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2400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底测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既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其作用。

D.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因此要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以十九大报告引出乡村振兴战略,论述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要的举措。

B.文章从制度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两方面论述了乡村振兴需要的实质性创新内容。

C.文章第五段论述了社会管理的格局、方式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质性创新指明了方向。

D.文章全文采用总分结构,其中,后面三段层层推进,论述了实现乡村宜居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就要了解国内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注重实质性的创新,

B.社会管理的实质性创新可以推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效治理,实现乡村宜居。

C.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不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就不会发生改变。

D.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利于有效保障农民利益,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汽笛·

布鞋·

红腰带

陈忠实

①他那时刚刚勒上头一条红腰带。

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

半年以后,他勒着这根保命带到30里外的历史名镇灞桥去报考中学。

领着他们去报考的是一位40多岁的班主任,姓杜。

②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

③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

他肩头挎着一只书包,包里装着课本、一只毛笔和一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一块洗脸擦脸用的布巾……却连一分钱也没有。

④开始,他和老师、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得累。

后来的悲剧是从脚下发生的。

他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来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

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

当他看到脚后跟上的血肉时便怯了,步子也慢了。

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立即擦干了眼泪。

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

⑤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列了。

他终于下狠心从书包里摸出那块擦脸用的布巾包住一只脚,踮着脚尖跛着往前赶,走了一段路程,布巾磨透了,他把布巾倒过来再包到脚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

他最后从书包里拿出了课本,一扎一扎撕下来塞进鞋窝……那些纸张更经不住砂石的蹭磨,直到课本被撕光,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

⑥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

⑦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惊惧慌乱而茫然四顾,终于看见一股射向蓝天的白烟和一列呼啸奔驰过来的火车。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听见火车汽笛的鸣叫。

列车飞驰过去,绿色的车厢,绿色的窗帘和白色的玻璃,启开的窗户晃过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脸……直到火车消失在柳林丛中,直到柳树梢头的蓝烟渐渐淡化为乌有,直到远处传来不再那么令人震慑而显得悠扬的汽笛声响,他仍然无法理解火车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

坐在火车上的人瞧见一个穿着磨透了鞋底磨烂了脚后跟的乡村娃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尤其是那个和他年纪相仿已经坐着火车旅行的男孩。

⑧天哪!

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而根本不用双脚走路!

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蹭血地踯躅!

他无端的愤怒了:

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

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的不疼了,似乎那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者……在离考场还有一二里的地方,他终于赶上了老师和同学。

⑨后来他成为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已不再成为欢乐,所有经历的苦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鞋底的布鞋。

⑩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或第二条红腰带的朋友致以祝贺,无论往后的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

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

(有删减)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穿着母亲纳扎的布鞋,脚后跟被砂石磨出了血,暗示了母亲的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B.“他”好胜心强,想到自己与火车上的人的差距,变得十分愤怒,强忍着疼痛,走到终点,想用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C.本文描写了“他”在报考中学路途中不断变化的心理,由开始的激动,到后来的卑怯、崩溃,最后又产生了希望,充满了勇气。

D.本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了作家青年时期的一次赶考经历,表明了对待生活该有的信念与态度。

5.文中的“红腰带”“布鞋”“汽笛”有什么象征意义?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6.文章为何将这次赶考经历称为“人生之旅”?

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

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

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

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

三是凸显育人特质。

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

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

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

“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

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

”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

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

“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

“术”是形式、方法。

“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

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

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

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

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

B.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教师本身的素养、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

C.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而袁济喜教授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

D.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戏曲、书法、传统手工技艺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B.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40%,这有可能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

C.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D.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开展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9.第三、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这两则材料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相人也。

父靖,镇北将军。

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

以旧恩起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

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

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

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

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

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

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

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

陟,弘之婿也。

弘下教曰: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

诏听之。

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

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

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

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

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

弘曰:

“诸君未之思耳。

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

”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

尚赖以自固。

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

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

“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

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

”陈敏竟不敢窥境。

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

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

“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

”弘卒于襄阳。

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

刘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节,即借以符节,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以威慑一方。

