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6902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docx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解析版

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Fe56Zn65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外培养细胞时,新生细胞比衰老细胞线粒体多

B.线粒体与叶绿体均与细胞能量转换有关

C.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也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无光条件下线粒体是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唯一场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分布及功能,能对两者进行比较,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详解】A、新生细胞代谢旺盛,线粒体比衰老细胞内的多,A正确;B、线粒体把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叶绿体把光能变为化学能,B正确;C、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无光条件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也能产生ATP,线粒体不是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唯一场所,D错误;故选D。

2.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实验中,可选择H2O2作为底物进行实验探究

B.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和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均利用了假说——演绎法

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可以检测DNA和RNA在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分布

D.调查人群中红绿色肓的发病率时,应选择在人群中进行随机调查

【答案】A

【解析】本题目考查实验探究能力,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大,同时温度可以通过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因此如果用过氧化氢分解探究酶的活性是不科学的;假说演绎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试验—观察试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材料不能影响染色效果;发病率和发病规律要分清。

【详解】A、H2O2在高温的情况下也会加速分解,不能用过氧化氢酶和H2O2探究温度的影响,A错误;B、假说演绎法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和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是假说——演绎法,B正确;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是无色透明,可以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可以检测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正确;D、发病率在人群中调查,发病规律在患者家族中调查,D正确;故选A。

3.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和差速离心法

B.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

C.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D.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宿主细菌裂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具体过程及实验结论;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详解】A该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和密度梯度离心法,A错误;B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大量繁殖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32P标记的子代T2噬菌体进入上清液。

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离心后未吸附至大肠杆菌细胞的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布在上清液,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偏高,B正确;C人体免疫缺陷病病毒遗传物质是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核酸种类不同,增殖方式不同,C错误;D噬菌体是病毒,不能进行二分裂增殖,D错误;故选B。

4.下列与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K+以协扩散的方式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B.主动运输一般会使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趋于平衡状态

C.植物细胞之间进行的物质运输只与胞间连丝有关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均有关

【答案】D

【解析】本题目考查细胞膜的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方面的特性,选择透过性体现了细胞功能方面的特性,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详解】AK+进入哺乳动物红细胞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的,A错误;B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能维持某种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B错误;C胞间连丝不是植物细胞进行物质运输的唯一结构,还可进行自由扩散等,C错误;D选择透过性的基础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筛选和识别作用是蛋白质分子,D正确;故选D。

5.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和乙烯在叶片脱落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共同调节的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C.实验结果证明植物叶片的脱落只与植物体内的激素有关

D.生产上可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叶片的脱落率

【答案】C

【解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功能。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乙烯的浓度也不断提高,成熟叶片的脱落率是先增加后减少;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提高,但是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逐渐降低。

【详解】A生长素浓度较低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和叶片脱落率均增加,A正确;B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不断增加,但成熟叶片的脱落率是先增加后减少,B正确;C除激素以外,外部环境也会影响植物叶片的脱落,C错误;D由图可知,高浓度生长素可降低叶片脱落率,因此生产上可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D正确;故选C。

6.赤峰市贡格尔草原近几年因连续干旱、放牧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区域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干旱期间该草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某些生物种内斗争会加剧

B.研究该草原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C.从群落水平研究该草原,需要确定其范围和边界

D.草原上羊草的种群密度可反映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目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保持正常动态的能力,主要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详解】A干旱期间物种数目减少,丰富度下降,抵抗力稳定性降低,食物资源减少,部分生物种类斗争加剧;A正确;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B正确;C群落是指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范围和边界也属于群落的特征之一,C正确;D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直接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D错误;故选D。

7.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火法炼铜

B.转轮排字

C.粮食酿酒

D.钻木取火

【答案】B

【解析】

【详解】A.火法炼铜是指用氧气与硫化亚铜制取铜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转轮排字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C.用粮食酿酒过程实质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在进行发酵生成乙醇的过程,中间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钻木取火是通过动能转化为热能使木材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答案:

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一氯代物有2种

B.脂肪在人体内通过直接的氧化分解过程,释放能量

C.

互为同系物

D.通过石油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甲烷、乙烯和苯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的结构中含有三种类型的氢,所以一氯代物有3种,故A错误;B.脂肪在人体内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然后再分别进行氧化释放能量,故B错误;C.

结构相似,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所以互为同系物,故C正确;D.通过石油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甲烷、乙烯和丙烯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不能得到苯,故D错误;答案:

C。

9.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gD2O和H2l8O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

B.1L0.1mol·L-1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

C.常温常压下,0.5molFe和足量浓硝酸混合,转移电子数为1.5NA

D.0.1molH2和0.1molI2(g)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其原子总数为0.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D2O和H2l8O的摩尔质量相同都为20g/mol,中子数也相等均为10,所以2gD2O和H2l8O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故A正确;B.NaHCO3属于强碱弱酸盐,HCO3-既能发生电离:

HCO3-

H++CO32-,也能发生水解:

H2O+HCO3-

H2CO3+OH-,根据物料守恒可知,1L0.1mol·L-1NaHCO3溶液中H2CO3、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Fe和足量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故C错误;D.0.1molH2和0.1molI2(g)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为H2(g)+I2(g)

