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33968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8.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4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课程目标,C,课程目录,一、基本概念,1.1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一、基本概念,1.2营养强化剂,根据营养需要向食品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或者某些天然食品,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为食品营养强化,或简称食品强化。

这种经过强化处理的食品称为强化食品。

所添加的营养素或含有营养素的物质(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称为食品营养强化剂。

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一、基本概念,1.3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是指赋予胶基糖果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的和合成的两大类。

天然的有各种树胶(糖胶树胶、小蜡烛树胶、达马树胶、马来树胶等),合成的有各种树胶(丁苯树胶、丁基树胶)和松香脂(香甘油酯、氢化松香酯,歧化松香酯、聚合松香酯),各种天然树胶中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树胶,有异味,口感差,基本已被淘汰。

一、基本概念,1.4食品加工助剂,食品加工助剂就是有助于食品加工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

这些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润滑、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

它们一般应在食品中除去而不应成为最终食品的成分,或仅有残留;在最终产品中没有任何工艺功能;不需在产品成分中标明。

一、基本概念,1.5香料、香精、香基,香料-指能被嗅觉嗅出香气或被味觉尝出香味的物质。

香料是配制香精的原料,我国将食用香料分为天然香料、合成香料二类。

香精-也称为调和香料。

它是以香料为原料,经过调香,加入适当的稀释剂配成的多成分的混合体。

香精通常由主香剂、合香剂、矫香剂和定香剂四种香料组成。

食用香精是参照天然食品的香味,采用香料精心调配而成的具有天然风味的各种香型的香精。

香基-也称为基香剂或主香剂,它是香精主体香的基础,是香精配方的主体,用量最大。

只作为香精的香气主要组分。

C,课程目录,二、标准变化,2014-12-24发布2015-05-24实施,历代标准版本,1977-4年1981-5年1986-10年1996-11年2007-4年2011-3年2014,标准的更替近年来频率加快,显示添加剂行业发展增速、食品安全重视程度增加,二、标准变化,新版本改变了什么?

二、标准变化,二、标准变化,二、标准变化,二、标准变化,二、标准变化,二、标准变化,二、标准变化,二、标准变化,2011,2014,二、标准变化,二、标准变化,二、标准变化,二、标准变化,二、标准变化,二、标准变化,2,标准变化,3,标准解读,C,课程目录,三、标准解读,框架,前言1.范围2.术语和定义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4.食品分类系统5.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6.食品用香料7.食品用加工助剂,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表A.1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表A.2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表A.3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附录B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表B.1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表B.2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表B.3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单附录C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以下简称“加工助剂”)使用规定表C.1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表C.2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表C.3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附录D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附录E食品分类系统附录F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索引,三、标准解读,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三、标准解读,2.术语和定义,2.1食品添加剂2.2最大使用量:

食品添加剂使用时所允许的最大使用量2.3最大残留量:

食品添加剂或其分解产物在最终食品中的允许残留水平2.4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2.5国际编码系统(INS):

食品添加剂的国际编码系统,用于代替复杂的化学结构名称表述2.6中国编码系统(CNS):

食品添加剂的中国编码系统,由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类别(参见附录D)代码及其在相应功能类别中的顺序号组成,三、标准解读,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3.1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c)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d)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e)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三、标准解读,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3.2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

a)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b)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c)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d)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3.3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标准按照本标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三、标准解读,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3.4带入原则3.4.1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剂)带入食品中:

(同时满足)a)根据本标准,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b)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c)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而带入的水平;d)由配料带入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

三、标准解读,例:

酱卤肉的检验报告:

苯甲酸钠0.08g/kg;因酱卤肉检测出苯甲酸钠,判为不合格,于是你准备给以行政处罚。

在告知阶段,工厂带来了一份检验报告和几页配料记录表,并解释该苯甲酸钠系所用原料酱带来的。

酱的检验报告:

苯甲酸钠0.88g/kg;出示配料记录表显示:

每100kg肉中加入10kg酱、3.5kg糖、2.5kg食盐、0.5kg辣椒、0.5kg香辛料、1kg白酒、150kg水。

按最大量估算:

100kg肉含有苯甲酸钠8.8g,每1kg肉初略折合含有苯甲酸钠0.088g/kg,与酱卤肉检验报告结果苯甲酸钠0.08g/kg相吻合,表明苯甲酸钠确系原料带入,所以该产品应判为合格。

三、标准解读,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3.4带入原则3.4.2当某食品配料作为特定终产品的原料时,批准用于上述特定终产品的添加剂允许添加到这些食品配料中,同时该添加剂在终产品中的量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在所述特定食品配料的标签上应明确标示该食品配料用于上述特定食品的生产。

本条是2014版GB2760新增条款。

该条款针对的是为食品终产品“量身定制”的食品配料中添加在终产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做法,因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食品加工行业上下游的专业性和匹配性越来越高,这样的做法在食品工业中非常普遍。

本条款所规定的在食品配料中添加的食品添加剂,是为了在特定终产品中发挥工艺作用,而不是在食品配料中发挥工艺作用;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是GB2760允许使用在该终产品中的品种,而且应保证这种食品添加剂在配料中的使用量,不会导致在终产品中的含量超过GB2760的规定;添加了上述食品添加剂的配料仅能作为特定终产品的原料,而且标签上必须明确标识该食品配料是用于特定食品终产品的生产。

三、标准解读,同是规定食品添加剂由食品原料带入食品终产品的情况,3.4.2与3.4.1条(即旧版3.4条)的区别是:

3.4.1规定的是添加剂在食品配料中发挥工艺作用,随配料不可避免被带入终产品,在终产品不发挥工艺作用;3.4.2规定的是添加剂在食品配料中不发挥工艺作用,以食品配料为载体被加入终产品,在终产品中发挥工艺作用。

三、标准解读,4.食品分类系统,食品分类系统用于界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只适用于本标准,参见附录E。

如允许某一食品添加剂应用于某一食品类别时,则允许其应用于该类别下的所有类别食品,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食品分类系统作为食品添加剂在使用中的定位方法,不是法定的产品归类方法,也不得用于产品的标签。

主要针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特点划分食物类别,以行业分类标准(或标准体系表)作为重要参考。

食品分类采用分级系统,如允许某一食品添加剂应用于一个总的类别时,则允许其可应用于总类下的所有亚类(另有规定的除外),三、标准解读,食品分类号表示方式,食品分类号按级以3位10位数字组成,级别之间以“”号相隔,三、标准解读,注意事项:

在确定某种食品在标准中所对应的食品类别时,一定要对应到最小的食品类别。

如产品为“椰子汁饮料”,要对应“14.03.02植物蛋白饮料”,而不是“14.03蛋白饮料类”或“14.0饮料类”。

确定食品类别的归属不要受QS分类的影响,这两个是不同的食品分类体系,用途不同,而且很多食品的QS分类是采用就近分类原则。

因此不能因为QS分类时属于某个类别,就按照这个类别确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三、标准解读,5.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A.1表A.1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A.2表A.1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

A.3表A.2规定了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A.4表A.3规定了表A.2所例外的食品类别,这些食品类别使用添加剂时应符合表A.1的规定。

同时,这些食品类别不得使用表A.1规定的其上级食品类别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A.5表A.1、表A.2未包括对食品用香料和用作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A.6上述各表中的“功能”栏为该添加剂的主要功能,供使用时参考。

表A1按食品添加剂品种分别列表,食品添加剂取其中文名称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序。

每种食品添加剂的列表规定了三部分内容:

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相关信息(包括其中英文名称、CNS号、INS号、食品添加剂的功能)每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允许使用的食品分类号和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和/或残留量。

A4举例1:

表A.3中的06030202生干面制品原则上不能使用表A.2中的果胶(见表A2中的序号23),但是在GB27602014的表A.1(第23页)查到了在“06030202生干面制品”中可使用果胶的规定,因此,按照表A.l和表A.2的规定,06030202生干面制品可使用果胶;例2:

表A.1中的麦芽糖醇(第61页)可以在14.0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中使用,但在表A.3中查到有14.02.01果蔬汁和14.02.02浓缩果蔬汁,因此,按表A.1和表A.3的规定,14.02.01和14.02.02果蔬汁和果蔬浓汁不能使用麦芽糖醇。

