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964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docx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原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上海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此前后,全国各地在准备建党的同时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5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

1925年1月,在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5年11月,为团结一切抗日青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党决定将共青团组织改造成为民族解放性质的抗日救国的青年团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党中央在1946年10月提议建立民主青年团。

1949年元旦,党中央又作出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

1949年4月,召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大会还决定把解放前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历次代表大会衔接起来。

“文化大革命”10年,团的工作被迫处于停顿状态。

1978年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2年12月,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8年5月,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3年5月,共青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8年6月,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了现任团中央委员会。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首先在上海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此之后,其他地方的共产主义小组在筹备建党的同时也在当地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立即着手正式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5月,在党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

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6年11月,为团结一切抗日青年,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党决定将共青团组织改造成为民族解放性质的抗日救国的青年团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人民解放战争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党中央在1946年9月提议建立民主青年团,并且在解放区开展试建青年团工作。

1949年元旦,党中央作出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49年4月,在党中央的关怀领导下,召开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完成了青年团组织的重建工作。

此后,青年团跟随中国共产党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7年5月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大会还决定把改名以后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历次代表大会衔接起来,依照次序加以排列,并确定下一次团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名称为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但是此后由于中国在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过程中,曾经一度出现曲折,所以从1957年开始截至

到20世纪末,共青团在43年中只召开了6次全国代表大会,而其中5次是在共青团跟随中国共产党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后召开的。

1998年6月召开的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则标志着中国共青团已经进入跨世纪的历史征程。

如今,已经迈入21世纪的中国共青团正在团结带领全中国各族青年,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

中国共青团团史: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原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从思想上、组织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上海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同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准备建党的同时,也开始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此前后,各地在准备建党的同时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5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

这标志着中国共青团第一次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完全统一,成为中国青年的核心力量。

1925年1月,在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5年11月,党为着团结一切抗日的青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决定将共青团组织改造为民族解放性质的抗日救国的青年团体。

于是全国各地先后出现各种各样的青年抗日救国团体。

在国民党统治区,有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武汉青年救国团、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和抗日战争的民主青年同盟等;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根据地,有青年救国会和青年抗日先锋队。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党中内在1946年10月提议建立民主青年团,经过两年的试办,1949年元旦,党中央作出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

1949年4月,召开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在会,宣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时决定,把解放前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历次代表大会衔接起来。

“文化大革命”期间,共青团的系统领导被破坏,团的工作被迫处于停顿状态。

1978年10月,在党的关怀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通过了新团章,团的系统领导和全国性工作全面恢复。

1998年6月,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修改了团的章程,选举了现任的团中央委员会。

共青团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团的全国领导机关是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团的全部工作;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和常务委员会闭会期间,书记处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负责全团的日常工作。

团章规定,凡年龄在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中国共青团充分发挥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共青团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拥护党的纲领和路线,把党的指示和要求变成团的自觉行动,为实现党的奋头目标发挥了团的作用;造就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团早期的许多领导人,团的各个时期的各级团的干部和团员,许多都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栋梁之才。

共青团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形成了它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朝气蓬勃、实事求是”、“议大事、管本行”、“开风气之先”等等。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左上角缀黄色五角星,周围环色绕黄色圆圈,象征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它象征着共青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中国共青团代团歌为《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实施团员证制度。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是团员政治身份公开的、法定的证明。

团员证封面为墨绿色,象征着青春和朝气蓬勃的青年运动;封面上方印有红色烫金团徽;象征着共青团是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作出关于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和向张海迪学习的决定。

同日,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王震到会祝贺。

5月9日,中共中央在对共青团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开展学习、宣传张海迪活动的报告》的批复中,殷切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要深入地向张海迪学习,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分别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张海迪。

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向张海迪学习。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椎管瘤,身体高位截瘫,有2/3失去知觉和功能。

她以惊人的毅力同疾病顽强抗争,努力为人民发热发光,作出了健康人难以作出的成绩。

她自学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她还自学了4门外语,翻译了许多作品和资料。

在共青团历史发展长河里,我们可以看到临危不惧、舍身炸碉堡的战斗英雄董存瑞,面对敌人铡刀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刘胡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还有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走在时间前面的王崇伦,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张海迪,在洪水中英勇牺牲的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还有叫响“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时代强音的北大学子和中国女排,等等,这样的先进人物和英雄群体灿若群星、数不胜数。

他们是我国优秀青年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光荣业绩将永远铭记在共青团的记忆里,镌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特别是在共青团的历史中,一茬又一茬团干部在党的培养下,继承和发扬共青团的光荣传统,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接受锻炼,健康发展,为党源源不断的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他们同样也是共青团的光荣和自豪。

河南是全国较早建立共青团组织的省份之一。

1922年共产党员李之龙在郑州、开封等地筹建青年团组织,1923年青年团员冯品毅在开封第一师范,建立了河南第一个团支部,1925年共青团河南省委的前身——共青团豫陕区委在洛阳成立,1927年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委员会,从此,河南团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开始了革命和建设的征程。

