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417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docx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20-1遗传与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好探究性学习,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操作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章的开始,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主要安排了二个活动来讲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而要让学生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就要从生物性状开始学习。

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可利用一些活动来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进行教学,其次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来辨别遗传与变异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全封闭中学,教学条件一般,但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同时具有图、文、声、像、动画等效果,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校八年级学生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都能辨认,但却因没有理论知识作基础,因此不能对相关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

针对大多数学生求知欲,喜欢亲自动手操作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并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的总结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适当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

教学策略:

1.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

2.学法:

观察身边的现象、合作学习

3.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探究:

让学生亲自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2.利用趣味课件:

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再一次呈现在学生眼前,由现象认识上升到理论的水平。

教学方法:

1.分组合作探究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自主探究式的学生互动总结式教学法。

2.实验探究法:

利用趣味性课件并结合活动,图片、实物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教学

课前准备:

1.三种不同颜色的实物苹果。

2.多媒体课件:

人、植物或者动物性状和相对性状对比图片,多幅亲子照片以及搜集多种动物亲代与子代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学生熟悉的老师)

同学们都知道,自己与长辈相像,但又不完全相同,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你们注意看这张相片中的文老师与她儿子:

1、他们像吗?

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

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

(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导入性状的概念。

1、出示学习目标(提前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举例说出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等概念。

(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4)观察并描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性状与相对性状

活动1:

小游戏(出示几组图片)

(1)猜一猜:

这分别是谁的眼睛(刘翔与姚明)

猜一猜:

这是谁的鼻子(成龙)

你是怎么区分照片中的两个人的?

(twins----耳垂的不同)

总结:

像眼睛、鼻子、下颌、耳垂等这样的外部特征(看得见)属于形态特征。

提问:

你还能说出生物的哪些形态特征吗?

(学生举手发言)

(2)听听我是谁?

(准备几组学生熟悉的教师的声音)

猜测图中水果的味道怎么样?

(出示图片:

青橘子与黄橘子)

总结:

像动物的声音、水果的味道等这样的内部特征(看不见)属于生理特性。

(3)性状的概念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称为生物的性状。

考考你:

看看哪些是对人物性状的描写?

她是一个O型血的女孩儿,弯弯的眉毛下是一双生动的大眼睛,双眼皮,忽闪的睫毛长而弯。

笑起来,左脸颊上会出现一个小酒窝,露出她的小兔牙,显得十分的可爱。

她头上扎着个小辫子,喜欢穿红色的衣裳……

(出示9组性状对比的图片,引出性状的自我检测)

活动2:

性状的自我检测

1.对照左边8种性状,进行自我检查,并分别记录在书上。

2.自我检查完毕,请一位同学自愿逐项报告自己检查的结果,其余同学起立。

3.当报告者逐项报告检查结果时,每报告一项,请和报告者本项特征不一样的同学坐下(注意:

坐下的同学不能在站来!

4.统计最后和报告者一起站立的同学有多少。

讨论思考:

1.在这项活动中,如果最后没有人和报告者一起起立,说明了什么?

2.如果有人和报告者一起站立,继续检查他们的其他性状是否相同。

3.根据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

总结:

你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4)相对性状的概念

同一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总称为相对性状。

例如:

1、

同一种生物:

同种性状:

耳垂

不同的表现类型:

有耳垂、无耳垂

2、请判断下列性状是否是相对性状:

(出示几组图片)

人的直发和卷发、番茄的红果和黄果、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果皮的颜色:

红黄绿……

3、遗传和变异

活动3:

照片连连看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几组家庭照片,让学生给他们找亲人。

大家兴致勃勃,大多数能很快猜出来,部分让学生很犹豫,猜错了。

教师接着引导大家分析为什么有的很容易猜对,有的猜错了)

生:

有的照片跟某某同学非常的相似,他们有很多性状是一样的,一看就能看出来是一家子。

有的差异很大,所以猜不准。

师:

这说明什么呢?

请大家阅读98页的第一段文字。

并对重点字句圈点出来。

(学生快速阅读,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遗传: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举例说明: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出示其他亲子图片巩固)

(出示几组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和子女与子女之间存在差异的图片引出变异的概念)

变异:

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

亲子之间性状的差异包括两个层面:

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

举例说明“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

活动4:

欣赏漫画,并回答书本问题。

(多媒体展示法国著名漫画家奥诺.杜米拉的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下面我们来欣赏19世纪的两幅漫画。

(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讨论三个问题:

1、漫画中表达了什么生物学现象?

