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7952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docx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八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五校联考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八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其主要内容中得以真正实施的是(  )

A.国共坚决避免内战B.贯彻和平建国纲领

C.保障人民民主权利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尽管普罗泰格拉在雅典传播自己的雄辩术和哲学思想,使自己有了很高的声望;但他还是因说“神不可知”而被驱逐出雅典。

“被驱逐”现象出现说明当时雅典(  )

A.尚缺乏言论自由的民主环境B.民主政治尚未摆脱宗教影响

C.仍然以神为一切考察的中心D.公民对城邦具有强烈责任感

3.《明史》中记载:

“科举必由学校……学校有二:

曰国学,曰府、州、县学。

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

”由此可见明朝改革科举特点(  )

A.入国学的都能当官B.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C.分榜取士D.保证科举取士的区域公平性

4.“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

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5.某一时期刘伯承曾对战士们说:

“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

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

”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争取民族大解放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这具体表现为()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7.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8.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这“三次高潮”一致的是(  )

①革命对象②革命结果③指导思想④革命性质⑤革命任务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D.④⑤

9.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

“……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

……法官的虚假的独立性被取消……也如其他一切公务人员一样,今后均由选举产生,要负责任,并且可以罢免。

”以下选项能准确反映题干信息的是(  )

A.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

B.巴黎公社是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

C.巴黎公社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

D.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10.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钱乘旦教授认为:

“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

”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

A.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B.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C.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D.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11.黑格尔说:

“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

A.妇女B.外邦人C.全体公民D.奴隶

12.随着罗马国家的扩大和奴隶制的发展,元老院不断地通过决议,裁判官也不断地发布告示、作出判决,这些判决和决议就累积成为罗马法。

上述材料表明罗马法(  )

A.内容上侧重国家政治事务的处理

B.很大程度上表现了统治者的意志

C.是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D.由贵族垄断立法权并可随意曲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

——《汉书·贾山传》

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与船运和陆地轨道运输的结合,使社会进入汽船和铁路运输时代。

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6万英里。

一些国家修建了横跨大陆的铁路干线和国际铁路。

19世纪美国建成5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连接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

1855年美国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

1885年加拿大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

1888年欧洲建成加来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

1903年俄国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

1910年南美洲建成从阿根廷到智利的铁路。

——改编自《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驰道的主要特点,并指出秦朝修建驰道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40—1910年欧美出现筑路高潮的原因,对此中国社会有哪些积极反应?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陆路交通事业重大成就,试分析其重要意义。

 

14.(19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古今中外,各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1)指出材料一中各图所展现的政治体制。

图3体现了美国政体具有怎样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与图2相比在国家管理体制上的创新之处。

简析图4与图3所示政体的本质区别。

材料二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

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

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

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

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四第12条: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第15条:

“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

”第18条: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

材料三、四分别出自法国和德国的哪部政治文献?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文献颁布的历史作用。

(4)通过对中外政治体制变化的研究,请你谈谈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大林于雅尔塔)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

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材料二 1947年,杜鲁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制度”。

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说: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力合作。

任何政府钩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材料三 有人说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冷战客观上带来了世界的和平,它的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有人说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难以谋求真正的和平,它的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

请回答:

(1)二战后的“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主要表现是什么?

其实质是什么?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他国实施援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请用史实说明。

并说明另一种观点的可理解之处。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军事胜利对真正解放来说是不够的,在民族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在民族的思想教育中,我们的指南将是科学和技术,能否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凯末尔

材料二 在土耳其,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村镇,人们都可以看到他的塑像矗立街头。

在机关、学校、公司内,几乎每个办公室的墙上或桌上都有他的画像和照片,他被人们尊称为“阿塔图尔克”,即“土耳其之父”。

——博客杂志

材料三 凯末尔逝世距今已经六十多年,但其影响力始终不衰。

现在土耳其的政治家们,无论属于哪个党派,都宣称自己是凯末尔的继承者,来表达政治主张。

凯末尔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土耳其,而且是世界性的。

纵观近现代中东地区的历史,还没有其他能与凯末尔比肩的人物。

——博客杂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军事胜利”指的是什么?

