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0644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docx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解析版

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0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Fe56Zn65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B.动物细胞都有呼吸酶,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植物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发生能量的转换

D.植物细胞间都有胞间连丝,细胞膜上没有受体蛋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

即细胞←通道→细胞。

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

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详解】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但可发生渗透作用,A错误;人和动物细胞都有呼吸酶,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正确;植物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有线粒体,因此植物根尖细胞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C错误;高等植物相邻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需要受体蛋白参与,除此之外,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受体,有的信息分子的受体在细胞膜上,有的信息分子的受体在细胞内,D错误。

故选B。

2.艾滋病是由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死亡率极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IV的遗传物质会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B.合成HIV蛋白质的遗传信息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

C.感染HIV后的机体没有免疫应答不能产生特异抗体

D.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是多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

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详解】HIV的遗传物质是RNA,不可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A错误;合成HIV蛋白质的遗传信息是RNA,由HIV自身提供的,B错误;感染HIV后的机体可以在HIV的刺激下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但抗体无法消除细胞内病毒,C错误;HIV通过破坏T淋巴细胞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遭破坏,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感染其他病原体或恶性肿瘤,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繁殖过程等,掌握艾滋病的致病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14C标记的CO2供给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可证明碳的转化途径

B.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胰腺腺泡细胞中可证明生物膜间有联系

C.用14C或18O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将15N标记的细菌转移到14N的培养液中可证明DNA的复制方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详解】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供应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A正确;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进行了研究,发现3H标记的亮氨酸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B正确;科学家分别用同位素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通过对照实验,证明了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C错误;将15N标记的细菌转移到14N的培养液中,再采用离心方法,可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D正确。

故选C。

4.在生物体内,控制tRNA合成的基因经过转录生成tRNA前体,tRNA前体经过核糖核酸酶P的剪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tRNA。

据此分析,核糖核酸酶P

A.能够催化tRNA基因的转录B.通过破坏氢键剪切前体RNA

C.可能存在于细胞核或某些细胞器中D.可对双链DNA分子进行剪切和加工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生物体内,DNA分子上的tRNA基因经过转录生成tRNA前体,然后被加工成成熟的tRNA。

tRNA前体的加工包括:

切除前体分子中两端或内部的多余核苷酸;形成tRNA成熟分子所具有的修饰核苷酸;如果前体分子3′端缺乏CCA顺序,则需补加上CCA末端。

加工过程都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

【详解】t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因此tRNA的合成需要RNA聚合酶,从题意中没有看出核糖核酸酶P能够催化tRNA基因的转录,A错误;tRNA中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其内部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在碱基形成氢键将两段tRNA形成双链结构,若氢键破坏,tRNA分子结构遭到破坏,B错误;DNA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真核细胞内线粒体或叶绿体内也有少量DNA,它们都能转录合成RNA,C正确;核糖核酸酶P具有专一性,只能作用于RNA,而不能作用于DNA,D错误。

故选C。

5.胃粘膜壁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的H+-K+-ATP酶是一种质子泵,它能催化ATP水解,在将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的同时,也将细胞内的H+泵出,从而维持胃液的酸性环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质子泵运输H+和K+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B.该质子泵能促使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断裂

C.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抑制胃酸的过量分泌

D.胃液pH的大小与胃腔内的K+浓度成正相关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题干信息“质子泵能够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K+通过质子泵泵入细胞内”,同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详解】K+泵入细胞内,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消耗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质子泵能催化ATP的水解,因此具有ATP水解酶的功能,能促使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断裂,B正确;质子泵使胃上皮细胞排出H+,吸收钾离子,使胃液呈酸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抑制胃酸的过量分泌,C正确;胃液pH的大小与胃腔内的H+浓度成负相关,D错误。

故选D。

6.下图甲、乙两个家族中的遗传病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个家族中的致病基因均可独致病,II-2和Ⅱ-3均不含有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

