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493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docx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一

教育综合知识模拟卷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观点的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形式教育

D.实质教育

2.()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A.波斯纳

B.特韦尔克

C.布鲁巴奇

D.布鲁纳

3.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是指()。

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个方面

C.道德信念的形成

D.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

4.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沃尔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5.“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所表达的内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概念

B.原理

C.规则

D.技能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7.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8.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9.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10.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11.持教育万能论的教育思想家是()。

A.马克思

B.爱尔维修

C.狄德罗

D.涂尔干

12.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3.“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论是()。

A.个人本位论

B.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14.《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科技进步

B.生产发展水平

C.政治需要

D.产业革命

16.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属于下列哪方面的自我意识?

()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17.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8.测验的()代表了测验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评估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9.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韦纳

20.列提纲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监控策略

21.提出解决问题的“顿悟说”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

B.杜威

C.西蒙

D.桑代克

22.“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A.归因理论

B.麦克里兰德的学习动机理论

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D.强化理论

23.人的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

A.有好有坏

B.无好坏之分

C.都是好的

D.都是坏的

24.认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的结果的理论是()。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25.对于复杂知识来说,有效的精细加工策略是()。

A.记忆术

B.做笔记

C.复述

D.编码和组织

26.学生在记忆无意义的音节时,前面的练习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这是()的影响。

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B.原有的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的指导

27.李明经常随地吐痰,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老师问道:

“李明,你为什么常常随地吐痰?

你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吗?

”李明说:

“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有时候就是忍不住。

”教师应从()入手对李明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8.演奏钢琴属于()。

A.识记技能

B.操作技能

C.心智技能

D.认知技能

29.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强度范围叫做()。

A.感觉阈限

B.感受性

C.统觉团

D.最近发展区

30.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学手段

2.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

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B.原有的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的指导

3.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包括()。

A.教师的领导风格

B.班级规模

C.班级的性质

D.对教师的期望

4.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典型反思方法包括()。

A.对话反思法

B.观摩反思法

C.理论反思法

D.课题反思法

5.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包括()。

A.教师的道德素质

B.教师的知识素质

C.教师的能力素质

D.教师的专业素质

6.性格的个别差异体现在()。

A.个体差异

B.群体差异

C.特征差异

D.类型差异

7.我国教育家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

A.技能的学习

B.知识的学习

C.行为规范的学习

D.认知策略的学习

8.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下列哪些人物的思想属于内发论?

()

A.孟子

B.弗洛伊德

C.洛克

D.格塞尔

9.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

A.家庭教养模式

B.学校教育

C.同伴群体

D.社会宣传媒体

10.认知策略包括()。

A.复述策略

B.计划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三、判断题

1.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的。

()

2.知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

()

3.抑郁症患者与非抑郁症患者及其他病人相比,他选择的个人交往距离较小,这是由于个性差异的影响。

()

4.冯特创立了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

5.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7、18岁的阶段。

()

6.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和道德的平均发展。

()

7.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

()

8.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是同一个概念。

()

9.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

10.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会妨碍学生的主体地位。

()

11.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

12.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团队活动和集体活动。

()

13.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

14.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出新的适应行为。

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

15.按照加涅的学习分类观,苏苏从红、黄、紫、青、绿中辨别出红色;从圆锥、圆柱、梯形、四边形中辨别出了圆柱体,这属于认知策略的学习。

()

16.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

17.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

18.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

19.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

20.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评价功能。

()

四、简答题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2.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五、综合分析题

1.1983年,加德纳在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了无论是在定义、评价手段还是在目的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智力的“多元智力”概念。

多元智力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国内,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90年代末,该理论影响日渐广泛。

2000年之后,关于多元智力理论的译著、论著以及教育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均大幅度增加,形成了“多元智力”热潮。

问题:

请分析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初中的入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

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

这对小明的打击不小,从此,小明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

问题:

(1)小明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

(2)造成小明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

3.阅读下列材料,运用课堂纪律管理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

对于新教师,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自以为了解了课堂,毕竟已经在学校生活了17年。

然而只有真正地站在课堂上,我们才会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到底有多复杂。

我痛苦地认识到教师职业中一个未被充分认识到的艺术之一,就是课堂管理。

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还算顺利,我和学生一起先分析了课堂上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强调他们要礼貌待师,并且彼此之间要礼貌相待。

我清楚地记得1O月末的一天,在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讨论一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但是学生们根本不听我的招呼,我连说几次,没有丝毫效果。

我就一直催促,仍旧如此。

直到我的指导教师走进教室,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才得以制止。

在我随后的教学中,这种情况仍然照旧。

我的指导教师对我说,他会坚定地站在我这一边。

接下来的一周,我的指导教师继续观察课堂并给予我帮助。

我对班级管理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并讲了我的新规则要求。

那天,我的指导教师说,我有些太婆婆妈妈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对他们进行严格控制。

对于犯错达到两次的学生,我罚他们放学后留校15分钟。

我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我被彻底孤立起表。

此后不久,我的大学老师来听课,也许那天是节日的缘故,我的心态比平时放松得多,课也讲得很精彩,并且学生们也很为他们那天在课堂上的一些发现欣喜不已。

我被他们围在中间。

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比管教的方式好得多。

附: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中公专家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发掘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是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

2.A【中公专家解析】波斯纳认为经验的反思非常重要,并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3.D。

