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33298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X 页数:444 大小:42.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4页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4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课件 生理心理学(三版)--沈政.pptx

生理心理学(三版),生理心理学第1章,导论,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psychology,)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心物关系和心脑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心理学的学科分支,基础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生理心理学、心理生理学、神经心理学、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心理学、市场和消费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等,生理心理学第1章1节,学科性质及其科学与社会价值,心身关系心物关系心脑关系,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1870s):

内省法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1920s):

S-R法心理学是研究人脑认知加工过程的科学(1960s)心理学是研究人脑两类信息加工过程的科学(1980s):

外显加工与内隐加工心理、行为:

脑外显的意识加工过程的表达脑内隐的无意识加工过程的表达动机、目标导向和执行监控过程,构造学派和机能学派,心理、精神、心态等词义,包含下列四个方面内容认知过程:

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情感过程:

本能、需求、情绪、情感、心境意志过程:

动机、意向、意志、执行监控人格:

性格、智能、价值观、处世哲学(价值取向)意识流:

心理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认知科学及其分支学科,1973-1977年之间的新兴学科,认知科学是研究智能实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产生智能原理的科学。

人类、动物和智能机都是智能实体。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生理学、神经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生理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学、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计算认知科学和哲学,对人类智能的理解,IQ,Spearman,1904g因子,能力测验EQ,BarOn2003,情商测验,Empathy2005TOM,心理理论能力,TOMM(2005-2007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人类学古人类学民族学(2016),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1870s):

内省法德国海德堡大学关于感官生理学的研究,冯特(Wundt,1874):

PhysiologicalPsychology,由Titchener1910翻译成英文;1879年莱比锡大学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华生(Watson,1913)采用S-R的测量法心理学是研究人脑认知加工过程的科学(1967)心理学是研究人脑两类信息加工过程的科学(1980s):

外显加工与内隐加工,生理心理学的相关学科分支,生理心理学:

1874年之前至今心理生理学:

1960s-生物心理学:

1970s-神经心理学:

1970s-认知神经科学1995-人类神经科学2005-,生理心理学第1章2节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脑功能原理,脑机能定位论与等位论的统一性原理经典特异神经通路和非特异弥散网络共同作用的功能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和模拟信号处理机制并存的脑网络原理多重信息加工过程和多重信息流并存的脑功能原理神经信息与遗传信息的关联性原理脑功能的系统(模块)性、层次性和包容性原理:

动物性本能模块、人类种属的本能模块、个体习惯化模块、个体社会意识模块。

作为脑的高级运动形式,心理活动不仅是脑对外间世界的反射(Reflection)活动,也是体内环境和脑动态信息加工过程的映射(Mapping)活动,制约着心身、心物和心脑关系中多层次性的和遗传保守性的物质运动过程。

人脑实现反射和映射活动时,通过多重信息加工过程和多重信息流并存的组合方式,实施着数字信号处理和模拟信号处理的机制,构成一个动态时变的超立方功能体。

定位性是相对的、时变性是绝对的,瞬息万变的。

对于本能行为和自动化的行为及其相应的无意识活动而言,脑功能的定位性在一定条件下是主导的;对于耗费心神的意识活动而言,脑功能系统的多维度时变性是主导的。

从三维立体的动物脑到六维超立体的人脑,两侧化(Lateralization)头侧化(Encephalization)皮层化(Corticolization)额侧化(Frontalization)内外侧化(Media-lateralization)背腹侧化(Dorsa-ventralization),脑功能的两侧化和头侧化,脑功能的皮层化,额侧化,4/1/2021,内、外侧化,。

背-腹侧化,人类额叶功能有背侧腹侧梯度,简称为背侧通路和腹侧通路背侧通路直接参与面向目标的动作规划和执行;腹侧通路负责规划和执行中前后环节关联信息的加工和执行监控,时变的脑功能模块,与动物本能行为相关的脑功能模块饮食、防御、睡眠和性行为人类种属特异的本能行为模块低层次的语言和意识个体习得的习惯性行为模职业技能、个人偏好高级意识活动模块意识的清晰性、觉知性、层次性和复杂性,行为类型的层次性,社会行为:

行为能力、责任能力、职业活动、社会活动、社会交际习得性行为:

认知学习、联想学习、奖励学习习惯性行为:

知觉-反应,生活习惯(习性),职业习惯,运动技能等本能行为:

饮食、防御、睡眠、性行为、人类物种特异性本能:

意识和语言,生理心理学第1章2节,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学,有创性方法可逆性干预法无创性方法,有创性研究,对动物实施的刺激、损伤法神经心理学的临床观察脑外科手术中的研究方法,通够过硬膜下电极阵列对病人皮层电图的研究,TMS,原理仪器的结构和组成发展历程机器类型和功能治疗作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原理:

在于利用脉冲磁场对头皮和颅骨的穿透力,通过头皮外的磁力线圈产生的脉冲磁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对其产生局部刺激作用。

瞬时脉冲磁场强度至少到达1T(1000高斯)以上,否则磁脉冲无法穿透头皮和颅骨,刺激达不到脑组织刺激波形:

正弦波磁场,或脉冲式磁场刺激线圈和立体定位功能,刺激线圈,8字形H字形,仪器类型,sTMS单脉冲经颅磁刺激pTMS对(双)脉冲经颅磁刺激,rTMS重复脉冲经颅磁刺激,cTMS波形可控脉冲经颅磁刺激,dTMS深部经颅磁刺激等.,无创性脑成像法,PETMEGfMRI,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fMRI)张力弥散成像技术(DTI),生理心理学第2章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础,从心脏的功能(心理)到脑的功能(15-16世纪以前)从精灵原子说和颅相说到反射论(17-18世纪),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与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学(19-20世纪初):

生命中枢、运动中枢、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行为中枢网状非特异系统理论和中央脑系统学说(1950s)神经生物学(1970s):

脑化学通路,神经细胞与生物活性分子的功能探索认知神经科学(1990s):

并行分布式信息加工脑连接组(Connectome,2010)脑活动图(BAM,2013),2章节1神经形态学,神经解剖学:

CNS/PNS,脑分区,神经核团,神经通路,功能系统等神经组织学:

灰/白质,水平分层(6/3层),垂直排列(功能柱/超柱)白质分布(浅/深层)神经细胞学:

神经元/胶质细胞,分类,基本结构,一、神经细胞学,神经元:

胞体、轴突、树突.突触:

髓鞘:

神经纤维胶质细胞: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树突和轴突神经末梢,终扣或突触小体突触(synapse):

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20-50纳米)三个部分组成突触传递:

单向传递、突触延搁、总和效应、药物敏感性,神经元与突触传递示意图,胶质细胞,胶质细胞,二、神经组织学,灰/白质:

脑和脊髓排列关系相反水平分层:

新皮层6层、古旧皮层3层垂直排列(功能柱/超柱)脑白质分布(浅/深层)和散在的神经核团,大脑新皮层细胞六层分布,大脑皮层的柱状结构模式图,两半球间的白质,长距离纤维联系,三、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

大脑皮层、髓质、基底神经节间脑:

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脑干:

中脑、桥脑、延脑小脑:

灰质、白质、深部核脊髓白质:

脊髓传导束灰质: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4/1/2021,脑功能,基本功能:

代谢功能维持自身正常活动、维持机体统一协调,对外界刺激产生感觉-运动功能神经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加工(电学机制和化学机制)高级功能:

认知、动机、情感和意志行为以及人格,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大脑皮层,背外侧面:

额、颞、顶、枕叶内侧面:

边缘叶(limbiclobe),底面:

嗅皮层,大脑皮层的分区,皮层功能区,感觉:

枕叶视、颞叶听、中央后回体觉运动:

中央前回、辅助运动区、额叶眼区语言:

Broca区、Wernicke区感觉3级分布:

脊髓或脑干,丘脑,皮层运动2级分布:

上、下两级前额叶:

背外侧、腹内侧、内侧,大脑皮层的解剖分区,4/1/2021,大脑外侧面,脑矢状正中切面,大脑内侧面(矢状正中切面),边缘系统,大脑半球髓质,投射纤维:

内囊联络纤维:

前后各脑区之间的联系连合纤维:

胼胝体,前连合和海马连合。

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

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

尾状核和壳核又称新纹状体。

基底神经节,间脑,丘脑:

感觉中继核:

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和腹后核皮层中继核:

前核、腹外核和部分腹前核联络核:

背内侧核、背外侧核,后外侧核和枕核,4/1/2021,间脑和脑干,脑干,腹侧多为白质,由脊髓与大脑之间的纤维背侧多为灰质,上下排列着12对脑神经核、四叠体、蓝斑、缝际核被盖,脑干网状结构,脊髓,灰质:

前角、后角、外侧角白质:

上行、下行传导束中央管:

脑脊液,脊髓节模式图,四、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

12对颅神经脊神经:

31对脊神经交感神经:

胸、腰段脊髓侧角副交感神经:

颈、骶段和迷走神经,12对脑神经,脊神经,自主(植物)神经系统,生理心理学第2章2节,神经生物学基础,经典神经生理学电生理学脑电活动及其功能意义脑功能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谢灵顿的脊髓神经生理学,猫股四头肌的反射活动分析脊髓运动神经中枢的聚合和发散效应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狗的条件反射模型基本神经过程:

兴奋与抑制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发射弧暂时联系暂时联系接通机制,细胞电生理学和神经信息论,单位发放:

“全或无”的规律,阈值,调频式或数字式编码,级量反应:

突触后电位、后电位、感受器电位两类反应特性:

时间、空间、传导性、总和性,典型动作电位示意图,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

反极化或超射:

复极化:

后超级化:

突触后电位,级量反应,突触后电位、后电位、感受器电位调幅式编码(模拟计算)时间和空间总和,不能长距离传递缓慢(数十或数百毫秒),脑电活动及其功能意义,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平均诱发电位(Averagedevokedpotentials,AEP)脑干听觉诱发反应事件相关电位,脑电图EEG,a波8-13Hz波14-30Hz波4-7Hz波0.5-3.5Hz,EEG,中度异常,平均诱发电位,时间锁定的叠加:

信/噪比一组复合波,分三段:

早成分(I波、II等);中成分(N0、Na、Nb或Pa、Pb波)、晚成分(P100波等)事件相关电位:

平均诱发电位组成波示意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

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中介的化学物质,统称neurotransmitters。

神经递质大都是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简单分子,包括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和多肽类等三十多种物质。

合成与转运:

神经递质大多在神经元胞体内合成,沿细胞内的微管和微丝滚动式传输到神经末梢,存贮与释放:

存贮在末梢内的一些囊泡中,当神经冲动传至末梢时,引起膜的去极化并伴随大量钠和钙离子流入末梢内,促使存贮神经递质的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随后裂开,将囊泡内的大量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在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有四种不同的命运:

与受体结合、被再摄取、降解、成为调质,化学通路,胆碱能通路:

乙酰胆碱传递信息单胺能通路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传递信息,氨基酸能通路:

甘氨酸、-氨基丁酸传递信息,阿片肽能通路:

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传递信息,神经信息的化学传递,4/1/2021,逆信使:

腺苷(adenosine)、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

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受体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由几个亚基组成的生物信息大分子受体的配基或配体能:

与受体蛋白结合的物质,如神经递质、调质、激素和药物等的统称受体分类:

G-蛋白依存性受体家族、配体门控受体、电压门控受体和自感受体,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

由细胞内第二、三信使和蛋白激酶形成的数十种活性分子组成蛋白激酶:

由多个亚基组成,其中两个激活亚基可以进入细胞核内,激活基因调节蛋白促发基因表达,是长时记忆形成的重要环节。

4/1/2021,MolecularMechanismofLTP,生理心理学2章节3遗传信息和神经信息,蛋白质和核酸神经分子遗传学神经分子进化论心理、行为和人格的遗传问题,脑蛋白质与核酸,脑蛋白质转换的速度:

半周期为13.741天,也就是说,几乎平均每个月,脑内的蛋白质都更新一次核酸:

由核糖(五碳糖)、磷酸和嘌呤碱或嘧啶碱组成,可分成两大类核酸,即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氨基酸,肽键与多肽链,蛋白质的四级结构,DNA的分子结构,由单核苷酸组成的双螺旋体每个单核苷酸都是由脱氧核糖、磷酸、嘌呤或嘧啶碱组成。

组成DNA的嘌呤和嘧啶碱有4种,所以形成了4种主要的脱氧单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G)、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T)。

双螺旋结构,4种碱基形成的4种脱氧单核苷酸两条多核苷酸链靠其碱基之间的氢键连成方向相反的两条多核苷酸链,以磷酸-脱氧核糖作为骨架,围绕着同一轴心,形成向右旋转的双螺旋。

右旋DNA,根据其与水结合的差异,又可分为A-DNA和B-DNA。

在右旋DNA的结构中,每10个脱氧单核苷酸构成螺旋的一周。

螺旋距为34埃(1010米)。

脱氧核糖核蛋白(DNP),4种脱氧单核苷酸在DNA分子的螺旋结构中的排列顺序就是遗传密码,如TAGC等,DNA在细胞内多与组蛋白结合成脱氧核糖核蛋白(DNP),以核蛋白的形式存在。

DNP主要存在于细胞核,是核仁与核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核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发生复杂变化DNA传递着遗传密码,而遗传密码的转录和翻译决定着蛋白质的结构与特性,从而影响着机体代谢的主要方面。

核仁DNA是蛋白质合成的密码模板,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

DNA的结构,TCGA,两类碱基(嘌呤、嘧啶),RNA的分子结构,RNA分子:

核糖的第二位碳原子上比DNA多一个氧原子RNA分子:

没有DNA中的胸腺嘧啶(T),取代它的是尿嘧啶(U)。

在脑内RNA的四种单核苷酸中,鸟嘌呤苷酸(G)的含量最高,是脑内RNA与其它器官RNA的不同之所在。

3种RNA分子,核蛋白体RNA(rRNA):

是蛋白质合成的舞台,主要是在细胞核仁内合成的,其合成速度较慢,大约3天才能完成,每周都有新合成的rRNA取代原来的rRNA。

信使RNA(mRNA):

是蛋白质合成的密码,这种密码是由其分子中3个核苷酸的连接顺序形成的“三联体”,故又称三联体密码。

转移RNA(tRNA):

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是活性氨基酸的载体,根据与mRNA三联体密码碱基对应的原则,把氨基酸转运到合成蛋白质的舞台上,从而为合成蛋白质作好准备。

神经分子遗传学,研究基因控制的神经生物学过程:

包括发育过程中神经元数量的基因调控,突触形成的调控,各类神经递质生物合成过程的调控,受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生物合成的基因调控。

种属特异性:

这些蛋白分子生物合成所制约的神经元、突触形态及其神经信息传递功能,都由种属特异性的遗传基因调控机制所决定。

五个分子遗传学环节:

这个机制大体由五个分子遗传学环节组成,分子遗传学环节,基因组控制:

DNA排列顺序的控制,主要发生在胚胎期或发育早期转录控制:

由DNA模板转录为mRNA过程的控制,脑内存在125万种转录方式,是其他器官的3-5倍之多。

转录后修饰:

经转录为mRNA以后,神经细胞内经过不同的转录后修饰,才能具有生物活性。

翻译控制:

将遗传信息由mRNA翻译并导致多肽链的合成过程称为翻译翻译后修饰:

根据mRNA遗传信息而合成的蛋白质或多肽,必须经过一定的剪裁和修饰,才能成为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或多肽分子,神经分子进化论,研究脑内蛋白质和特殊生物活性分子的系统发生和种属差异及其进化方式点突变(pointmutation):

DNA分子中某一对碱基发生变化的遗传变异现象染色体突变(chromosomalmutations):

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基因复制过程跃变基因(jumpinggenes):