据图分析,甲、乙两个家族中的致病基因

A.既可能都是隐性致病基因,也可能都是显性致病基因

B.既可能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都位于X染色体上

C.既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D.既可能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

图中Ⅰ﹣1号Ⅰ﹣2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Ⅱ﹣2,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既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图中Ⅰ﹣3号Ⅰ﹣4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Ⅱ﹣6和患病女儿Ⅱ﹣3,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甲、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均不是显性致病基因,A错误;甲病致病基因既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而乙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错误;根据题意,II-2与II-3均不含有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说明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错误;控制甲病和乙病的等位基因既可能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D。

7.CPAE是蜂胶的主要活性成分,也可由咖啡酸合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咖啡酸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

B.可用金属Na检测上述反应是否残留苯乙醇

C.1mol苯乙醇在O2中完全燃烧,需消耗10molO2

D.1molCPAE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NaOH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苯环和碳碳双键均是平面型结构,所以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咖啡酸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A正确;

B.CPAE分子中含有酚羟基,也能和金属钠反应,所以不能用金属Na检测上述反应是否残留苯乙醇,B不正确;

C.苯乙醇的分子式为C8H10O,苯乙醇燃烧的方程式为C8H10O+10O2

8CO2+5H2O,C正确;

D.CPAE分子中含有2个酚羟基和1个酯基,所以1molCPAE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NaOH,D正确;

8.NO2、O2和熔融K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Y可循环使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在石墨Ⅱ附近发生氧化反应

B.该电池放电时NO3-向石墨Ⅱ电极迁移

C.石墨Ⅰ附近发生的反应:

3NO2+2e-

NO+2NO3-

D.相同条件下,放电过程中消耗的NO2和O2的体积比为4∶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石墨Ⅱ通入氧气,发生还原反应,为原电池的正极,电极方程式为O2+2N2O5+4e-=4NO3-,A错误;B.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NO3-向石墨Ⅰ电极迁移,B错误;C.石墨I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NO2+NO3--e-=N2O5,C错误;D.电极方程式分别为NO2+NO3--e-=N2O5、O2+2N2O5+4e-=4NO3-,则放电过程中消耗的NO2和O2的体积比为4:

1,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的有关判断与计算

【名师点晴】该题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由化合价的变化推测电极产物等,侧重于有关原理的应用的考查,明确原电池放热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

9.某有机物的结构式为

,它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反应有(  )

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

A.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含苯环和醛基,能发生加成反应;②不能发生水解;③含羟基和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④含醛基和-CH2OH,能发生氧化反应;④含羧基,能发生中和反应;⑤虽然含醇羟基,但邻碳上没有H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详解:

①含苯环和醛基,能发生加成反应;②不能发生水解;③含羟基和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④含醛基和-CH2OH,能发生氧化反应;④含羧基,能发生中和反应;⑤虽然含醇羟基,但邻碳上没有H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反应有①③④⑤,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类型,熟悉各官能团的性质和能发生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理解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规律:

“同碳有H可氧化,邻碳有H可消去”。

10.常温下,pH=3的HA溶液V1mL与pH=11的KOH溶液V2mL混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V1=V2,则反应后溶液的pH一定等于7

B.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一定小于V2

C.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一定大于V2

D.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液中一定存在c(H+)+c(OH-)=2×10-7mol·L-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如果二者体积相等,酸是弱酸,酸浓度大于碱,混合溶液呈酸性,pH<7;如果酸是强酸,二者混合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B.如果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如果酸是强酸,则V1一定大于V2,如果酸是弱酸,V1可能大于V2,可能等于V2,故B错误;C.如果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如果酸是强酸,则V1一定大于V2,如果酸是弱酸,V1可能大于V2,可能等于V2,故C错误;D.若混合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c(H+)=c(OH-)=10-7mol•L-1,所以c(H+)+c(OH-)=2×10-7mol•L-1,故D正确;故选D。

考点:

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

11.人工肾脏可用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CO(NH2)2],原理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B为电源的正极

