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648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docx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三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五校联考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三

高三历史

1、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  )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2.中国人去过印度洋上的30多个港口,每到达一处他们就劝导或强迫当地统治者承认明朝的宗主权。

由此可见,这种航海活动的目的是(  )

A.宣扬中国的国威B.拓展中国的海外市场

C.促进中国经济发展D.加强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建议,得到太宗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兵部

4.福特公司应用最现代的信息技术为建立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机器撞开了大门……其成果就是制成了各种“全球性汽车”。

通过这些汽车,福特公司再一次树立了一个全球性的标准,表明汽车的制造竟可以怎样达到尽可能最大的效益:

所进行的改造节省了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开支,并可望削减成千上万个高技能的报酬优厚的工作岗位,它们原属于那些经理们、工程师们和推销人员。

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信息技术推动了全球化进程B.全球化统一了制造业的标准

C.全球化优化了资源配置D.全球化带来了失业等问题

5.某大学著名历史教授为学生作报告,其报告的纲要如下所列,这个报告的主题是(  )

A.互联网与政治选举B.大众传媒在政治选举中的运用

C.影视艺术的发展D.电视与互联网

6.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

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

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

7.在《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中有柏拉图对某一理论解释的话语,其意思就是,“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其解释针对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D.人人生而平等

8.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

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9.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

A.1787年美国宪法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下表是我国1960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  )

A.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B.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效开展

11.“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这段话称颂的“设计”应是(  )

A.英国的《权利法案》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1787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2.狄摩西尼指出:

“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

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

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

”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的是( 

A.雅典的小国寡民形态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25分)波音公司的历史映射出一部世界航空航天发展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起步

1916年公司创办。

当年即获得美国海军50架飞机的订单,波音公司从此站稳脚跟,军用机研制和生产成为其主要业务。

片段二拆分和发展

20年代,波音公司业务发展到航空运营。

1934年美国政府状告其垄断,根据《空邮法案》“飞机及飞机发动机的制造商不能与航空公司有任何联系”的规定,波音公司被强行拆分,仅保留航空制造部分。

3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大型轰炸机。

1935年开始生产的B-17和1942年制成的B-29重型轰炸机,在二次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后,继续研制生产出B-47、B-52重型轰炸机和KC-135空中加油机等,成为世界航空工业巨头。

片段三建立“波音帝国”

战后,波音公司利用战时积累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全力进行大型喷气运输机的研发制造。

60年代中期,公司重心转向大型民用喷气飞机制造。

1957年研制成功波音707喷气式民用客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发展了从波音727到777等系列型号,牢牢占据世界喷气式客机市场的头把交椅。

1996年,收购罗克韦尔防务及空间系统分部;1997年,兼并世界第二大飞机制造商麦道公司;2000年,收购休斯航天和通讯业务分部。

目前,波音的用户遍布145个国家,业务部门分布于美国和全球60多个国家,共有雇员约20万名。

(1)据片段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音公司起步时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2)据片段二,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波音公司拆分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3)据片段三,归纳波音公司空前发展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发展原因。

 

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七二年二月十七日,在白宫门前的草坪上举行了尼克松访华前的欢送仪式。

尼克松说:

“尊敬的副总统、国会及内阁成员,尊敬的各位来宾,我向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尤其要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新闻记者们,这几天来他们向全世界传递着白宫的信息,这正如我7月15日在这里的演讲一样,我宣布了这次(去中国的)访问,这次是和平之旅。

我们不奢求通过一周的谈判,扫清中美几十年来的外交中的障碍。

十月份在周总理和基辛格的谈话中说到,美国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也是伟大的民族,两国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处世哲学,不应该阻止中美在外交上达成共识。

展望未来我们必须认识到,中美政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还将继续存在,但是我们必须做得是保留既有的差异,又不成为敌对国。

如果这次访问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世界将会变得更安全,尤其是那边的孩子们,可以在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下成长。

我希望后人会用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那块纪念碑上写的‘我们为了全人类的和平来到这里’,用这句话把我的这次里程载入史册。

谢谢,再见!

——档案解密1972(五)

根据材料和你所知,指出尼克松这次访问中国的有利条件,并用后来的史实证明中美两国的这些差异“继续存在”。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之法,良法也。

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

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

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毛泽东

材料二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

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

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

“嗟乎!

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

”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

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

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材料二 《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

每个会员国,包括殖民地或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材料三 西方一个评论家说:

“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

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

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四 威尔逊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1万千米的旅行,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

“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

”在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以上材料均据《国际关系史》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有关规定对哪些国家比较有利?

说明其原因和影响。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当怎样理解材料三中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列强围绕国联问题进行斗争的实质。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一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

……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设问是与题意相反的革命模式,而题中有效信息是“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所以题干中的革命模式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与之相反的就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D项正确;A项是国共共同领导国民革命,不是单一的民众暴动,故A项错误;B、C两项都是与题干相同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故B、C错误。

2.【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劝导或强迫承认明朝宗主权”可得出航海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政治,故A项正确;明朝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海禁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故B项错误;明朝在对外贸易中是“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成本,没有促进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D项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所给材料中不能得出,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唐朝时,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及六部执行,据材料现象,魏征应就职于门下省。

4.【答案】B

【解析】题干通过跨国公司福特公司的生产与销售特点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现象,A项可由“应用最现代的信息技术为建立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机器撞开了大门”体现,故A项错误;B项“统一了制造业的标准”无法从题干中体现,故B项正确;C项可由“福特公司再一次树立了一个全球性的标准,表明汽车的制造竟可以怎样达到尽可能最大的效益”体现,故C项错误;D项可由“并可望削减成千上万个高技能的报酬优厚的工作岗位”体现,故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从报告的纲要来看主要是分析了电视、互联网是强势的竞选宣传媒体,故体现出大众传媒在政治选举中的重要作用,所以B最符合题意要求。

