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管理师笔记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2766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信息管理师笔记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企业信息管理师笔记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企业信息管理师笔记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企业信息管理师笔记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企业信息管理师笔记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企业信息管理师笔记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企业信息管理师笔记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企业信息管理师笔记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信息管理师笔记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企业信息管理师笔记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信息管理师笔记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信息管理师笔记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交叉性。

所谓复杂性是指:

在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处于不同的层次和跨度,数量多、类型多,造成供应链整体的复杂性。

13、供应链的分类:

1)稳定的或动态的供应链;

2)平衡的或倾斜的供应链(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来判断);

3)有效性的或反映性的供应链。

14、供应链管理的实质:

是深入整个供应链的增值环节,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Place)——即“6R”,并使总成本最小。

15、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1)综合系统;

2)市场拉动;

3)全局最优;

4)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6、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领域:

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

17、供应链SCOR模型的第三层为企业提供了在改善供应链时成功地规划和确定目标所需要的信息。

规划的内容包括过程的定义、目标的评验、最佳实施和为达到所需要的系统软件能力。

企业主要在这一层上调节作业战略。

18、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企业管理按照所关注的对象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

生产时代、产品时代和顾客时代。

19、关于关系营销:

1)为了同重要的“公司利益分享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类营销方式;

2)找出高价值的客户和潜在客户并使他们同企业产生“家庭式”的密切关系;

3)把握住了现代市场竞争的特点;

4)使得营销重心从注重交易转向注重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展。

20、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Management,CRM)是一项企业经营的商业策略,是一种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客户(包括最终客户、分销商和合作伙伴)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资源,通过选择和管理客户,挖掘其最大的长期价值。

  CRM要求企业建立客户导向的管理机制,培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及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并以此为手段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收入以及客户满意度。

21、整个客户生命周期,客户价值体现在:

挽留客户、客户购买的额度、客户购买的频率、获得客户和挽留客户所花费的成本。

22、CRM是整合销售、营销和服务业务功能的一个企业商业经营策略。

CRM管理系统一般分为运营性、协作型、分析性CRM。

23、客户细分的角度:

1)外在属性;

2)内在属性;

3)消费行为。

24、“一对一营销”就是企业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来相应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它要求企业与每一个客户建立一种学习型关系。

所谓学习型关系是指,企业每一次与客户的交往都使企业对该客户增长一份了解,客户不断地提出需求,企业就不断地按此需求改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企业不断提高令该客户满意的能力。

与对企业最有价值的“金牌客户”建立学习型关系尤为重要。

25、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是商业智能的三大组成部分。

26、面向Web的数据挖掘比面向单个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要复杂得多,主要表现在:

1)异构数据库环境;

2)半结构化的数据结构;

3)半结构化的数据源问题。

27、ETL:

解决企业的数据一致性与集成化问题的技术。

28、描述型数据挖掘包括数据总结、聚类及关联分析。

29、关于TOC理论:

1)可用来大大提高管理效能;

2)具体应用领域涉及生产、分销、项目管理和企业方向的设定等;

3)用来回答改进什么;

改成什么样;

怎样使改进得以实现。

30、TOC理论就是关于进行改进和如何最好地实施改进的一套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

31、TOC理论最终就是寻求顾客需求与企业能力的最佳配合。

32、TOC的特征:

1)内部和外部的约束;

2)约束因素具有权重性。

一般来说,企业约束包括以下类型:

资源型、市场型、法规型。

33、消雾法用来以双赢(Win-Win)的方式解决企业中的冲突。

34、用来显示克服障碍路径的逻辑图就称为“必备树”。

35、生产同步化:

工序之间不设置仓库,半成品在工序之间立即转移。

36、在制品看板:

包括工序内看板、信号看板。

37、JIT的4个基本成功原则:

1)消除浪费;

2)员工参与决策;

3)供应商参与;

4)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

38、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LP),又称精良生产,其中“精”表示精良、精确、精美;

“益”表示利益、效益等等。

精益生产就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及时制造,消除原料采购、储运、生产、包装等生产环节中的一切浪费。

39、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

1)准时化;

2)人员自主化。

精益生产的基础:

改善(永远存在改善的余地、消除一切浪费、持续改善)。

40、在精益生产方式下,安排生产进度的依据是顾客的订单。

41、敏捷制造是指“能在不可预测的持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使企业繁荣和成长,并具有面对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驱动的市场做出迅速响应的能力”。

42、虚拟企业,也叫动态联盟。

43、敏捷制造的特点:

1)技术研发能力;

2)生产柔性能力;

3)个性化生产;

4)企业间动态合作;

