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2300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a110润写细无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写话,很多时候是我们教师给孩子布置的任务。

见孩子无话可说,我们常为孩子“出谋划策”——写写身边的事情,写写你的感受。

在孩子心里,写话完全是一种负担。

而且这种写话还要经过教师的“审核”,在孩子看来可爱的句段,到了老师手里便成了文句不通。

于是,能写到纸上的话便越来越少,天性也受到了压制。

3.规范性写话,使儿童兴致趋减。

有的低年级教师很重视写话训练,总想早教、多教一些,于是把中高年级的那一套要求搬到了低年级,从起步就开始“高标准、严要求”,对孩子们写话的内容、字数、标点、书写都有着严格的规范,甚至过早对学生提出构思要“合情合理”。

在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下,写话变得沉重而呆滞,灵性尽失。

孩子们费尽心力,却总是难以达到老师的期待,对写话自然就失去了兴致。

4.定势性写话,使儿童创新罕有。

儿童具有得天独厚的纯真和奇思妙想,他们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因而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为常情、常理、常事所束缚,对生活,对文学,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

但是我们教师由于教学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影响,容易在习作指导时不由自主地局限于同向思维,如希望孩子们在写话结尾加上一句“有思想”或“有内涵”的类似句子。

长期以往,孩子的思想变得僵化,不敢创新。

遇到新的习作内容,常会观望等待,坐等老师的指点,写出来的自然千篇一律。

总之,学生写话积极性不高,训练效果欠佳。

教师在进行写话教学的时候,似乎只是单纯地给学生一个话题,一个方向。

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无话可说,只是当成一项艰难的任务来完成,毫无乐趣可言。

低段儿童和写话之间出现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越是觉得难,越是不想写,就越是写不好,形成了我们最不想见到的恶性循环。

所以说,低段写话教学越来越值得我们去关注。

二、无痕教育给低段写话教学带来的启示

1.无痕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中也说道:

“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无痕教育是什么?

从理论概念化的角度来讲,无痕教育就是淡化教育痕迹,隐藏教育意图观点,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充分理解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中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目的,改变学生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状态,浅化他们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在充分的自我开放意识的支配下,自觉自愿或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内容。

这种教育艺术就是无痕教育,它在教育过程中不留痕迹,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

这里的“痕”作“痕迹”理解。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2.无痕教育与低段写话的联姻

心理学研究表明:

六、七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期,求知欲强,既具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正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时期,并且有一种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我们要竭力保护孩子的这种心理,让教学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相联系,减少对学生写话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孩子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想说就说,想写就写。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孩子们有时知道得比老师还多。

在某个领域我们可能还不如孩子,那就淡化教吧。

何况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怎么来得及教?

有关研究表明,教育生活中还存在着学校和教师未加控制和利用的广阔领域和大量资源,这些领域和资源都十分现实地影响着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发展。

这些隐性教育资源所产生的教育本身就是无痕的,由此我们的写话教学也应当无痕。

3.无痕写话

教育需要无痕,这是一种规律与原则,也是一种方法与技巧,更是一种艺术与智慧。

我们不能人为地去创造规律,我们应该顺应这个规律,坚持这项原则,使用这种方法,掌握这种技巧,领悟这种艺术,增长这种智慧,将无痕贯彻到低段儿童的写话中去。

无痕教育使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它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受教育者易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经意中受到熏陶,获得感悟,从而由内而外地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

虽然其效果可能缓慢且具有不确定性,而一旦产生效果后,却是深刻的、长久的。

无痕即没有痕迹,一切如初。

无痕写话就是对象本身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写话的状态下的一种写话训练,一切似乎并不像写话,这样学生自然不会感觉难,所以就乐于动笔,但它确确实实是一种写话训练。

三、低段无痕写话教学的策略探索

针对低段写话教学的现状,基于无痕教育的理念,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近几年在低段写话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践,在无痕写话教学的路上努力探索着。

(一)主客无痕,低段写话教学“新思维”。

教师应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以易趣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挥学生想象,从说到写逐渐过渡。