B.电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pH与电解前相比将升高

C.电子移动的方向是B→右侧惰性电极,左侧惰性电极→A

D.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2Cl﹣﹣2e﹣=Cl2↑、CO(NH2)2+3Cl2+H2O═N2+CO2+6HCl

【答案】A

【解析】根据反应装置可确定为电解池,右边电极H原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左边电极为阳极,阳极室反应为6Cl﹣-6e﹣=3Cl2↑、CO(NH2)2+3Cl2+H2O=N2+CO2+6HCl,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电子从负极流向阴极、阳极流向正极;

【详解】A.通过以上分析知,B为电源的负极,A错误;

B.电解过程中,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增大,所以电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pH与电解前相比将升高,B正确;

C.电子从负极流向阴极、阳极流向正极,所以电子移动的方向是B→右侧惰性电极、左侧惰性电极→A,C正确;

D.通过以上分析知,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2Cl﹣﹣2e﹣=Cl2↑、CO(NH2)2+3Cl2+H2O=N2+CO2+6HCl,D正确;

12.分子式为C5H12的烃,其分子内含3个甲基,该烃的二氯代物的数目为

A.8种B.9种C.10种D.11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子为C5H12为戊烷,戊烷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2-CH3、

,烃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可以采用定位法,共10种。

考点:

考查烷烃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书写知识。

13.下列有关物质与应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醛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所以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B.Cl2和SO2都具有漂白性,所以都可以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C.碳酸氢钠溶液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D.氯化铝是强电解质,可电解其水溶液获得金属铝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醛可使蛋白质变性,可以用于浸泡标本,但甲醛有毒,不能作食品的保鲜剂,A错误;

B.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褪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体现酸性氧化物的性质,B错误;

C.小苏打能够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C正确;

D.电解氯化铝的水溶液得到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铝,制取不到Al,电解熔融氧化铝生成铝,D错误;

答案为C。

【点睛】Cl2和SO2都具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不同;二氧化硫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体现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二氧化硫使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二、选择题(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第19~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物质的温度降低,其半衰期将变大

B.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将辐射出4种频率的光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长的光照射就有可能发生

D.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总能量也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核的半衰期与外界条件及所处状态无关,由自身决定,A错误。

B.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任选两条轨道,所以辐射出

种频率光子,B错误。

C.根据光速方程:

可知,波长变长,频率降低,所以该光不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波长更长即频率更低的光,依然不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C错误。

D.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需要吸收能量,总能量增大,根据库仑力提供向心力:

,可知,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动能越小,总能量等于动能加势能,所以势能增大,D正确。

15.我国2007年建成的国家大剧院外部呈椭球型.为了简化,将国家大剧院的屋顶近似为半球形,某警卫人员在执行特殊任务时,必须在屋顶上向上缓慢爬行,他在爬行的过程中屋顶对他的

A.支持力不变

B.支持力变小

C.摩擦力变小

D.摩擦力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

因为缓慢爬行,合力为零:

,向上爬的过程中,夹角

减小,

变大,

变小,所以摩擦力变小,支持力变大,ABD错误,C正确

16.引体向上是中学生体育测试的项目之一,引体向上运动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53次/分钟。

若一个普通高中生在30秒内完成20次引体向上,该学生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最接近于(  )

A.2W

B.20W

C.200W

D.2000W

【答案】C

【解析】

【详解】普通高中学生的体重大约60kg,引体向上时向上运动的位移大约0.4m,引体向上一次克服重力做功为:

W=mgh=60×10×0.4J=240J,则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最接近的是C选项。

故C正确,ABD错误;

17.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C从图示位置分别以相同的速度v0水平向左抛出,最终都能到达坐标原点O。

不计空气阻力,x轴所在处为地面,则可判断A、B、C三个小球

A.在空中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之比为1∶2∶3

B.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动量变化率之比为1∶2∶3

C.初始时刻纵坐标之比为1∶4∶9

D.到达O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之比为1∶4∶9

【答案】C

【解析】

【详解】A、C项:

根据x=v0t,水平初速度相同,A、B、C水平位移之比为1:

2:

3,所以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

2:

3,初始时刻纵坐标之比既该过程小球的下落高度之比,根据

,初始时刻纵坐标之比为1:

4:

9,重力做功之比为h之比,即为1:

4:

9,故A错误,C正确;

B项:

动量的变化率为合外力即重力,重力相同,则动量的变化率相等,故B错误;

D项:

竖直向速度之比为1:

2:

3,水平向速度相向,而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

,则其比值为1:

2:

3,故D错误。

18.两个质量相差悬殊的天体(如地球和月球)所在同一平面上有5个特殊点,如图中的L1、L2、L3、L4、L5所示,人们称之为拉格朗日点。

若飞行器位于这些点上,会在地球和月球共同引力作用下,几乎不消耗燃料而保持与月球同步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而它的探测器定点于L2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探测器在L2点处于平衡状态

B.探测器在L2点所受地球和月球引力的合力比在L1点小

C.探测器与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之比等于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

D.探测器与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等于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

【答案】D

【解析】

【详解】探测器在L2点所受的合力为地球和月亮对它引力的合力,这两个引力方向相同,合力不为零,处于非平衡状态,故A错误。

探测器在L2点所受地球和月球引力方向相同,而在L1点所受地球和月球引力方向相反,则探测器在L2点所受地球和月球引力的合力比在L1点大,选项B错误;因探测器保持与月球同步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可知探测器与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相等,选项C错误;根据

可知,探测器与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等于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选项D正确。

19.如图所示,一带正电荷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面(纸面)内,且相对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

由此可知

A.油滴运动方向一定是从A点经P点到达B点

B.油滴在P点的动能最小

C.油滴在P点的机械能最小

D.油滴在P点的加速度大小为0

【答案】BC

【解析】

【详解】依据运动轨迹,及对称性,可知,油滴运动方可以从A到B,也可以从B到A,故A错误;

根据油滴的运动轨迹可知,油滴受到的合力方向一定指向上方,无论油滴从A到P还是B到P,合力做负功,动能减小,所以油滴在P点的动能最小,故B正确;根据油滴的运动轨迹可知,油滴受到的合力方向一定指向上方;又因为轨迹关于P点对称,则可说明电场力竖直向上;油滴带正电,故说明电场方向竖直向上,则可判断P点为电势最高点,即油滴在P点的电势能最大,由能量守恒可得,油滴在P点的机械能最小,故C正确;由于油滴受重力、电场力都为恒力,加速度恒定且不为零,故D错误。

20.如图1所示,两条平行实线间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1T。

一总电阻为r=0.2Ω的圆形线圈从靠近左侧实线的位置开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圆形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形线圈的半径为R=1m

B.圆形线圈运动速度的大小为v=20m/s

C.两实线之间的水平距离L=6m

D.在0.05s,圆形线圈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400N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B.根据题意得,当直径与边界重合时,电动势最大,所以

,根据图2可知进入磁场时间是0.1s,所以

,联立解得:

v=20m/s,R=1m,AB正确

C.线圈从全进入到刚要出磁场共用了0.1s,所以:

,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0.05s时,电动势为40V,等效切割长度2R,此时感应电流:

,安培力为:

,D正确

21.如图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初速率v0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实验测得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g=10m/s2。

根据图象可求出

A.物体的初速率v0=6m/s

B.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C.当θ=30o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保持静止

D.取不同的倾角θ,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x的最小值

【答案】BD

【解析】

【详解】A项:

由图可知,当夹角为

90°时,x=0.80m,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则由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可知:

,解得:

,故A错误;

B项:

当夹角θ=0时,x=1.60m,由动能定理可得:

,解得:

,故B正确;

C项:

若θ=30°时,物体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为:

mgsin30°=0.5mg;最大静摩擦力为:

,则

,,因此,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下滑,故C错误;

D项:

根据动能定理得:

,解得:

其中tanα=2,当

,此时位移最小,故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