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0760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11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6页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docx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习题期末测试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1-7单元复习资料

——

课文分析、习题、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

(一)生字词积累

攒(cuán)拗(ǎo)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轻捷(jié)蟋蟀(xīshuài)

臃肿(yōnɡzhǒnɡ)相宜(yí)书塾(shú)蝉蜕(tuì)人迹罕至(jìhǎn)

人声鼎沸(dǐnɡ)斑蝥(máo)窍(qiào)覆盖(fù)收敛(liǎn)脑髓(nǎosuǐ)

秕谷(bǐɡǔ)鉴赏(jiànshǎnɡ)肿胀(zhànɡ)叮嘱(dīnɡzhǔ)恐惧(kǒnɡjù)

骊歌(lí)花圃(pǔ)耻笑(chǐ)玉簪花(zān)衣襟(jīn)掸子(dǎnzǐ)

徘徊(páihuái)栅栏(zhàlán)蒲公英(pú)丑陋(lòu)讪笑(shàn)嫉妒(jídù)

啄(zhuó)吐绶鸡(shòu)篱笆(líbā)沼泽(zhǎozé)沮丧(jǔsànɡ)嘎(ɡā)

泥泞(nìnɡ)骇人(hài)简陋(lòu)铰链(jiǎoliàn)冰雹(báo)木屐(jī)

飕(sōu)佣人(yònɡ)灌木(ɡuàn)恭敬(ɡōnɡjìnɡ)火钳(qián)弥漫(mímàn)

瞬息(shùn)幽寂(jì)延绵(yánmián)荒草萋萋(huānɡqī)涉足(shè)伫立(zhù)

足迹(jì)路径(jìnɡ)忧郁(yōuyù)方仲永(zhònɡ)皆(jiē)邑(yì)扳(pān)环谒(yè)泯(mǐn)

(二)文学常识熟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地名)作家林海音。

《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丑小鸭》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

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作家,世界著名童话大师。

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课文分析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从……到……”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写作特点

用“碧绿”修饰“菜畦”,用“光滑”修饰“石井栏”,用“高大”修饰“皂荚树”,用“肥胖”形容“黄蜂”等都体现形容词运用的贴切。

用“扫、露、支、撒、系、牵、拉”这一系列连贯的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过程中透露出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显示了动词运用的精妙。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既表达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总而言之……”这一句式,既在全文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又表现出少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体现了句式运用的精当。

重难点句子

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乐园”一词是本文的文眼。

它专门告诉我们:

本文的作者要回忆的是童年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有趣的事。

该句是下文的总结句,下文内容是对这句话的具体描述。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批谷,棒上系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作者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等表示动作的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

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两个“不常用”,可见先生还是比较开明的,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的。

4.开头一段中“似乎”“确凿”两词矛盾吗?

这两个词不矛盾,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特殊心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年代久远,所以一开始回忆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不确定。

然后追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示意识中根深蒂固地有这种印象。

5.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重点段落:

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

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

(2)三种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本文采用双线结构。

一是关于爸爸爱花、对花儿的描写贯穿始末。

另一条线索是毕业典礼。

围绕毕业典礼这一中心事件,作者采用插叙手法,表现爸爸对女儿的关怀

重难点句子

1.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

“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这一句话告诉我们“爸爸”没来参加这次活动,为全文设里了一个悬念:

爸爸为什么没来?

爸爸怎么了?

从而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寻找答案。

由花想人,引出回忆。

2.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这句话包含着爸爸对“我”的勇敢面对生活的鼓励,同时也是支撑着“我”在生活中坚定地走下去的信念。

这句话成为我的座右铭。

3.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一方面,鼓励“我”勇于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好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要求我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帮助妈妈支撑起这个家,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4.本文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作用是什么?

文章开头写“我”衣襟上别着一朵爸爸种的粉红色夹竹桃参加毕业典礼,文章末尾写爸爸的花儿落了,前后呼应。

全文以爸爸爱花为线索,“花”具有深刻的内涵,象征爸爸的身体情况,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健旺;花儿落了,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辞世了。

3.丑小鸭

重点句子

1.这是头一天的情形。

后来一天比一天更糟。

这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明丑小鸭的待遇每况愈下。

2.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丑小鸭遇到了同情、喜欢他的朋友,这些朋友并没有以相貌取人,是君子的化身。

3.“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好。

”小鸭说。

丑小鸭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的特点。

如果说一开始他是被迫离家流浪,那么当他已经在农家安定下来而仍不满足,仍要“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那完全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

这些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丑小鸭有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并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进行不懈的努力,勇于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体现了它对美好事物至死不渝的追求。

5.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这句话启示人们,即使身处逆境,只要不懈追求,理想就会实现。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假想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为题选择了一个长者劝慰的角度,以劝告的口吻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

