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膜的缺陷及解决办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192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磷化膜的缺陷及解决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磷化膜的缺陷及解决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磷化膜的缺陷及解决办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磷化膜的缺陷及解决办法.doc

《磷化膜的缺陷及解决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磷化膜的缺陷及解决办法.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磷化膜的缺陷及解决办法.doc

磷化膜的缺陷及解决方法

磷化膜生锈,其中红锈产生于原料而黄锈产生于前处理过程,见表4。

现象

原因

对策

红锈

磷化后,磷化膜完整,但疏松。

局部泛黄,膜粗厚。

原材料锈蚀过重,在工艺条件稳定的情况下,表调失去效果。

除锈完全,在没有除锈的工序中,处理前沙纸打磨,重新更换表调液。

工件表面均匀泛黄,但仍有完整的磷化膜,即磷化速度慢,处理时间短;延长一定时间,仍形成均匀完整膜。

A、   总酸点低,酸比低,没有达到工作点数。

B、    促进剂少。

C、   磷化温度低,相对磷化时间短。

D、   游离酸点高。

A、补加磷化液

B、补加促进剂

C、多发生在配槽时,应延长磷化时间,提高温度。

D、 用中和剂调整。

 

磷化膜呈蓝紫色见表5。

现象

原因

对策

局部呈蓝紫色

A、工艺正常时,表调中有效成份低

B、 总酸点低,游离酸点也低。

C、促进剂浓度高(5-7点)

A、补加或重配表调液。

B、添加磷化液。

C、让其自然降低或加一定量的中和剂(0。

3G/L)

均匀出现蓝紫色

A、工艺正常时,表调失去作用。

B、 总酸点太低。

C、工艺正常,表调正常时,说明磷化处理槽中杂质太多,老化严重。

A、重配表调液

B、添加磷化液

C、倒槽或重配表调液

磷化后工件表面挂白粉:

磷化膜上覆盖一层白粉(粉末状),见表6。

原因

对策

酸比太高

添加一定量磷化液

游离酸点高

按比例加入中和剂

促进剂浓度高或磷化液长时间不加促进剂,再突然大量加大;游离酸点高时加入促进剂。

应缓慢加入促进剂,多批次少量加入,出现问题后及时添加磷化液与中和剂。

磷化后工件表面附着沉渣---晶体,见表7。

原因

对策

磷化工作液工作正常的条件下,表调失效。

重配表调液

处理过程中大量加入中和剂,产生的沉渣(无机整体)不能充分反应,尤其在槽液《10度时加入中和剂。

加入一定量磷化液

磷化处理槽中沉渣太多

倒槽排渣

酸比高于30以上,或总酸点低,游离酸点正常。

补加磷化液

水洗不充分,水洗槽受到污染。

更换水

结疤:

磷化膜形成不完全,见表8。

原因

对策

除油未尽

表调液中混入过多杂质

磷化槽中沉渣太多

游离酸点高

重新除油

重配表调液

倒槽除渣

用中和剂处理

磷化膜出现水锈斑,见表9。

原因

对策

钢材经铬酸处理或附着难处尽的植物油

加强处油剂的除油能力

脱脂剂(碱性)温度低,碱性低,槽液表面浮油太多。

浮油除去,升高温度。

酸性除油剂除油未尽

补加药剂

点状红锈经磷化后变成白点状或黄色水锈

增加酸洗

磷化膜不均匀干痕,见表10

原因

对策

在工件边缘上端和空洞四周有不均匀颜色,呈金黄色和蓝紫色。

充分除油

将总酸点提高到30以上

磷化后磷化膜有粗糙斜丝:

工件表面产生不均匀覆膜或磷化粗糙,发白,见表11.

原因

对策

表调失效

重配表调剂

磷化工作液中促进剂量低

补加促进剂

游离酸点高

用中和剂进行中和

涂装:

涂装后漆膜起泡,产生异常的线状或环状涂膜,见表12。

原因

对策

磷化后不干净。

烘干前水洗要充分

加入表调液时,未充分溶解,固体附在工件上。

用温水充分溶解表面调整剂(固体),再加入水槽中。

用后处理剂时,浓度过高。

后处理剂不应超过规定值。

涂装后出现的异常现象与磷化膜出现的现象相吻合,则为磷化出现问题。

按(5)处理

烘干时,工件中存水,未烘干。

充分烘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