2、《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3、漫画里哪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种不可能?

为什么)学生讨论,各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

这里有些谚语大家来说说其中有哪些是遗传现象,哪些是变异现象?

(生基本能说遗传和变异现象)这说明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自然科学中,探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就是遗传学。

巩固练习:

1.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白毛与猫的白毛B.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

C.豌豆的高茎与矮茎D.金鱼的红眼与黑眼

2.下列各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

B.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C.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D.豚鼠的长毛和卷毛

3.“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俗语说明的生物现象是()

A.遗传  B.变异  C.生殖  D.发育

4.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是双眼皮,在生物学上这些形态、生理特征叫做()

A.基因  B.性状  C.遗传  D.变异

5.一只毛色为黄色的大狗一窝生下5只小狗。

其中3只小黄狗,2只小花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狗的毛色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_。

(2)狗的后代全部是狗,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

小狗的毛色不同,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

布置作业:

参考100页“思考与练习”第三题的性状调查表,可以自行设计,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家庭成员的性状进行调查,建议大家用数据统计,或者图示、表格等办法给大家呈现你的调查结果。

课堂小结: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板书设计:

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1、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现象∶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2、变异现象∶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差异的现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去总结生物学的概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并把所学到过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问题,在争论中解决了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活动中互动,让每个学生参与了探究学习的,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学评价:

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带给教师的最大挑战是角色的根本转变,即从知识的传播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转变。

在本节课的课堂上,可看到教师扮演了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作用只是一个问题的提供者、讨论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还课堂给学生,把发现权给学生。

整节课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中完成的,在课堂上,从有趣的遗传现象入手,再通过由表及里,由生活现象到理论水平的层层深入的学习模式,能激发学生不断求思进取的欲望,同时,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以及游戏活动的探究过程中,将本节的难点内容加以突破,这样的学习活动就显得轻松愉快,且条理清晰,易于掌握。

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的多种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或挂图,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阅读课文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列举有关动物行为的实例,激发学习生物课的热情,培养珍爱生命,关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2.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各种动物行为类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动物行为与其生存和生殖的关系。

课时安排

2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

雌狮追捕斑马,两只公鸡争斗、乌贼喷墨汁等动物行为。

不论是动物的本能行为,还是学习行为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方式。

本节我们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去研究和学习动物的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自身而言有什么意义。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取食行为

多媒体播放:

蛇的取食、水螅的取食、鹰的取食、狮子的捕食等多种动物的取食行为。

议一议: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如何取食的?

描述一下取食的过程。

哪些动物有贮藏食物的习惯?

动物的取食行为与动物生存有什么关系。

点拨:

动物的不同捕食方式和各种捕食行为得动物获得食物,并且贮食行为有利于动物度过食物稀少时期,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2、领域行为:

讨论:

观看课本插图狗的习惯,联系实际生活说说,狗的这种行为表示什么?

点拨:

狗撒尿做标记是在保卫自己的领地。

议一议:

你还知道动物哪些行为是它占领和保卫领域的行为?

点拨:

动物发出声音、散发气味、排放排泄废弃物等方式占领领地。

讨论:

动物的领域行为有什么意义?

点拨:

动物占有一定的领域后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它的资源,如食物、配偶等,给动物的繁殖和抚育下一代提供一个安全的区域,避免与同类的其他成员竞争。

3、攻击行为

多媒体播放几种动物攻击行为。

讨论:

你还知道哪些同种的动物之间的争斗现象?

什么是动物的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有什么特点?

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点拨: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称为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的特点是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

攻击行为在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4、防御行为:

议一议:

老鹰追捕野兔,野兔迅速逃跑,对老鹰而言这是它的攻击行为吗?

野兔迅速逃跑又是什么行为呢?

占拨:

老鹰追捕野兔,不是攻击行为,而是老鹰的取食行为。

对野兔而言迅速逃跑是它的防御行为。

讨论:

什么是动物的防御行为?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防御行为?

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点拨:

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就是动物的防御行为。

动物的防御行为利于动物躲避敌害,对动物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3应用联想巩固提高

例1老鼠将食物送回洞穴中贮藏起来,这是老鼠的什么行为?

