料的茶树品种分为大白和小白两大类。

A、绿茶      B、白茶      C、茉莉花茶   D、珠兰花茶

78.六大类成品茶的分类依据是( D )

  A、茶树品种    B、生长地带    C、采摘季度   D、加工工艺

79.炒青、烘青、晒青是( A )按干燥方式不同划分的三个种类。

A、绿茶      B、红茶      C、青茶     D、白茶

80.黄茶按鲜叶老嫩不同,分为( D )三大类。

A、蒙顶茶、黄大茶、太平猴魁       B、信阳毛尖、黄大茶、洞庭茶      

C、黄金桂、黄小茶、都匀毛尖       D、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81.基本茶类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类及( B )的黑茶类。

A、重发酵     B、后发酵     C、轻发酵    D、全发酵

82.鲜爽、醇厚、鲜浓是评茶术语中关于( B ),的褒义术语。

A、香气B、滋味C、外形D、嫩度

83.西湖龙井茶内质的品质特点是( A )。

A、汤色碧绿、滋味甘醇鲜爽      B、清香幽雅、浓郁甘醇、鲜爽甜润

C、内质清香,汤绿味浓       D、香高馥郁,味浓醇和,汤色清澈明亮

84.内质清香,汤绿叶浓是( A )的品质特点。

  A、信阳毛尖    B、西湖龙井     C、皖南屯绿    D、洞庭碧螺春

85.祁门工夫红茶内质的品质特点是( B )。

A、茶汤青绿明亮,滋味鲜醇回甘。

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四泡幽香犹存

B、香气浓郁,具“玫瑰香”,汤色红艳鲜亮具“金圈”,品质超群,被誉为“群芳最”

C、香气馥郁持久,汤色金黄,滋味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

D、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甜,具有独特的清香。

茶性温和,有较好的药理作用。

86.“香气馥郁持久,汤色金黄,滋味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是( A )的品质特点。

A、安溪铁观音   B、云南普洱茶    C、祁门红茶    D、太平猴魁

87.形似雀舌,匀齐壮实,锋显毫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是( A )的品质特点。

  A、黄山毛峰    B、六安瓜片     C、君山银针D、滇约工夫红茶

88.防止茶叶陈化变质,应避免存放时间太长,水分含量过高,避免( C )和阳光直射。

A、高温干燥    B、低温干燥    C、高温高湿   D、低温低湿

89.毛茶标准样是( C )的质量标准。

  A、茶叶销售    B、加工验收     C、收购毛茶    D、成交计价

90.茶叶中的( C )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的药理作用。

A、氨基酸B、咖啡碱C、茶多酚D、维生素

91.下列( D )标准是与茶叶关系密切的国家强制性标准。

A、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一)B、SB/T1067-93《祁门红茶》

C、Q/35LHC.001-95《茉莉花茶》D、GB11680-89《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92.按照标准的管理权限,下列( B )标准属于国家标准。

A、《屯炒青绿茶》B、《紧压茶.沱茶》

C、《祁门工夫红茶》D、《闽烘青绿茶》

93.贸易标准样是茶叶对外贸易中( B )和货物交接验收的实物依据。

A、毛茶收购  B、成交计价 C、交接验收D、检验产品

94.按照标准的管理权限,下列( D )标准属于行业标准。

A、《紧压茶。

康砖茶》         B、《紧压茶。

紧茶》

C、《黄山毛峰》            D、《闽烘青绿茶》

95.在县级以上地方主管监督《食品卫生法》的机构是( B )。

  A、地方人民政府            B、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

C、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D、卫生部

96.《茶叶卫生标准》规定茶叶( A )的含量不能超过kg。

  A、DDT      B、敌敌畏     C、甲胺磷    D、杀螟硫磷

97.按照国家卫生标准规定,( D )中的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不得高于0.05mg/kg。

A、平地茶B、高山茶C、有机茶D、绿色食品茶

98.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主要是由( D ),黄酮类化合物、花青素和酚酸组成。

A、叶绿素B、茶黄素     C、茶红素     D、儿茶素

99.茶叶保存应注意光线照射,因为光线能促进植物( C )的氧化,加速茶叶变质。

A、色素或蛋白质              B、维生素或蛋白质

C、色素或脂质               D、色素或维生素

100.关于陶与瓷的区别,描述不正确的是(C)

A、作胎原料不同             B、胎色不同

C、烧制温度不同陶器为1200℃以上,瓷器为700-1000℃  D、总气孔率不同

101.上色不同不属于( B )的区别。

A、土陶怀釉陶   B、陶器与瓷器   C、白瓷与青瓷  D、釉陶与紫砂陶

102.(A)茶具是和其他食物公用木制或陶制的碗,一器多用,没有专用茶具。

A、原始社会 B、西汉时期 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103.青花瓷在( A )上缀以青色文饰、清丽恬静,既典雅又丰富。