在大革命时期,河南团员青年积极参加二七大罢工等革命活动,在“一二·九”运动中,河南青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青年组成或参加的光明话剧团、河南救亡协会、开封孩子剧团等数百个青年团体,活跃在中原大地。

新中国成立初期,翻身得解放的河南青年爆发出极大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革命劲头,全省80%以上的青年农民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近百万城乡青年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河南青年志愿垦荒队”、“为社会主义立功”等活动,激励广大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不懈奋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河南共青团围绕党政大局,服务青年成才,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

“五讲四美三热爱”、“河南青年黄河防护林”、“青年人才开发”、“富民兴团工程”、“共青扶贫示范村”建设、“百日百乡百万农村青年科技文化大集”等活动蓬勃兴起,为全省的改革和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进入新的世纪,全省各级团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青年文化、青年创业、青年人才、青年中心为重点,着力推进河南青年文化行动、河南青年创业和创新行动、农村青年致富成才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等项工作,竭诚服务青年和发展青年,团的自身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团建基础工程、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青年志愿者行动等多项工作受到了省委和团中央的肯定,走在了全团的前列,团的各项事业实现了新的发展。

河南团组织成立以来80多年的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团员青年在共青团这个大学校、大熔炉中锻炼成长,从挡车工人赵艳红、弃商从戎的李昆兰、青年英雄徐洪刚、张环礼、乒乓巨人邓亚萍、杰出务工青年李学生、魏青刚,还有红旗渠建设的青年突击队,分布在各个行业的“青年文明号”集体,活跃在城乡各地的青年志愿者集体,等等,他

们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其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原儿女为河南革命和建设、改革和发展奉献青春。

今天,在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中,我们回顾团的历史,就是要使大家加深对团的性质、职能和责任的理解,就是要使大家增强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团的干部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可以说,共青团83年走过的光辉历程,是一部团员青年高举理想旗帜,为探求真理、实践真理不懈奋斗的历史;是一部团员青年发扬革命精神,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无私奉献、赢得光荣的历史;也是一部团员青年牢记使命,在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哺育下,奋发成才、茁壮成长的历史。

今天,无论是在座的每一名共青团员、团的干部,还是过去曾经是一名共青团员、团的干部,我们都应该自豪的说: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二、把握时代要求,谱写新时期共青团的新篇章

当人类进入了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正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那样,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国内外敌对势力分化、西化我们的图谋并没有改变。

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出口大国,在出口产业中音像业位居第二,仅次于航天业,占了国际市场的40%。

有人讲,这是文化倾销;也有人讲,这是文化侵略。

在这种东西方文化的激荡和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一方面,催生了青少年的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现代观念,另一方面,也使西方的价值观和思潮涌入进来,使一些青年人放弃理想、消解责任、游戏人生,对团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从国情省情来看,按照党的十六大的总体要求,全国人民正在党的带领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今天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对“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确定新的规划,提出新的目标任务。

就我省来讲,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新的要求,希望我们紧紧抓住难得机遇,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积极发挥独特作用,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努力走在前列。

按照这一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这些既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共青团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从青年群体变化上看,青年是最活跃的社会群体,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借用物理学的语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流向多样,不单是工、农、商、学、兵可以界定,出现了许多社会人、边缘人、务工人等等,青年流向多样化。

二是流量集中,青年主要是由农村向城市、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集中,向高校集中。

三是流速加快,在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时间相对减少,跳槽的多,今天在农村,明天就进城,岗位流动在加快。

就青年的思想观念而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青年有责任感、有进取心、务实、向上,这是主流;但也存在价值观念多元、理想信念动摇,乃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的现象和倾向。

青年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对青年一代的评价,任何时候都要看主流、看发展,客观全面,不可偏废。

作为团组织,作为青年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清醒、客观,理直气壮的为青年说话。

既不能人云亦云,否定青年,也不能一味迁就袒护青年。

而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热情关怀,严格要求。

当然,面对青年群体的新变化,团组织也存在明显的不适应,与青年选择和需求多样化相比,与青年群体结构变化相比,都需要改进。

比如工作方法落后、组织覆盖有限、基层缺乏活力、服务职能滞后、服务能力不强等,需要不断的加以改革,加以创新。

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和青年群体的新变化,给共青团带来了新挑战,也赋予了共青团新的发展机遇。

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干部、全体共青团员都要以新的责任和使命,

进一步增强团组织在服务党政大局中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在推进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广大团员青年中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在自身建设上的凝聚力,用青春的奉献和创造,为共青团赢得新的光荣。

为共青团赢得新光荣,最根本的就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党的坚强助手和可靠后备军。

任何时候都要牢牢把握这一根本要求,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团,构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

