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4320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45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docx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煤矿开采普采工作面设计大学论文

 

一般部分

第一章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第一节矿区概述

1.1.1矿区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

平朔安家岭二号井工矿,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南部,即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的北侧,两矿中间的部位。

矿区南边有大(同)~运(城)高速公路、二级公路和北同蒲铁路通过,朔(州)~平(鲁)一级公路南接大运公路沿七里河北上到平鲁区、矿井工业广场距朔州城区17km,距平朔生活区15km;平朔安家岭露天矿和平朔安太堡露天矿专用线均接轨于北同蒲铁路的大新车站,专线长分别为9km和11km,矿井的交通十分便利。

矿区北到大同123km,南至太原226km,其交通位置图见图1-1,井田在矿区中的位置图见图1-2。

1.1.2矿区地形与地貌

矿区地貌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黄土广布、沟壑纵横、地貌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地表标高1180~1511m,一般在1250~1350m。

井田内以七里河河谷为山间谷地、地表较低,向东西两侧地表增高,相对高差在100~300m。

1.1.3矿区气候情况

矿区气候分区属中温季风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春季风大。

年平均气温4.8~7.5°,极端最低气温-32.4°,极端最高气温37.9°。

年平均风速2.4~4.7m/s,最大风速20m/s,一年中除夏季风速较小外,其它月份平均风速在4m/s以上。

年平均八级以上大风日数都在35天以上。

风向多为西北风。

 

 

图1—1矿区交通位置图

 

图1--2井田在矿区中的位置

年平均降水量449mm,最低195.6mm,最高757.4mm。

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

结冻期最早为10月18日,解冻日期最晚为第二年4月21日,最大冻土深度1.13m,最大积雪厚度26cm。

1.1.4矿区水文情况

矿区内主要有七里河流、马关河和马营河,七里河在矿区西侧,马关河在矿区中部、马营河在矿区东边,均从西北流向东南,其中七里河和马关河穿越矿区。

七里河流全长37km,,汇水面积181km2,河床坡度3%,原清水流量80~150L/s。

1984年在七里河上游细水村坝截流,使河水改道经井平向东北注入马营河。

马关河全长34km,,汇水面积151km2,原清水流量80~150L/s,最高洪峰流量80.23m3/s。

1.1.5工、农业生产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西南端,南邻忻州,北接大同,西北与内蒙古交界,两区四县(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怀仁县、应县、右玉县),共69个乡镇,1807个行政村,总面积1.06万km2,总人口147万人。

农民人均4.5亩,居全省第一。

水源相对丰富,为全省人均水平的1.68倍。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小麦、谷子、葫麻、甜菜、莜麦、豌豆等30多种。

朔州市是一个以煤炭、电力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本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主要能源基地之一。

朔州矿藏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的矿藏有煤炭、石灰岩、铁矿石、铝钒土、云母、粘土、石墨等35种。

全市具有规模的工业企业118户,煤、电基础极为雄厚,且有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安太堡矿和安家岭矿以及华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神头一、二电厂。

全市煤炭生产能力60.00Mt(其中地方30.00Mt)。

电力总装机容量241.8万kW,年发电量达到140多亿kW·h,约占全省总量的20%。

乳、瓷等新兴产业颇具实力。

乳制品生产能力达到10万t,约占全省总量的60%以上,是全国农区最大的乳品生产基地。

1.1.6建材情况

矿井建设中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砖瓦、砂石、白灰等均能就地解决,钢材、木材需从外地调用。

1.1.7水源与电源

平朔矿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分布广、面积大,含水丰富,为一巨大的储水岩体,单位涌水量0.45~3.59L/s.m,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0.5g/L,水质优良,可做为永久性供水水源。

刘家口水源地位于刘家口西1km左右处,水源地出水能力34000m3/d。

目前安家岭露天矿的给水工程和供水管路已经形成,水源取自刘家口水源,共有水源井10口,供水能力27000m3/d,因此本矿井生活用水可直接取自露天矿配水厂。

矿井电源可取自安家岭露天煤矿的35KV变电所。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1.2.1矿区地质特征