三、标准解读,6.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B.1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B.1.1在食品中使用食品用香料、香精的目的是使食品产生、改变或提高食品的风味。

食品用香料一般配制成食品用香精后用于食品加香,部分也可直接用于食品加香。

食品用香料、香精不包括只产生甜味、酸味或咸味的物质,也不包括增味剂。

B.1.2食品用香料、香精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表B.1中所列食品没有加香的必要,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法律、法规或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另有明确规定者除外。

除表B.1所列食品外,其他食品是否可以加香应按相关食品产品标准规定执行。

三、标准解读,6.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B.1.3用于配制食品用香精的食品用香料品种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用物理方法、酶法或微生物法(所用酶制剂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从食品(可以是未加工过的,也可以是经过了适合人类消费的传统的食品制备工艺的加工过程)制得的具有香味特性的物质或天然香味复合物可用于配制食品用香精。

注:

天然香味复合物是一类含有食品用香味物质的制剂。

B.1.4具有其他食品添加剂功能的食品用香料,在食品中发挥其他食品添加剂功能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例如:

苯甲酸、肉桂醛、瓜拉纳提取物、二醋酸钠、琥珀酸二钠、磷酸三钙、氨基酸等。

三、标准解读,6.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B.1.5食品用香精可以含有对其生产、贮存和应用等所必需的食品用香精辅料(包括食品添加剂和食品)。

食品用香精辅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a)食品用香精中允许使用的辅料应符合相关规定。

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使用品种。

b)作为辅料添加到食品用香精中的食品添加剂不应在最终食品中发挥功能作用,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B.1.6食品用香精的标签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B.1.7凡添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标示。

三、标准解读,6.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B.2食品用香料名单B.2.1食品用香料包括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两种。

B.2.2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

见表B.2。

B.2.3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单:

见表B.3。

三、标准解读,7.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C.1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原则C.1.1加工助剂应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使用时应具有工艺必要性,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使用量。

C.1.2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终成品之前除去,无法完全除去的,应尽可能降低其残留量,其残留量不应对健康产生危害,不应在最终食品中发挥功能作用。

C.1.3加工助剂应该符合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

三、标准解读,7.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C.2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规定C.2.1表C.1以加工助剂名称汉语拼音排序规定了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C.2.2表C.2以加工助剂名称汉语拼音排序规定了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C.2.3表C.3以酶制剂名称汉语拼音排序规定了食品加工中允许使用的酶。

各种酶的来源和供体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2,标准变化,3,标准解读,C,4,检索与应用,课程目录,四、检索与应用,4.1检索的基本原则,“下级适用原则”如果允许某一食品添加剂应用于某一食品类别时,则允许其应用于该类别下的所有类别食品,另有规定的除外(不适合表A3所列食品类别)。

例如表A.1中,葡萄皮红可用于07.0焙烤食品,最大使用限量为2.0g/kg。

在该大类下的亚类食品“07.01面包“和”07.02糕点”可以按2.0g/kg的最大使用限量使用,即为“下级食品适用原则”。

实际上允许在“07.0焙烤食品”大类使用,就隐含了在其下级目录都可以使用。

四、检索与应用,4.1检索的基本原则,“上级追溯原则”某一食品的名称属于食品分类中较低的级别。

那么就隐含了该食品所在类别之上的上级食品类别的添加剂使用规定都适用于该食品类别(不适合表A3所列食品类别)。

如“04.01.02.08.01蜜饯类”可向上追溯到04.01.02.08、04.01.02、04.01、04.0四个不同层次的类别,只要在这些类别允许使用的添加剂都适合在“04.01.02.08.01蜜饯类”中使用。

四、检索与应用,4.2应用,检索某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查找某种食品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四、检索与应用,4.2.1检索某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四、检索与应用,检索某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流程图,查表A.2,查表A.1,查表A.1,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于除表A.3之外的食品类别,及按表A.1规定的该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于除表A.3之外的食品类别,按表A.1规定的该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该物质不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有,无,有,无,有,无,四、检索与应用,例1检索碳酸镁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1)首先在GB2760-2014表A.2中查询有无碳酸镁,结果在表.2中没有发现碳酸镁。