《未选择的路》,“路”即指人生之路。

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其他的路只能放弃,那些未选择的路更加让人怀恋,所以诗人将重点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全诗采用象征手法,按选择路的过程和思维顺序展开。

5.伤仲永

1.出处: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语点拨: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世隶耕(属于)

称前时之闻(相当)

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彼其受之天也(他)

泯然众人矣(完全)

贤于材人(贤:

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

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稍稍宾客其父(渐渐)

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

②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

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其:

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然:

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宾客:

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为: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

④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

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今义:

判断动词)

或以钱币乞之(古义:

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

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

文采或道理。

今义:

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稍稍宾客其父(古义:

渐渐。

今义:

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

平常人。

今义:

许多人,大家。

三、句式积累

1.判断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

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省略主语“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

省略介词“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

3.倒装句

“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课文解析:

文题中的“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为什么要“伤”仲永呢?

留给读者一个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兴趣。

同时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给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

文章先叙后议,开始用见闻录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接着,作者借事说理,阐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作者采用了寓理于事、欲抑先扬、对比鲜明的写作方法,语言精炼,说理深刻,启人心扉。

重难点句子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文章以褒扬之笔描写方仲永是“受之天”的天才。

异在不学而能书。

这是罕见的天赋之才。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这句话写出了其父为了图利,并不考虑儿子的前途,每天带着儿子到处炫耀牟利。

“不使学”三字是全文的关键,为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了方仲永命运变化的根本原因。

3.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这句话在前面充分叙述方仲永由神童变为庸人的基础上,进入议论。

点出了方仲永天资出众,而后来又“泯然”为众人的原因,既总结了前面的故事,又是揭示道理的前奏。

重点段落

1.第①段“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也是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2.第②段开头“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起过渡作用。

此句中的“之”字承前,指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闻”“久”二字则表明作者长期不在家乡,仅从传闻中得知,尚未见到仲永──这最后一点是暗含在全句话中的。

如果把这一点意思明说出来,则全句应是“余闻之也久而未见其人”。

这样,下文再说“见”就十分自然了。

由此可见,“余闻之也久”这句话,是用一明一暗的两层意思来实现上下文的过渡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

考经问典

1.选择注音正确的一组()

A.枕边(zhěn)撒谷(sǎ)怪哉(zāi)宿儒(xū)

B.喉咙(hóu)鼎沸(fèn)蚂蚁(yì)淋漓(lí)

C.哽咽(gěng)喧闹(xuān)稍微(shāo)郝叟(shǒu)

D.膝头(xī)督学(dū)干脆(cuì)精髓(suǐ)

2.选择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

A.仁慈   人迹罕致   似曾相识

B.迷惑   绅士风度   茫然若失

C.和蔼   白驹过隙   摹然回首

D.琢磨   清翠笑声   蓝色绒衣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确实)    五言七言(这里指字)

 B.轻捷(轻快)    识破机关(这里指一种机构)

C.敛在盒里(收拢)  攒(凑在一块儿)

 D.宿儒(长久从事某项工作  荒草萋萋(草茂盛)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填入括号内   (   )

A. 初升的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

B. 谁能否认地球是绕太阳运行的呢?

C. 通过老师教育,使我有了新的认识。

D.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

5.下面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通过回忆童年趣事,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对比。

B.《爸爸的花儿落了》主要记叙了“我的成长体验,同时也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

C.《诗两首》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并没有直抒胸臆。

D.《丑小鸭》是一则童话,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

 

6.选择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内   (   )

(1) 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

(2) 他们部队自己会配制农药,会往山上撒化肥,会开拖拉机,会做小生意。

(3) 手掌大的地方怎么能做游戏?

(4) 柳树病了,枝条儿全都垂下来。

A. 比喻 排比 夸张 拟人

B. 夸张 排比 比喻 拟人

C. 拟人 夸张 比喻 排比

D. 比喻 排比 拟人 夸张

7.下面两句话由于表达不准确而产生歧义,把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分别写在横线上。

(1) 两个学校的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发现了敌人的侦察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句子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跨世纪的青年一代,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______,才能高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 运用全部精力,掌握科学方法

B. 集中全部的精力,抓紧分分秒秒

C. 掌握现代科技,发扬拼搏精神

D. 掌握现代的科技,发扬拼搏的精神

9.下列句子的顺序已打乱,如将其还原,则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可是,这个因素常常不是每个人都会注意到的。

②这种情况就比食物本身的不清洁,更容易被人所忽略。

③不洁的饮食,或者说,微生物的感染,是引起急性胃肠病的最多见的因素。

④特别是有的时候,食物本身本来很清洁,可是由于手的不清洁,或者菜刀、案板、抹布的不清洁,而致使人受到感染。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④②  D. ④②③①

10.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是( )(  )(  )(  )

A.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

C.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品味感悟

(一)“你们看那只新来的一切天鹅!

