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623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

海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海南省议论文阅读8篇(2003—2018)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

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

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

“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

”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

这个解释有些道理。

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

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

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

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

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

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

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

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

A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

B《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

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

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

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

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

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

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

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

C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

D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7.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分)

18.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B.引出中心论点

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D.激发阅读兴趣

19.文章第③段说:

“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请简要回答。

(2分)

20.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21.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

请简述理由。

(2分)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参考答案】

17.(2分)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评分标准:

2分。

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8.(2分)A

19.(2分)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评分标准:

2分。

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0.(3分)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评分标准:

3分。

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1.(2分)放在A处最为合适。

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

【评分标准:

2分。

选择1分,分析理由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2018海南)

俭以养德

张玮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带高档。

但你们知道吗,著名主持人汪涵的手机居然是个便宜的“老古董”,甚至连智能手机都不是。

现在的他身价与日俱增,但他从不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生活消费上,而是潜心学习,专心工作。

因此,他的主持功力越来越强,修养和学识也不断提升,成为了中国主持界的翘楚。

鲁迅说:

“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生活和工作是相连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

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华丽。

1962年夏天,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

“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余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

回溯历史,从井冈山、延安到西柏坡,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

④可是有些人,终究不能坚守节俭底线,迷恋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自己一年工资十来万,爱人是央企领导,一年也有几十万收入,足够过上宽裕的生活。

但他还是不能坚守“俭”字,丢弃了节俭的意识,纵容自己的贪欲,结果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最终害人害己。

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他面对镜头失声痛哭、追悔莫及。

⑤《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

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渗入人们的生活,它使人们拥有安逸、闲适平和的心态。

而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

因为你获得越多,就愈贪婪,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个人要成功,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保持简朴的作风。

试想,如果汪涵取得成就后,就开始追逐名利和享受,他还能不断取得进步成为主持界的精英吗?

如果老一辈革命家不坚守节俭底线,而是贪图享乐,我们国家还能历经艰险成长起来吗?

⑦               。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7年04期有删改)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2分)

答:

         

19.文章第④、第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20.下面四个例子均来自课文,能够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2分)

A.在买牡蛎时,我给于勒10个铜子的小费,母亲吓了一跳,骂我是疯子。

——《我的叔叔于勒》

B.父亲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回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台阶》

C.在鲁镇,只有阔绰的穿长衫的人才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

D.杨二嫂由于生活不景气,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每日必到,或是拿走手套,或是拿

碗碟等小东西。

 《故乡》

21.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给文章补写结尾,回应论点,总结全文。

(3分)

答:

         

 

【参考答案】

18.(2分)俭以养德(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9.(4分)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这一典型的事例,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不能坚守节俭的底线,最终害人害己”的论点。

第⑤段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了《左传》和白居易的名言警句有力的论证了“节俭可以给人带来益处,奢侈会把人推向深渊”这一论点。

【评分标准:

4分。

论证方法2分,作用2分。

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语文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2页(共3页)

20.(2分)B

21.(3分)示例:

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做到,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操守,硪砺自己的德行,不断提升自己!

【评分标准:

3分。

回应论点给1分,能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语言总结全文给2分。

有欠缺酌情扣分】

(2017海南)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周云龙

①“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

无数事实也表明,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

②屠呦呦就是用心专一的典型。

55年里,除了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无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的环境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

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的钱伟长,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

他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研究。

终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获得重要成就,被人称为

“万能科学家”。

屠呦呦、钱伟长的事业轨迹似乎在提醒人们:

获得成功的途径,唯有专一。

③反之,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

明熹宗朱由校不专一治国,痴迷木匠,虽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

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

有一位著名的骨科专家,担任医院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不专一于“正业”,热衷搞房地产开发,虽然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地盘不断拓展,但诊断、医疗的服务质量却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医疗事故频发,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

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专一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④荀子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追逐上。

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

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步入歧途。

⑤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

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0日04版有删改)

2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25.选文的第②、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26.下列四句名言中,能够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2分)

A.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B.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梁启超

D.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

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杨绛

27.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

(3分)

 

【参考答案】

20.(2分) 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

评分标准:

2分。

回答“获得成功的途径,唯有专一”给1分。

21.(4分) 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通过列举具体典型的事例从

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论证了“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这一中心论点。

评分标准:

4分。

论证方法2分,作用2分。

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2.(2分)C

23.(3分)阐述“专一”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并深化中心论点,得出结论。

评分标准:

3分。

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016海南)

笑对困难与挫折

佚名

①挫折和顺利,失败和成功,都是完整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转换。

人们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动人的音乐多为悲凉的音乐,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面对挫折呢?

