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考试题及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221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考试题及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考试题及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考试题及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考试题及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考试题及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考试题及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考试题及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考试题及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考试题及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考试题及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考试题及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考试题及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考试题及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考试题及详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指利用酶作为分析工具来测定特定物质量的方法。

(P97)

终点法:

指借助酶反应使被测物质定量地进行转变,在转化完成后,测定底物、产物或辅酶物质等的变化量的方法。

反应速度法:

是指通过测定酶促反应速度对被测物质进行定量的方法。

(P104)

酶循环放大法:

指利用底物的专一性,使微量的底物“增幅放大”以达到定量目的的方法。

(P107)

电泳:

指带电粒子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移动,依据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行为不同进行分离的技术。

(P111)

电渗:

液体的涌动现象。

(P113)

电泳迁移率:

带电粒子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移动的泳动速度。

SDS—PAGE:

向样品加入还原剂和过量SDS,SDS是阴离子去垢剂,是蛋白质变性解聚,并与蛋白质结合成带强负电荷的复合物,掩盖了蛋白质之间原有电荷的差异,是各种蛋白质的电荷/质量比值都相同,因而在聚丙酰胺凝胶中电泳时迁移速率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大小。

是分析蛋白质和多肽、测定其分子量等常用的方法。

梯度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

比移值:

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

等电聚焦:

利用蛋白质分子或其他两性分子等电点的不同,在一个稳定的、连续的、线性的pH梯度中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的一种电泳方法。

(P126)

两性载体

色谱法:

指借助物质在两相间分配原理的不同,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技术。

(P131)

边缘效应:

指板层中部斑点的Rf值小于两侧斑点的Rf值的现象。

(P137)

放射性比度:

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

分离度:

用以判断分离物质在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常用为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托尾因子:

是通过计算5%峰高处峰宽与峰顶点至前沿的距离比来评价峰形的参数,目的是为了保证色谱分离效果和测量精度,常用T来表示。

牛津单位:

在标准情况下,能完全抑制50mL肉汤培养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生长的青霉素最低含量为一个牛津单位。

(P159)

稀释单位:

指能完全抑制1mL肉汤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标准菌株生长的最低含量。

重量单位:

指以抗生素的生物活性部分的重量作为效价单位。

(P160)

旋光性:

当光通过含有某种物质的溶液时,使经过此物质的偏振光平面发生旋转的现象。

比旋度:

指偏振光通过长1dm且每1ml含旋光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额波长和温度下的旋光度。

稀释法

比浊法

琼脂扩散法(管碟法)

生物检定:

指利用药物对生物体所引起的药理作用来测定药物的生物活性或效价的一种方法。

(P210)

容量分析法:

依据已知浓度的标准试剂溶液与被测定的一定量供试品药物完全作用所消耗的标准试剂的体积,来计算被测定药物中有效物质含量的方法。

(224)

直接滴定法:

是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的一种方法。

(P224)

逆滴定法:

指加入定量且过量的滴定剂使之与待测物质反应,然后用另外的试剂滴定过量的滴定剂,进而对待测物质进行定量的方法。

维生素:

指一类维持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p237

电位滴定法:

指在滴定过程中通过测量电位变化以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化学聚合117

光聚合:

利用光照加速化合物单位体之间共价链接的现象。

微分比容:

当加入1g干物质于无限大体积的溶剂中时,溶液的体积增量。

茚三酮反应:

双缩脲反应:

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结合生成复杂的紫红色化合物。

(p277)

等电点:

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所带净电荷为零,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福林酚法:

利用蛋白质与福林酚试剂反应后形成的化合物可在75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蛋白质换算系数:

指含有1g氮的蛋白质重量,一般为6.25.

甲醛滴定法:

依据一分子氨基酸与两分子甲醛反应生成一个氢离子,在用已知浓度氢氧化钠滴定氢离子以确定氨基酸含量的方法。

非水滴定法:

在冰醋酸中用高氯酸标准溶液滴定测定氨基酸含量的方法。

酶:

是一种生物来源的特殊化学催化剂,即生物催化剂。

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酶的高效性:

酶催化较一般催化反应速度高105~1013.

