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作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534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国庆假期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庆假期作业.docx

《国庆假期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庆假期作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庆假期作业.docx

国庆假期作业

高二化学国庆假期作业-1

范围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计48分)

1、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

下列有关做法与此不符的是

A发展水电,开发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

B大力开发丰富的煤炭,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C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推广电动、混合动力汽车

D推广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制成沼气以替代液化石油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都一定发生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D.任何吸热反应都必须在高温或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3、已知在101K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g)===H2(g)+

O2(g)△H=+242kJ•mol-1

B.2H2(g)+O2(g)===2H2O(l)△H=-484kJ•mol-1

C.H2(g)+

O2(g)===2H2O(g)△H=+242kJ•mol-1

D.2H2(g)+O2(g)===2H2O(g)△H=+484kJ•mol-1

4、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必加热就可发生

5、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H=Q1kJ·mol-1

2H2S(g)+O2(g)=2S(s)+2H2O(l)△H=Q2kJ·mol-1

2H2S(g)+O2(g)=2S(s)+2H2O(g)△H=Q3kJ·mol-1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B.Q1>Q3>Q2C.Q3>Q2>Q1D.Q2>Q1>Q3

6、氢能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新能源,但目前仍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还未能进入实用阶段,其主要原因是(

①氢气燃烧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尚无定论②氢气的制取耗能巨大,廉价制氢技术尚未成熟③氢气贮存、运输等安全技术尚未完全解决④氢气燃烧的放热量低于相同质量的矿物燃料,经济效益欠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

A.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H=+1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

H++OH-=H2O;△H=-57.3kJ·mol-1,若将含0.5mol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g)+O2(g)=2H2O(l);△H=+285.8kJ·mol-1

8、已知键能:

N≡N△H=-946kJ·mol-1,H-H△H=-436kJ·mol-1,H-N△H=-391kJ·mol-1N2(g)+3H2(g)

2NH3(g),从理论上计算△H为()

A.+1800kJ·mol-1B.+92kJ·mol-1C.-92kJ·mol-1D.-46kJ·mol-1

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CO(g)+

O2(g)=CO2(g)ΔH=-283.0kJ·mol-1

①H2(g)+

O2(g)=H2O(g);ΔH=-241.8kJ·mo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由反应①、②可知右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H2O(g)=CO2(g)+H2(g)

ΔH=-41.2kJ·mol-1

C.H2(g)转变成H2O(g)的化学反应一定要释放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H2(g)+

O2(g)=H2O(l);ΔH>-241.8kJ·mol-1

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的是()

A.NH3(g)+

O2(g)

NO(g)+

H2O(g);ΔH=-akJ·mol-1

B.C6H12O6(s)+6O2(g)

6CO2(g)+6H2O(l);ΔH=-bkJ·mol-1

C.2CO(g)+O2(g)

2CO2(g);ΔH=-ckJ·mol-1

D.CH3CH2OH(l)+

O2(g)

CH3CHO(l)+H2O(l);ΔH=-dkJ·mol-1

11、已知1mol白磷(s)转化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热量,又知:

4P(白磷,s)+5O2(g)

2P2O5(s);ΔH1,4P(红磷,s)+5O2(g)

2P2O5(s);ΔH2,则ΔH1和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B.ΔH1>ΔH2C.ΔH1<ΔH2D.无法确定

12、在常温常压下,已知:

4Fe(s)+3O2(g)=2Fe2O3(s)ΔH1①

4Al(s)+3O2(g)=2Al2O3(s)ΔH2②

2Al(s)+Fe2O3(s)=Al2O3(s)+2Fe(s)ΔH③

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3=

(ΔH1+ΔH2)B.ΔH3=ΔH2-ΔH1

C.ΔH3=2(ΔH2+ΔH1)D.ΔH3=

(ΔH2-ΔH1)

13、已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Zn(s)+

O2(g)

ZnO(s);ΔH=-351.5kJ·mol-1;

Hg(l)+

O2(g)

HgO(s);ΔH=-90.84kJ·mol-1,则锌汞电池中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Zn(s)+HgO(s)

ZnO(s)+Hg(l)的ΔH为

A.ΔH=+260.7kJ·mol-1B.ΔH=-260.7kJ·mol-1

C.ΔH=-444.2kJ·mol-1D.ΔH=+444.2kJ·mol-1

14、已知方程式2H2(g)+O2(g)

2H2O(l);ΔH1=-571.6kJ·mol-1,则关于方程式2H2O(l)

2H2(g)+O2(g);ΔH2=?

