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478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docx

高考最后10天语文安排表

2016高考后10日语文自主学习每天安排

 首先明白高考语文各小题考点及分值,心中有数。

全卷六大题,18个小题,总分150分。

1~3题,现代文小阅读(选择题,9分)

4~6题,文言文阅读(选择题:

断句+文化常识+文意理解)(9分)

7题,文言文阅读(翻译2小题)(10分)

8~9题,古典诗词鉴赏(11分)

10题,默写名句(三个句子,每句两空,高中二句,初中一句,共6分)

11.12题为现代文阅读,两题选做一题,务必要将选做题号填黑!

(25分)

11题.现代文阅读(文学文本,多年都考的小说)

12题.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多年都考的传记)

其中第一小题选择题5分,第二至四小题理解简答题,6+6+8分

13题.成语(选择题,3分)

14题.病句(选择题,3分)

15题.连贯(选择题,3分)

16~17题语言表达(11分)

18题.写作(60分)

 

临门巩固:

每天复习知识点:

5月26日:

成语(重积累,重温旧知)

(一)命题特点:

2014年之前的全国卷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在四个句子中找出使用恰当之句,2014年,2015年的全国卷则改为考查近义成语的选用。

毫无疑问,成语运用题积累是关键。

重点回顾,练习册和试卷上每一道成语题,

(二)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总之,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5月27日:

病句

 

复习重点:

关注典型病句类型    

 解题步骤:

第一跳读,看是否有残缺,是否有赘余;第二找标志。

看笔记找标志改病句。

(一)考查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辨析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如别扭则再做分析比较,明辨原因,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主干枝叶梳理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例如:

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

用紧缩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事情卫星完成”,“事情”不能说“完成”,只能说“做完”,这儿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3.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

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

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

“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

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照伪劣产品。

(“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三)修改

如果在语言表达题中出现直接修改病句的题目,则要注意四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成分多余的)、调(语序不当的)、换(用词不妥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

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了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四)答题技巧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是否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

必须记号来提示自己。

做题思路通常是: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找标志改病句的方法(参看印发的资料,病句辨析标志法)

一看并列词语,小心:

属种关系、交叉关系、     语序排列、词语搭配。

注意看拆分开来能否一一搭配

二看代词,小心:

指代不明 产生歧义

三看介词,小心:

主语淹没、主客倒置、  结构残缺、搭配不当

四看否定词,小心:

反问句式+否定副词、  否定意义词+否定副词         

五看关联词,小心:

关联词本身搭配不当、     关联词与主语位置不当、     关联词意义与句义不符

六看两面性词语小心:

二对一 、一对二。

成败、升降、好坏、优劣、能否、是否、有没有,注意有些词本身有双面性含义,如影响。

七看包含词   小心:

意义重复或杂糅。

常见的包含词与其他词连用造成的语意重复,十分—酷爱  十分—悬殊    防止—不,非常—奇缺  过分—溢美    避免—不  令人—堪忧   当前—当务之急 否则—不 由于—所决定

八看数词,小心:

数词前后的词语多余,数词与前后的词语搭配不当,集合名词错与数词搭配,限数、概数、实数与倍数的使用。

九看三个字, “和”、“对”与“是”  小心:

 “和”字两词性:

连词介词易歧义。

 “对”字两词性:

动词介词要分清。

 “是”字一词性:

判断动词表解释。

十看多定与多状。

定语:

领属+数量+动词性短语 +形容词+名词

状语:

何时 +  何地  +  副词 +形容词 +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每日读一篇优秀文章:

 

5月28日:

连贯+成语再次积累

(一)命题预测

如果考连贯衔接,题型无非是三种:

①嵌入题(也称“复位题”),己给定上下文(句),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填上一句或几句话:

②排列题,即给出若干句于,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话;