酶的绝对专一性:

即一种酶仅能催化一种底物的生化反应。

如脲酶只能催化尿素降解成氨和碳酸盐,即使是尿素衍生物也不能被脲酶水解。

酶的相对专一性:

即一种酶仅能催化相应的某一类化合物或具有某种化学键的物质的变化,如脂肪水解酶能分解脂肪,蛋白质水解酶分解蛋白质,a-淀粉酶可水解淀粉,这些酶不能相互调换。

酶的立体结构专一性:

及底物有立体异构体时,酶只能以其中之一作为底物。

酶的活力:

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的活力单位:

酶的活性单位(U)是酶活性高低的一种度量,用U/g或U/ml表示。

酶的比活力:

酶的比活力是指每毫克酶蛋白所含有的酶活力。

用U/mg表示。

恒比活力:

多肽生长因子:

(1976年)定义:

细胞生长因子是指在体内和体外对动物细胞或机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物质,它们不是营养成分,主要由多肽构成,故称多肽生长因子。

按现在细胞因子的作用性质进行定义:

多肽调节因子实际上是一系列存在于机体内的,对机体有很强效应的细胞调节因子。

肽图分析:

肽图分析可作为与天然产品或参考品作精密比较的手段。

与氨基酸成分和序列分析合并研究,可作为蛋白质的精确鉴别。

同种产品不同批次的肽图的一致性是工艺稳定性的验证指标。

蛋白质免疫印记法:

将等电聚焦电泳后的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素纸上。

免疫印迹的基本原理是借助聚丙酰胺凝胶技术,将生物活性物质高效分离,再与固相免疫学方法相结合。

细胞病变抑制法:

该法主要用于干扰素的效价测定,采用CPE抑制为基础的抑制微量测定法。

H3—TdR掺入法:

通过比较待测样品与标准品之间对检测细胞促增殖能力的强弱来确定待测样品的活性。

微量酶检测法(MTT):

通过比较待测样品刺激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强弱来确定样品的活性。

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系指以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其代谢产物等为起始原料,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相应技术制成,并以相应分析技术控制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的生物活性制品,可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

异烟肼法:

甾体激素C3上酮基及其某些其他位置上的酮基都能与常用的羰基试验如异烟肼、2,4-二硝基苯肼及氨基脲等缩合反应产生有色物质,在一定波长下可比色,作为含量测定的依据,异烟肼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一种。

激素:

由内分泌细胞所产生的微量化学信息分子,这些物质通过扩散或被血液转运到作用细胞或器官,从而调节细胞或器官的代谢,并有反馈性地调节机制以适应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也有协调体内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的作用。

保护指数:

动物经抗原免疫后,其耐受活菌或活毒攻击相当于未免疫动物所耐受量的倍数。

抗毒素单位:

一个抗毒素单位定义为将抗毒素与一个L+量(致死限量,指与一个国际单位抗毒素混合后在一定时间杀死一只规定体重动物的最小毒素量)的毒素作用后,注射小鼠仍能使该小鼠在96h左右才死亡的最小抗毒素量。

絮状单位:

一个絮状单位定义为能与一个单位抗毒素首先发生絮状沉淀反应的类毒素或毒素的量。

二、问答题

1、生物药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有哪四个方面?

答:

(1)药检,包括原料药和制剂的检验。

(2)进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3)进行运输储存质量控制。

(4)进行临床分析。

2、中国药品质量标准分为哪几种?

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

3、2000年版《中国药典》的内容分为几部分?

两部。

一部收载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

第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等。

4、生物药物质量标准的特征是什么?

权威性、科学性、进展性。

5、试述生物药物检验工作的基本内容?