在此过程中,学生、教师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着。

1.易趣共生,无痕写话的致力点

孩子的天性决定他们喜欢有趣的东西,在他们能力发展的初期,很自然地对难度大的事物有所排斥,所以易趣至关重要。

①易——增加写话意愿

写话是一种综合性活动,受制于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言语能力等几乎所有智力因素。

而对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孩子而言,这些因素都还处于很低或较低的水平。

尤其是书面表达能力近乎一张白纸。

虽然入学前他们已学会口头语言可应付日常口头交际,但口头语与书面语不可同日而语。

日常口头交际允许语言疏散、跳脱、岔断、重复,因为有具体情境和态势语的帮助,无碍交际;

书面语交际则要求语言规范、准确、严密,否则交际受阻,甚至无法进行。

万事开头难,低年级孩子的书面语言学习刚刚起步,识字量、词汇量少,书面语言图式有限,写话时必然捉襟见肘。

所以要实现从随意的口头表达到规整的书面表达,是不小的一道坎。

以低年级孩子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要跃过这道坎,绝非轻而易举,因而教师必须致力于化难为易,使学生愿意动笔。

②趣——提升写话兴致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行为总是更易于为兴趣所左右,在影响写话的种种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居首。

孩子们饶有兴趣、以积极的心态写话时,他们的思维、想象、语言的潜能得以充分释放,达于自身的最佳状态,有助于动笔。

而动笔写了又让孩子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巩固并强化兴趣。

再加上老师慷慨不吝的激励,会让孩子们消除对写话的神秘感,甚至产生一不小心就成为“作家”的高峰体验,从而自信满溢,兴致颇高。

如一次体育活动课上,玩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学生兴致尤高,回到教室后还在交谈着游戏时的场景。

我便对孩子们说了,这么开心的事情,让我们把它记录下来,使它成为我们永不遗忘的一种快乐回忆吧。

孩子们纷纷动笔,话语虽不多,但写得都挺有意思。

如一生这样写道:

“老鹰”张开翅膀,眼睛紧盯着“小鸡”,好像十年没有吃过东西似的,想一下子把“小鸡”全部吃掉。

“老鹰”左扑右扑,“鸡妈妈”左挡右挡,“老鹰”怎么也吃不到“美味的小鸡”。

于是“老鹰”开始想办法,他假装往右跑,却猛地向左跑去,最后面的一只“小鸡”实在跑不动了,倒在了地上。

当“老鹰”扑向那只“小鸡”就要成功时,没想到脚下一滑,摔得四脚朝天。

“哈……”顿时,我们哄堂大笑,有的笑得前俯后仰,有的笑出了眼泪,还有的笑得捂住了肚子……

这样的写话引导来源于孩子的生活,而且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又刚刚亲身体验过,所以他们或多或少地能写几句,并不觉得困难,而事情本身的愉悦,又给他们的写话带去了积极的影响。

孩子们便在这样容易、有趣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着写话训练,为写话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观思齐举,无痕写话的着眼点

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指导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思考想象,使学生观有所思,看有所想,让学生在“观察”之后“思考”,“思考”之后“表达”。

①观——增加写话广度

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材料宝库。

李吉林老师说过:

儿童作文离不开观察生活,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富有魅力的天地。

通过观察周围世界,那鲜明的形象,象一幅幅图画,会久远保留在儿童的记忆中。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中积累生活的素材。

这样,学生写话时才不至于咬笔头——“无米下锅”。

低段学生没有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所以在这方面还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从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写话素材。

教师可以点拨学生去寻找观察的事物,如学校各种现象,教室的摆设、布置、花坛、树木、学习用具等;

也可以是校外的事和物,如社会现象、大自然现象、人物行为、动作、神情、家禽、家具等。

教师在指导观察时,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对观察的程序做妥善安排,揭示必要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有重点有目的地按一定的次序进行观察,抓住特征,使学生由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使认识由表及里地深入发展,从而解决习作素材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

“生活即教育”。

在生活的长途旅行中,我们要引领孩子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一路漫步,一路欣赏,一路拾掇……在生活中增长阅历,在生活中练就写话本领。

②思——提升写话高度

写话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对低段学生而言,思考中的想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同时也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写话中的想象,是根据事物原本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将脑海中原有的感知形象、经验体会,通过重构、加工、改造、提升,聚变出具新属性的人物事物形态的过程,是个人主体意识下的独立创造。

思考为学生写话打开了一扇扇自由创造的大门,想象则是其中一把最有力的钥匙。

如在连续下雨的日子里,一生写道“一连数日的阴雨,太阳公公总不露脸。

太阳公公,您在呼呼大睡吧,您要什么时候才醒呀?