“别的孩子也兴高采烈地叫起来:

“是的,又来了一只新的天鹅!

”于是他们拍着手,跳起舞来,向他们的爸爸妈妈跑去。

他们把更多的面包和糕饼向水里抛去,同时大家都说:

“这新来的一只最美!

那么年轻,那么好看!

”那些老天鹅不禁在他面前低下头来。

他把头藏在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而现在他却听到大家说他是美丽的鸟中最美丽的一只。

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

太阳照得很温暖,很愉快。

他竖起羽毛,伸出他细长的颈,从内心发去一个快乐的声音:

“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11.面对别人的迫害和讥笑,丑小鸭的态度是的?

 

 12.变成白天鹅后,面对众从的羡慕和称赞时,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13.“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14.找出文中的侧面描写的句子。

15.丑小鸭的形象告诉我们面对得失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二)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世隶耕(    )  ②收族之意(   )

 ③邑人奇之(  )   ④日扳仲永(  )

17.写出下列“之”字指代的内容:

 ①忽啼求之(  )   ②借旁近与之(  ) 

 ③秀才观之(  )   ④余闻之(   )

18.本文的主要时间阶段是________,主要事件是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名回答)_______

19.翻译下列文言短句: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_____________

20.本文对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

(一)  老师的泪

初二时,我竞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老师姓杨,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轻盈极了。

   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齐玉。

”杨老师----我。

   “为什么走神?

”她停止讲课,走到我的面前。

   云飘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

“我,我喜欢看你的眼睛。

”我说。

同学们哄堂大笑。

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a)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

   “你——你请出去。

”  

   我懊丧地走出了教室。

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第二天,杨老师叫我们写日记。

我花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

“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赌博,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徒刑。

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

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

我只有恨,恨我爸。

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

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

因为,她像妈妈。

   不久后的一天,杨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睛红红的。

   “原谅老师,好吗?

   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

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

我哭了,尽情地哭了。

   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

   .

   “一个小姑娘上中学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

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不行了。

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

“老师,我还没报答您哪!

”老师却含笑地说了一句:

“给你未来的学生吧……”

   (b)杨老师泪水盈盈。

   我明白了:

“杨老师,你也……”

   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住我的双肩:

“你是男子汉,对吗?

   我呜咽着点点头。

   “你恨爸爸,这不好。

男子汉别这样,男子汉是应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

笑一笑,你笑一笑。

   我咧了咧嘴。

   “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

”她眼睛里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

   “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我狠狠地点点头。

   ’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我的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

我永远也忘不了。

  21.文章开头说“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其实“我”喜欢语文老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二、三自然段对老师外貌的描写,目的是表现老师__________的外表和__________的心灵。

   23.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老师的心理和情感。

.请你简要回答,横线(a)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当时怎样的心理?

横线(b)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对恩师怎样的情感?

  24.最后一段“我觉得我的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一句中,“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指的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中杨老师对“我”说“男子汉是应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

 

参考答案

考经问典1.D 2.B3.B 4.B5.C 

巧练过关6.A7.

(1)来自两个不同学校的学生。

 两个学生是学校里的。

(2)侦察兵发现了敌人。

 敌人的侦察兵被发现了。

8.D9.C10.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品味感悟

(一)11.虽有自卑,但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

 12.感到难过、幸福,但没有骄傲。

 13.作为成功者不去讥笑那些身处逆境的人,有一颗善良的心。

 14.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

太阳照得很温暖,很愉快。

 15.面对失败,要不屈不挠,充满自信;面对成功,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二)16.①属于 ②团结 ③认为……奇特 ④领着,引着 17.①书具 ②仲永 ③诗 ④仲永环谒这件事 18.生五年 仲永作诗 仲永 不使学 19.从这以后,人们指定某种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可以完成。

 20.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凭天资,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的学习。

积累创新

(一)21.老师像妈妈。

 22.美丽纯洁 23.(a)处表现杨老师的羞恼(难堪、生气)的心理。

 (b)处表现杨老师对恩师怀念、感激(崇敬)的情感。

 24.①老师的眼泪②老师的教诲(老师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或老师那慈母一样的爱) 25.可从“自信、乐观、宽容、豁达”等方面谈。

 

第二单元复习:

(一)生字积累

颠(diān)澎湃(pénɡpài)屏障(pínɡzhànɡ)哺育(bǔ)九曲连环(qū)气魄(pò)郝(hǎo)叟(sǒu)哽(ɡěnɡ)懊悔(àohuǐ)祈祷(qídǎo)捂(wǔ)惩罚(chénɡ)逼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