1、学习分析生物药物的若干方法及新技术。

2、生物药物测定及药品检验。

3、体内药物分析4、生物药品制品的标准制定。

6、一般杂质检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费休法测水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在平板菌落计数法中向培养基中加入TTC的原理是什么?

如何鉴别大肠杆菌、沙门菌、绿脓杆菌?

1、平行操作原则,包括仪器的配对性及供试管与对照管的同步操作。

2、原理:

利用碘氧化二氧化硫时需要一定量的水分参加反应,总反应式

H2O+I2+SO2+3C5H5N+CH3OH→2C5H5N·

HI+C5H5N·

HSO4CH3

3、细菌体内含有多种脱氢酶,进行氧化作用时释放出电子和氢离子,遇TTC指示剂菌落呈红色。

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TTC,既可限制细菌蔓延生长又便于计数。

7、放射性免疫测定法中竞争法与非竞争法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抗血清的质量检定分为哪三个方面?

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是什么?

竞争法:

标记抗原Ag++Ab→Ag+Ab/AgAb++Ag→F↑(多)则待测抗原↑/B↑则待测抗原↓。

非竞争法:

Ag++Ab(过量)→AgAb++Ab+→F(Ab+)↑则Ag↓/B(AgAb+)cpm↑,则Ag↑。

抗血清的质量检定分为亲和力、特异性、滴度。

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

佐剂、剂量、免疫竞争。

8、在酶免疫测定法中竞争法与非竞争法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它们分别有哪些类型?

在酶免测定法中胰岛素测定实例。

将待检抗原和酶标抗原与相应固相抗体竞争结合,标本中抗原越多,与固相抗体结合的酶标抗原越少,与底物反应生成的颜色越浅,因此根据颜色深浅可定量测定。

1、固相法2、双抗体法3、均相醇免疫测定4、酶免疫制剂免疫测定。

非竞争法:

1、双抗体夹心法2、免疫酶测定法

9、酶免疫测定法中实验条件的建立包括哪五个过程?

包被、洗涤、加待测物、温育、检测。

10、在酶免疫分析中终点法的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条件:

1、要有专一地作用该被测物质的酶。

2、能够确定使这种酶反应接近进行完全的条件。

3、反应中底物的减少,产物的增加、辅酶物质的改变等可以借助某种简便的方法进行测定。

注意问题:

1、酶的底物特异性2、反应的平衡3、反应液4、反应产物的抑制。

11、酶法分析有哪三种方法?

答:

终点法,反应速度法、循环放大法。

12、如何在一个比色杯中同时定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D—2—磷酸甘油酸?

对于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D-2-磷酸甘油酸共存的混合液来说,用乳酸脱氢酶作用时,由于乳酸脱氢酶反应定量地向右方进行,因此根据340nm吸收度的减少便可以容易地算出丙酮酸含量。

如像这种反应液中再加入丙酮酸激酶,使丙酮激酶反应与乳酸脱氢酶反应成偶联反应,则NADH的减少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量成正比。

如果进一步向该反应系统中加烯醇化酶,使烯醇化酶反应与丙酮激酶及乳酸脱氢酶偶联,那么此时NADH减少与D-2磷酸甘油酸的量成正比例。

这样在一个比色杯内就能依次进行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D-2-磷酸甘油酸的定量。

13、如何在样品中同时测定葡萄糖和果糖?

如何进行G-1-P的定量测定?

14、酶循环放大法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分别是什么?

酶循环放大法特点是什么?

基本原理:

酶循环放大法是一种超微量分析方法,本分析法分为三步,第一步,转换反应:

以试样中的待测组分为底物,经特异性反应生成与待测组分相当的定量循环底物。

第二步,循环反应:

生成的循环底物反复参加由两个酶反应组成的耦连反应,所得产物量为循环底物的若干倍。

第三步,指示反应:

采用酶法测定反应产物。

由反应产物量及循环次数,计算出循环底物量,再推算试样中待测组分的量。

注意事项:

1、NAD酸性稳定,碱性条件下2~3分钟被破坏,NADH与之相反。

2、在循环反应中除循环底物外,其他物质是过量的。

3、用对照实验,用已知NADH求循环次数n。

特点:

1、灵敏度高,能测定出10的负18次方摩尔物质。

2、特异性高3、循环效率高,2万次每小时。

4、测定物质灵活。

15、电泳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

原理:

依据带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行为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因素:

颗粒性质、电场强度,溶液性质、电渗、焦耳热、筛孔

16、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方法有拿两种?

