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269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docx

整理卫生毒理学习题集

1.被称为现代毒理学奠基人的是_________。

A.OrfilaB.MagendieC.BernardD.BrownE.Fraser

2.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_____________。

A.有益作用B.营养作用C.治疗作用D.有害作用E.以上都是

3.下面哪一项不是毒理学体外试验的特点:

________

A.影响因素多,不易控制。

B.可进行某些深入的研究。

C.节省人力、物力、花费较少。

D.不能全面反映化学物毒作用。

E.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危险度评价的最后依据。

4.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_____________。

A.有益作用B.营养作用C.治疗作用D.有害作用E.以上都是

判断题:

卫生毒理学是从预防医学的角度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的条件,可为制订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下列哪一项效应属于量效应:

A.尿中δ-ALA的含量

B.中度铅中毒

C.动物死亡

D.持续性肌肉松弛

E.正常细胞发生恶变

2、如检测人体的某些生物材料如血液、尿液、头发中的铅、汞、镉等重金属含量可以准确判断其机体暴露水平,这些生物学标志称为

A、接触性生物学标志物

B、效应性生物学标志物

C、易感性生物学标志物

D、一般性生物学标志物

E、特殊性生物学标志物

3、慢性性毒作用带为:

A、半数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最小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E、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4、阈剂量是指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A、多数个体

B、一半个体

C、少数个体

D、全部个体

E、零个体

7、当把纵坐标的表示单位反应率改为反应频数时,对称S形曲线呈形的高斯分布曲线A、钟形B、直线形C、抛物线形D、倒钟形E、S形

8、MLD指的是

A、慢性阈剂量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C、最小致死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E、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

9、某先天缺乏NAD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病的患者,当一次接触大量苯胺后发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这种毒性作用应为:

A、速发作用

B、局部作用

C、过敏性反应

D、高敏感性

E、特异体质反应

10、影响化学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是:

A.接触途径

B.接触时间

C.接触速率

D.剂量

E.接触频率

11、剂量-反应(效应)曲线是:

A.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反应的构成比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可得到一条曲线

B.以表示反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效应的构成比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可得到一条曲线

C.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反应的构成比为横坐标,以剂量为纵坐标绘制散点图,可得到一条曲线

D.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反应的百分率或比值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可得到一条曲线

E.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反应的百分率或比值为横坐标,以剂量为纵坐标绘制散点图,可得到一条曲线

12、急性毒作用带为:

A、半数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最小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E、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13、LD0指的是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大耐受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E、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

14、机体接触有机磷农药后,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致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及时水解而神经突触处,引起瞳孔缩小、肌肉颤动、大汗、肺水肿、肢体麻痹等中毒表现。

这种毒性作用属于:

A.速发作用

B.局部作用

C.全身作用

D.高敏感性

E.过敏性反应

15、Zac小,能说明什么:

A.发生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B.化学毒物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宽

C.发生死亡的危险性小

D.Limac与LD50之间的剂量范围大

E.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16、绝对致死剂量是:

A.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B.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D.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

E.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

17、NOAEL指的是

A、慢性阈剂量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C、最大耐受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E、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

18、CO中毒后引起的昏迷病人,有些在恢复数周甚至数月后可突然发生严重的脑病,以下哪种概括更为合适:

A、局部作用B、不可逆作用C、过敏性反应

D、迟发作用E、特异体质反应

19、剂量为的函数。

A、浓度B、接触途径C、接触频率D、时间E、接触速率

20、如谷丙转氨酶活力增高表示有肝脏损伤,心脏梗死患者表现为血清谷草转氨酶的活力增高,这些生物学标志称为

A、接触性生物学标志物

B、效应性生物学标志物

C、易感性生物学标志物

D、一般性生物学标志物

E、特殊性生物学标志物

21、LOAEL指的是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大耐受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E、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

A2

1、以下哪一种不是化学毒物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

A.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B.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

C.生物所接触的毒物剂量的差异

D.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亲和力的差异

E.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

2、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更新,下列表示毒性的指标也会更新,除外:

A、阈剂量

B、急性阈剂量

C、慢性阈剂量

D、数致死剂量

E、最大无作用剂量

判断题:

1.毒物与非毒物之间的划分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2.空气中的CO浓度增加导致红细胞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随之升高,这表示有剂量-反应关系存在。

3.两种LD50相同或相似的化学毒物的致死毒性相同。

4.接触时间、速率和频率是影响化学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

5.机体接触一种毒物后,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毒效应表现出来,且对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均造成一定损害,我们认为这种毒性作用是迟发作用而不是速发作用。

6.效应指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

7.选择毒性是指一种化学毒物对某一组织器官毒性大而对其它组织器官毒性小。

8.反应指化学物质引起的出现质效应的个体数量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9.致癌试验中,随着苯并(a)笓的浓度增高,各试验组的小鼠肿瘤发生率也相应增高,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A1型题:

1.有关弱有机酸经消化道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弱有机酸在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胃。

B.在胃中PH极低(PH=1),弱有机酸以未解离形式存在。

C.在胃中有机酸脂水分配系数低,易吸收。

D.服用小苏打(NaHCO3)可以阻断弱有机酸在胃内的吸收。

E.弱有机酸在小肠有部分吸收,因小肠有较大表面积。

2.生物转化的Ⅰ相反应主要包括

A.氧化

B.结合

C.分解

D.酯化

E.裂解

3、硫酸结合反应的供体是

A.硫酸酯

B.葡糖醛酸

C.乙酰辅酶A

D.PAPS

E.P-450酶系

4、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酶存在的主要亚细胞结构是:

A.内质网

B.线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核

E.溶酶体

5、空气中的外来化合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吸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物质达到肺泡后,主要经易化扩散进入血液。

B、气态物质的吸收速率主要取决其在血液中的溶解度。

C、血气分配系数高的物质易于被吸收入血。

D、血气分配系数大的气态化学物经肺吸收速率取决于肺血流量。

E、血气分配系数小的气态化学物经肺吸收速率取决于呼吸频率。

6、ADME过程指得是:

氧化、还原、水解

生物转运

生物转化

毒物效应动力学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7、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的供体是:

A.硫酸酯

B.UDPGA

C.乙酰辅酶A

D.PAPS

E.P-450酶系

8、下列是重要的环境致癌物。

谷胱甘肽

乙酰胆碱

葡萄糖醛酸

2—AAF

7,8-二醇

9、最常见的吸收途径有:

A、胃肠吸收、呼吸道和皮肤吸收B、胃肠吸收、呼吸道和静脉注射部位吸收

C、胃肠吸收、静脉注射部位和皮肤吸收D、呼吸道、皮肤和注射部位吸收

E、呼吸道、胃肠道和注射部位吸收

10、随着时间的延长,外来化合物的在体内出现在分布的原因是:

A、器官或组织的血流量B、外来化合物的重吸收过程

C、外来化合物的亲合力D、外来化合物的生物转化

E、外来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特殊转运

11、甲基化反应供给甲基的是:

A、7,8-二氢二醇-9B、甘氨酸C、S-腺嘌呤蛋氨酸

D、GSTE、二醇环氧化物

12、下列是重要的致癌物。

A、谷胱甘肽B、乙酰胆碱C、葡萄糖醛酸D、AFB1E、7,8-二醇

13、肝肠循环的毒理学意义在于:

A、外来化合物毒作用发生的快慢B、外来化合物毒作用的性质

C、外来化合物毒作用持续的时间D、外来化合物的代谢解毒

E、外来化合物的代谢活化

14、肝肠循环可以影响:

A、外来化合物毒作用发生的快慢B、外来化合物毒作用的性质

C、外来化合物毒作用持续的时间D、外来化合物的代谢解毒

E、外来化合物的代谢活化

15、N-乙酰化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A.小肠

B.肝脏

C.脾

D.肺

E.脑

16、毒物的吸收是指:

A、毒物进入胃肠道B、毒物随血液到达各组织器官

C、毒物从染毒部位进入血循环D、毒物从血循环进入靶细胞

E、静脉注射染毒

17、卫生毒理学试验的染毒途径应尽可能模拟人实际接触途径,外来化合物进入人体的主要吸收途径有:

A、胃肠吸收、呼吸道和皮肤吸收B、胃肠吸收、呼吸道和静脉注射部位吸收

C、胃肠吸收、静脉注射部位和皮肤吸收D、呼吸道、皮肤和注射部位吸收

E、呼吸道、胃肠道和注射部位吸收

18、外来化合物的排泄过程是指:

A、外来化合物的解毒过程B、外来化合物的重吸收过程

C、外来化合物的再分布过程D、外来化合物的生物转化过程

E、外来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

19、毒物的分布是指:

A、毒物进入胃肠道B、毒物随血液到达各组织器官

C、毒物从染毒部位进入血循环D、毒物从血循环进入靶细胞

E、静脉注射染毒

20、关于消除半减期,下列说法那项正确:

A、在一级消除动力学中,受血毒物浓度的影响

B、在一级消除动力学中,受染毒途径的影响

C、是表示毒物消除速度的参数

D、指体内消除毒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E、不受肝肾功能的影响

A2

1、下列不属于还原反应的类型是:

A.酯裂解

B.硝基和偶氮还原

C.醌还原

D.脱卤反应

E.水解反应

2、下面哪一个不是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

A.肝脏

B.脾脏

C.小肠

D.肾脏

E.皮肤

3、下列不属于P-450催化的反应类型为:

A.脂肪族和芳香族的羟化

B.羟基还原

C.双健的环氧化

D.杂原子氧化和N-羟化

E.水解反应

4、有关弱有机酸经消化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弱有机酸在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胃。

B.在胃中PH极低(PH=1),弱有机酸以未解离形式存在。

C.在胃中有机酸脂水分配系数低,易吸收。

D.服用小苏打(NaHCO3)可以阻断弱有机酸在胃内的吸收。

E.弱有机酸在小肠有部分吸收,因小肠有较大表面积。

判断题:

1.Ⅱ相反应包括羟基还原、含硫基还原等。

2.化学毒经过代谢转化后毒性增强称为代谢活化。

3.脂水分配系数是物质在脂相中和水相中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在脂相和水相中的溶解度之比值。

第四章毒性机制

A1型题:

1、下列各种类型自由基中,哪种类型是最主要的:

 

A、以氢为中心的自由基

B、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

C.以硫为中心的自由基

D、以氧为中心的自由基

以过渡金属离子为中心的自由基

2、下列属于非酶性抗氧化系统的是:

 

A、SOD和Vc B、GSH-Px和GSH C、GSH和VED、SOD和VE E、SOD和GSH

3、下列哪个是亲电子剂解毒的一般机制:

A、代谢活化

B、乙酰化作用

C、GST催化的GSH结合反应

D、氨基酸结合E、P-450酶系

判断题:

1.终毒物是指化学毒物的最终代谢产物。

2.加合物是指活性化学物与细胞大分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稳定复合物。

第五章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

A1型题

1.No2主要作用部位:

A.肺泡

B.口腔

C.支气管

D.细支气管

E.咽部

2.下列哪一种化合物的毒性最高:

ACCl4BCHCl3CCH2Cl2DCH3ClECH4

3.相对毒性是指:

A.将物质的脂水分配系数估计在内的毒性

B.将物质的溶解度估计在内的毒性

C.将物质的挥发度估计在内的毒性

D.将物质的分散度估计在内的毒性

E将物质的所带电荷估计在内的毒性

4.如切除肾上腺后大鼠会:

A.其昼夜节律会变得明显

B.其昼夜节律会变得不明显

C.其昼夜节律无明显变化

D.其昼夜节律先变得明显后恢复正常

E.其昼夜节律先不明显后有明显变化

5.高温可使机体对六氯苯的抵抗力:

A.升高B.降低C.不变D.先降低后升E.先后降低升高

6.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同一种毒物对不同种类的生物其毒性作用相同

B.同一种毒物对不同种类的生物其毒性作用不同

C.同一种毒物对同种类的不同个体其毒性作用相同

D.同一种毒物对同种类的不同个体其毒性作用只有微小差别

E.同一种毒物对同种类的生物其毒性作用肯定完全不同。

7.在环境中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机体怎样变化:

A.皮肤收缩、呼吸加深

B.皮肤扩张,呼吸减慢

C.皮肤收缩,呼吸加快

D.皮肤扩张,角质层水合作用加强

E.皮肤扩张,呼吸加快

8.阿托品对抗有机磷化合物引起的毒蕈碱症状为:

A.相加作用B.协同作用C.独立作用D.拮抗作用E.相减作用

9.马拉硫磷与苯硫磷的联合作用为:

A.协同作用

B.拮抗作用

C.独立作用

D.相加作用

E.诱导作用

10.苯巴比妥钠作用于大鼠后,会发现哪个季节睡眠时间最长: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E.没有变化

11.下列毒性最小的为:

A.CCl4B.CHCl3C.CH2Cl2D.CH3ClE.CH4

12.下列正确的为:

A.不管有多少碳原子,烷、醇等碳氢化合物碳原子越多则其毒性也越大

B.颗粒越大分散度越大,则毒性越强

C.一般来说,化学物水溶性越大,毒性愈大

D..分子量越小越易通过膜孔,因此小离子物质较易通过膜孔

E.毒物在使用情况下不稳定会降低其毒性

13.当一种疾病或对于机体所产生的损害和某种化学物作用的部位或方式相同时,接触这种化学物往往会:

A只表现该毒物应出现的毒效应

B表现出的毒效应与已有疾病的症状交替出现

C引起死亡

D减轻已有的疾病所表现出的症状

E加剧或加速毒作用的出现

14.关于年龄对毒性作用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A年龄越小毒物的毒作用越强

B年龄越大毒物的毒作用越强

C年龄越大毒物的毒作用越低

D代谢后解毒的毒物对老年人的毒性作用较成年人强

E代谢后增度的毒物对婴幼儿的毒性作用较成年人强

15.有些化学物本身不致癌,但是它们与致癌物同时或先后进入机体却成为助癌物或促癌物,这种联合作用属于:

A拮抗作用B协同作用C相加作用D加强作用E独立作用

16.additionjointaction是指:

A相加作用B独立作用C协同作用D加强作用E拮抗作用

17.independentaction是指:

A相加作用B独立作用C协同作用D加强作用E拮抗作用

18.synergisticeffect是指:

A相加作用B独立作用C协同作用D加强作用E拮抗作用

19.potentiationjointaction是指:

A相加作用B独立作用C协同作用D加强作用E拮抗作用

20.antagonisticjointaction是指:

A相加作用B独立作用C协同作用D加强作用E拮抗作用

判断题:

1.不纯物会降低受检化学物的毒性

2.不纯物有可能会增强受检化学物的毒性

3.不纯物会影响受检化学物的毒性

4.评价化学物的毒性应尽可能采用其纯品

第六章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A1型题

1.评价急性毒性最主要的参数为:

A.半数致死量LD50

B.Zac

C.LD84/LD16

D.LD50和Zac

E.Limac

2.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

A.确定长期接触造成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测试和求出毒物的致死剂量

C.为制定人类接触式的安全限量标准提供毒理学依据

D.为受试物毒性机制研究和将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

E.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

3.急性毒性试验的试验动物一般要求使用:

A.1个种属的动物

B.2个种属的动物

C.啮齿类

D.非啮齿类

E.灵长目动物

4.急性毒性试验对实验动物年龄的要求是:

A.刚出生

B.初断乳

C.初成年

D.成年

E.老年

5.在给予受试物时,大小鼠的最大灌胃量分别为:

A.1ml/只,10ml/只

B.0.2ml/只,2ml/只

C.1ml/kg体重,10ml/kg体重

D.2ml/只,20ml/只

E.0.2ml/kg体重,2ml/kg体重

6.急性毒性试验最常用的染毒途径是:

A.灌胃

B.经呼吸道染

C.经皮肤染毒

D.经注射途径染毒

E.经口染毒

7.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周期最长为:

A.24小时

B.1周

C.2周

D.28天

E.3个月

8.静式染毒的缺点是:

A.氧气不够用

B.对环境污染较严重

C.染毒柜体积太小

D.挥发性不强的受试物使用此法受限

E.不通风

9.动式染毒的缺点是:

A.氧气不够用

B.消耗受试物量很大

C.染毒柜体积太大

D.只适合于小动物

E.实验动物在接触受试物时有经皮吸收的可能

10.动物试验中的最基本的指标是:

A.体重

B.体温

C.生化指标

D.脏器系数

E.死亡

11.急性毒性试验中,同一批实验动物体重变异范围为:

A.不超过平均体重的5%。

B.不超过平均体重的10%

C.不超过平均体重的20%。

D.在平均体重的5~10%之间

E.在平均体重的10~20%之间

12.对家兔所采取的常用的采血方法为:

A.眼眶静脉丛采血

B.腹主动脉采血

C.断头采血

D.耳缘静脉采血

E.尾部采血

13.关于蓄积系数K的描述,正确的是:

A.K=ED50

(1)/ED50(n)

B.K=LD50(n)/LD50

(1)

C.K值越小,化学毒物的蓄积性越小。

D.K值与化学毒物的蓄积性成正比。

E.反复染毒时试验动物对化学毒物发生过敏现象,则K>1

14.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实验动物的要求是:

A.可以仅用一种性别的动物。

B.选择刚成年的动物。

C.各试验组和对照组动物数可以不等,但体重相近。

D.同组动物体重相差不超过平均体重的5%,组间平均体重相差不超过10%。

E.小动物每组20只,大动物每组6—8只。

15.关于亚慢性毒性试验正确的是:

A.亚慢性毒性试验必须做。

B.以化学物的1/2—1/5LD50作为最高剂量组。

C.一般设3个实验组,可以不设对照。

D.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性指标,病理学指标,生化检验和特异性指标。

E.做高剂量组动物的某些指标仅发生轻微的改变。

16.亚慢性毒性作用的实验期限为:

A.1周

B.1月

C.6个月

D.1年

E.2年

17.脏器系数是指:

A.某脏器在动物的体重中所占的重量

B.脏器与脏器的比值

C.某脏器在所有脏器中所占的比重

D.每1000g体重中某脏器所占的质量

E.每100g体重中某脏器所占的质量

18.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A.亚慢性毒性试验所提供的毒效应和靶器官为基础。

B.以急性毒性试验所提供的毒效应和靶器官为基础。

C.由研究者自己决定。

D.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做也可以不做。

E.试验期间,动物因自发性疾病死亡时对试验结果无影响

19.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

A.初步评价对人类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B.是卫生标准制定过程中选择安全系数的主要依据。

C.为制定化学物质的人类接触安全限量提供依据。

D.为慢性毒性试验选择合适的观察指标。

E.了解化学毒物蓄积毒性的强弱。

20.慢性毒性作用若参照LD50来进行剂量分组,则其中最高剂量组为:

A.1/5~1/2LD50

B.1/50~1/10LD50

C.1/10LD50

D.1/100LD50

E.1/10~1/20LD50

判断:

1.现有一只大鼠称重后为200g,则可以判断这只大鼠还未成年。

2.现有一只小鼠称重后为20g,则可以判断这只小鼠还未成年。

3.小动物的年龄与体重相关较好,所以一般按体重来选择购买。

第七章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A1型题

1、体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中最受重视的是:

A、肿瘤B、致畸C、动脉硬化症D、衰老E、未知疾病

2、DNA链上鸟嘌呤被胸腺嘧啶取代,此种突变称为

A、移码突变B、颠换C、转换D、错义突变E、无义突变

3、碱基置换出现终止密码,所编出的蛋白质肽链:

A、延长B、缩短C、不变D、扭曲E、畸变

4、DNA分子中最小的完整功能单位是:

A、碱基B、密码子C、基因D、核酸E、脱氧核糖核酸

5、以下改变中属性基因突变的是:

A、相互易位B、倒位C、不对称易位D、颠换E、内换

6、根据DNA损伤牵扯范围的大小,突变可分为:

A、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B、体细胞突变、性细胞突变

C、基因突变点突变D、碱基置换、移码突变E、转换、颠换

7、下列变化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是:

A、单体B、缺体C、环状染色体D、非整倍体E、整倍体

8、如果减少或增加的碱基对刚好是3对,则基因产物的肽链中仅减少或增加:

A、3个B、6个C、2个D、1个E、0个

9、诱导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主要靶分子为:

A、纺锤丝B、微管C、中心粒D、着丝粒E、DNA

10、Ames试验的指示微生物为:

A、鼠伤寒沙门菌的野生型菌种B、鼠伤寒沙门菌的组氨酸缺陷型突变株

C、鼠伤寒沙门菌的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