无论点突变或染色体突变,最终都会导致遗传基因跃变。

行为遗传学和脑影像遗传学,行为遗传学:

FullerandThompsons1960专著行为遗传学学会:

1972成立人格的遗传因素:

超过85,000对单卵双生儿,100,000对双卵双生儿和45,000对普通非孪生.解释大5人格的遗传因素建立环境-脑-基因相互作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学,生理心理学第3章,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功能,感觉功能:

特化的10种感觉,内隐与外显的感觉,3级中枢对特化的感受器调运动功能:

内隐的姿势、平衡和体位保持,快速反应,习惯运动;2级中枢,两个系统协调反应,对特化的效应器控制网状非特异系统:

提供适宜的唤醒水平,4/1/2021,感觉-运动反应视觉信息加工的时程,生理心理学第3章1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特化的10种感受器,阈值,适应性内隐与外显的感觉,3级中枢对特化的感受器调节,折光成像

(1),眼内肌肉:

睫状肌、瞳孔扩约肌和瞳孔扩大肌,改变晶状体曲率和瞳孔变化,本体感受器,中枢:

上丘和顶盖前区,瞳孔反射(pupillaryreflex):

视网膜光感受细胞-上丘和顶盖前区自主神经节-瞳孔收缩或散大瞳孔-皮肤反射(pupillaryskinreflex):

皮肤痛觉感受器-痛觉通路-中脑导水管腹侧-睫状神经节(自主神经节)-瞳孔散大,折光成像

(2),眼外肌:

3对眼外肌肉由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和滑车神经支配,控制眼球随意运动。

调节反射:

由不随意性反射活动和随意性运动反应两成分组成。

支配视轴、晶状体曲率和瞳孔变化。

视轴、晶体曲率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就是调节反射,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光感受器,视网膜上的两种光感受器:

视锥细胞(色觉)和视杆细胞(光觉)三种视蛋白:

视锥细胞内兰紫色视锥细胞(420nm),绿色视锥细胞(530nm),红色视锥细胞(560nm),视杆细胞与光觉,视杆细胞的光分解反应:

视紫红质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组成,11-顺视黄醛(折叠结合式)变成全反视黄醛(与视蛋白分离)光生化效应的放大反应:

二级放大,累计放大5万倍视杆细胞的光生物物理反应:

超极化电位变化;但不是线性变化,A=KlogI/I0(mV)仅仅中等强度光才符合,视网膜上的五种细胞,垂直传递信息:

光感受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水平侧抑制信息:

水平细胞无足细胞,感受单位:

一个神经节细胞及其与之相连的全部视网膜细胞,感受器电位和神经节细胞的动作电位,视网膜神经元联系示图,视中枢神经元的感受野,感受单位大的神经节细胞(周边)感受野大;水平传递的作用产生侧抑制,同心圆式的感受野,开中心型与闭中心型外侧膝状体神经元感受野也是同心圆视皮层神经元感受野:

简单型(IV层,边界线感知)、复杂型(II、III、V和VI层,边角和运动感知)和超复杂型,视皮层上的功能柱,方位柱1mm眼优势柱0.5mm颜色柱0.1-0.15mm空间频率柱视网膜中央50范围上,17区皮层,敏感0.3-2.2周/度视角,18区皮层0.1-0.5周/度。

视觉传导通路,神经节细胞感受野刺激及其单位发放,开中心细胞激活程度与光、暗对比度的关系图,二、听觉,物理声学:

物体振动和声波参数之间关系心理声学:

声波参数和与人类听觉的关系听觉生理学:

生理参数的改变听觉心理学:

听学的生理心理机制,言语声音频谱图,物理声学和心理声学参数,频率(Hz),音高(pitch),20Hz-16000Hz,400-1000Hz最适波段,言语声频1000Hz,60phon,波幅或声压N/m2,人耳觉察的最小声压210-5N/m2L=20logp/p0声压和阈值之比的对数单位:

分贝dB音强或响度loudness,差别阈限phon复合声声谱(spectrum),音色trembre,耳的声学结构,外耳:

耳廓和外耳道,聚音和声波传导中耳:

鼓膜-鼓室(听骨)-卵圆窗,耳咽管内耳:

前庭、耳蜗和三半规管听觉和平衡觉感受器耳蜗:

2.5圈管状,由前庭阶、中阶(耳蜗管流动着内淋巴)和鼓室阶,外淋巴的震动通过前庭膜和基膜传递给内淋巴,基膜上分布着3400内毛细胞,12000外毛细胞,通过支持细胞固着于基膜。

纤毛上覆盖着盖膜,位听器模式图,听觉通路,螺旋神经节:

双极细胞,外周支与内耳毛细胞相联系,中枢支到延脑耳蜗神经核耳蜗神经核:

较多纤维止于同侧上橄榄体和斜方体,再到下丘,少量纤维止于对策下丘;下丘上传信息到听神经内95%纤维来自于与内毛细胞相连的双极细胞(1对1);5%的纤维来自于与外毛细胞相连的双极细胞(多对1)。

内侧膝状体颞叶听皮层41,21,22,42区,音高的听觉理论,共振假说:

基膜和毛细胞振动频率不同,由于基膜宽窄不同,底部窄顶部宽;实际上内外淋巴振动是整体不是分离的。

位置理论:

整体振动中,基膜不同位置的最大敏感振动频率不同频率理论与齐射理论:

神经元发放频率不同,不同神经元发放频率的混合,解释不了对5000Hz以上声波的感觉。

行波说:

不同频率的行波引起最大兴奋的的神经细胞在耳蜗内分工编码。

较好解释高频声音,200Hz低频未发现行波敏感细胞;但有顶部基膜与声波的同步化振动。

V字形皮层反应曲线,音高-音强坐标,颞横回内侧对应耳蜗基部高音敏感区,外侧对应耳蜗顶部低音敏感区。

音强的神经编码,级量反应:

包括毛细胞外周支感受器去极化-140-160mV的电位,毛细胞中枢支释放递质在双极细胞突触后电位;但还受橄榄核下行抑制性调节调频式编码:

耳蜗螺旋神经节双极以上的神经元细胞分工编码:

引起每个听觉神经元单位发放频率改变的声刺激的音高范围称反应区,由低级中枢到高级中枢神经元的反应区变小,说明细胞分工编码逐渐代替调频编码在听皮层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列音强逐渐增高的反应细胞,音色的神经编码,傅氏变换编码特征提取功能柱,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锁相-时差编码:

左右半球听皮层对应的神经元,对同相位声波产生同步性单位发放的机制,称神经元发放的锁相机制,因为同步增加单位发放频率,只发生在声波周期的一定时相。

听觉神经元的时差阈0.03ms,所以,相位差超过该阈值,就会产生声源定位感内侧上橄榄核:

对近距离低频声源进行锁相-时差的定位中枢:

双耳强度差效应:

高频声音,三、味觉与嗅觉,味觉感受器实现细胞分工编码:

甜、咸、苦、酸等4种基本味觉,舌尖甜、咸味觉,两侧舌边酸、咸味觉,舌后苦味味蕾:

含平均为50个味觉感受细胞,主要分布于舌的乳头,味觉通路,不是一对一联系:

味觉细胞可以与数个神经纤维联系,反之,每根神经纤维也可能与数个味觉感受细胞联系舌前面2/3区域:

形成味神经加入第七对脑神经(面神经)达脑干孤束核舌后1/3区域中的味觉感受细胞联系的神经纤维的细胞体位于岩神经节,由此再发出的味觉传入纤维加入第九对脑神经(舌咽神经),止于孤束核舌根及会厌等处味觉感受细胞联系的纤维经结状神经节后加入第十对脑神经(迷走神经),也止于孤束核。

孤束核-桥脑味觉区-前岛叶皮质,味觉信息加工,感受器电位:

去极化电位、超极化电位和超极化-去极化位相性感受器电位,取决于4种基本味刺激呈现的组合方式可能有化学传递?

前岛叶:

神经元对甜味刺激发生反应的细胞分布在一端;对酸和苦味发生反应的细胞分布在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