平朔矿区位于宁武煤田北端,地表大都被新生界覆盖,仅沟谷中有零星石炭二叠系地层出露,煤田基地为一套古老的变质岩系,在煤田东源及东北缘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出露。

地层厚度2600~3500m。

煤田形态为南北走向的聚煤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沿煤盆地周围呈环形出露,局部有侏罗系地层,地表广泛分布第三系和第四系。

1.2.2井田的勘探程度

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15队2004年9月提供的《山西省平朔煤炭工业公司井工矿四号井勘探地质报告》为依据,该地质报告充分收集利用了1960年提交的《大同—宁武煤田平番城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和2003年编制的《山西省宁武煤田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扩界区精查地质报告》等两部地质报告的勘探成果,并且根据《平朔井工矿四号井补充勘探技术说明》和《平朔井工矿四号井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等精神和要求,对井工矿四号井进行了补充勘探,共施工6个钻孔,工程量1538.80m。

其中井检孔3个,工程量555.60m(包括水文孔1个,工程量210.65m);抽水2层次,探岩溶孔1个,工程量498.30m(探岩溶100.80m)。

附地质综合柱状图:

1-3

 

 

 

图:

1-3地质综合柱状图

1.2.3井田煤系地层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井田内无基岩出露,根据钻孔和井田外露头所见,本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总厚度为68~109m,共含煤10层,由上而下编号为4、5、7、8、9、10、11、12号,煤层总厚34.24m。

其中4、9、11号为主要可采煤层,其余局部可采。

1.2.4井田地质构造

(一)宁武煤田地处山西台背斜的北中部,属祁、吕、贺山字型东段外侧。

因受复合作用,煤田南北长,东西窄,呈北东向斜列展布于鄂尔多斯台地,吕梁地块、五台地块及内蒙地轴之间,为一继承性上迭构造盆地。

宁武向斜贯穿煤田南北,其走向:

井坪~阳方口近南北;阳方口~静乐为N30°E,向斜轴除朔县平原偏向西部外,一般偏向东部,为一不对称向斜,东翼地层倾角大于西翼,一般为30°~50°,西翼倾角一般在10°以下。

平朔矿区位于宁武煤田的北端,东(洪涛山)、北(骆驼山)、西(黑驼山)三面环山。

南部为担水沟断层及朔县普查区毗邻。

矿区仍以宁武向斜为主干构造,伴生次一级褶曲:

有芦子沟背斜、白家辛窑向斜、二铺背斜,以及近南北方向的下窑子向斜,除下窑子向斜斜交于宁武向斜外,其余褶曲依次排列在宁武向斜的西翼。

(二)井田地质构造

本井田位于平朔矿区西南部,处于二铺背斜和白家辛窑向斜之间,主要受芦子沟背斜、二铺背斜、白家辛窑向斜控制和影响,区内地层产状平缓,倾角一般在2°~5°,局部达12°左右。

1、褶曲

白家辛窑向斜,位于本区西南部,从安太堡区东部开始,往南偏西经上窑子村南,太西村进入峙峪区西部,向斜轴走向N40°E,延伸6750m,两翼地层倾角约5°左右。

二铺向斜:

位于本区西北部,北东从安太堡区1213号钻孔起,经二铺煤矿、曹庄村进入太西区。

北斜走向N45°E了,延伸4000m,两翼倾角约5°左右

芦子沟背斜:

位于矿区中部、本区东部,背斜轴北端走向N30°W,从平鲁城区322钻孔,往南经木瓜界、芦子沟村至前安家岭村附近,背斜轴向转为N45°E,往西南经马鞍山村,下黑水沟村北直插峙峪区西南角,延展11250m,两翼地层产状平缓,倾角一般在10°以下或近似水平。

2、环状陷落

平朔矿区马关河西区共发现7个环状陷落,在本井田内尚未发现陷落,但在与本井田紧邻的崔家岭井田查明一处,即白堂子环状陷落,位于白堂子村南,525与X58孔之间,紧靠本井田北部边界,X6钻孔打到陷落中间,全孔岩芯破碎。