(2)再查GB2760-2014表A.1的碳酸镁,得到允许使用的食品名称和最大使用量。

见下图。

(3)结果从表A.1中可得到:

碳酸镁可用于小麦粉与固体饮料,最大使用量分别为1.5g/kg和10g/kg。

四、检索与应用,例2检索甘油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1)确定甘油仅出现在表A.2。

(2)甘油允许使用范围=所有分类食品(表A.3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除外),四、检索与应用,例3检索黄原胶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1)首先检索表A.2,确定黄原胶在表A.2。

(2)查表A.1的黄原胶使用规定,得到允许使用的食品名称/分类和最大使用量。

(3)黄原胶在表A.3列出的食品类别不能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4)黄原胶允许使用范围=表A.1的规定的食品类别的使用规定+表A.3规定例外的食品类别按生产需要使用,四、检索与应用,例4既不在表A.1,又不在表A.2,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非法添加物,如溴酸钾、亮黑、三聚氰胺等;新资源食品,如异麦芽酮糖醇、多聚果糖、菊粉、L-阿拉伯糖等。

目前我国已发布的新资源食品见“卫生部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新资源食品原料有关问题的说明”;食品原料或辅料,如麦芽糊精、魔芋粉等;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类(A、D、K、B等)、矿物质(钾、铜、镁、铁、锌盐类)、氨基酸(牛磺酸、L-赖氨酸)、不饱和脂肪酸(DHA、EPA)、低聚果糖、酪蛋白钙肽等。

四、检索与应用,4.2.2查找某种食品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实际食品生产加工中,根据所要生产的食品,确定哪些食品添加剂可以使用。

为方便查询,建议利用GB2760-2014的PDF格式电子文本搜索进行查找。

四、检索与应用,查找某种食品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流程,目标食品的类别确定。

人工确定该目标食品在GB2760-2014的表E.1中所属最低的食品类别。

确定该最低食品类别(以及上级食品类别)是否在表A.3中。

食品不在表A.3中,该食品能够使用食品添加剂规定由两部分组成:

表A.2中的全部食品添加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以最低食品类别编号(以及上级食品类别编号)为检索词,分别检索GB2760-2014的PDF格式电子文本的表A.1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限量。

在表A.3,该食品能使用食品添加剂规定由表A.1的允许使用情况决定。

以最低食品类别编号至表A.3列出的上级食品类别编号为检索词,分别检索GB2760-2014的PDF格式电子文本的表A.1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限量。

四、检索与应用,例1(食品不在A.3中)查找蛋卷所能够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查表E.1,在GB27602014标准文本的第202页查找到蛋卷属于“07.03.03蛋卷”的食品类别。

再查表A.3,在标准文本的第117页和118页的“表A.3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中没有找到“07.03.03”、“07.03”和“07.0”。

“07.03.03蛋卷”不属于表A.3“例外的食品类别”,故蛋卷可以按生产需要使用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表A.2中所列的全部食品添加剂。

应用GB2760-2014的PDF格式电子文本,分别用“07.03.03”、“07.03”和“07.0”搜索表A.1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限量。

打开GB2760-2014的PDF格式电子文本,选择工具/高级搜索/打开搜索对话框/在搜索框上方“您要搜索哪些单词和短语?

”的对话框中输入检索的食品分类号;首先输入“07.03.03”,在下面选择“全字匹配”,点击搜索。

得到该食品类别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再分别输入“07.03”和“07.0”,点击搜索。

将三次搜索的食品添加剂使用信息录入下表。

蛋卷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表A.2的全部添加剂+表7-4所列的食品添加剂。

四、检索与应用,例2(食品在A.3中)查找腌制水产品所能够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首先查表E.1,在GB27602014标准文本的第203页查找到腌制水产品属于“09.03.02腌制水产品”的食品类别;再查表A.3,在标准文本的第117页的“表A.3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中找到“09.03预制水产品(半成品)”。

“09.03.02腌制水产品”属于表A.3“例外的食品类别”,故腌制水产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根据表A.1的规定决定。

在GB2760-2014的PDF格式电子文本中分别用“09.03.02”、“09.03”搜索表A.1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限量。

在搜索框内点击相应搜索的分类码词条,采集食品添加剂使用信息并录入下表。

谢谢观看!

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