A、白瓷     B、青瓷    C、金属    D、竹木

104.(A)五大名窑分别是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均窑。

A、宋代B、五代C、元代D、明代

105.(D)瓷器素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馨”的美誉。

A、福建德化B、湖南长沙C、浙江龙泉D、江西景德镇

106.浙江龙泉的( B )以“造型古朴挺健、釉色翠青如玉”着称于世。

A、青花瓷B、青瓷C、白瓷D、黑瓷

107.凡是不含有( B )的水,称为软水。

  A、CO2+、Cr2+B、Ca2+、Mg2+C、K+、C1-D、pb2++、Cu2+

108.凡是含有较多( A )的水,称为硬水。

A、Ca2+、Mg2+

B、Fe2+、Fe3+

C、Cu2+、Al3+

D、Cl-、SO42-

109.当下列水中( C )是称为硬水。

A、pb2、Cu2的含量大于8mg/L

B、k、C1的含量大于8mg/L

C、Ca2、Mg2的含量大于8mg/L

D、CO2、Rn的含量大于8mg/L

110.陆羽《茶经》指出:

其水,用山水上,( D )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A、河水B、溪水C、泉水D、江水

111.下列( A )是中国“五大名泉”之一。

A、无锡惠山泉B、杭州玉泉C、虎丘剑池D、庐山招隐泉

112.神泉的水无色透明,无悬浮物,其味颇似汽水,用以( D )有既不用发酵,也不必用碱中和的奇特功效。

A、制造汽酒             B、烹煮泡茶

C、加工面条             D、和面烙饼、蒸馒头

113.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认为“水老”,茶汤品质( D )。

A、新鲜度下降   B、新鲜度提高   C、鲜爽味提高   D、鲜爽味减弱

114.苏东坡诗中提到陆羽遗却的一道泉是指( D )。

A、紫薇泉B、鸣弦泉       C、招隐泉 D、安平泉

115.“山后涓涓涌圣泉,盈虚消长景堪传”。

此诗是对(C)泉水景观的赞美。

A、涌泉B、梦泉C、圣泉D、惠泉

116.陆羽泉水清味甘,陆羽以自凿泉水,烹自种之茶。

在唐代被誉为( D )。

A、天下第一泉B、天下第二泉C、天下第三泉D、天下第四泉

117.在冲泡茶的基本程序中煮水的环节讲究( A )。

A、不同茶叶品种所需水温不同B、不同茶叶外形煮水温度不同

C、根据不同的茶具选择不同煮水器D、不同的茶叶品种所需时间不同

118.下列( D )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一泉”。

A、湖北娣归县香溪泉           B、庐山栖贤寺招隐泉

C、四川峨嵋山玉液泉           D、庐山康王谷谷帘泉

119.相传苏东坡非常喜欢杭州( D )的泉水,每天派人打水,又怕人偷懒将水掉包,特意用竹子制了标记,交给寺里僧人作为取水的凭证,后人称之为“调水符”。

A、茯苓泉     B、观音泉    C、甘露泉    D、玉女泉

120.烹茗井在灵隐山,( A )曾经用它煮饮茶汤,因此而得名。

A、白居易B、许次纾    C、徐霞客  D、顾元庆

121.( A )是大众首选的自来水软化的方法。

A、静置煮沸B、澄清过滤C、电解法D、渗透法

122.下列( C )井水,水质较差,不适宜泡茶。

  A、柳毅井     B、文君井     C、城内井      D、薛涛井

123.泡茶用水要求水的浑浊度不得超过( B ),不含肉眼可见悬浮微粒。

  A、3°      B、5°      C、8°       D、10°

124.用经过氯化处理自来水泡茶,茶汤品质( C )。

  A、带金属味B、汤色加深C、香气变淡D、汤味变涩

125.( A )值越小,溶液的酸碱度越小。

A、pH      B、pF       C、ppb      D、ppt

126.乌龙茶审评的杯碗规格,碗高( D ),容量110ml。

A、60mmB、55mmC、45mmD、50mm

127.玻璃茶具的特点是( D ),光泽夺目,但易破碎,易烫手。

A、导热性弱B、容易收藏

C、保温性强D、质地透明

128.密封、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是(D)的优点。

A、陶土茶具     B、漆器茶具   C、玻璃茶具    D、金属茶具

129.茶荷是用来从茶叶罐中( C )的器具,并用于欣赏干茶的外形及茶香。

A、取茶渣     B、均匀茶汤浓度    C、盛取干茶    D、清洁茶具

130.不锈钢茶具外表光泽明亮,造型规整有现代感,具有( D )的特点。

A、传热慢,不透气B、传热慢,透气

C、传热快,透气D、传热快,不透气

131.审评红、绿、黄、白茶的审评杯碗规格,碗高( C )。

  A、54mm   B、56mm   C、58mm   D、60mm

132.在冲泡茶的基本程序中,温壶(杯)的目的是( B )。

A、主要是清洗茶具

B、提高壶(杯)的温度,同时使茶具得到再次清洗

C、将壶(杯)预热避免破碎

D、主要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133.由于乌龙茶制作时间选用的是较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