由于控制不严,其范围不详。

1.2.5水文地质

安家岭井工二矿位于马关河西勘探区的西南部,属缓坡状丘陵区,大面积为黄土覆盖。

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地势西高东低。

平朔矿区内沟谷遍布,七里河从井田西部流过,向南转折东流汇入桑干河。

七里河发源于平鲁窝窝会及黄石崖附近,原来全长35km,流域面积181km2,1984年开发安太堡露天煤矿,于上游细水村经人工改道后,向北流入大沙沟,汇入马营河。

河流改道后,潜水流被截,同时又受到近年来沿河小煤矿疏排水的影响,现在古河道及其潜流断流。

井田内沟谷基本干涸无水,汇水面积不大。

(一)主要含水层

1、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

奥陶系石灰岩是煤系地层的基底,是煤层的间接充水含水层。

矿区奥陶系岩溶水属于神头泉域,神头泉群位于勘探区南30㎞,全口标高+1048.0m~1058.08m,流量6.85~8.84m3/s。

矿区奥灰水水位在+1050~+1100m之间,奥陶系下马家沟组下亮甲山组岩溶裂隙比较发育属强富含水层,而上马家沟组富水性较弱,仅局部裂隙发育,富水性差。

2、石炭系太原组砂岩含水层

该含水层是影响区内煤层开采的主要含水层,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为11号煤下部为K2砂岩,岩性为中~粉砂岩,砂质泥岩,其含水层厚5~19.5m,平均10m左右,钻孔单位涌水量0.03~0.1711/s.m,为弱富水带,局部为中等富水,上段为5~8号煤层的砂岩带层位,区内水位标高为+1134.22~+1335.51m,抽水孔单位涌水量0.015~0.0411/s.m,渗透系数0.12~0.72m/d,属弱含水层,改组含水层是开采9、11号煤层充水的主要因素。

3、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为区内影响4号煤层开采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层为砂岩,属裂隙含水层。

较稳定的砂岩有2~3层,厚度变化均较大,以K3砂岩最厚并较稳定,砂岩裂隙发育,大部钻孔冲洗液漏失,水柱低或形成干孔,说明本区内本组砂岩充水空间亦很发育,透水性良好,但大多不含水,或富水性很弱。

根据钻孔抽水资料,单位用水量0.0051~0.7711/s.m,渗透系数0.055~3.34m/d,属弱含水层,局部为中等富含水层,汗水段岩性变化不大,胶结好,是4号煤层顶板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二)主要隔水层

1、石炭系本溪组泥岩隔水层

区内11号煤层至奥陶系灰岩的隔水层主要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的地层,主要由灰~浅灰色粘土岩、铝土质泥岩组成,平均厚度40m左右,隔水性能良好,是奥灰水与煤系地层间的主要隔水层。

2、二叠系石盒子组泥岩隔水层

石盒子组地层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细粉砂岩组成,夹少量中~粗砂岩,特别是在下方石盒子组定补记上石盒子组下部各有一层分布全区且厚度稳定的铝土质泥岩,是煤系地层上部较好的隔水层,本隔水层极为有效阻止上部裂隙向下渗透补给煤系地层中的含水层。

3、上第三系隔水层

第三系中上部的粘土厚度稳定,分布全区,从而隔绝了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与下伏地层的水力联系。

(三)水文地质类型及充水因素

1、水文地质类型

4号煤主要充水含水层为山西组底部的K3砂岩裂隙含水层,K3砂岩含水层补给条件不良,加之断层富水性弱,导水性差,4号煤属于第二类第一型或第二型,即以裂隙含水层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床。