②挫折虽带给人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

科学家贝弗利奇说:

“人们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③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的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过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

  

                                    。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④挫折是我们最挑剔的朋友,它时时刻刻都在准备与你翻脸。

但是不管怎么说,它最终还是你的朋友,当你真正接纳了它并且决心战胜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它也挺忠诚的。

挫折又是一剂良药,它有着“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功效。

你也许遇到过什么重大挫折,那时你会很悲伤,但软弱不是办法,你应该抬起头来,向生活挑战,你会惊讶地发现,挫折不过如此。

⑤只要坚定信念,勇敢去挑战挫折,就可以拔云见日,踏上成功的大道。

吴晶,江苏泰兴的一个普通女孩,在一岁时因一场疾病成为盲人,她没有向命运屈服,凭着惊人的毅力,先后攻读了英语、西班牙语、瑞典语三门外语。

她不俗的经历加上优异的成绩打动了数所中外名校,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先后给她发来了录取通知书。

正所谓: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⑥生命似洪水奔流,只有遇到岛屿和暗礁,生命之水才会激起美丽的浪花。

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失去了面对挫折的勇气!

笑对困难与挫折,勇于在困境中磨砺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破茧成蝶!

(选自《阅读鉴赏大典》有删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6.下列四句名言能填入第③段划线处,作为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屈原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富兰克林说:

“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C.莎士比亚说:

“如果今天能做到有所节制,下次就容易做到,再下次就更容易做到,因为习惯能改变人的本性。

D.巴尔扎克说:

“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17.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18.文章第⑥段说“生命似洪水奔流,只有遇到岛屿和暗礁,生命之水才会激起美丽的浪花”。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分)

 

【参考答案】

15.笑对困难与挫折。

或:

笑对困难与挫折,勇于在困境中磨砺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破茧成蝶!

16.D。

17.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

作用:

通过具体事例和引用名言,论证了“只要坚定信念,勇敢去挑战挫折,就可以拔云见日,踏上成功的大道”的论点或“笑对困难与挫折,勇于在困境中磨砺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破茧成蝶”的论点,使全文论证更充分,更有说服力。

18.在生命的历程中,笑对困难与挫折,勇于在困境中磨砺自己,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表达顺畅,意近即可)

(2012海南)

谈尊重

漠漠

①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

②什么是尊重?

从人的本性看,人是不满足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或自己所在的集体的任何事物,总比别人的好。

那么,尊重就是照顾他人的体面,不伤及,或不严重伤及他人不满足的本性的行为。

 ③尊重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可以表达的姿态。

近期儿子要求上网玩游戏,他妈妈却极力反对,指出玩游戏会忘记写作业、电脑有辐射不利于身体健康等等,说出一大堆理由。

其实儿子上网都是玩些有趣的智力游戏,玩一次也就一小时左右。

所以我认为,儿子的要求并不过分,应当同意。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尊重。

④另外一件事,昨天我带着儿子去一位同事家。

同事儿子结婚,人们正在用彩色气球布置房间,营造喜庆氛围。

儿子对彩色气球非常喜欢,向主人家提出要几个来玩,主人家同意了,儿子就拿了几个回来。

不料却遭到他妈妈一顿呵斥,认为不该拿别人的东西,儿子委屈地哭了。

分析一下,儿子尚不晓事,想得到一个喜欢的玩具,是他的本性使然,而且也经过主人家同意,并无过错。

其实主人家也是尊重儿子,是一种姿态。

当然,教育儿子不要随便要别人的东西,从小培养一种洁身自爱的美德,无可厚非,但那是另一回事了。

⑤尊重是双向的,平等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尊重往往成了一种单向性。

比如说,下级尊重上级,徒弟尊重师傅,学生尊重老师,儿女尊重父母等等。

不可否认,这样的尊重有合情合理之处,却也滋生一些矛盾,压制了公正和平等。

上下级之间,下级要尊重上级的地位和指示,上级也要尊重下级的人格与意见,这叫平等尊重。

朋友之间,不揭别人的短处,不伤及他人的面子,就是一种尊重;聆听是对说话人的尊重,微笑是对别人行为的尊重;阅读别人文章,给出中肯的评价,是对作者辛勤写作的尊重。

尊重不用刻意为之,一点一滴,一个小小举动,足以让人体会明白,由此产生感激之情。

⑥尊重必须有度。

轻描淡写的尊重,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让人产生反感。

夸大事实的尊重,那是溜须拍马的行为,让人恶心。

不偏不斜,平等相对,那才是真正的尊重,我觉得它犹如春风拂面,冬日暖阳。

⑦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

尊重,是无私的阳光,愿它普照人间。

(选自《天津工人报》2010年7月8日,有删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

16.文中第③—④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举例(事实)论证。

通过具体事例,形象地阐述了“尊重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可以表达的姿态”的观点。

17.文中第⑤段中加点的“这样”指的是哪些内容?

