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72534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docx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

《教育基础知识》内部培训资料

教育:

1、含义:

广义:

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增强人的智力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的活动就可以称为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

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和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思想观念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观点,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质的过程

2、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

个体的促进功能:

包括社会化和个性化

个体思想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促进职业意识和角色

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发展,差异性的发展,创造性的发展

个体享用和谋生功能:

并非是达到教育目的而受教育,而是教育成为了受教育者的生活需要而受教育

负向功能

——个体的身心发展:

含义:

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个体身心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指身心向好的方面发展

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内部需要引起的,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的基因复制,格塞尔的成熟机制

外硕论:

认为人的发展是由外部环境作用的结果:

荀子,洛克的白板说,华生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论

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造成个别差异的因素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使遗传素质对人的影响由可能变为现实;制约着人的发展方面,水平和速度等方面;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或者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教育因素: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A学校有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

B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育工作

C学校能够很好的控制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

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又有特殊的作用

A学校对人的发展有即时和延时的作用

B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效

C学校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行规范

D有着发展其独特的创造性的功能

(4)个人主观能动性:

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不平衡性

 

社会发展功能:

A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教育: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的内容的选择;影响着学校课程的设置;影响着教育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影响着学校的结构;影响这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2)教育------生产力:

教育为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在生产科学技术;教育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制度---教育:

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决定了受教育的权利

(2)教育----政治制度:

教育为政治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来影响政治;教育影响民主化进程,但是对政治并不起决定作用

C科学技术的关系:

(1)科学技术----教育:

科学技术影响了教育者的观念;影响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选择,影响教育者的质量个数量

(2)教育----科学技术:

教育在生产科学技术;教育本身科学研究的价值;教育促进科学体制化;教育具有促进科学研究的功能

D文化的关系:

(1)教育与文化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要素,教育离开了文化,就失去了传播的内容,也就没有了传播的基础

(2)文化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教育因素,他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且逐渐的发展

(3)教育本身具有文化功能:

传播---保存

传递---丰富

选择-----提升

更新----创造

隐形功能和显性功能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起源:

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诺《动物界的教育》将老动物对小动物的喂养与呵护看作是教育

佩西能:

《教育原理》认为动物中的教育很多都是人的教育的模型

心理起源说:

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体现了教育的目的性,社会性,创造性

4、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教育:

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没有专门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员,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相联,具有无等级性,贫乏性,非独立性

古代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

中国:

夏商:

痒,序,校;

周:

学,鼓宗,辟雍的

教育内容是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教育目的是让奴隶主弟子学习治人之术,但是鄙视生产劳动

西方:

雅典教育:

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大部分培养的都是商人

斯巴达教育:

为统治阶级培养维护其统治的政治家和武士

教育内容是五项竞技:

角力,投标枪,掷铁饼,跳跃,赛跑

封建社会教育:

中国:

两汉时期察举止。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正中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教育内容:

学而优则仕,实质上仍然是为维护统治阶级进行的考试制度

西方:

教会教育:

七艺:

(三科四学)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天文几何音乐

骑士教育:

七技:

骑马,涉猎,击剑,游泳,弈棋,吟诗,投枪

特点:

A有了自己的活动领域

B有了丰富的教育内容

C与生产劳动日益分离,是社会的进步

D有了阶级性,等级性

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A与生产劳动由分离走向结合

B超前性

C普遍性与多样性

D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E教育改革成为主旋律

5、教育的现代化:

特征:

一般特征: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教育逐渐成为一个开放,多样的大系统

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创新性

内在特征:

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主体性

内容:

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教育任务的现代化

教育的管理的现代化

教育条件的现代化

教育素质的现代化

6、教育的目的:

A含义: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规定了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即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目标或希望出现的结果

B确立的依据:

社会依据:

不同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美国和前苏联)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教育目的(英国,法国,德国)

人的依据:

教育目的指向对象是受教育者

教育目的是通过学校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实现的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我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含义:

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发展的条件: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直至建立共产主义制度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内容:

德育:

A含义:

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教育目的和要求,对受教育者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是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思想意识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观点,并成为其自身的思想品质的教育过程

(1)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2)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唉社会主义

(3)形成民主与法制的观念,培养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用于探究的品质

(4)培养积极适应不断改革形式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5)形成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意识和知识素养

B目标:

是指通过德育活动希望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上所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依据:

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增长率及心理特征

C任务:

(1)逐步提高学生的大的修养并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

(2)培养学生坚定地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D原则:

疏导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导向性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正面说服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原则,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原则

E方法:

说服法:

明确目的性。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

榜样法:

以他人高尚的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的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包括:

伟人典范,教育者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

陶冶法:

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

锻炼法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公正公平,合情合理,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注意宣传与教育

指导自我教育法

F途径: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校会,周会,班会,时事政策的学习;班主任工作

G规律:

(1)知情意行相统一发展的规律

德育过程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的过程,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者是密不可分的,知是基础,行使关键,在德育过程中不一定要顺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需要根据具体的状况选择开端

(2)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3)学生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德育过程是社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道德规范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行为的过程,无论是内化还是外化都伴随着一定的矛盾斗争;要实现矛盾向着教育者期望的方向发展,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引起作用;德育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4)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受教育者的好的思想品德提高和克服不良品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要坚持长期抓和反复抓

H矛盾: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社会通过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提出的的与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德育水平之间的矛盾

I内容: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法制教育

依据:

德育目标;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德育所面对的德育内容和思想实际;文化传统

智育:

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基本知识以发展他们的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知识,形成技巧技能

(2)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的兴趣,习惯,意志,情绪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体育:

是指传授给学生健康的科学知识,以发展他们的体力和体能,培养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体能,锻炼意志力的教育过程

(1)传授科学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技术技能

(2)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观念,形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基本的营养搭配知识

美育:

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发展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劳动技术教育:

是指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1)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劳动观念。

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艰苦奋斗的精神

(2)在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劳动观点的同时,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了解商品的生产,交换和管理,了解当地社会的物资状况以及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政策,具有一定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C我国的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使受教育者具有独立性

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D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论:

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立足于社会而不是个人;

教育的目的是促使个人社会化在于社会的发展;

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荀子,柏拉图,迪尔凯姆,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纳托普

个人本位论:

认为教育应立足与个人而不是社会

教育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卢梭,佩斯泰洛奇,赫尔巴特,福禄贝尔,斯宾塞,马斯洛,萨特

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目的在于使这种本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认为教育是一个生活系统,教育即生活本身,教育的报酬是使人得到持续不断地发展

E意义: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过程的出发点,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目的和归宿,是教育的灵魂

具有激励作用;导向作用;评价作用

7、教育制度:

含义:

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教育机构在运行过程中的一整套的管理规则

特点:

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

制约因素:

(1)政治制度

(2)经济及科学发展水平

(3)人口分布状况

(4)青少年身心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我国教育制度:

A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了教育系统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各级各类政治学校及政治训练班

B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方针,入学年龄为六岁,三个结合(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六个并举

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核心是将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分给地方政府,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的事实义务教育;调整初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的自主权;对学校实行分级管理

D1993年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清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义务教育年限延长,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

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体系建构

学校教育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具体规定了入学年龄,休学年限,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管理体制,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关系等

8、教学:

含义:

是指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功能:

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实践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

任务:

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和技巧

发展中小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过程:

含义:

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科学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其个性的过程

实质:

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结构:

引发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规律: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学习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相一致的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一致的规律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一致的规律

教师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统一的规律

环节:

备课。

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巩固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新观念:

重视教师——重视学生

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能力的培养

重视教法——重视学法

重视认知——重视发展

重视结果——重视过程

重视继承——重视创新

8、教育学:

A含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教育问题,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b发展:

萌芽阶段:

中国:

孔子:

1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2继承了西周六艺的教育思想,以诗书礼义为教育内容

3承认先天差异,但是更注重学而知之,注重后天习得,主张有教无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4强调学习和思想相结合,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讲究学习和行动的结合,注重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

孟子:

1主张仁政,其中心思想是“民本”思想,认为仁政的根本在与得民心,而教育责是得民心的最有效的手段,他认为好的行政管理还不如好的教育

2认为人性本善,只要人愿意接受教育,就能使人性达到顶端,达到一定的境界,成为圣人

3强调明人伦,认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主张维护上下尊卑的封建秩序

墨翟:

1以“兼爱和非攻”为教育内容,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强调知识的获得有三种形式:

亲知,闻知和说知,更注重说知,以明故和类推的方式获得知识

道家:

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主张追求自然,认为一切顺应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崇尚自然,他主张培养“真人”“至人”即一种在道德上无己,无功,无名,无情的人

《学记》:

1提出“化民成俗,必有其学,建国军民,教育为先”的教育思想,阐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论述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以及师严乃道尊的教师观

3建立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

4在教学方面:

A严禁死记硬背,反对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主张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b对学生严格要求,提出目标,但是不要使学生失去信心c在解决问题上给学生以思路上的帮助但是不要给出现成答案

西方:

苏格拉底:

以雄辩术和青年智者问答著名;三步:

苏格拉底讽刺;定义法;助产术

柏拉图:

《理想国》将现实世界与抽象世界区别开,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主张建立本质思维的抽象世界

亚里士多德:

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独立形成阶段;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认为人事自然的一部分,要遵循自然发展原则,提出班级授课制,主张进行降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人的泛智教育

卢梭:

认为人生下来是好的,但被环境破坏了,是让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便是最好的教育

康德:

第一个将教育学在大学中讲授的第一人

佩斯泰洛奇:

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的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洛克:

白版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班一般,必须在后天形成,并且主张绅士教育,认为在社会中只要对绅士进行好了教育,其他人便会跟随

规范教育学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它的贡献在于将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将学科心理学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学科教育学的基础,总结了联合,系统,明了,方法的四段教学法,后其学生归纳为联合,系统,明了,方法,应用五段教学法,建立了以教材,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被称为传统教育学的奠基人

杜威:

1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

2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的经验兴趣为中心展开活动,让儿童在做中学,

3认为教育目的来源于教育过程之内,依据儿童的兴趣设立,而不应该来源于教育过程之外,将教育目的强加给儿童,杜威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4认为教育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儿童科学的结论,更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多样化阶段

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

制度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

凯洛夫《教育学》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C学习的意义:

1:

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掌握教育学的基本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学方法,掌握基本的教育学理论和知识,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提高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增强其兴趣,更好的从事教育工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而服务

2:

我国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的继承了我国教育学规律,吸收了外国教育学的优秀成果和经验,论述了我国初级阶段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教学原则方法等,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9、教育要素:

A教育者:

(教师)

(1)含义:

广义:

凡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思想活动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教育者

狭义:

教师是在教育活动中履行教育职责的专门人员,承担者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使命

(2)社会地位:

为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看法有关,与人们对教师的期望有关

(3)特点:

职业特点: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育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管理者,示范者,朋友,领导者,研究者

劳动特点:

长期性

复杂性与繁重性

创造性

专业性

示范性

(4)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终身学习,教育育人

知识素养:

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能力素养:

教育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的专业发展:

含义;是指教师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从而使自己由一个职业新手逐渐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内容:

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途径:

教师积极思考;教师成为研究者;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为其提供制度保障

校本研究:

是指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教师为主体,融研究和学习为一体的教学研究方式

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包括对话(信息交流,经验共享,深度会谈,专题讨论)和协作(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协作,汲取力量,减轻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舞台:

课程改革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

课程改革推动教师智能结构的发展

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是互动的:

课程改革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与教师共同成长

波斯纳成长=经验+反思

反思的作用:

反思使教师重新找回丢失的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问题的专家

反思使隐藏在教师自己心中的教师思想得以结合

反思使教师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的主要形式

(6)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A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B(教师身份)管理学生的权利;民主管理权,教育研究权,获得报酬权,进修培训权;教育教学权

义务:

A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B遵守国家教育方针,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贯彻学校的教学目标,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学任务

C进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带领学生开展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活动

D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

E制止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的行为

F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G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7)教师的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

含义:

是指在教师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和习俗的总和

内容:

教师责任,教师良心;教师态度,教师技能,教师荣誉,教师作风教师纪律;教师理想

作用:

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严格的标准性

价值:

文化,教育和伦理价值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含义:

是指那些概括和反应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特征,体现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成为教师内心信念,并影响着教师的行为的基本道德概念

内容:

教师义务:

教师良心

教师公正

教师荣誉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含义:

是指教师在教师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指导原则,是一定社会和阶级对教师提出的根本性道德要求

他是教师职业也其他职业相区别的标志,给教师指明了活动的总方向,是教师理论和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调整个人同社会,他人,集体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

内容: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要求,是调整个人与社会、集体等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评价教师教育行为的最高道德标准

热爱学生

团结协作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