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B.该反应ΔH2大于零

C.该反应的ΔH2=-571.6kJ·mol-1D.该反应可表示36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15、科学家已获得了具理论研究一样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与白磷结构相似。

已知断裂1molN—N吸收193kJ热量,断裂1molN≡N吸收941kJ热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N4气体转化为2molN2时要吸收748kJ热量

B.1molN4气体转化为2molN2时要放出748kJ热量

C2molN2气体转化为1molN4时要吸收724kJ热量

D2molN2气体转化为1molN4时要放出724kJ热量

16、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gCaCO3 沉淀。

则完全燃烧1mol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是()

A.0.5QB.QC.2QD.5Q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计33分)

17、(5分)在101kPa时,H2在1.00molO2中完全燃烧生成2.00mol液态H2O,

放出571.6kJ的热量,H2的燃烧热为________,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18 、(5分)1.00L1.00mol/LH2SO4溶液与2.00L1.00mol/L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___________,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分)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应为

20、(8分)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

C(s)+O2(g)===CO2(g)

途径II:

先制水煤气:

C(s)+H2O(g)===CO(g)+H2(g)

燃烧水煤气:

2CO(g)+O2(g)===2CO2(g);2H2(g)+O2(g)===2H2O(g)

已知:

①C(s)+O2(g)===CO2(g)△H1=-393.5kJ·mol-1

②H2(g)+

O2(g)=H2O(g)△H2=-241.8kJ·mol-1

③CO(g)+

O2(g)=CO2(g)△H3=-283.0kJ·mol-1

(1)C的标准燃烧热是kJ·mol-1

(2)根据盖斯定律写出煤和气态水生成水煤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3)在制水煤气反应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填“>”、“<”或“=”)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21.(12分)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

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又已知H2O(l)=H2O(g)ΔH=+44kJ/mol。

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高二化学国庆假期作业-2

范围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6分)

1、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A、分子个数B、原子个数C、物质的质量D、物质的量

2、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就是反应热B、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可以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4、下列条件的改变都能使化学反应:

A(g)+B(g)==C(g)+D(g)的反应速率发生改变,但其中变化的实质与“浓度改变对反应速率影响”相同的是:

A.光照B.温度C.压强D.催化剂

5、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

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υ(H2)=0.1mol·L-1·min-1B、υ(N2)=0.2mol·L-1·min-1

C、υ(NH3)=0.15mol·L-1·min-1D、υ(H2)=0.3mol·L-1·min-1

6、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X(气)+Y(气)

2Z(气)

若最初加入的X、Y和Z都是2mol,反应中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1·s-1。

若要产物Z为2.8mol,反应所需的时间为:

A、5sB、10sC、15sD、20s

7、“中和热”是一个在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中和热”的定义为: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则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以下关于中和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稀溶液中所有酸和碱反应的中和热数值都相等

B、在稀溶液中HCl和NaOH反应和HNO3和KOH的中和热都相等

C、在稀溶液中1mol酸和1mol碱反应放出的热量都相等

D、将浓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刚好生成1mol水时,产生的热量即为中和热

8、设C+CO2

2CO,

H1>0反应速率为υ1;N2+3H2

2NH3,

H2<0反应速率为υ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υ1和υ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υ1增大,υ2减小D、υ1减小,υ2增大

9、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HI(g)

H2(g)+I2(g)(正反应吸热)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增大氢气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缩小体积⑤增大HI的浓度⑥减小压强()

A、①③⑥B、③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⑤

10、灰锡(常温下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

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ΔH1

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ΔH2

③Sn(s,灰)Sn(s,白)ΔH3=+2.1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ΔH2B.锡在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漏选得2分,全对得3分,共30分)

11、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

12、一般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A、升温B、改变生成物浓度C、增加反应物浓度D、加压

13、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度Vx为:

A.V(O2)=0.001mol·L—1·S—1 B、V(NO)==0.008mol·L—1·S—1

C.V(H2O)==0.003mol·L—1·S—1D、V(NH3)==0.002mol·L—1·S—1

14、一定条件下各取1L的CH4和C2H6完全燃烧,分别放出227.3kJ和394.7kJ热量。

现有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1L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放出260.8kJ热量,此混合气体中氢原子和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3:

1B、3.5:

1C、3.7:

1D、3.9:

1

1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υ(A)、υ(B)、υ(C)(mol·L-1·s-1)表示,且υ(A)、υ(B)、υ(C)之间有如下所示的关系:

υ(B)=3υ(A);3υ(C)=2υ(B)。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3A+B=2CB、A+3B=2CC、2A+3B=2CD、A+B=C

16、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2NO+2CO=N2+2CO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B、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C、冬天气温低,反应速率降低,对人体危害更大

D、无论外界条件怎样改变,均对此化学反应的速率无影响

17、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是:

A.C(s)+O2(g)===CO(g)ΔH=-110.5kJ/mol

B.C(s)+O2(g)===CO2(g)ΔH=-393.5kJ/mol

C.2H2(g)+O2(g)===2H2O(l)ΔH=-571.6kJ/mol

D.H2(g)+1/2O2(g)===H2O(g)ΔH=-241.8kJ/mol

18、反应4A(s)+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

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minB、用C表示的速率是0.2mol/L·min

C、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min

D、在2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少的。

三、填空

19、(8分)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某一反应的A、B物质

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得: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开始至4min时,v(A)=mol·L—1·min—1