2HI,其原子总数为0.4NA,故D错误;答案:

A。

10.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醇的密度比金属钠小,所以乙醇和金属钠反应钠应沉入试管底部,故A错误;B.因为2NO2

N2O4

H<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热水中NO2的浓度高,故B错误;C.氢氧化钠属于强碱,易潮解容易和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钠,瓶和塞黏在一起,因此应保存在软木塞的试剂瓶中,故C错误;D.D是实验室制备蒸馏水的装置,故D正确;答案:

D。

1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见离子半径:

g>h>d>e

B.上述元素组成的ZX4f(gd4)2溶液中,离子浓度:

c(f3+)>c(zx4+)

C.由d、e、g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可能生成沉淀

D.f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分别与e和h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根据八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可知:

x属于第一周期,y、z、d属于第二周期,e、f、g、h属于第三周期元素;根据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可知:

x为H,y为C、z为N、d为O、e为Na、f为Al、g为S、h为Cl。

【详解】A.g为S,h为Cl,属于第三周期,离子半径g>h;d为O,e为Na,同为第二周期,离子半径d>e,故离子半径:

g>h>d>e,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ZX4f(gd4)2组成为NH4Al(SO4)2,溶液中Al3+和NH4+水解均显酸性,属于相互抑制的水解,由于氢氧化铝的电离常数大于一水合氨,则铝离子水解程度大于铵根,即离子浓度:

c(Al3+)<c(NH4+),故B错误;C.d为O、e为Na、g为S,由d、e、g三种元素组成的盐Na2S2O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可能生成S沉淀,故C正确;D.f为Al,f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e和h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HClO4,可以与Al(OH)3发生反应,故D正确;答案:

B。

【点睛】突破口是根据原子半径的大小判断元素的周期数;根据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数值大小判断元素所在的主族;由此判断出元素的种类,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解答即可。

12.以柏林绿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Mo箔上的电势比Mg箔上的低

B.充电时,Mo箔接电源的负极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Fe(CN)6]+2Na++2e-=Na2Fe[Fe(CN)6]

D.充电时,外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时,阴极质量增加3.55g

【答案】C

【解析】

【详解】A.放电时,Mg作负极,Mo作正极,所以Mo箔上的电势比Mg箔上的高,故A错误;B.充电时,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电池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即Mo箔接电源的正极,故B错误;C.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放电时Mg作负极,Mo作正极,正极反应式为Fe[Fe(CN)6]+2Na++2e-=Na2Fe[Fe(CN)6],故C正确;D.放电时负极上应是2Mg-4e-+2C1-=[Mg2Cl2]2+,通过0.2mol电子时,消耗0.1molMg,质量减少2.4g,则充电时质量增加2.4g,故D错误。

答案:

C。

【点睛】本题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

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分析判断相关的选项。

抓住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均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13.对FeC13溶液与KI溶液反应进行探究实验,按选项ABCD顺序依次进行操作,依据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2mL0.1mol/L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0.1mol/LFeCl3溶液3滴,振荡,充分反应,溶液呈深棕黄色,是因为2Fe3++2I-=2Fe2++I2,所以A正确;B.试管1中滴加2滴0.1mol/L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有Fe3+,证明FeCl3与KI的反应具有可逆性,故B正确;C.向试管2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为浅棕黄色,试管2中上层溶液变为浅棕黄色还可能是少量的碘溶解于水的结果,故C错误;D.试管2中上层为浅棕黄色,下层为紫色说明有碘单质被萃取出来,导致溶液中Fe3+浓度减小,试管3中红色比试管1中浅是平衡移动的结果,故D正确;答案:

C。

【点睛】本实验探究FeC1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

根据FeCl3具有强氧化性,KI具有还原性,两者反应2Fe3++2I-=2Fe2++I2;再根据I2易溶于有机溶剂,Fe3+能使KSCN溶液变红色的特征进行判断。

二、选择题(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第19~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有两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A、B,A静止,B以速度

与之发生碰撞。

碰撞后二者的速度

在一条直线上,碰撞过程中部分动能有可能被某一氢原子吸收,从而使该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然后,此原子向低能态跃迁,并发出光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氢原子能级公式为

,基态能量为

eV,则吸收的动能为10eV时,原子可以跃迁到激发态

B.若该原子吸收动能从基态跃迁到n=4的激发态后,最多可以发出6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C.要求发生上述现象时B原子的碰撞之前的速度最小,则两原子应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

D.氢原子吸收的动能只有大于氢原子基态能量时,才可能发出光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基态跃迁吸收的能量至少为

eV-(-13.6)eV=10.2eV才可以从基态跃迁到处于第二能级的激发态,AD错误;一个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最多可以发出3种光子(4-3,3-2,2-1),B错误;要求发生上述现象时B原子的碰撞之前的速度最小,则两原子应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损失的动能最多,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C正确。

15.一可以看做质点的飞行器在太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开动飞行器的侧向小型火箭喷气,对其施加一方向与原运动方向垂直、大小保持不变的力,且原来作用在飞行器上的力不发生改变,且不计整体质量的变化,则