6.【答案】D

【解析】汽车发明于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火箭发明于开始于20世纪中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火车发明于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期间,马车出现于4000多年前,按照时间排序,选择D项符合题意。

7.【答案】A

【解析】题干语言的含义是,“事物”因“你”“我”而不同,但都是以每个“人”的认识为标准,体现的是智者学派的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A项。

8.【答案】C

【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故选C。

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天津自贸区”)正式挂牌,从时间上排除A;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对外开放的步骤,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B;D项材料未显示,排除。

9.【答案】B

【解析】紧扣题干关键词“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1787年美国宪法中政府与国会互相制衡;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内阁对议会负责;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责任内阁制,议会拥有实权;故排除A、C、D三项。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故选B项。

10.【答案】B

【解析】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故A项错误;1960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得到有效调整,故B项正确;据材料“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数据变化不能说明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且与史实不相符,故C项错误;1958年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和内容与材料不相符,故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蛮荒大陆”指未开发的美洲大陆,北美殖民地人民在赢得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为美国后来成为超级大国奠定基础,故C项正确;其他国家都不符合“蛮荒大陆”史实,故A、B、D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最重要的特点是人民主权,广大成年男性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因此雅典公民往往具有强烈的参政意识和爱国心,他们“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故选B。

13.【答案】

(1)条件:

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科技成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波音公司提供了军火市场。

(2)背景:

为克服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政府干预经济,调整工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冷战,对军用飞机产生了巨大需求。

(3)表现:

重心转向民用领域,成为民用航空市场的霸主;通过兼并,扩大公司规模,扩展公司业务;业务分布范围广,成为巨大的跨国公司。

原因:

二战时期的军事技术转化为民用(或利用和平环境立即转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化的推动。

【解析】

(1)由1916年想到,这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进行的,也是在一战影响中进行的。

(2)由题干中的1934年想到,这是在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下进行的,由材料中的二战已经所学知识中的冷战,可知波音公司的发展,二者提供了不少发展动力。

(3)第一小问,由“公司重心转向大型民用喷气飞机制造”“牢牢占据世界喷气式客机市场的头把交椅”可知重心转向民用领域,成为民用航空市场的霸主;由“1996年,收购罗克韦尔防务及空间系统分部;2000年,收购休斯航天和通讯业务分部。

”可知通过兼并,扩大公司规模,扩展公司业务;由“波音的用户遍布145个国家,共有雇员约20万名。

”可知业务分布范围广,成为巨大的跨国公司。

第二小问,要注意结合史实,即二战、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战后的全球化。

14.【答案】条件:

美国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也是伟大的民族;美国阻挠新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破裂面临新选择);“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引起巨大轰动;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两国发表公告,引起了世界震动;中美两国曾是反对法西斯的盟友等。

答案举例: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日本美化侵略历史,美国态度暧昧;美国试图实现“领导世界”的意愿;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顾中方警告会见达赖等。

【解析】第一小问注意从双方角度思考,注意紧扣时间1972年,并联系当时的国际关系分析,材料”十月周总理和基辛格的谈话内容“可知中美之间赞同都是伟大民族,在外交上可以达成共识,与此同时基辛格访华为尼的访华奠定基础,联系时间1972年,可知中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美国阻挠新中国的政策破产,联系所学可以想到“兵乓外交”的作用,联系此时的国际关系可知此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而中苏关系又破裂,还可联系历史原因在二战中中美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友”;第二小问要注意中美之间的差异除了取决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还有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社会制度方面中国是社会主义,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利益方面关于美国对日本侵华和西藏分裂势力达赖的态度,国际关系方面美国是当今世界“一超多强”中唯一的“超”,试图单独领导世界,体现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5.【答案】

(1)措施:

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

原因:

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

(2)弊病:

法律过于严酷。

认识:

改革者要德、法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和提取能力,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1)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

材料一是毛泽东尚在就学时写的作文。

阅读材料可概括出措施有:

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

材料中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即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

(2)题关键是找准关键词。

从材料“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可知法律过于严酷。

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可得出的认识,根据所学主要有改革者要德、法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

16.【答案】

(1)利用德国牵制英国和法国;维护各国主权和世界和平;控制国联进而称霸世界。

(2)国家:

英国和法国。

原因:

英、法两国是战胜国中的老牌殖民帝国,拥有较多的殖民地或自治领。

影响:

英国和法国操纵国联,成为它们维持霸权的工具。

(3)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纲领”中提出建立国联,以维护世界和平,得到欧洲绝大多数交战国的赞同;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坚持将成立国联列入会议议程,促使巴黎和会通过国联盟约,成为“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美国控制国联的目的没有达到,加之国内的孤立主义传统,致使参议院拒绝批准美国加入国联。

(4)凭借自身的实力,争夺世界霸权。

【解析】第

(1)问可依据材料一中“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等信息,从直接目的、根本目的等方面进行说明;第

(2)问中的“国家”和“原因”可结合材料二中“殖民地或自治领都拥有一票”等信息展开思考,“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3)问应根据“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等信息明确材料三的主要观点,进而结合材料四中“首先考虑到美国”等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进行阐述;第(4)问可联系一战后战胜国列强的主要目的,结合国联成立的背景及其结果等内容进行归纳。

17.【答案】

(1)共同性:

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

礼的作用:

明晰等级;仁的作用:

缓和矛盾。

品德:

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

社会关系冲突: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理解、比较分析和材料解读能力。

(1)问孔子、柏拉图在社会秩序和个人品德的共同点。

第二小问根据课本内容分析即可,第三小问结合课本列举。

(2)问根据材料二提示从社会变革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