(3)4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填“>”或“<”

或“=”)为:

υ(正)υ(逆),8min时,υ(正)υ(逆)

20、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则反应H2(g)+0.5O2(g)=H2O(l)的△H=__________kJ·mol-1。

21、1mol气态钠离子和1mol气态氯离子结合生成1mol氯化钠晶体所释放出的热能为氯化钠晶体的晶格能。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直接表示出氯化钠晶体晶格能的是。

A.Na+(g)+Cl-(g)=NaCl(s)ΔH1B.Na(s)+1/2Cl2(g)=NaCl(s)ΔH2

C.Na(s)=Na(g)ΔH3D.Na(g)—e-=Na+(g)ΔH4

E.1/2Cl2(g)=Cl(g)ΔH5F.Cl(g)+e-=Cl-(g)ΔH6

(2)写出ΔH2与ΔH1、ΔH3、ΔH4、ΔH5、ΔH6之间的关系式。

四、计算

22、在一个容积为3L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如下反应:

N2(气)+3H2(气)

2NH3(气)。

反应开始时,n(N2)=1.5mol,n(H2)=4.4mol,2min后,n(H2)=0.8mol。

试用H2、N2和NH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并求出2min末的N2的浓度。

 

23.在常压和500

时把O2和SO2按1:

2体积比混合,如果混合前O2有10mol,平衡时SO3占总体积的91%,求:

(1)平衡时有多少摩O2转化?

(2)混合气中SO2的体积分数(3)SO2的转化率

 

高二化学国庆假期作业-3

范围化学平衡

1.对于下列反应:

2SO2+O22SO3,

(1)如果2min内SO2的浓度由6mol/L下降为2mol/L,那么,用S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用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

(2)如果开始时SO2浓度为4mol/L,2min后反应达平衡,若这段时间内v(O2)为0.5mol/(L·min),那么2min时SO2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

2.在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H2和bmolI2(g),改变下列条件,反应速率将如何改变?

(1)升高温度______;

(2)加入正催化剂_______;(3)体积不变充入更多的H2________;(4)扩大容器的体积_______;(5)容器体积不变,通入氖气________;

3.把3molA和2.5mol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反应:

3A(气)+B(气)

xC(气)+2D(气)

4.对A+3B2C+2D来说,下列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0.15mol/(L·min)B.υ(B)=0.6mol/(L·min)

C.υ(C)=0.4mol/(L·min)D.υ(D)=0.45mol/(L·min)

5.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物质,它们能很缓慢地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降低压强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6.可逆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度Vx(表示反应物的消耗速度或生成物的生成速度)

A.V(O2)=0.001mol·L—1·S—1 B、V(NO)==0.008mol·L—1·S—1

C.V(H2O)==0.003mol·L—1·S—1D、V(NH3)==0.002mol·L—1·S—1

7.对于的反应M+N→P,如果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增加了2倍;在10℃时完成某反应的10%需要81min,若将温度升高到30℃,完成该反应的10%需要时间为

A.9minB.27minC.13.5minD.3min

8.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B2(g)===2AB(g)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单位时间内有nmolA2生成的同时就有nmolB2生成

C.单位时间内有nmolA2生成的同时就有2nmolAB生成

D.单位时间内有nmolB2生成的同时就有nmolAB生成

9.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右图坐标中纵坐标表示的是

A.温度B.反应时间C.反应物浓度D.压强

10.在2L容器中发生反应:

3A+B2C,若最初加入A、B都是4mol,A的平均速率是0.12mol/(L·s),则10s后容器中的B是

A.2.8molB.1.6molC.3.2molD.3.6mol

11.100mL6mol/L硫酸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几乎不能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碳酸钠B.水C.硫酸钠溶液D.硝酸钾溶液

12.某学生用优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02,实验结果如下图,对于图中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反应速率最快,

B.BC段表示反应速率最快,在该时间内收集到气体最多

C.0C段表示随时间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增大D.0C段表示反应产物中气体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13.在10℃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L·s),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

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1.6mol/(L·s),则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A.30℃B.40℃C.50℃D.60℃

14.对于可逆反应:

M+N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

C.反应中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D.反应已经停止

15.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2HI(g)H2(g)+I2(g)(正反应吸热),在反应趋于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关于HI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

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D.无法判断

16.当2SO2+O22SO3达到平衡后,通入

一定时间后,

存在于A.SO3、O2B.SO2、SO3C.SO2、SO3、O2D.SO2、O2

17.在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将2mol气体M和3molN气体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2M(g)+3N(g)xQ(g)+3R(g),该反应达平衡时,生成2.4molR,并测得Q的浓度为0.4mol/L,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

A.x值为2B.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

C.平衡时N的浓度为0.3mo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