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289603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47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可编辑,29页).pptx

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党课讲稿)前言大家好!

今天这讲的题目是从国学中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主要想谈谈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干部学习国学等重要论述的若干思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学中间汲取修身为官的智慧,然后再践行修身为官之道。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两句诗: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出自元代王冕的一首绝句,叫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在这里引用这首诗呢?

这里一下就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给点拨出来了,因为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是我们的一种精神标识。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专门讲到:

“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场合引用这句话,也是一个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光辉范例。

所以,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是怎么样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挖掘出来,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1-,人民日报有一篇评论员文章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习近平总书记中外记者见面会讲话启示,文章里谈到:

“诗言志,歌咏言。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没有比诗歌更能直陈胸臆、抒发心志的了。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以诗言志,吟咏的是墨梅不慕虚名、绽放清芬的品格,彰显的是大国大党的自信,表达的是从容清醒的定力,传递的是埋头苦干的意志。

诗意的表达,让人们看到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气度、一个走过近百年的政党面对未来的胸襟。

”这篇文章还说到:

“凌寒怒放的梅花,一直盛开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习近平以之写照当今中国,更昭示着一份不争春的从容、不畏寒的定力。

共产党人不求清誉、不尚清谈,愿得清朗留天地,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么多年来,“清”字是习近平总书记用得是比较多的汉字,比如清正廉洁、“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清朗的网络空间。

“清”字用得多好啊,把传统文化的精髓给提炼出来了!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中,蕴涵着许多修身做人之道、为人处事之道、知人用人之道、为官为政之道及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

尤其是其中有关怎样做人、怎样为官,或修身与执政的智慧方略,作为珍贵的本土化营养,对我们党员干部来说,无疑值得真诚地汲取、消化、转型,为我所用。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作出过许多精辟的,-2-,阐述,诸如:

“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些精辟论述,足以让我们明确为何而学、学习什么以及汲取借鉴的方法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的国学底蕴,他的讲话或文章中引经据典,成为常态,他身体力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尊和自信,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与运用之功,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出了表率。

下面仅撷取一些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修身与为官方面的精粹,吸收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略作解析,以供大家品鉴领悟。

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讲修身;第二,讲为官,就是理政。

-3-,一、严以修身:

正人必先正己,不令而行在传统中国社会主流思想中,修身、正己、立德一直被强调是做人处事,尤其是为官理政的根本要求。

儒家经典大学中有“三纲领八条目”之说,其中著名的“修齐治平”之论,是领导干部特有的精神滋养和文化标识。

修身即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始之本。

修己以安百姓,正人必先正己。

论语中有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理浅显而接地气,说的就是领导干部为何要正己为先。

修身为本与以人为本,两者本质上并不矛盾,不过是对官员自身修养阶段的不同表述,只是在位与不在位之别也。

(一)修身为本修身问题是人生根本问题,是儒学的根本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文化,最核心的精神就在于人生修养问题,做人的问题。

儒家经典大学里说: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中庸里说: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三严三实”第一严即严以修身,正因为此即其它方面的根基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干部的道德修养,2014年5月,他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4-,“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还把“三严三实”作为干部改进作风的要求,其中将“严以修身”摆在首位,他引用“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等经典名言来强调干部修身问题的重要性。

关于修身为本,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了一系列概念,比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命征程,阶段明确,逻辑严密,追求有方,循序渐进;还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义担当,“见贤思齐”“知行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省吾身”“君子慎独”的修身之方,“孝悌忠信”“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等,简明扼要,切中要害。

这些执着的精神追求,对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厚实的本土化精神资源。

(二)修身有法传统文化经典作家作品中,无不认为修身有许多途径,但方法要得当。

儒家特别强调内在自我修养修为的“内圣”之功。

“八条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乃是其具体表述,即要从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收束流放之心,安放与端正本心,此即孟子所谓“求其放心而已”。

其意是说,人生伊始,心是安放在心房里面的,哪知道这个心受社会乱象的诱惑,跑到外面去了,受到污染了。

我们一切的修养之功,不过是用来求其,-5-,“放心”而已:

把失掉的心放回心房里面。

此为修身万法之首要,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习近平同志在为干部阐述修身立德的方法时,曾明确指出,“首先要重视反躬自省、自我批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其次,要“遵纪守法、不碰底线”,“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最后,要“防微杜渐、不弃微末”,“慎权、慎独、慎微、慎友”。

这种崇德修身之法,逻辑清晰,阶段明确,既是认识论,又是切切实实可操作的方法论。

(三)慎独自省古代先贤认为,修身之法,慎独最难。

慎独就是要求独处之时,仍然能够抱持操守。

独处一方,谁也不能制约你的时候,就看你能不能守住你自己。

曾国藩将慎独居于遗嘱四条之首:

“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领悟深刻,见解精当。

中庸上说: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段话大意就是,君子即使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谨慎检点,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要小心警惕。

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微小的地方最能显出人的灵魂,所以,一个人在众人监督之下不做坏事是容易做到的,但是在一人独处时,也能坚持不做不道德的事,就需要有修养了。

-6-,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在谈到共产党员自身修养时,就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他指出,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也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可见,“慎独”就是:

生活中有的事情是不道德的,是不能做的,但这事做了对自己很有好处,能获得很大的利益,而且没有人看到,甚至这事永远不可能被人发现,可这是不应该做的事,就坚决不做。

古人讲究“八慎”,即慎独、慎欲、慎微、慎权、慎友、慎嗜好、慎言行、慎始终;党的好干部郑培民同志讲求“四慎”,即慎独、慎微、慎始、慎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慎权、慎独、慎微、慎友”,还说过,“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之江新语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不管强调哪些元素,慎独作为修养之道,应该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追求,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来呵护。

而坚强的意志需要长期的锻炼,其间守住道德防线和底线最为关键。

许多腐败官员落马后,常常悔不当初,就是因为未做好“慎独”之功,一失足成千古恨。

与慎独紧密联系的是自省,即自我反省。

孔子有“吾日三省,-7-,吾身”之说。

一个人善于自省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勇于自省才能及时改正更新。

同时,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品德高尚的人要向他看齐,看到他人行为不端,品质不佳也要自省,检查自己是否有那样的恶行陋习,有就要改,没有也要警惕。

这是传统个人品德修养中十分有效之法。

自省要经常进行,不要等到出了问题才自省。

有了过错必须自省,但人贵在没有犯错误也能自省。

列宁说过:

“聪明人并不是不犯错误的人。

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

聪明人是犯的错误不大同时又能容易而迅速地加以纠正的人。

”人在自省改过中就能逐渐成长、成熟,成为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

早在2007年3月25日,习近平同志就写有一篇名为追求“慎独”的高境界的专题短文(之江新语压卷篇),开篇即引述礼记“君子慎其独”本义语句,接着解释说: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权力,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在引述刘少奇相关“慎独”论述后,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做到慎独”,“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形成内在的定力”;“其次,要时刻反躬自省,就像古人讲的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洁身自好,存正祛邪,注重修身养德,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同,-8-,时,还要办事公开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减少各种诱惑的渗透力,防腐拒变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2011年9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在谈到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时,明确指出,要“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作出自己的贡献”。

可见,慎独自省之法会通古今,是习近平同志一贯重视的有益于党员干部健康成长而不可或缺的的修为之功。

(四)君子之德论语说: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儒家将人格区分为智者、仁者、君子、贤人、圣人、小人等多类,人们向往提升人格品级,所谓“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

然而,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圣人,但只要努力修养锻炼,艰难玉成,不论贫富贵贱,你都可以达成君子之德,成为君子。

君子之德的第一要义是“仁者爱人”,君子应当“居仁由义”。

中庸说“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与小人之分,不在职业,而在境界。

有专家根据儒家的论述,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社会现实,将君子道德人格概括为“六有”,即有仁义(有爱心,讲道义)、有涵养(重修身,明事理)、有操守(有尊严,讲大节)、有容量(尊重他者,包容多样)、有坦诚(胸怀坦荡,诚信为本)、有担当(立志远大,肩负重任)。

在党员干部修身养性要达致的境界中,做正人君子应该是最基本的目标。

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担当精神,不要局限在个人小圈子里,也不要碌碌无为了此一生,而要有“修己以安百姓”的雄心壮志,争做新时代的君子。

新加坡要求国民从小学习做正人君子,弘扬君子政治传统,崇尚经过转型改造的君子执政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如何做正人君子呢?