③承接题,只给定上文(句),要考生选择与之衔接连贯的下文(句)。

可以将“简明、得体”知识融入题中;设题时会考虑到句式、对象、情景、音韵乃至风格等东西。

当然,“语料”可以是记叙性的、议论性的,也可以是描写性的、说明性的。

(二)答题技巧

做好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一致性

“一致性”指句群表意时要做到陈述对象,句式、语气、叙述顺序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表意的连贯性。

(1)对象一致

一个句群在表达完整的意思时,陈述对象即句子的主语是一致的,把握了这点,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2)条理一致

一个句群表意时通常按时间、空间、事理逻辑三种顺序,来组织安排内容,其中逻辑顺序指原因、结果、现象、本质、轻重、深浅、表里、远近等。

句子连贯要求叙述条理保持一致。

(3)语气一致。

句子表意时指代内容与关联词的衔接和呼应要一致,肯定语气,否定语气,委婉语气,激烈语气,书面语与口头语等要一致。

(4)句式一致。

2、连贯性。

连贯性指句子间上下贯通一气,内容相互照应,衔接。

此外,还需注意时空转换、层次转换以及关联词、代词等语言标志。

(三)连贯题型及解题要领:

A排序:

(1)抓中心,中心是理解语句的纲。

(2)抓思路,①记叙文,以时、空为序。

②议论文,观点句在前,材料句(思想句于前,行为句在后)在中间,总括句在最后。

③说明文,事理句于前,材料句于后,且循时、空或逻辑关系。

(3)抓标志,①暗示性词语(提示层次结构)。

②关键词语。

③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和相同句式。

④音节的和谐变化。

B选句衔接:

要语气粘连,话题一致,语脉相承,情景相融,符合逻辑。

C修改不连贯语句:

使用语法分析法,分析结构、语序、关联词语及过渡、照应。

例: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徙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产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其解。

④少读而不求其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答案:

②③⑤

这个句子谈的是读书多与少的关系,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胜过多而不求其解。

为了保持上下文贯通一气,内容必须要前后照应,这一照应体现在句与句之间,词与词之间。

要做好“句子的衔接”这道题,往往不能机械地理解上面所述的原则。

根据题目的难易综合分析以上几个方面的要点,结合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准确地解题。

解答“衔接”题规律;

①前后句式要一致。

②前后文意要照应。

③陈述对象要一致。

④前后色彩要一致。

⑤前后情景要和谐。

⑥语意条理要清晰。

⑦前后音韵要和谐。

 

5月29日:

文言文阅读

复习要点:

《名师一号》相关知识点,再看一遍,再看印发的文化常识资料以及所有试卷中文化常识题的各选项,文言文实词推断法,文言文断句法。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带着“什么人?

”、“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为什么?

”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同时必须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一、完成文言选择题。

断句+文化常识+文意理解。

注意先看第6题,杂技、再阅读文章,先完成第6题。

二、文言文翻译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留、删、换、补、调、连。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三、文言断句题。

做文言断句题首先找标志词:

1.句首标志词。

例:

发语词“夫”“盖”“且夫”“若夫”“嗟夫”等;时间词“是时”“既而”“俄而”“乃今”“有顷”“昔者”等;人称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汝(女)”等;疑问词“何”“孰”“安”“胡”“奚”“焉”等。

双音虚词“何以”“得无”“大抵”“是故”“然则”等。

2.句中标志词语。

例:

助词“之”,连词“而”,介词“于”,对话标志词“曰”“云”“言”“道”“谓”“语”“对”“白”等,它们主要在句子的中间位置。

3.句尾标志词语。

主要是语气词“者”“也”“矣”“哉”“乎”“耶(邪)”“焉”“耳”“欤”“而已”等。

★注意:

古文较多两两相同的句式,顶真的修辞也常用,有利于我们断句如果是论语及先秦文章,四字句较多,可以试着四字一断看是否通顺。

5月30日:

古典诗词鉴赏

复习重点:

术语及答题步骤。

鉴赏古典诗词诗歌,要了解常用意象,掌握常用术语,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一)古典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