对老鼠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例2在一群狮子静下来享受食物前,每只狮子通过猛咬、抓、和咆哮的方式决定是谁优先享用食物,狮子的这一系列表现是什么行为?

例3雄性犀牛总是不断在他活动的周围排出一些粪便,这是它的什么行为?

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例4枯叶蝶形如枯黄的树叶,食虫鸟难在枯叶中发现它,从而避免了枯叶蝶被食虫鸟吃了,有拟态行为的动物行为称为什么行为?

4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学习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中,知道无论是什么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5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开放探究。

第2课时动物的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

如鸟的筑巢、求偶、孵卵等行为,鳄鱼的产卵、哺乳动物的哺乳等行为。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繁殖行为

想想议议:

观察书中插图,动物和繁殖行为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繁殖行为?

点拨:

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育以及对后代的哺育等。

2、节律行为:

蝙蝠、老鼠、蟑螂等夜间出没动物的活动,鸟、狗、兔等到白天活动的动物,招潮蟹等海边活动的动物行为。

讨论:

随着地球、日、月的运转,动物表现出的周期性和有节律和行为是什么行为类型?

这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点拨:

随着地球、日、月的运转,动物表现出的周期性和有节律和行为是节律行为。

这种行为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的环境,利于动物的生存。

3、社群行为

说一说:

哪些同学可以说出蜜蜂的一些特点?

点拨:

蜜蜂是群体生活的,有工蜂、雄蜂、蜂王。

三种成员。

工蜂数量最多,雄蜂较少。

蜂王只有一只。

他们各自的职责不同。

讨论:

蚂蚁的群体和蜜蜂的群体相似,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对他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点拨:

蚂蚁的群体和蜜蜂的群体成员一样,有明显的分工,共同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存,有利于种族的延续。

想想议议:

你还知道哪些群体生活的动物的一些特征?

迁移:

狼王、狮王、猴王等。

3灵活运用巩固提高

例1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说的是什么行为?

例2青蛙等动物在温暖的季节活动,冬天则冬眠,这种行为属于哪种动物行为?

它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例3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什么特点?

4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我们学习了动物和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时,知道各种行为的特点,以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5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开放探究。

板书设计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

二、取食行为:

草履虫靠摆动纤毛取食;草原上动物靠视觉和听觉发现食物;黑猩猩用草棍钩白蚁;松鼠贮存食物

领域行为:

狗一路走一路排尿,狐狸散发难闻的气味

攻击行为:

盘羊为争雌性盘羊斗争

防御行为:

乌贼遇害喷墨;昆虫的保护色、警戒色

繁殖行为:

三刺鱼产卵;火烈鸟育雏

节律行为:

鸟类换羽毛;动物迁徙

社群行为:

蜜蜂、蚂蚁成窝生活,非洲草原上的狮群

随堂练习

1.动物行为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2.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间活动的行为属于( )

A.昼夜节律   B.潮汐节律  C.季节节律  D.没有节律

3.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

A、行为过程是否激烈  B、行为结果有无伤亡 

C、行为双方是否同种  D、行为双方是否主动

4.尺蠖静止不动时,形态象一段树枝,这属于()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节律行为

5.白居易诗: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这描述的是母燕的()

A.社群行为B.繁殖行为C.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

6.人类养蜂取蜜,是利用了蜜蜂的()

A、攻击行为B、繁殖行为C、贮食行为D、防御行为

7.下列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

A、母鸡带领小鸡觅食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

8.“蜻蜓点水”与下列哪种动物的行为结果相同()

A、母鸡孵卵  B、鲤鱼产卵C、蝙蝠捕捉蚊子D、海豚戏水

9.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A、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B、两只雄海豹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

  C、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 D、螃蟹反击天敌的进攻

10.用线段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与所属的行为类型

  金龟子遇敌假死繁殖行为

  雌鸟衔虫喂养雏鸟防御行为

  天鹅的按时迁徙社群行为

  饿狗为食物而争斗攻击行为

  蚂蚁间的分工合作节律行为

秋天大雁南飞 取食行为

啄木鸟给树“治病”

蜂王产卵

教学反思

本节要学习动物的七种行为类型,如果都用一种模式去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和疲倦,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第一课时由老师讲解,重点介绍动物这些行为的特点和如何确认区分这些动物行为的方法,在第二课时学习动物另外三种行为时,布置任务,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讲解,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讨论总结。

这种教学方法既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又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觉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讲解,对动物的行为的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