9、11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是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属弱富含水层,但奥灰水在矿区的水位标高在+1050~+1100m之间,9,11号煤层大部分面积位于岩溶水水位之下,太西区中部11号煤层最低标高为+960m,奥灰水位高出煤层底板120m左右,11号煤至奥灰顶面隔水层厚度一般45~55m,按开采破坏10m隔水层厚度计算,突水系数最大为0.03MPa/m,小于受破坏地块的临界突水系数0.06MPa/m,因此一般情况下奥灰水不会进入井巷。

《安太堡二号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将9、11号煤层在正常块段下水文地质类型定为二类一型,在构造带附近定为三类或第二亚类三型。

2、充水因素分析

通过对附近矿井调查,4号煤层的充水因素主要为K3砂岩含水层,9、11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因素主要为太原组的砂岩裂隙含水层,根据对各矿井生产实际调查,井下涌水量多为40~50m3/h。

比照临近矿井崔家岭矿,西易矿井等实际用水量情况,根据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15队2003年12月提交的《平朔安家岭井工矿地下水资源定性评价报告》,本设计矿井上窑区及露天不采区的正常用水量按150m3/h,最大用水量按180m3/h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奥灰水位高出9、11号煤层部分底板100多m,其突水系数又大于构造破坏地段的临界突水系数,在断层附近存在突水的可能性,在开采过程中在断层附近开采时要留足安全煤柱,以防突水。

第三节煤层特征

1.3.1煤层埋藏条件

本井田位于安家岭露天矿的北帮即安太堡露天矿的东帮,煤田走向为南北,倾向为东西,倾角2~5°,煤田平均倾角为4°。

煤层结构简单,赋存稳定。

1.3.2煤层特征

(一)煤层

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共含煤九层,自上而下编号为4、(4-1)、(4-2)、5、6、7、8、9、10、11、12号煤层。

其中4、(4-1)、(4-2)、9、11号煤层发育普遍、层位稳定、分布面积不大、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厚度小,仅零星分布、局部可采。

1、4-1煤层

位于太原组顶部,为上组煤主要可采煤层,全区稳定可采。

厚8.02~18.2m,平均15m。

在安太堡二号勘探区中部以不规则形状向南东方向分叉,分叉后上层为4-1煤,下层为4-2煤。

4煤分叉后厚度以分叉线为界,有明显变化,即在西北的合并区域明显大于东南的分叉区域。

两层煤最大间距6.40m,一般为2m左右.

4(4-1)煤顶板一般为K3中,粗砂岩,有时为砂质泥岩或砂岩。

结构复杂,含夹矸3~5层,岩性多为泥岩或砂岩泥岩。

露天不采区和上窑区西北角为4号煤合并区,露天不采区西部4号煤分化不可采,东部煤层分化残留好煤层2.70~16.04m,平均8.46m;上窑区的合并区,4煤厚度8.6~16.15m,平均12.24m。

上窑区东南部分区为分叉区域,煤厚度4.60~10.28m,平均8.20m,4-1煤和4-2煤层间距0~6.88m,平均2.50m。

太西区大部分为4煤分岔区,合并区域不足1Km2,4(4-1)煤厚度5.88~14.50m,平均10.22m,4-1煤和4-2煤层间距0.7~6.6m,平均2.42m。

2、4-2号煤

区内稳定可采,根据钻孔资料统计,在上窑区厚3.44~4.8m,平均3.92m,在太西区厚0.65~3.37m,平均1.94m。

4-2煤结构简单,含夹矸2~3层,岩性多为高岭土岩和泥岩。

顶板多为粉砂岩和砂质泥岩,有时为泥岩,底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有时为细砂岩或高岭岩。

3、9号煤层

为下组煤主要可采煤层,全区稳定可采。

厚3.05~19.64m,平均厚度14.5m。

9煤厚度变化无规律可循,顶部多与8号煤合并,底部常与10煤合并。

结构复杂,含夹矸3~9层,岩性多为砂质泥岩和炭质泥岩,亦有高岭石及粉砂岩。

顶底板均为泥岩或炭质泥岩,前者有时为高岭石,后者有时为砂质泥岩。

根据钻孔资料统计,露天不采区9煤厚3.05~17.05m,平均12.49m;上窑区9煤厚度为11.24~14.90m,平均12.91m;太西区9煤厚度为9.21~15.23m,平均12.41m。