凯末尔是怎样解决“生死存亡的问题”的。

(2)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三,人们是否应该尊称凯末尔为“土耳其之父”,试分析人们尊重和高度评价凯末尔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1946年6月内战爆发,故A、B项错误;国民党建立的是一党专政、独裁的政府,故C项错误;1946年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故D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普罗泰格拉因为说“神不可知”被驱逐,不等于所有人所有言论都无法充分表达,据此说缺乏言论自由的民主环境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普罗泰格拉反对迷信,主张思想自由,主张“神不可知”触犯了当时雅典统治阶层的思想基础,说明当时雅典的民主政治从其深层的文化根源来看,依旧受传统迷信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虽然提及“神”,但不能表明“一切以神为中心”,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公民”“责任感”等信息,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要参加科举制考试,成为官员必须参加学校教育,故B项正确;入国学之后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当官,故A项错误;C、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C、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同一犯罪事实的不同判罚,反映了罗马法能够甄别不同的案件进行判罚,考虑周全,故A项正确;代表弱势群体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内容庞杂繁琐也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不符合材料意思,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为了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八角帽换成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帽。

所以应选C。

6.【答案】D

【解析】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B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C项“学科越来越少”不符合实际;D项正确,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与理解分析能力。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

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

因此选A项。

8.【答案】D

【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革命对象分别是:

封建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革命结果分别是:

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放战争胜利;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指导思想分别是: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性质分别是: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任务都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所以三次高潮一致的是④⑤,选择D项符合题意。

9.【答案】B

【解析】材料谈到巴黎公社成立后在政治建设方面的措施,没有谈到巴黎公社的背景,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的公职人员均由人民选举产生并可以随时罢免,代表人民的意志,体现了人民自治,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的政治体制并不完善,不能说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建立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因此并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故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即革命风暴结束的原因,故A项错误;在1876年下议院选举和1879年上议院选举中,共和派取得稳定多数。

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共和派当选总统,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题干没有体现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互相妥协的产物,此后法国确立了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这表明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实现了社会的稳定,故D项正确。

11.【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古希腊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根据所学知识,这一部分人就是享有古希腊民主的人,即希腊公民,妇女不属于古希腊公民,故A项错误;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故B项错误;全体公民享有公民权,故C项正确;奴隶不享有公民权,故D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按照适用范围可以分为公民法和万民法,公民法内容上侧重国家政治事务的处理,但是题干没有提到这时的罗马法是公民法,也没有提到罗马法在内容上的局限,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元老院不断地通过决议,裁判官也不断地发布告示、作出判决,这些判决和决议就累积成为罗马法”可知罗马法是元老院的决议、裁判官的告示、判决累积而成,体现的元老院和裁判官即统治者的意志,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到其他国家的法律,没有进行对比,不能说罗马法是世界上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故C项错误;罗马法按照形式可以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习惯法由贵族垄断立法权并可随意曲解,但是题干没有指出这时的罗马法是习惯法,故D项错误。

13.【答案】

(1)特点:

以都城为中心,四通八达,道路宽阔牢固,美观实用。

目的:

维护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宣扬皇威。

(2)原因: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交通工具的革新;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殖民扩张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求。

反应: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交通运输近代化进程;开展收回利权斗争;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3)意义:

形成较为合理的交通格局;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加强了国防建设。

【解析】

(1)第一小问从材料“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说明以都城为中心,四通八达;从材料“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说明道路宽阔牢固;从材料“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说明美观实用。

第二小问从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角度去思考。

(2)第一小问从材料“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与船运和陆地轨道运输的结合,使社会进入汽船和铁路运输时代”可以归纳出工业革命开展、交通工具的革新,又从材料铁路“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可以分析出与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需求有关;第二小问西方铁路蔓延到中国,近代中国积极反映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引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也带动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为抵御西方侵略,开展收回利权斗争。