4.A【中公专家解析】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l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其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5.C。

6.B【中公专家解析】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因此,正确答案选B。

7.B【中公专家解析】13、14—16、17岁属于个体发展中的少年期,在人生的过程中,这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

有些心理学家也把这一时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即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因此,正确答案选B。

8.D【中公专家解析】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三者缺一不可。

因此,正确答案选D。

9.C【中公专家解析】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十四条规定:

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因此,正确答案选C。

10.C【中公专家解析】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一节课只完成一个任务,有时一节课则需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因此,正确答案选C。

11.B【中公专家解析】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他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

12.B【中公专家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即为各个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身心特点,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13.C【中公专家解析】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是两种对立的教育目的论。

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题干所述正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具体体现。

所以,本题选C。

14.C【中公专家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决不直接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即注重引导启发学生,这是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15.A【中公专家解析】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上人的素质要求并引发教育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正是人们在自觉适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需要。

16.C【中公专家解析】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是社会心理学的范畴,所以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即社会自我方面的自我意识。

17.C【中公专家解析】弗洛伊德最初只是一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但他因为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使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专业学术领域,而成为了20世纪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人物之一。

18.A【中公专家解析】信度代表测验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效度代表了测验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19.C【中公专家解析】1968年,奥苏伯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的学习是不存在的。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

20.A【中公专家解析】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概括和归纳。

21.A【中公专家解析】苛勒历时7年,以黑猩猩为对象进行了l8个实验.依据其结果,撰写了《猩猩的智慧》一文。

他发扬了格式塔理论,提出了“顿悟说”。

22.D【中公专家解析】题干所述是通过奖励、等级评定等外部强化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属于强化理论。

这里的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23.B【中公专家解析】人的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也无好坏之分。

气质没有社会评价的意义。

24.D【中公专家解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认为,为避免痛苦在记忆中复现,当事者需要对自己加以抑制,将意识中不愉快的经验,刻意施加压力,将之压抑在潜意识中。

此种现象称为动机性遗忘。

25.B【中公专家解析】做笔记是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对于复杂知识来说,是有效的加工策略。

26.C【中公专家解析】心向与定势常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

促进和阻碍。

定势可能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影响,前面问题的解决过程迁移到后面可以使后面解题的速度加快;定势也可能对问题的解决产生消极影响,表现为功能固着,即把某种功能、作用赋予某种物体的心理倾向。

题干中学生记忆无意义音节的过程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由此可知这是心向与定势的积极影响。

27.C【中公专家解析】道德意志是一个人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而体现的一种坚持精神,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才能把道德行为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

28.B【中公专家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除技能的一般特点外,操作技能还具有以下特点:

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演奏钢琴符合操作技能的这些特点。

29.A【中公专家解析】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可引起感觉,低于或超过一定的强度均不会引起感觉,这个范围就是感觉阈限。

感官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叫做感受性。

30.A【中公专家解析】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根据题千所述.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属于场依存型。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中公专家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要素。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

2.ABC。

3.ABCD【中公专家解析】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实现预定教学日标的过程。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

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状况和学生对教师的定型期望,由此可知ABCD都正确。

4.ABCD。

5.ABC【中公专家解析】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师的道德素质、教师的知识素质、教师的能力素质。

6.CD【中公专家解析】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7.ABC【中公专家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技能学习、知识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加涅根据学生在学习后获得的各种能力,把学习分为:

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和动作技能的学习。

8.ABD【中公专家解析】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心。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这些都是内发论的思想。

洛克提出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思想。

9.ABCD【中公专家解析】人格的发展是社会化的结果,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基本上有家庭、学校、同伴以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等社会宣传媒体。

10.ACD【中公专家解析】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也就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一般把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三、判断题

1.√【中公专家解析】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过程,其中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2.×【中公专家解析】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

3.×【中公专家解析】抑郁症属于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应是心理健康状况。

4.×【中公专家解析】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5.×【中公专家解析】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l4、15岁的阶段,青年期是指14、15岁到17、18岁的阶段。

6.×【中公专家解析】全面发展并非平均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7.×【中公专家解析】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是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无优劣好坏之分,不能决定学习或问题解决水平的高低。

8.×【中公专家解析】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

而基础教育则包括幼儿园、小学和普通中学(初中、高中)的教育。

9.√【中公专家解析】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

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不必像操作技能那样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外显出来,也不必用外部言语将每个动作逐一展现出来。

10.×【中公专家解析】题干所述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当好学习的组织者、教学互动的指导者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

11.×【中公专家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

教育方针包括:

教育工作的指导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12.×【中公专家解析】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

13.√【中公专家解析】知识直观就是学习者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

知识直观是领会和理解学科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14.√【中公专家解析】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15,×【中公专家解析】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观,苏苏的学习行为属于具体概念的学习。

16.√【中公专家解析】因为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的知识化过程。

17.×【中公专家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18.√【中公专家解析】因为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所以,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19.×【中公专家解析】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可引起行为变化。

20.×【中公专家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

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2.[参考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五、综合分析题

1.[参考答案]

加德纳对智力的定义为,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即主要指建立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个体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包括以下八种:

(1)语言智力:

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2)逻辑一数学智力:

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3)视觉一一空间智力:

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4)音乐智力:

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5)身体一动觉智力:

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