1、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叠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2、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3、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和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对比、渲染)着手,分析其艺术效果。

4、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5、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6、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二)古诗鉴赏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

象征、衬托、烘托、渲染、抑扬、赋比兴、虚实结合、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结构技巧有:

伏笔、照应、铺垫、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承上启下等。

形象有:

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语言特点有:

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情感类型: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⑥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⑦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②思念亲友。

③边关思乡。

④闺中怀人。

4、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恋。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⑧坦陈心志的告白。

5、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恬淡。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思想感情有: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有: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③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比喻),估计今年诗歌鉴赏中修辞考察分量不轻。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

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三)题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眼眉儿左誉

楼上黄昏杏花寒,钭月小栏杆。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1)这首词上片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2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与杜甫的《月夜》相同,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这首词的上片写作者眼前的景色。

通过杏花寒、斜月、栏杆、燕子、征雁、画角等意象,(1分)表现了思乡怀人的感情。

(1分)『上片勾勒出一幅早春黄昏图,杏花寒、斜月渲染出凄凉氛围,栏杆、燕子、征雁、画角等意象,引发了游子的思念。

(2)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与杜甫的《月夜》相同,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上片是实景,写作者眼前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早晨黄昏图,渲染出凄凉的氛围,为下片作铺垫。

(1分)下片实想象联想的虚景。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想象此刻在家乡的闺中人对作者的思念情形,人在窗前迎东风眺望,对这春景洒泪生闲愁;(1分)“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联想两人分别的情形,闺中人泪水盈盈,眉似春山,脉脉含情,难舍难分的样子一直镌刻在游子的心中。

(1分)

阅渎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秦淮杂诗王士祯

年来肠断秣陵①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注】秣陵①今南京。

(1)试分析柳诗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分)

(2)两首诗都写到“春如秋”,对比分析两诗表情达意上的差别。

(4分)

答案:

(1)承上启下。

“意转迷”承上“宦情羁思共凄凄”句,“春半如秋”引出下两方句“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从而起到从“情”到“景”,物我为一,情景交融的作用。

(2)柳诗借景抒情,王诗借古抒怀。

柳诗用花谢、叶落、莺啼来渲染一种凄凉的氛围,抒发了诗人被贬离乡之情。

王诗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等意象来表达作者对南京古城低回不尽昔盛今衰之感。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钱塘逢康元龙①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

①钱塘:

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

康元龙:

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

(2分)

(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4分)

答案: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评析其思想感情的能力。

(1)此诗起句中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

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

(2分)

(2)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等)。

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

(4分,意思对即可。

解答技巧:

先表明观点,即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一首诗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

接着,根据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分析它在表现诗歌内容和主旨方面的妙处。

考形象、语言、情感等的答题也可按进行技巧。

古诗鉴赏答题模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l)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一、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即景抒怀、托物言志及托物寓理等。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白描;(4)渲染;(5)观察角度(远景、近景);(6)欲扬先抑等。

修辞手法:

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即先言它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比喻、拟人;(3)对比(4)夸张;(5)双关;(6)用典;(7)设间、反问、反语;(8)互文等。

艺术手法:

象征、烘托、怪诞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3)说出此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轻松活泼等。

   答题步骤:

(l)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具提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诗眼),为什么?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

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

有人认为这字用得好,有人认为那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解答分析:

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原因、理由。

答题步骤:

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

5月31日:

现代文阅读

一、选择题小阅读

★两个比对:

1。

所以有选项与原文比对,看有无范围,是否已发生等差别。

2。

所有选项与题干比对,看选项内容是否为题干要求范围的内容。

必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章阅读

注重整体阅读,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

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

阅读题目,找出题干与选项相对应的区域,再提取关键词句,进行概括整合。

论述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将题干读得准确无误。

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

推断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

主要涉及这样几类题型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

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

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信息。

要点概括题(答题技巧:

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