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4853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延边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试卷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8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20分)两部分,试卷共8页,共二大题,41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内)

1.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2.“直到汉武帝时期……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2000余年的‘盐铁官营’政策。

”这一政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B.推动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

C.彻底解决国家赋税问题D.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

3.在宋代,以往“厚往薄来”、“接以仁义”、“示以绥怀”的观念和企图通过海外贸易关系宣示皇家“声威”的虚骄心理有了转变,转向讲求实际的经济效益。

这表明

A.统治者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B.统治者认识到了海外贸易的重要性

C.海外贸易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D.闭关锁国政策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4.《明史·食货志》记载:

“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

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日鱼鳞图册。

”下列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鱼鳞图册是全国正式出版的地图B.鱼鳞图册是全国赋役征收的依据

C.鱼鳞图册是全国人口普查的依据D.鱼鳞图册是全国水利治理的依据

5.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6.历史学家王家范说: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

7.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新航路开辟

8.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9.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

这一观点从整体上认为哥伦布

A.发现新大陆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新时代B.环球航行使人类历史具有了全球性规模

C.发现新大陆造成了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D.为西班牙对拉美展开殖民掠夺奠定基础

10.“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

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材料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A.引起了商业革命B.引起了价格革命

C.开始了殖民扩张D.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11.马克思说: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以下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是西方国家不断扩张的重要动力

B.“交通的极其便利”指火车、轮船、飞机等先进的交通工具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全球扩展的本性

D.资本主义通过商品倾销,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和深化

12.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

……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13.“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

“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

“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

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14.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1898年,刚组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

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组织的推动D.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

15.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上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16.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顺序是

①科学理论有重大突破②第二次工业革命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④帝国主义形成

⑤垄断组织产生⑥世界被瓜分完毕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②⑤③⑥④D.②①③⑤⑥④

1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18.在某中学关于“上海专题史”探究学习课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如下)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最佳主题是

11866年—发昌机器厂建立21872年—轮船招商局建立

3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4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52010年—举办世界博览会

A.上海—中国工业化的起点B.上海—中国走向世界的前沿

C.上海—中共成长的摇篮D.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19.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表》中可以得出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有

时间

大事记

1928年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30年4月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军阀混战

1930-1931年

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3-1934年

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围剿”

1945年

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②世界经济危机影响③官僚资本挤压④外国的侵略

A.①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

“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

”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

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D.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21.下表为1962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对此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调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完成

C.困难局面得到遏制,国民经济开始回升D.工农业生产平衡发展

22.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对这两项举措评述最准确的是

A.是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D.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23.1978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出《党的政策必须落实,自留地上桃树不能砍》的文章,对浙江某地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次日,头版再刊《鼓励社员经营正当家庭副业》的文章,批评了四川某地干涉社员发展正当家庭副业的错误做法。

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①某些地方对国家农业政策的执行出现了右倾现象

②其政策导向上透露出国家将对农村政策进行调整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认可

④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4.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如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等都被撤销,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是

A.推进机构精简,提高政府决策效率B.优化市场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加快产业升级,顺应科技革命浪潮D.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体制转轨

25.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6.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②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③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广东、福建两省

④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7.周积明的《最初的世纪》写道: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②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

③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8.“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

到了1939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1929年6月。

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

”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A.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B.严重阻碍美国的社会再生产

C.无法彻底帮助美国恢复经济D.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自我调节

29.有人在1933年评价胡佛总统说:

“因此历史站在那里犹豫,等待时间来做出判断,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的第一任,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任。

事实上,他两者兼具。

”材料反映了当时

A.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B.胡佛干预危机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C.胡佛对危机做出了及时的力所能及的应对D.胡佛经济哲学思想更适合繁荣年代

30.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

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

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

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松对经济的干预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31.1945年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

对这一纲领认识正确的是

A.外交上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本质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改良方案

C.手段上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结果上解决了社会贫富分化问题

32.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二者的共同点是

A.促进工农业生产增长B.把农业作为改革的切入点

C.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保存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33.“斯大林模式”是通过三大运动形成的,即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大清洗”(斯大林执政下,爆发的一场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运动)。

有观点认为这三大运动是苏联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苏联国内外环境的要求,是巩固苏共政权、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对于这一观点的评价,正确的应是这一观点

A.不可采信B.符合史实C.值得商榷D.表述隐晦

34.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

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

”其主要目的是

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

35.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

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

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

这一措施

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

36.截止2015年4月15日,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多达57个,申请国遍布全球五大洲,包含了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中国在亚投行的份额将占30%-40%,成为亚投行最大股东。

这表明

A.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终结B.多极化的世界进一步发展

C.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D.国际经济新格局已经形成

37.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休休戚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38.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

下列模式对应组织,正确的是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模式4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C.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D.模式4——欧洲联盟

39.有人认为,全球化带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发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即地方的、多样性的土著文化被同化。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全球化

A.带来了高效运作的市场经济体制B.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C.伴随着较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D.给人类带来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

4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材料说明

①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②贸易,服务、资本与技术日益全球化

③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形成

④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内,答在其他位置或超出边框则无效)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41.(2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鼎四年(前115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秦汉的货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都以通宝、元宝相称。

北宋时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交子”。

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价值是1000文铜钱。

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演变趋势。

(6分)

 

材料二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

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

1897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

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

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⑵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特点。

(6分)

 

材料三民国成立以后,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

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改革,这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

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完成了由银本位货币制度向纸币制度的转变。

法币的出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货币支撑,对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但是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原因。

(6分)

 

材料四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的只有三个国家:

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金融和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3概述英国和美国分别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怎样的“创新和发展”?

(2分)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10CABBCBCAAA11-20BDDABBDDAB21-30CDBDCDDCCC31-40CCCCBBCCCD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41.

(1)趋势:

由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6分)

(2)特点:

外国在华首先开设银行;银行多开在通商口岸;清末仿效西方清政府开设了中国自己的银行;银行各项制度不断完善(6分)

(3)原因:

国内货币制度混乱;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国民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等。

(6分)

(4)英国:

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1分)

美国:

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