古人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不断地学习思考,总归有所成就。

领导干部一是要选择好自己的爱好,“爱”之得当,“好”之有道,才有利于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升人生价值。

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这是个人品德和修养的直接体现。

学史益智,学诗明心,学伦理知荣辱。

爱好诗词歌赋,亦可提高审美欣赏水平,提升情商与人格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10-,价值观很有益处。

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习近平总书记还说:

“领导干部还应该了解一些文学知识,通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

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有很深厚的文学素养,在诗词歌赋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总之,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要读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

“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

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

优秀传统文,-11-,化书籍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

”“总之,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所以,对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不失为修身良方。

这是君子之道,也是古今中外修身的真理。

(五)齐家为基家国一体。

国是家的放大,家是国的基石。

古代士大夫讲求治家有方,孝悌天下,家国情怀,精忠报国。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了修身阶段,即将要跨进治国理政之门了。

齐家阶段既是修身之所,也是检验修身是否成功的第一块试金石了。

有三个关键词值得重视。

首先是家和,家庭和睦,其乐融融,家和万事兴。

第二是孝悌,尽孝于父母长辈,亲爱于兄弟姐妹,施仁爱于天下苍生才有根基。

所以孝为仁之本,统治者行仁政于天下,无孝不成。

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和家庭美德建设。

早在2009年,习近平同志就主持将家庭美德列入干部四德范畴(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他指出,领导干部凡是出事的,几乎都有家风不正问题。

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各位都知道唐代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12-,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有名的诗,可以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是精品中的精品,影响深远。

孟郊是一个孝子,科举考试多次没中,但他母亲一直在默默地支持他。

最后好不容易考中了,孟郊特别高兴,写出了一首著名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里面创造了两个成语,一个叫春风得意,一个叫走马观花。

后来孟郊到江苏溧阳当了一个县尉,把自己的母亲接了过去,写下这首著名的游子吟,来感恩他的母亲。

游子吟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喜爱,并为之感动不已的诗篇。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里面专门说到,“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一首短短的游子吟之所以流传千年,就在于它生动讴歌了伟大的母爱。

”每年新年贺词的时候,习近平同志背后的书架上都放着一张照片,是他和母亲的合影。

中央电视台习近平用典第五场里面提到,习近平同志当年到梁家河的时候,他的母亲齐心老师专门给他做了一个针线包,上面绣了三个字,叫“娘的心”。

观众看了都感动不已,这都是真实的故事,这是母爱。

习近平总书记很珍惜这个针线包,所以他那么为游子吟感动。

-13-,习近平总书记还说到:

“苏东坡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讲的是从司马迁之后到韩愈,算起来文章衰弱了八代。

韩愈的文章起来了,凭什么呢?

就是“道”,就是文以载道。

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有一本书叫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里面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上推心置腹地说道,领导干部空闲时间应该“陪伴家人、尽享亲情,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操持雅好、神游物外,强身健体、锤炼意志”。

要拒绝低俗,过有品味的生活。

还有一个关键词是乡贤。

主要是指如何弘扬传统社会的乡贤文化。

古时退休居乡的官员或是德高望重的贤达长者,往往成为地方的良心与稳定势力。

恪守法规有所作为的乡贤雅举,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而今,发挥乡贤的独特作用,构建和谐基层社会,已成为地方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方略。

领导干部不仅要在退休后成为地方贤良人士、家庭美德楷模;在职时乃至任职前,也应该是众望所归的乡贤风范。

二、严以为官:

为政以德居首,夙夜在公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涵蕴着极其丰富的治国理政内容。

为官之道又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部分。

儒家经典、诸子百家、政治,-14-,家、学者、文人乃至民间文艺家们,无不特别关注并以各种方式、载体,阐述为官从政之道。

官箴文化流行,史家资治通鉴,建言献策,甚至连中医也有君臣佐使之论,舌尖上的中国也有“治大国若烹小鲜”之政治术语。

诸如“为政以德”“民贵君轻”“民为邦本”“以人为本”“以义为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夙夜在公”“公生明,廉生威”等,不胜枚举。

这些宝贵的治理智慧,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文章中被一再引用,并发扬光大。

“三严三实”中强调“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对当今领导干部为官之道提出了新要求。

而这些新要求,其本质也是对传统政治文化的一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一种守正出新。

(一)为政以德“仁政德治”这种社会政治理想,一以贯之,是儒家治国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理念,为历代王朝统治者所彰显。

在这里,“德治”是儒家治国的最高指导原则。

论语为政中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道德至上作为儒家政治伦理学说的中心命题,被强调要贯穿于整个治国安邦的全过程,即以仁为本、以德治国。

“仁政”是儒家治国的基本方案,也是追求的目标。

“仁政”的本质要求,是强调统治者在治国理政、制订与实施相关政策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民众的基本诉求,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利益。

具体来说,要与民“恒产”,使之得以“足食”;要薄赋敛,宽刑省罚,与民休息;要先富而后教,导民以仁,导民以明“礼义廉耻”和“纲,-15-,常伦理”。

“德化天下”的“教化”,成为实施“仁政”、治国安邦的关键,不可替代。

帝王作为实践“仁政德治”的主体,应该有何种政治追求、具备何种政治品质呢?

那就是实行“王道”,反对霸道,讲求“人道”。

所谓“王道”,是一种极高的政治理想和原则。

基于此,统治者应该是“内圣外王”,成为道德表率和人伦典范,才有资格统率和治理万民。

“以民为本”而非肆意妄为推行“霸道”,追求以“德教”“仁政”为先的“王道”,后来发展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治国方略。

至于暴政与腐败,则完全背离了“仁政德治”、以民为本和“王道”政治的价值取向。

古人讲,“天命靡常,唯德是辅”“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行仁政,尚德政,以人为本,心中有民,修己以安百姓,治大国若烹小鲜,须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传统政治文化精华的最透彻的汲取,是实施最大的仁政德治。

法乃他律,德乃自律,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则政通人和。

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务员录用的标准是“德、能、勤、绩、廉”,德性修养放在第一位。

党员领导干部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举为政以德旗帜,会通古今,则为官做事,理直气壮,坦坦荡荡,不令自威。

(二)民为邦本在儒家看来,作为实践层面一体化的“仁政德治”,必须坚守“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和核心价值。

治乱之道关键在“民心”,,-16-,“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规范了统治者如何驾驭民心的底线。

民众的利益、诉求,应该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出发点。

虽然儒家民本思想不可能确认民众是社会的主体,历代王朝统治者也向来“尊君”胜过“重民”,但民本思想毕竟符合百姓的愿望,且作为“道统”,与“治(政)统”相抗衡,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极其丰厚。

“天道远,人道迩”(左传),孔子有使民富庶行教化的思想和关于养老恤孤制度的设想,提出“以不教之民而战,是谓弃之”,从而重视教育教化之论。

孟子揭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倡“民贵君轻”“民本君末”以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等理念。

尚书里有“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荀子有“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之论;老子有“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思想;西汉贾谊也有“民无不为本”“夫民者,万世之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新书);北宋张载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等,皆为民本思想的经典语句,都是滋养当下以民为本实践的宝贵思想资源。

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与此一致的,继承、发扬这种传统,并无有何生搬硬套之嫌。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证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指出“必须重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群众,-17-,最基本、最紧迫的需求,做到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