B.同年,文中指在科举时代,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也可以指年龄相同或相同的年份。

C.从事,古代官名,亦称“从事掾”,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D.纲纪,汉魏晋对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也指社会秩序和国家法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

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

太安年间,他平定了张昌的叛乱。

B.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

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

一名年老士兵没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并责罚了士兵的上司。

D.刘弘待人诚恳,信任重用人才。

他选人注重德行才干,被人称赞;

有人诋毁陶侃,陶侃送来人质,他将人质打发回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5分)

(2)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九日使君席奉饯①卫中丞赴长水

岑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②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③,更将弦管醉东篱。

【注】①奉饯:

饯行。

②擐:

穿着。

③泛菊:

菊花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

C.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

D.诗中以霜风吹凌草木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

15.本是与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饮酒,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 

”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 

”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

(2)杜甫的《登高》中“ 

”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 

”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能做到“ 

, 

”,是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在隋唐文献里______,隋唐文学家笔下出现了大量吟诵鹰鹞的诗歌。

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隼者,都________地描绘了当时的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

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财富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 

),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

猎鹰、驯鹰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至明清________。

贵族王室对猎鹰________,常常将猎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

唐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他朝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

在猎鹰身上凝聚着唐代贵族的激情风采和原始野性,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标志,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俯拾即是 

有板有眼 

历久弥坚 

顶礼膜拜

B.目不暇接 

情有独钟

C.目不暇接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D.俯拾即是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宗教文化里,猎鹰可以与天神沟通,翱翔天空

B.在宗教文化里,猎鹰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

C.猎鹰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可以与天神沟通

D.猎鹰与天神沟通,可以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B.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C.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D.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20.下面这则通知有的词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后并修改。

通知

全校师生:

我校将于9月20日与实验中学展开辩论赛,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

请于明天下午2:

00-5:

00交到团委办公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

校团委

8月10日

21.下面是某医院门诊“一卡通”挂号流程图,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盛中国,阳春白雪,殿堂艺术的巅峰;

单田芳,下里巴人,市民艺术之典范。

梁祝化蝶而去,人们的思绪仍会伴着乐曲的馨香翩翩起舞;

下回再无分解,但一个个故事广博而不浅薄,如绵绵善意,流淌于岁月长河。

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面对“十五秒成名”、“圈粉无数”的诸多网红,有公众哀叹:

盛中国、单田芳故去,可供敬仰的大师越来越少了。

是的,既然“速成文化”“快餐文化”可以一夜暴富,谁还愿意躬耕艺海、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流量经济”风潮下,我们该不该有所坚守,又该如何坚守?

这是大师远去的背影留给我们的时代之问。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A【解析】B项,“只有非农产业需要创新”错,文中并未说农业产业不需要创新。

C项,混淆概念,应该是在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基础上推动的龙头企业集群,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其作用。

D项,“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于文无据。

2.D【解析】“论述了实现乡村宜居的必要性”错,应是论述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

3.C【解析】此项说法绝对,另外,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不仅仅是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建设。

4.【答案】A(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A并没有暗示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只是表现了生活窘迫,文章也不算含蓄深沉。

5.【参考答案】

(1)“红腰带”是本命年时避灾求平安的吉祥物,每12年系一次,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布鞋”象征着艰难窘迫的生活现状。

当同学们都穿着耐磨的胶底鞋时,他只能穿手工缝制的布鞋,这双布鞋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3)“汽笛”象征着警醒与启示。

在他几近崩溃时,汽笛声让他惊醒,他的精神状态由此发生了巨变。

6.【参考答案】

(1)这次赶考让作家明确了人生目标,那就是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于是他开始不断奋斗,努力改变生活的状态。

(2)这次赶考令作家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体验,改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让他面对人生的苦难挫折不再卑怯、痛苦,不再动摇、辩解,而是充满希望和勇气。

7.(3分)D(“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错,原文“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 

8.(3分)C(“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错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是“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

) 

9.(6分)

(1)(2分,每点1分)

材料三侧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之间的差距,强调要从师资和课程的角度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材料四侧重基层落实,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