5)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

6)新型用户关系(强调用户参与制造的全过程)。

44、在未来的新经济模式下,决定产品成本、产品利润和产品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开发、生产该产品所需的知识的价值而不是材料,设备或劳动力。

45、柔性制造系统:

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

它试图克服原来机械生产线只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刚性特征,能够适应中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方式,而且将手工操作减少到最低,具有很高的自动化特征。

46、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

1)加工系统;

2)物料系统;

3)计算机控制系统;

4)系统软件。

47、柔性制造系统FMS兼有加工制造和部分生产管理两种功能,因此能综合地提高生产效益。

采用FMS的主要技术经济效果是:

能按装配作业配套需要,及时安排所需零件的加工,实现及时生产,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数量和厂房面积;

减少直接劳动力,在少人看管条件下可实现昼夜24小时的连续“无人化生产”;

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48、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零部件和相关各种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相关过程)的一种系统方法。

49、并行工程的思想:

并行工程在设计新产品时,就前瞻性地考虑和设计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有关的过程,在设计阶段就预见到产品的制造、装配、质量检测、可靠性、成本等各种因素。

50、实施并行工程要考虑的方面:

1)团队工作方式;

2)技术平台;

3)对设计过程进行并行管理;

4)强调设计过程的系统性;

5)基于网络进行快速反馈。

51、并行工程的实施效益:

1)缩短产品投放市场时间;

2)降低产品成本;

3)提高产品质量;

4)增强产品功能的实用性。

52、协同商务:

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实现手段,在企业的整个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进行各种业务的合作,最终通过改变业务经营的模式与方式达到资源最充分利用的目的。

协同商务被认为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三阶段。

53、协同商务的三种典型类型:

1)协同设计;

2)协同制造;

3)协同商务运作。

54、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商务运作的关系:

其关系体现在连贯与互补两个特征。

55、程序是指令的有序结合。

56、计算机的5个层次级别:

1)微程序设计级;

2)一般机器级;

3)操作系统级;

4)汇编语言级;

5)高级语言级。

57、通信子网的主体为网络通信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包括:

1)网络接口卡(NIC);

2)通信线路;

3)集线器(HUB);

4)网络交换机;

5)路由器;

6)网桥;

7)转发器;

8)远程访问服务器;

9)调制解调器等。

58、逻辑数据模型:

又被称为结构数据模型,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它是对现实世界的第二次抽象,这类模型直接与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关。

59、管理的组织形式:

1)U形组织(纯直线制组织、直线职能制组织);

2)M形组织(矩阵式组织、事业部制组织);

3)H形组织

60、企业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

1)企业创新管理将越来越受重视;

2)企业“软件”管理将更加系统;

3)企业战略管理将强调目标的创新;

4)企业权变更将更加灵活和精细;

5)开放式面对面的感情管理;

6)未来企业管理的“三个中心”“两个基本方向”(三个中心:

以市场为中心的明确的目标和策略、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的一整套不断变化的制度和措施;

两个基本方向:

开发与合作);

7)企业管理将更善于借用“外脑”。

61、短期计划也称生产作业计划,它是执行计划。

62、信息技术如何影响企业外部环境:

1)网络环境的形成;

2)行业竞争结构的改变;

3)顾客需求行为的变化;

4)企业交易模式的改变与价值链的再造。

63、信息技术如何影响企业内部环境:

1)组织结构的变革;

2)营销方式的扩展;

3)内部协调方式的变革;

4)业务处理流程的改变。

64、调查了解相关服务厂商的基本情况:

1)技术水平;

2)服务水平;

3)实力状况(资金、人才);

4)信誉度;

5)市场占有率;

6)成功案例及失败案例;

7)厂商的行业领域。

65、调查了解相关产品的市场情况:

1)性能与价格;

2)市场占有率;

3)先进性;

4)实用性;

5)兼容性。

66、做好信息资源规划的意义:

1)帮助理清并规范表达用户需求,落实“应用主导”;

2)整合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应用系统集成;

3)指导ERP、SCM、CRM等应用软件的选型并保证成功实施。

67、信息资源管理(IRM)的主要观点:

1)IRM是企业管理的必要环节,应该纳入企业管理的预算;

2)IRM包括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处理管理;

3)IRM的目标是通过增强企业处理动态和静态条件下内外信息需求的能力来提高管理的效益。

IRM追求3E即:

高效、实效、经济。

68、数据管理(DA)的主要观点有:

1)没有卓有成效的数据管理,就没有成功高效的数据处理;

2)企业数据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是集中控制盒管理数据定义,建立全企业数据管理基础标准和规范化的数据结构;

3)数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69、信息工程方法论(IEM)认为,信息工程的基本原理是:

数据位于现代数据处理系统的中心;

数据结构是稳定的,处理是多变的;

最终用户必须真正参加开发工作。

70、企业计算机应用过程:

起步、扩展、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

我国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基本上都是处于“诺兰模型”的第三阶段。

71、数据流其实就是用户视图的流动。

72、基本表应该具备的基本特性:

原子性、演绎性、稳定性、规范性、客观性

73、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包括:

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

74、经营战略有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和纲领性的特性。

75、经营战略的构成:

1)产品与经营领域;

2)企业的成长方式;

3)竞争优势;

4)协同作用。

76、经营战略的制定一般包括四个步骤:

1)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

2)调查过程;

3)战略决策过程;

4)战略具体化和完善过程。

77、制定战略方案的基点:

1)要跳出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2)要准确选择关键成功因素;

3)要着力寻找战略优势。

78、企业应该在什么时候全面实现信息化:

1)通过外部的影响程度来判断;

2)根据产品特性和顾客的消费习惯来判断;

3)根据内部的需求程度来判断。

79、过程的性质是一个包括反馈的循环过程

80、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步骤:

1)基础信息调研;

2)能力与现状分析;

3)信息化战略目标设计和战略制定;

4)信息化战略目标的确定;

5)信息化架构设计;

6)信息化战略实施与保障策略设计。

81、信息化现状分析包括:

1)信息化应用现状;

2)信息化应用面临的挑战;

3)信息化应用面临的问题;

4)企业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

82、企业信息化调研工作是真个战略规划的基础性工作。

基础信息的调研可以分为两大类:

1)企业信息化外部环境调研;

2)企业信息化建设内部条件调研。

83、通过规划可以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获得如下好处:

1)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避免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

2)使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符合公司的整体经营的战略规划;

3)为信息化建设的项目投资提供决策依据;

4)保证信息化建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84、战略制定过程由高层管理人员启动、设定方向。

85、信息化战略一定是业务需求驱动的,而非技术性驱动。

86、培训效果是检验培训活动成败优劣的唯一标准。

87、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面向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全过程,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88、企业管理制度的构成:

1)基本制度,其中包括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民主制度;

2)工作管理制度;

3)责任制度。

89、制订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1)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企业信息化迈向规范化的前提;

2)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规避信息化假设风险;

3)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为统一认识奠定了基础;

4)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信息化应用持续推进的保障。

90、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包括:

面向资源的管理制度制定和面向项目的管理制度的制定。

91、面向资源的管理制度:

组织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软硬件管理制度。

92、面向项目的管理制度:

项目生命期管理制度、项目组织管理制度、项目计划与控制管理制度。

93、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1)企业结构分析;

2)业务流程分析;

3)设备分析。

94、信息化培训需求采集方法:

1)文献调研法;

2)调查表法;

3)访问法;

4)实况观察法。

95、培训需求分析方法:

1)企业分析方法;

2)工作分析法,按目的一般分为一般工作分析和特殊工作分析;

3)人员分析法。

96、信息化培训大纲的内容:

1)培训目的

2)培训课程和内容

3)培训方式

4)授课人、授课对象、时间、地点等因素

97、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1)试卷法;

2)测评软件法;

3)案例分析法

98、信息化培训效果评估的原则:

一级评估,观察受训人员的反应;

二级评估,检查参加培训人员的学习结果;

三级评估,衡量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

四级评估,衡量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

99、总体规划是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步,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新系统开发的成败。

100、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

101、系统总体规划的目的:

1)保证信息共享;

2)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

3)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102、系统总体规划的主要步骤:

1)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

2)分析和确定系统目标;

3)分析子系统的组成以及基本功能;

4)拟定系统的实施方案;

5)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103、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规划,是出于以下考虑:

1)先从总体上提出方案;

2)需要有一个概略的投资方案;

3)拿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系统可行性说明,对系统效果进行论证;

4)事先做出分批开发计划。

104、制定具体新系统目标时,应考虑使目标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目标的总体战略性;

2)目标的多重性;

3)目标的依附性;

4)目标的适应性;

5)目标的长期性。

105、用于信息系统规划的常见方法:

1)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2)战略目标及转化法(SST);

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106、BSP实质上是一个把企业的战略转化成信息系统的战略的转化过程。

BSP方法在规划与设计时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而实施过程则是自下而上。

107、“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首先考虑企业的总目标,然后确定需要哪些功能去保证目标的完成,从而划分相应的业务子系统,并进行各系统的具体分析和设计。

108、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SP)活动的起点是对企业的现实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活动的结果是得出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及实施计划的描述性文档。

109、企业信息化的表现形式:

1)企业办公自动化;

2)企业业务处理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辅助决策系统DSS、电子商务Ecommerce);

3)企业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自动化(CAD/CAM/CIMS);

4)企业运作管理的信息化(MRP/ERP)。

110、决策支持系统能帮助决策者利用数据和模型去解决非结构化问题的交互式计算机信息系统,它是充分运用可供利用且合适的计算机技术,针对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帮助和改善管理决策的有效性系统。

111、经理信息系统(EIS);

经理支持系统(ESS);

战略信息系统(SIS)。

11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一般包括:

管理信息子系统;

产品设计与制造子系统;

制造自动(柔性自动化)子系统;

质量保证子系统。

113、系统分析的主要过程:

1)认识、理解当前的现实环境,获得当前系统的具体的物理模型;

2)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3)对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分析和优化,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114、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或目的:

1)开发者对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

2)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

3)数据和业务流程;

4)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

5)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等等。

目的:

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

115、详细调查的工作原则:

1)自顶向下全面展开;

2)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

3)分工和协作相结合;

4)点面相结合展开调查;

5)主动沟通的工作方式。

116、代码设计的原则:

惟一化、规律化、标准化、可扩充且容易修改

117、系统分析的关键点在于“理解”和“表达”。

118、数据字典(DD):

在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其中的每个数据流、文件和数据项加以描述,我们把这些都已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数据字典。

119、通信内聚:

是指模块中各成分引用或产生共同的数据。

120、信息资源管理按照信息管理的发展史划分为5个阶段,即:

文书管理、自动化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情报分析、战略信息管理。

121、

122、网络应用大致有:

Internet/Intranet网络公共服务、数据库服务、网络专用服务系统、网络基础服务和信息安全平台几种典型类型。

123、MIS/OA/WEB类应用,数据交换频繁但数据量小。

124、信息流特征:

实时性、批量特征、交互特性、时段性。

125、网络可用性要求高、不允许网络停顿,就需要采用双星结构。

126、选择拓扑结构时,应考虑的因素:

1)费用;

2)灵活性;

3)可靠性。

127、ADSL:

非对称用户线路。

128、性能管理:

周期性的手机被监控网络资源的性能测量数据。

129、防火墙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

130、操作系统五大功能:

1)处理器管理;

2)存储器管理;

3)设备管理;

4)文件管理;

5)作业管理。

131、管理控制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1)帮助管理人员编制计划和调整计划于预算执行情况;

2)定期生成企业生产经营执行情况的综合报告;

3)分析计划执行的偏差情况;

4)为管理人员提供各种查询功能。

132、用户操作权限是指对数据对象的查询权、更新权、删除权、插入权。

133、数据归档:

将硬盘数据复制到可移动媒体上,它是在完成复制工作后将原始数据从硬盘上删除,释放硬盘空间。

134、增量备份:

只备份上一次备份后数据的改变量。

135、项目外包的不利因素有:

1)项目管理主要涉及到系统实施与企业用户两方或多方,协调和沟通的成本会大大增加;

2)软件知识产权,承包方与企业之间必须就软件知识产权问题预先讨论清楚并形成协议文档;

3)维护和更新,信息系统建成后的运行和维护是长期性的,但承包方是否具备长期服务的能力,存在一定的风险,也是个成本问题。

136、信息识别的方法:

1)问卷调查;

2)亲自实践;

3)根据管理信息需求来识别。

137、信息采集内容体系规划包括:

1)人员准备;

2)生产经营各环节信息需求分析;

3)内容识别;

4)实施;

5)分析。

138、语法过滤:

主要解决表示信息与被表示对象的一致性,即如何减少表示上的干扰问题。

1、厨房案例

(1)流程图

顾客

咨询

达成

一致

购货

意向书

交订金

实地测量

并设计

初步

方案

确认方案

确认后

签合同

合同

生产

运输

现场安装

退订金

确认安装

交尾款

结束

Y

N

设计

工程师

确认

(2)TOC是以色列物理学家戈德拉特在他的优化生产技术(OP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TOC是一套管理理念与管理工具的结合。

“约束”即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现存的或潜伏的制约因素。

约束管理是通过逐个识别和消除这些约束,使得企业的改进方向和改进策略明确化,从而达到帮助企业更有效的实现其目标的目的。

TOC理论即一套解决约束的流程,用来逻辑的系统的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改进什么;

该公司约束包括:

1)五金件供应不及时,库存与财务数据不一致;

2)图纸管理不善,产品与价格、图纸与实物不一致。

建议:

尽早规划实施信息系统,建立库存管理系统、供应商在线交易系统、顾客网上订货系统等;

(3)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