它们的催化剂、加速剂是什么?

答:

化学聚合:

催化剂,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

加速剂:

脂肪族叔胺

光聚合:

催化剂:

核黄素。

TEMED

1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分为不连续电泳和连续电泳。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建立在区带电泳院里的基础上满意孔径大小不同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物,采用电泳基质的不连续体系(即凝胶层、缓冲液离子成分、ph及电位梯度均不连续),使样品在不连续的两相间集聚浓缩成很薄的起始区带,然后进行电泳。

18、SDS—PAGE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会与变性的多肽,并使蛋白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几乎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只与多肽的大小有关,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每克多肽可与1.4g去污剂结合。

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

logMW=K-bX,式中:

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19、影响SDS与蛋白质结合的因素有哪些?

(1)溶液中SDS单体的浓度

(2)样品缓冲液的离子强度(3)二硫键是否完全被还原

20、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蛋白质染色的方法有哪五种?

原理:

凝胶浓度由小变大,胶的孔径由大变小,在电泳开始时,由于凝胶孔径大,没有分子筛效应,此时电泳的迁移率与被分离的物质所带电荷、形状、分子量大小相关,随着电泳的进行,孔径越来越小,由分子筛效应产生的阻力越来越大,当阻力足以阻挡被分离物质向前移动时,被分离物质停留在相应孔径的凝胶中,此时只有分子筛效应,无电荷效应。

所以物质分子的最后分离是依据分子筛效应分开,蛋白质的相对迁移率在一定范围内与蛋白质分子量的对数成线性关系。

方法:

1、氨基黑10B法2、考马斯亮蓝R250法3、考马斯亮蓝G250法4、1-苯胺基-8-萘磺酸5、银染色法

21、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纸色谱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原理:

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组是不动的,称为固定相;

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过固定相的,称为流动相。

当流动相中所含的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结构和性质上存在差异,他们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就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按先后不用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而得到分离。

影响因素:

(1)物质极性的影响

(2)溶剂的影响(3)ph的影响(4)滤纸的影响(5)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22、HPLC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HPLC的色谱类型有哪几种?

HPLC的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

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应互不相溶,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

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分配。

从而使流出时间不同,进而达到分离。

类型:

正相色谱、反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

23、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和类型分别是什么?

混合物的分离依据色谱柱的性质和相关的保留或固定相的性质。

利用被测物质各组分在不同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微小差异,当两相做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使原来只有微小的性质差异产生很大的效果,而使不同组分得到分离。

气-固色谱法、气-液色谱法

24、抗生素的鉴别常用方法有哪三类?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

25、怎样进行抗生素类药物的鉴别?

抗生素类药物的鉴别包括抗生素及其衍生物的鉴别。

前者是鉴别抗生素的种属,后者是鉴别抗生素是属何种盐类、脂类、复合物等。

常用的鉴别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

物理方法有紫外光吸收图谱、红外光吸收图谱、色谱分析及溶解度等。

化学方法常用的有功能基团反应、特异性的橙色反应等。

生物学方法利用特异的酶反应,如用青霉素在一定条件下水解青霉素,使其丧失抗菌活性,以此鉴别青霉素。

26、如何鉴别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呈色反应:

茚三酮反应、坂口反应、糖类试剂反应、埃尔松-摩根反应、麦芽酚反应

(2)薄层色谱

27、测定青霉素中过敏原青霉噻唑衍生物的原理是什么?