露天不采区9煤和4煤间距20.48~52.98m,平均38.36m,上窑区9煤和4煤间距24.09~40.88m,平均33.4m,太西区9煤和4煤层间距30.77~47.5m,平均36.98m。

4、11号煤层

位于下组煤底部,全区稳定可采,上距9号煤1.2~8.8m,平均4.5m,煤厚2.05~6.86,平均3.80~5m。

11号煤顶板多为泥质灰岩,有时有0.10~0.30m的泥岩或细砂砂岩伪顶,底板大多为中、细砂岩,有时为泥岩及砂质泥岩。

结构简单,一般含夹矸2层,为砂质泥岩。

根据钻孔资料统计,露天不采区11煤厚度为0.42~6.86m,平均4.97m,太西区11煤厚度为0.80~6.40m,平均2.66m,上窑区11煤厚度1.05~6.30m,平均3.50m。

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和表1-3

表1-2马关河西区(详查)主要可采煤层特征

煤层

煤层厚度

最小~最大

平均(m)

煤层间距

最小~最大

平均(m)

夹石层数

最小~最大

平均

顶底板岩性

稳定性

顶板

底板

4-1

5.88-14.50

11.22

0.65-4.5

2.37

 

38.4

 

8.97

0-7

3

中粗砂岩

泥岩

泥岩

灰质泥岩

稳定

4-2

2.14-3.70

3.20

0-2

1

泥岩

粉砂岩

泥岩

粉砂岩

较稳定

9

3.05-19.64

14.5

0-11

1

砂岩

泥岩

砂质泥岩

泥岩

稳定

11

2.05-6.86

4.5

1-3

1

凝灰岩

砂质泥岩

泥岩

稳定

1.3.3物理性质

各煤层以弱玻璃光泽为主,次为沥青光泽;结构为条带状~均一状;构造块状;较硬;断口参差状或棱角状;条痕为褐黑色;内生裂隙较发育,且有方解石脉充填;9、11号煤可见黄铁矿结核或薄膜,密度较大,一般在1.70以上。

本区煤质性脆、坚硬,分化后疏松,严重分化成泥状,抗压强度较低。

根据《安太堡二号勘探区勘探(精查)地质报告》各煤层物理力学性质表1-3,各主要可采煤层物理性质表1-4.

表1-3各煤层物理力学性质表

比重

(t/m3)

容重

(t/m3)

含水率

(%)

孔隙率

(%)

抗压强度

(自然状态)

MPa

坚固性系数

4

1.72

1.70

0.70

1.80

12.6-30.8

21.7

1.0-1.3

1.2

9

1.42-1.51

1.46

1.37-1.44

1.40

1.03-1.55

1.31

4.1-7.6

5.77

18.0-22.9

20.5

1.0-1.3

1.2

11

1.51-1.65

1.58

1.49-1.59

1.53

0.90-1.26

1.09

2.4-6.8

4.6

19.5

0.88-0.90

0.89

表1-4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物理力学性质表

4

9

11

顶板

底板

顶板

底板

顶板

底板

中~粗砂岩

泥岩粉砂岩

泥岩

细粗砂岩

泥灰岩

粉细砂岩

比重

(g/cm3)

2.59-2.67

2.62

2.56-2.70

2.63

1.51-2.59

2.14

2.54-2.73

2.63

2.50-2.78

2.68

2.63-2.66

2.65

容重(g/cm3)

2.29-2.60

2.43

1.81-2.54

2.32

1.44-2.51

2.02

2.45-2.58

2.50

1.58-2.69

2.39

2.47-2.59

2.56

含水率

(%)

0.17-1.17

0.62

0.58-1.76

1.20

1.03-8.05

3.45

0.56-1.10

0.88

0.39-9.24

2.72

0.33-0.74

0.50

孔隙率

(%)