为共青团赢得新光荣,最重要的是履行育人职能,努力造就一大批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党赋予共青团的特殊政治要求。

要坚持理论育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实践育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学习实践中奋发成才;要坚持文化育人,全面实施河南青年文化行动,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做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坚持服务育人,切实为团员青年健康成长、创业发展办实事、办好事。

为共青团赢得新光荣,最关键的是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在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走在中西部发展前列的宏伟目标,是新阶段河南共青团赢得新光荣、创造新业绩的主战场。

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继续以“小康社会献青春、中原崛起建功业”为主题,广泛开展河南青年创业行动、河南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等,引导团员青年诚实劳动,忘我工作,争创一流的业绩。

为共青团赢得新光荣,最本质的要求是竭诚服务青年、发展青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

要把服务青年、发展青年作为立团之本,兴团之策,紧扣青年学习成才、就业发展、权益维护等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希望工程、助学行动、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青年志愿者服务贫困县计划等活动,真心为团员青年办实事,送温暖,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

为共青团赢得新光荣,最基础的是坚持党建带团建,切实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切实把团建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格局之中,做到规划同步定,任务同步下,活动同步搞,考核同步做,不断优化团的建设环境。

要不断深化实施团建基础工程,坚持整建一批、巩固一批的原则,对农村、社区、学校、国有企业等瘫痪软弱的团组织进行整顿,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开展活动,巩固建设成果。

坚持团建创新,加大对外出务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新兴领域团的建设力度,规范团委、放活支部,把团组织建在工地上、建在生产线上、建在产业链上,加强流动团员管理,实现对团员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农村和城市社区青年中心是新型的青年组织形式,要选准活动载体,依托项目支撑,创新组织形式,提高建设水平,使之成为联系青年的新纽带,服务青年的新平台。

要坚持团的建设、活动、服务一起抓,努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基层组织体系和自我运转能力更强、团员参与程度更深、社会化水平更高、更加富有效能的团组织的运行机制。

为共青团赢得更大光荣,对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来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我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业绩,履行好职责,使团的事业在一茬一茬团干部的奋斗中永葆生机和活力。

三、抓住宝贵机遇,确保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取得成效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

开展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宝贵机遇。

团省委已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文件,为全省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提供了组织保证。

近年来,河南各级团组织坚持党建带团建,强力实施团建基础工程,全省团员总数达到了516万,团青比例23.7%,基层团委(团支部)16万个,团的基层组织数和团员数量都处于历史最高点,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全省每年申请入团的青年100多万,平均每年发展团员78万,我省现有的516万团员,大多数是近5年发展的新团员,缺乏集中学习和教育,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例如,农村团员流动的情况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按期缴纳团费、不参加组织生活等现象,造成一些团员组织观念淡化,对增收致富的渴望高于对团组织的向往,形成了一些“口袋团员”;在企业和一些白领阶层中,对“效益”的追求远高于对“先锋”、“模范”等价值的追求;一些学生团员对班级的重视高于对“团支部”的认同,缺乏对团组织的归属感;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由于新进公务员和招聘人员相对较少,团员数量和规模逐年减少,团的活动开展也相对较少,团员意识逐渐淡化,发挥作用不够。

这些虽然是存在于部分团员之中,但与团员的称号是不相称的,与团组织的使命是不相容的。

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广大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模范意识,提高团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们要紧紧抓住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契机,着力解决团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教育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重点要做到“六个一”。

1、把握一个主题——永远跟党走。

“永远跟党走”是对共青团的政治要求,是共青团的政治优势,是这次教育活动的灵魂。

把握这一主题,就要按照省委组织部、省委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团省委的统一要求,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纳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中,作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督导、同步表彰。

要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贯穿始终,使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认识党、热爱党、紧跟党,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要把“永远跟党走”体现在团的建设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的具体行动中,切实保证共青团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突出一个重点——理论学习。

学习好、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次集中教育活动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

结合各地各单位的实际,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引导团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章》《团章》、、党史、团史,不断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上党课、团课,学习英模、参观党史展览馆、革命纪念地等方式,对广大团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团员加深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和理解。

团省委将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永远跟党走’河南省百万团员青年党团知识竞赛”,还将开设网上论坛、举办演讲比赛等,进一步掀起学习高潮,使广大团员青年明确方向,增强信心,发挥作用。

3、打牢一个基础——基层组织建设。

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在教育活动中,以党建“三级联创”带动团建“三级联创”,以选配“双强”团支部书记为重点,消灭农村团建空白点,整体提高农村团建工作水平。

以社区党组织“三建”(建党组织、建活动阵地、建服务体系)为契机,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扩大团组织对社区团员青年的覆盖。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及时调整、巩固企业团的组织,以活动促活跃,以建设促发展。

要适应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继续采取单位建团、联合建团等多种形式,加大团建工作力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团率。

在学校,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紧紧围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