(3分)

下级尊重上级,徒弟尊重师傅,学生尊重老师,儿女尊重父母等等

18.文章最后一段中说“尊重,是无私的阳光,愿它普照人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尊重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姿态,是双向的、平等的,是无私的,它犹如阳光一般能温暖人心,所以说它能普照人间。

(2011海南)

主动拥抱生活

俞敏洪

①有的人一辈子活得充满快乐、惊喜和收获,而有的人却活得充满平庸、无聊和失败。

主动拥抱生活和被动接受命运,是这两种人的分水岭。

②在美国工商管理学院的入学能力测试GMAT考试中,语法考试有一个特点,就是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对错考试。

在一般的英语语法考试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都被认为是正确的表达,但在GMAT考试中,假如一句话能用主动语态来表达而用了被动语态,就算是绝对的错误。

比如说“作业被我做完了”一定要说成“我把作业做完了”才对。

只有当实在找不到主动者时才能用被动语态,如窗户破了但又不知道是谁打破的,才能说“窗户被打破了”。

③这种考试中对主、被动语态的敏感区别,背后隐藏了一个重大的命题,那就是参加考试的人面对所发生的事情是用主动思维还是用被动思维的区别。

一个习惯于被动思维的人会不自觉地用被动的方式来回答问题,而一个拥有主动思维的人则时刻会考虑主动地解决问题。

凡是拥有主动心态的人,都比较容易成为出色的管理者。

所以GMAT考得不是纯粹的语法问题.而是在语法背后隐藏的一个人的心态问题。

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被动的生活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一种行为无意识。

我们像牛一样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牵着鼻子向前走或原地转圈子,但由于被牵的太久了,就忘了我们是被牵着鼻子在生活,有时候不被牵着还感觉不舒服。

我们每天晚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电视机所消耗了,我们打开电视不断地换着频道,很少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有意义的节目,一晚上的宝贵时间就这样被浪费掉了。

到最后很多人都得了电视被动症,在电视上学不到任何东西,离开了电视又活不下去。

⑤主动,要求我们拥有一种积极的心态,我们天天喊着要改变生活,要取得成功,但一个被动者是不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

⑥当你发现自己陷在一种无能为力的生活境地时,你首先要有勇气走出这种生活,而走出这种生活又需要你放弃原来的既得利益和习惯。

人最坏的习懒之一就是抱住已经拥有的东西不放,其实一个人只要舍得放下自己的那点小天地,就很容易走进宇宙的大世界。

有的人一辈子活得充满快乐、惊喜和收获,而有的人却活得充满平庸、无聊和失败。

究其原因,主动拥抱生活和被动接受命运,是这两种人的分水岭。

(选自《青年文摘·彩版》)

12.为什么主动拥抱生活的人,活得充满快乐、惊喜和收获?

(3分)

13.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3分)

我们像牛一样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牵着鼻子向前走或原地转圈子,但由于被牵的太久了,就忘了我们是被牵着鼻子在生活,有时候不被牵着还感觉不舒服。

答:

14.第①段的内容在文章的结尾段再次出现,有何作用?

(2分)

15.本文传达出比较积极的生活态度,你从中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发,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体验来谈一谈。

(4分)

答:

 

【参考答案】

12.因为主动拥抱生活的人,有积极的生活心态,他们容易从小我的天地走进宇宙的大世界,从而拥有成功。

或:

因为主动拥抱生活的人拥有主动的思维,时刻会考虑主动解决问题,从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3分,答案前部分是原因,后部分是结果,只答其一给2分;原因只抄题干,给l分。

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13.运用比喻论证,借助“牛被牵着鼻子走”的状态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多数人处于一种行为无意识的被动生活状态中。

(3分,答比喻论证效果的给2分,结合例子分析效果给1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14.作用:

首尾呼应,强调文章观点。

(2分,答一点即可给满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15.示例:

从中受到启发;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主动地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上,我不够自觉主动,总是等老师安排了作业我才想到要去翻开书本,从没想到要自觉主动地看书做练习,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想我应该化被动为主动,时刻让心中有股内驱力,这样学习才能进步。

(4分,谈启发得2分,能联系实际得2分,语言流畅,言之有理即可)

(2010海南)

发现自己

①歌德年轻时候立下的志向是成为一个画家。

为此他付出了艰辛,努力提高自己的画技,却始终收效甚微。

直到4哕的时候,他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那些大师们的杰出作品之后,终于清醒了:

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也难以在画界有所建树。

在痛苦和彷徨中,他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改攻文学,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

②的确,发现自己并不容易。

这是因为,发现自己,用的是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标准,掺杂了大量主观的、情感的、个性化的因素,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够全面、客观、公允,其正确性也因此打了折扣。

自己看自己难,难就难在“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

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

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

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