(3)材料三反映两个时期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从图示可以看出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不仅在东部也有西部,可以从合理的交通格局、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回答。

14.【答案】

(1)体制:

图1: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图2:

奴隶制民主共和制度;图3: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或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图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制度)。

特点:

分权制衡。

(2)创新:

民主实现形式上,美国实行间接民主,摈弃了雅典的直接民主;地方管理体制上,美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联邦制,突破了小国寡民的限制;国家权力分配上:

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来维护和保障民主制度。

(只答美国政体的创新之处也可。

区别:

两者的阶级本质不同:

图3是资产阶级民主,图4是社会主义民主。

(3)历程:

《权利法案》颁布,王权受到限制,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

文献:

材料三,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材料四,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作用:

前者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后者确立了德国联邦制国家体制和君主立宪政体。

(4)认识:

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各阶级、各阶段民主可以相互借鉴和影响;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

【解析】

(1)第一小问,直接读图即可得出答案。

图1是秦朝的三公九卿,体现的政体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图2是雅典民主制;图3是美国三权分立与制衡;图4是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小问,图3体现出美国政体的三权分立与制衡,此问比较浅显。

(2)第一小问,近代美国与古代雅典相比,在国家管理体制上的创新之处,联系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其民主制度是直接民主,而美国是间接民主;从管理地方的角度看,美国突破小国寡民的局限,在国土中实行联邦制;从权力分配看,美国实行分权制衡的机制,这三个角度都是创新。

第二小问,新中国政体与美国政体的本质区别在阶级本质上,美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新中国是社会主义民主。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对英国政治完善的历程加以概括,要强调《权利法案》颁布,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第二小问,材料三规定“总统任期7年”,这是法国的1875年宪法;材料四“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这是德国的1871年宪法;第三小问:

分别指出两部法律的历史作用,法国的1875年宪法确立了法国的议会共和制;德国的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4)综合古今中外政体的变化谈认识,可从变化的趋势——走向民主入手,也可以谈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可以互相借鉴;等等。

15.【答案】

(1)它是一场以沙皇为首的农奴主实行的改革,目的在于阻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维护其政治统治。

(2)农奴成为自由人,但由于苛刻的掠夺,负担沉重。

(3)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1)问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进行回答。

(2)问则根据农奴制改革后的农奴的状况即成为自由人进行回答。

第(3)问主要反映了改革后的俄国依然矛盾重重。

16.【答案】

(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

实质:

美苏争霸。

(2)通过经济援助达到政治控制的目的。

(3)观点:

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

史实:

长期对峙,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和平方式进行。

观点:

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

史实:

发生过局部的激烈冲突,如朝鲜战争、修筑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等。

 

【解析】第

(1)问应结合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特征分析。

(2)问理解归纳结合材料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即可。

第(3)问是开放性的题目,无论同意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

(1)材料一中的“军事胜利”指的是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击败协约国支持的希腊的武装入侵。

解决的方法是在土耳其推行改革。

(2)应该。

原因:

①一战中指挥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成功地狙击了协约国军队的登陆,粉碎了协约国优势兵力的进攻,为奥斯曼帝国赢得了惟一的胜利。

②在土耳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号召人民用一切代价捍卫民族的尊严和荣誉——领导土耳其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民族主权。

③领导土耳其击败协约国支持的希腊的武装入侵,维护了土耳其的国家独立和主权,成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建立了现代土耳其国家。

④在土耳其大力推行改革,实行政教分离,实行男女平等,把土耳其建设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解析】本题是材料题,通过材料考查凯末尔的事迹和贡献。

(1)问,设问针对性比较强,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提炼概括,而且要准确,实质是让学生认识了解凯末尔的两大历史功绩即抗战立国和改革建国。

(2)问,材料二、三展示了凯末尔对土耳其的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人们之所以爱戴他,纪念他,给他崇高的荣誉,是因为他做出的巨大历史功绩。

该问就是让学生探寻凯末尔的历史功绩。

在解答该问时注意不要遗漏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