我真想拿把大锤子把你敲醒!

如在学到《黄山奇石》一课时,我根据课文的最后一段,为学生找来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的图片,让他们仔细观察,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可以学着课文2-5自然段的样子来写一写其中之一。

于是,“一块块奇石”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生1:

就说“天狗望月”吧!

它就好像一只“天狗”,一动不动地蹲在山顶,抬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圆圆的月亮,仿佛看到了一个又香又甜的面包,正想扑过去咬上一口呢!

生2:

“狮子抢球”就更有趣了!

远远望去,那两块岩石真像一对张牙舞爪的狮子,摆出一副要扑向对方的样子,快要打起来了!

原来它们是为了抢夺那个金光闪闪的“绣球”呢!

生3:

每当夜幕降临,在皎洁的月光下,有座山峰上的一块巨石,就变成了一位美丽的“仙女”。

她抱着琵琶,正在弹奏着动听的乐曲。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仙女弹琴”了。

这样的片段训练让孩子沉浸在课堂内容之中,并无感觉到写的压力,也就消除了学生因写而写的排斥心理。

这种先观察后想象的方法又无形中引导着孩子写话,孩子们就在这样潜移默化地状态下逐步提高着写话水平。

3.说写并重,无痕写话的落脚点

在《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

低年级的写话,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

可见说是写的铺垫。

①说——响起写话前奏

孩子天生爱说,说是常态,而想让他们静下来不说才是困难的事情。

低段学生会缠着老师说各种事情,老师也可以创设各种机会让孩子说,在日常教学和与孩子的相处中潜移默化地对他们的口头语言进行指导并转化为书面语的表达与训练。

②写——练于写话实战

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说的写下来。

这种写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拘形式、不限字数。

对此教师重鼓励、表扬,通过一些激励性语言引导孩子的写话。

如我班开展了一次参观中国刀剪剑扇博物馆的亲子活动后,孩子们想说的颇多。

这时,我就顺势而导,请孩子们把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说给父母听一听,请父母帮忙记录下来。

如果觉得自己有能力的,也可以自己写,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附亲子活动的感言:

今天我好兴奋,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各种各样的剪刀、刀、扇子……我想制造这些有趣又有用的东西的叔叔阿姨们一定很聪明吧,我要会向他们学习,将来也制造很多有用的东西让大家分享。

我希望下次还能去这样的博物馆。

今天我在博物馆里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很有趣,有刀、剪刀、剑、扇子……还有很多我想不通的东西。

我一直在想,下次去不去了,最后决定,下次我还要去!

今天我和同学参加了刀剪剑博物馆。

我看到了跟房子一样大的扇子。

我心里想,这么大的扇子一扇就可以把我们给扇走吧。

我看到了做扇子的人和做雨伞的人,她们很辛苦。

我还看到了很多剪刀和剑。

我感觉很快乐,我以后还要参加活动,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生4:

我一走进扇博物馆,就看到一把大扇子像一面红旗一样在空中飘。

后来进入刀剑博物馆,我觉得眼前好像有很多敌人,吓得我都不敢看了。

最后我来到剪刀博物馆,看到那把迷你的防身剪刀,看上去真可爱,像玩具一样。

生5:

我看到了很多古代的扇子,有用羽毛做的,用纸做的,还有用竹排做的,有的扇子能用来当兵器,真奇妙!

我还看到了很多伞,最特别的是油纸伞,伞面滑滑的,雨滴下来马上就滑下去了。

那里还有有名的张小泉剪刀,那些做剪刀的人好厉害,这里敲敲,那里敲敲,一把剪刀就做好了。

生6:

我觉得我们古代的扇子好漂亮啊,古人真厉害,没想到一把把小小的扇子里面还有那么多的故事啊!