氧化汞与青霉噻唑衍生物形成penamaldate衍生物,衍生物在285nm处有吸收峰。

可先通过凝胶过滤分离青梅噻唑衍生物,以磷酸盐缓冲液位对照品,测定285nm处的吸收度,再与以青霉噻唑正丙胺为标准品所做的标准曲线作为对比,即可定量。

28、抗生素的效价微生物测定方法有哪三种?

管碟法测定生抗素的效价基本原理是什么?

方法:

稀释法、比浊法、琼脂扩散法

管碟法测定生抗素的效价基本原理:

利用抗生素在摊布特定试验菌的琼脂培养基内扩散,形成含一定浓度的球型区,抑制了试验菌的繁殖,通过透明琼脂培养基,可观察到透明的抑菌圈;

并且在一定的抗生素浓度范围内,对数浓度(剂量)与抑菌圈面积或直径成正比。

方法设计是在同样条件下将已知效价的标准品溶液与未知效价的供试品溶液的剂量反应(抑菌圈)进行比较;

当标准品和供试品是属于同一性质的抗生素时,标准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对一定试验菌所得的剂量反应曲线,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应相互平行。

根据以上原理,可设计为一剂量法、二剂量法及三剂量法等,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测定供试品的效价。

29、试述管碟法中影响抗生素抑菌圈形状的因素及控制?

1、稀释抗生素用的缓冲液的ph值、盐浓度的影响2、制备琼脂培养基菌层,加菌时培养基温度的影响3、测试用的器材洗净度的影响4、双碟培养温度的影响5、其他操作的影响

30、试述管碟法中影响抗生素抑菌圈清晰度的因素及控制?

1、实验菌的特性与数量2、培养基的原材料品种与质量3、调节培养基ph值或增加盐浓度可使抑菌圈清晰4、不适当延长双碟的培养时间

31、量反应平行法测定生抗素的效价的实验设计类型有哪些?

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平方设计、交叉设计

32、简述量反应平行法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是以方差分析法测验,测验多组均数之间的差别是否显著。

抗生素效价测定中,存在有S(标准差)和T的差别,直线及平行线关系,剂量间和双碟间的关系。

通过统计以上各组均数间的方差,以试品间、回归、剂间(列)、蝶间(行)等的方差与误差项(S平方)的比值(称F值),来确定各自差异的显著性程度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F值(F值=该项方差/误差项)可作为观察实验显著性程度的一个指标。

计算出的F值,可通过F值表得知计算F值是处于P>

0.05、P<

0.05、还是P<

0.01。

一般差别显著意义的表示法,常用:

P<

0.05,差别有显著意义;

0.05,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01,差别无显著意义。

33、抗生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的物理化学方法有哪几种类型?

1、容量法:

酸碱滴定法、碘量法

2、光谱学测定法:

旋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

3、色谱测定法:

洗脱法、直接测量法、生物自显法

4、高效液相色谱法

34、容量分析法分为哪几种类型?

光谱分析法又分为哪几种类型?

容量法:

光谱学测定法:

35、在抗生素的色谱分析中洗脱法哪三个步骤?

斑点定位、洗脱、测量。

36、维生素C的从哪三个方面进行鉴别?

利用还原性、利用糖类的性质、紫外分光光度法。

37、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哪些?

其基本原理分别是什么?

1、容量分析法(碘量法,2,6-二氯吲哚酚法,NBS滴定法,比色法,紫外紫外分光光度法)

38、如何进行的维生素C中铁和铜盐检查?

铁盐检查:

取本品5.0g两份,分别置25ml量瓶中,一份中加入0.1mol/L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B),另一份中加入标准铁溶液(精密称取硫酸铁铵863mg,置1000ml量瓶中,加1mol/L硫酸溶液25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1.0ml,加0.1mol/ml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A)。

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248.3nm波长处分别测定,应符合规定。

铜盐检查:

取本品2.0g两份,分别置25ml量瓶中,一份中加入0.1mol/L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B),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