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109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2454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109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109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109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109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109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精品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109页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109页Word格式.docx

《精品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109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109页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109页Word格式.docx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

教学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方法:

采用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切身体验的方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课型:

新授课教学准备:

钟表教具、练习纸、主题图挂图。

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个性化调整专题教育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的纷繁。

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

一、创设情1、情境激趣:

同学们还记得2010年12月31日境,激趣导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发射的情景吗?

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

好,大家跟着我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

师生一起倒计时:

10、9、8、7、6、5、4、3、2、1!

师小结:

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

生自由回答。

请学生举例。

请知道的学生介绍感知“秒”在生活中的运用。

请学生来介绍一下时钟。

探究感知又细又长的秒针。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生: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学生自主交流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

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

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

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动,探究新知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

(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1、认识秒针和1秒。

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

(又细又长的那颗)。

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

)生自由回答。

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板书: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过渡:

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

我们静静的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

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

(拍一下手、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3)你感觉1秒怎么样?

(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

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学生活动,体验10秒感受15秒然后反馈。

学生游戏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体验10秒。

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长。

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

2、感受15秒。

还想做这个游戏吗?

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

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

3、游戏活动师:

这个游戏有意思吗?

现在同桌两人,自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看钟面,另一个同学感受,交换进行。

互相帮助,调整好节奏。

(四)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鼓励一下自己吧生:

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

分针走了1小格呢?

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分钟。

到底是1分钟还是60秒?

1分=60秒三、练习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1分=60秒。

如果给你10秒,你觉得能干什么?

学生交流。

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

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文章和一些口算题,还有半张空白的纸。

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件事来作实验。

四、课堂小结小结:

汽车1秒能行20米,火车1秒能行30米;

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

地球1秒大约能自转4100米;

卫星1秒约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秒,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往往成败就在这短短的1秒之内,(出示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这是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连1秒都不到。

难怪人们常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说。

祝贺大家今天收获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们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时间的主人练习一的第3、4、5、6、7题。

作业设计课外实践作业:

1分钟你能做些什么?

观察钟面时、分、秒的变化。

秒的认识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板书设计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1分=60秒。

教学反思

库车县第十三小学教学设计方案年(班)级三年级()班时间主备人徐生璞学科数学课题时间的计算第

(2)课时知识与技能:

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三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巩固对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搜集信息的维目意思和能力。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方法。

会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知道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观察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钟表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个性化调整专题教育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一、复习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圈的时间是()。

1时等于()分1分等于()秒2、教师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

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问:

1时等于多少分?

那么2时呢?

你是怎样想的?

1时=()分1分=()秒5时=()分180分=()时120秒=()分

240分=()时感知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引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二、新授1、教学例2:

(课件出示小明上学的情景图)师: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说一说,教师及时的补充、引导。

小精灵要求我们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7:

30离家,7:

45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小组讨论: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怎样想呢?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总结: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择最优化的方法。

(在计算方法上肯定学生的多种正确思路,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

)出示商店营业时间图师: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帮助图中的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三、练习巩固1、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2、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

6时至6时25分,经过几分?

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练习采用集体回答和个别提问的形式,也可采用抢答的方法。

3、第7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填写,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主交流。

学生进行抢答合作说明理由。

4、第8页的第8、9题,师生共同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5、第8页的第11题,小组讨论交流,再汇报总结。

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新知识?

你认为用怎样的四、小结方法计算有关经过时间最好?

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

一节课3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

课外作业

(1)你们能合理安排周末一天的休息时间吗?

小组内讨论。

作业设计

(2)请你们将讨论设计的方案给爸爸妈妈看看,让他们提提意见,使自己真正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

时间的计算7:

45-30=15(分钟)板书设计答: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上册)科目:

数学年级:

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用估算解决问题。

这些内容是在单元分析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口算、笔算和估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计算起了铺垫作用。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够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单元目标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景,练习生活实际,合作探究。

3、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环保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内容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1单元内容、课时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加减法的估算1

库车县第十三小学教学设计方案年(班)级三年级()班时间主备人杨丹学科数学课题第

(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方法。

三维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1、正确的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方法:

观察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课型:

新授课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个性化调整专题教育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

一、导入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26+30=48+20=49-20=56+3=28-9=24+9=35-20=46-7=98-90=78+9=2、在()里填上适数。

25=(20)+(5)28=()+()36=()+()42=()+()87=()+()33=()+()二、探究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

(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

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

35+34。

(4)这个算式是如何计算?

互相交流算法。

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

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

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师:

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

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生2:

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

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

39+44(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B、30+44=7474+9=83C、30+40=709+4=1370+13=8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

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

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三、巩固练54+21=15+55=61+39=习35+66=23+28=32+46=53+36=37+54=15+65=

18+26=41+56=13+29=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四、课堂小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结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作业设计练习二第1、2题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35+34=6930465板书设计35+34=69305304609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