我在刀剪博物馆里面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剪刀,还观看了剪刀的制作过程,太神奇了。

我下次还想去玩。

生7:

刀剪剑博物馆很大,很有趣,特别是做剪刀的叔叔很厉害,我长大了也要做剪刀。

博物馆里的刀蛮吓人的,用它来杀人是很恐怖的啊!

走进扇子博物馆好凉快啊,就像有把大扇子在扇啊扇,好舒服!

生8:

我觉得扇子博物馆里的东西真神奇。

那些古时候的人怎么都用各种各样的扇子呀,羽毛也可以做,还可以把图案画上去!

我长大了要像画画老师那样把扇子画得漂亮些,送给小朋友!

生9:

那里的博物馆真大,真多。

我最喜欢参观扇博物馆了。

这里的扇子品种很多,做得非常漂亮!

其中有几把,我也有的。

别看小小扇子,制作起来真复杂。

看阿姨们做得真仔细!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那样博物馆上面解说的字我都能看懂,我会有更多的知识,这样我就可以自己写这段话了,不用妈妈帮我写了!

……

这样的形式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写的愿望,在尝试写的过程中,就是孩子在自觉自愿地进行写话的实际操练。

正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无痕的引导下,孩子们便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多次由动口到动笔的写话实战,从而提高了写话水平。

(二)学导无痕,低段写话教学“新举措”。

教师应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在儿童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并挖掘学生的潜能,相机进行点拨,或通过生生的交流来相互启迪。

1.动笔练写于无痕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孩子的学习生活,抓住各种机会,设计各式的方法,无痕中引导学生多多动笔练写。

①绘画评画,画说融于写。

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笔者以画画为契机进行尝试。

根据儿童喜爱画画,想象丰富,好奇心强的特点,将画画与写话有机结合,这降低了低年级写话训练的难度,为逐步平稳过渡到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画画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是他们表现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

教师应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所做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用简笔画画下来。

鼓励学生自己讲画,他人评画。

学生通过用心运笔,画出了所感兴趣的画,如何把画的内容表达出来?

笔者认为,说是写的基础,首先应重视口头表达训练,口头表达通畅了,书面表达也就自然通畅、连贯了。

为此,我先让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画,在讲台上讲一讲画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意思,其他同学评一评这幅画的内容。

讲完后,可挑选有代表性的话语,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引导学生从是否有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句子不连贯等方面去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写一写。

教师要肯定敢说、敢想和有独特见解的小朋友,并把这幅画和最好的写话张贴起来。

这些小朋友的画画和写话成就让其他小朋友看到了,其他小朋友也就鼓足了劲头,要把画画好和写好,这样一来,每一个小朋友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每个小朋友都能体会到画画、写话的无限欢愉,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评画和及时的更正,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

案例:

秋天的图画

秋游之后,我引导学生画一画自己所看到的景色。

有一个孩子画了老师和小朋友走在枫林下的图景。

我就在班里展示了这幅画,并请孩子们替他来介绍介绍。

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枫叶很漂亮,有的说老师和小朋友很开心,还有的说到了一片枫叶落到了小朋友的肩上的情景。

我肯定了孩子们说的,并提议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比一比谁介绍得好。

画这幅画的小朋友有功,介绍得好的小朋友同样功不可没。

一生的写话:

秋天真美啊!

树上的枫叶像红红的手掌。

风一吹,有的枫叶摇摆着,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呢,有的枫叶飘落了下来,落到了地上,蚂蚁把它当地毯,落到了河里,蝴蝶把它当小船,落到了小朋友的肩上,小朋友还以为谁在替他挠痒痒呢!