2.20-15.20

8.06

3.50-32.10

12.30

0.81-21.90

8.15

3.50-6.90

5.60

2.20-42.10

12.90

2.50-7.50

3.81

抗压强度

(MPa)

29.9-115.00

50.7

40.5

70.0-77.17

73.5

0.9-119.2

73.8

59.1-83.5

66.6

内摩擦角

(°)

19°01′~41°59′

19°43′

42°21′

13°30′~

29°45′

凝聚力

(MPa)

2.9-14.7

8.8

7.2

16.1

13.7-23.5

18.6

1.3.4煤的特征

本矿井为低沼气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10m3/t.d。

各层煤挥发物均大于36%,均属有爆炸性危险煤层。

各煤层均属易自然煤层,井田周围的木瓜界矿(旧井)发生过井下煤层自然。

据芦子沟矿调查,现场存煤5000T以上的煤堆,100天就自然。

本区无热害为地温正常区。

4号煤层埋深134.25~359.05m,平均270.31m,地温为9.6~13.5℃,平均12℃,9号煤层埋深125.31~403.56m,平均302.12m,地温为9.5~14.2℃,平均12.5℃,11号煤层埋深136.94~414.04m,平均323.20m,地温为9.7~14℃,平均12.9℃。

百米增温1.72℃。

第二章井田境界和储量

第一节井田境界

2.1.1井田划分的依据

在煤田划分为井田时,要保证各井田有合理的尺寸和境界,使煤田各部分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

煤田范围划分为井田的原则有:

(1)井田范围内的储量,煤层赋存情况及开采条件要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

(2)保证井田有合理尺寸;

(3)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划分,如地质构造(断层)等;

(4)合理规划矿井开采范围,处理号相邻矿井间的关系。

2.1.2井田范围

平朔安家岭2号井位于安太堡露天矿和安家岭露天矿之间,井田露天不采区由六个拐点圈定类似梯形的多边形,东西长4.00km,南北宽1.50~2.20km,面积8.31km2。

走向以东西为主,倾向以南北为主。

 

图2-1井田境界示意图

第二节矿井工业储量

2.2.1、勘探类型及储量等级的圈定

井田的勘探类型为一类一型至一类二型。

全区历年勘探共完成钻孔277个,63564m,平均每平方米8个孔。

其中水文孔3个。

根据地质特征和煤层特征,布置了基本垂直构造线的平行等距的勘探线。

2.2.2储量等级的圈定

由于井田内无D级储量,故可利用储量为工业储量,既A+B+C。

2.2.3煤层最小可采厚度

该井田煤层倾角小于10°,各煤层经洗选后均能达到动力煤要求,根据《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规定,确定煤层的最小可采厚度为0.8m。

2.2.4矿井工业储量的计算

矿井工业储量是指在井田范围内,经过地质勘探,煤层厚度与质量均合乎开采要求,地质构造比较清楚,目前可供利用的可列入平衡表内的储量。

矿井工业储量一般即A+B+C级储量。

井田范围内全区可采煤层为4煤、9煤和11煤共3层煤。

其中,4煤平均厚度为13.40m,9煤平均厚度为14.50m,11煤平均厚度为4.50m,可采煤层总厚为32.4m。

矿井工业储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煤的容重取1.35t/m3。

Zg=S×M×R公式(2--1)

其中:

S—井田面积,km

M—煤层厚度,m

R—煤的容重1.35t/m3.

即:

ZG=8.31×27.90×1.35

=312.99Mt

根据钻孔布置密度,将储量分别划为A级、B级、C级储量,D级无。

其中A级储量10540.96万t,B级储量15007.86万t,C级储量5750.18万t。

查“设计规范”可知:

矿井工业储量符合设计要求。

第三节矿井可采储量

矿井可采储量为矿井工业储量减去井田内煤柱损失和开采损失后的储量。

(一)、矿井安全煤柱

1.为确保地面建筑物及工程设施和井下开采的安全,设计对井筒、大巷、工业场地、铁路、公路、井田境界、构造等留设安全煤柱。

结合本井田周边矿井类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