A.飞行器速度大小与时间成正比

B.飞行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夹角越来越大

C.飞行器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不变

D.飞行器单位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飞行器做类平抛运动,在垂直初速度方向的受力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与时间成正比,即

;则合速度的大小为

,则合速度的大小与时间不成正比,A错误;垂直初速度方向上的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越来越小,B错误;速率是标量,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等于单位时间内末速度的大小减去单位时间内初速度的大小,结合合速度的大小

,可知飞行器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是变化的,C错误;根据动量定理,质点受恒力作用时,在单位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等于外力的冲量,D正确。

16.2019年4月10日,天文学家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

在宇宙空间假设有一个恒星和黑洞组成的孤立双星系统,黑洞的质量大于恒星的质量,它们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双星系统中的黑洞能“吸食”恒星表面的物质,造成质量转移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减小,它们的运动轨道近似可以看成圆周,则在该过程中

A.恒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不断增加

B.双星系统的引力势能减小

C.黑洞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变大

D.黑洞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大于恒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恒星质量为

,运动半径为

;黑洞质量为

、运动半径为

,转移的质量为△m,双星间的距离为L;对m1:

,对m2:

,又

,联立解得:

,双星的总质量不变,距离减小,周期减小,A错误;双星系统的引力增大,距离减小,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减小,B正确;黑洞的运动半径为

,恒星的质量

减小,L也减小,故黑洞的半径减小,C错误;两者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周期相等,D错误。

17.如图,一无限长通电直导线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金属环质量为0.4kg,在该平面上以

m/s、与导线成60°角的初速度运动,最后达到稳定状态,这一过程中

A.金属环受到的安培力与运动的方向相反

B.在平行于导线方向金属环做减速运动

C.金属环中最多能产生电能为0.8J

D.金属环动能减少量最多为0.6J

【答案】D

【解析】

【详解】金属环周围有环形的磁场,金属环向右运动,磁通量减小,根据“来拒去留”可知,所受的安培力将阻碍金属圆环远离通电直导线,即安培力垂直直导线向左,与运动方向并非相反,安培力使金属环在垂直导线方向做减速运动,当垂直导线方向的速度减为零,只剩沿导线方向的速度,然后磁通量不变,无感应电流,水平方向合力为零,故为匀速直线运动,AB错误;由题知,金属环最终以

m/s,沿平行导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动能的减少量为

J,则产生的电能最多为0.6J,C错误,D正确。

18.一根中点有固定转动轴的轻质杆长为

,两端固定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1和2,装置放在如图所示的关于竖直线对称的电场中。

开始时杆在水平位置静止,现给小球1一个竖直向上的速度,让小球1、2绕转动轴各自转动到B、A位置,A、B间电势差是U,小球1、2构成的系统动能的减小量是

A.一定小于UqB.一定等于

C.一定大于

D.一定大于

【答案】A

【解析】

【详解】系统以1,2位置转动到B,A位置时,重力对1球做负功

,对2球做正功

,电场力对1球做正功

,对球2做负功

,根据电场分布的特点可知

,且

,由动能定理,对系统有

,即

,则可以确定

,不能确定

一定大于

,A正确。

19.如图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滑轮轴的摩擦)。

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B上,将物体B缓慢拉高一定的距离,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

在此过程中

A.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B.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变大

C.水平力F一定变大

D.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不一定变大

【答案】ACD

【解析】

【详解】分析B受力如图所示:

当B缓慢拉高时,则有

增大,水平拉力F变大,C正确;以A、B和斜面作为整体分析,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与拉力F平衡,A正确;地面支持力

,因此地面的支持力不变,B错误;以A为研究对象,绳子拉A的力增加,但A相对斜面运动趋势方向不确定,则两者间摩擦力变化也不确定,D正确。

20.在如图所示宽度范围内,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可使初速度是

的某种正粒子偏转

角。

在同样宽度范围内,若改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使该粒子穿过该区域,并使偏转角也为

(不计粒子的重力)。

A.电场强度E与磁感应强度B的比为

B.电场强度E与磁感应强度B的比为

C.粒子穿过电场和磁场的时间之比是

D.粒子穿过电场和磁场的时间之比是

【答案】BC

【解析】

【详解】在电场中偏转时做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竖直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则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则

为竖直方向速度和水平方向速度的夹角;故

,解得

;在磁场中偏转时,由几何关系可知速度偏转角等于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角;

,解得:

,故

,A错误,B正确;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则时间之比为:

,C正确,D错误。

21.在同一匀强磁场中,

粒子(

)和氚核(

)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它们运动时对应的物质波的波长相等,则

粒子和氚核

A.运动半径之比是1:

2B.运动周期之比是1:

1

C.运动速度大小之比是4:

1D.受到的洛伦兹力之比是2:

1

【答案】AB

【解析】

【详解】它们的物质波的波长相等,根据

,可知它们的动量相等。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则有:

,解得:

,由题意知,

,所以有:

,A正确;

,C错误;

,D错误;根据

,可知

,B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