②童话故事,童语快乐写。

法国作家路易•夏杜恩曾经说过:

“童年的岁月,它苦恼的本身现在都似乎是幸福,它那经久不散的芳香仍馥郁在我们迟暮的季节”。

这句话为我们道出一个人童年生活的意义:

“童年是人的根基和核心,是成人的精神故乡,是生命富有创造力的源泉。

”在童年的回归中,成人尚且可以寻找纯真、幻想、神圣,而对于身处童年途中的孩子,我们成人除了有一份保持和守护责任之外,还应当给童年生活赋予更加丰富的意义。

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写话,用儿童的文化去观照写话教学,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写话课程。

在这写话教学之路上,儿童精神得以彰显,童年生活得以丰盈,童年的内涵得以延展,童年正成为人一生成长的力量。

其一,留住“童魂”。

朱自强先生说:

“对于儿童的精神成长而言,就不仅仅是发展,还要保持。

”童话从精神层面保持儿童纯朴、浪漫、幻想、激情、自由等自然属性,让每个学生成为真正的儿童,拥有真实的童年生活,保持真切的童年气质。

其二,拨亮“童心”。

卢梭说:

“自然所希望的是要儿童变成成人之前,先成为儿童。

”让孩子成为“儿童”,在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童话来导引,首先,它为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童年生活,并借助写话的方式不断强化“童年意识”。

其次,它为孩子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童年生态。

借助自然、生活、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为孩子营造一个童年的环境,用写话的方式引领他们融入其中,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孩子童年的“心灯”就会慢慢点燃,渐渐拨亮。

其三,唱响“童谣”。

不少语文教育的有识之士认为:

“写什么”是“如何写”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写”的每一个过程无不是“写什么”的具体表现,从“写什么”的角度去解决“如何写”才抓住了要害。

童话注重从“写什么”入手,将写话内容与属于童年的生活一脉相连。

一方面营造孩子向往的活动情境。

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节日、不同的活动主题背景下,“童话写话”应时而生,创造出丰富的童年生活,让儿童充分享受体验、想象、表达的乐趣。

另一方面顺应孩子的精神需要。

把握孩子的兴趣的脉搏,巧妙地把他们的“兴趣资源”迁移到写话中来,让孩子的习作流淌出鲜明的童年色彩和滋味。

其四,创造“童史”。

童话不是教出来,也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师生一起合作“做”出来的。

正因为有儿童的幸福地“做”,“童话作文”才会童趣盎然;

正因为儿童的创意地“做”,“童化作文”才会成为每一个孩子的童年印记。

儿童生活,是“童话作文”外在的响应,是写话教学的不竭源泉;

儿童精神,是“童话作文”内在的属性,是写话教学的核心。

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与亚历山大相遇的时刻,他对大帝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

“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在“童话作文”的道路上,我们也不要挡住儿童的“阳光”,让他们拥有更多的童年记忆,让它成为一种更加润泽、更加温暖的力量。

小白兔和小灰兔

在学习《小白兔和小灰兔》这一课时,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热情颇高,有很多话语想说。

孩子们想象出许多不同的情况,编出各种各样的情节。

我称赞他们简直是小作家,并提议故事接着写下去,一起试编一本童话集。

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感到无比羞愧,它决定要自己种菜吃。

它先向山羊伯伯要来菜子,又向勤劳的小白兔请教。

它认认真真地松土,然后播种,忙了几个上午,终于把菜子种上了。

过了几天,白菜长出来了。

小灰兔到小河边挑来河水给白菜浇上,又到处寻找肥源,给白菜施肥。

白菜在它的精心照料下长得又白又胖。

到丰收的季节,小灰兔到山羊伯伯家里送白菜。

山羊伯伯竖起大拇指夸道:

“小灰兔真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变得勤快啦!

”小灰兔说:

“谢谢山羊伯伯,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

③心理诉求,想说便来写。

低年级学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特别愿意和老师说事儿,哪怕在我们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也会津津乐道,并且乐此不疲。

其实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特别渴望成人认同、关心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诉求愿望。

针对这一特点,能不能把这种“心理诉求”的兴趣转移到写话兴趣上来呢?

他们无时不刻地在向老师说自己的所见所闻,哪怕微不足道,我们都要对孩子的诉说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这既是对孩子心理的安抚,也为我们的写话教学奠定了最初始的基础。

写由说来,我常常表扬这些来诉说的孩子,尽管忙,也对他们的“纠缠”表示欢迎。

这就更加激发了他们心理诉求的积极性了。

几次之后,当孩子已经抑制不住地要表达时,我们表现出很愿意却实在没有时间听他们说的样子,委婉地提出了新的要求,请他们把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