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666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政治经济学是其()

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

5.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

6.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

7.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A、逻辑性B、理论性

C、战斗性D、实践性

8.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A、配第、斯密、李嘉图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9.黑格尔、费尔巴哈是()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10.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1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广延性B、持续性

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

1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

14.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

1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1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17.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18.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广延性B、存在性

C、物质性D、可知性

1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0.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联系的B、精神的

C、发展的D、实践的

21.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22.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2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4.时间是物质运动的()

A、持续性和顺序性B、广延性和伸张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

25.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26.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B、世界是统一的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2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

28.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2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

30.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1.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32.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学习书本知识B、进行社会调查

C、参加社会实践D、研究实际情况

33.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一元论B、二元论

C、唯物论D、唯心论

34.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本质决定现象的观点

35.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36.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3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3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3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D、意识——物质——意识

40.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41.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4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

43.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A、客观性B、相对性

C、绝对性D、全面性

4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

4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B、分析和综合

C、概念、判断、推理D、总结和概括

46.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

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发展的

C、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D、有用的就是真理

47.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能动性B、被动性

C、消极性D、积极性

48.“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

A、唯心主义辩证法B、唯物主义辩证法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49.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

A、真理是有价值的B、有用即真理

C、真理是永恒的D、真理是万能的

5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5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52.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A、能动性B、间接性

C、客观性D、直接性

53.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因为()

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54.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最基本观点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

55.“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看,就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

C、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

D、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

56.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57.生产方式是()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58.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基本动力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D、唯一动力

59.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D、人口数量的增多

6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D、法律标准

6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和自然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6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

6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64.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

65.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6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67.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6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69.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70.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

A、历史决定论B、历史被动论

C、历史宿命论D、历史意志论

71.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的标准是()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还是被动的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还是偶然的

7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73.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社会改革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D、科学技术革命

74.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

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

7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76.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自然科学属于()

A、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

7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

78.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C、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与更新D、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79.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D、最少劳动时间

80.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A、自由竞争规律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D、价值规律

81.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8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使用价值B、剩余价值

C、价值D、交换价值

83.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

A、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

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D、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主制

8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

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

8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86.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享乐主义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D、自由、平等与博爱

87.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8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8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政党制度B、三权分立制度

C、国家制度D、选举制度

90.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增加B、降低

C、不变D、无法判断

91.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

A、可变资本B、不变资本

C、货币资本D、商品资本

92.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A、c∶vB、m∶v

C、c+vD、m/(c+v)

93.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D、借贷资本

9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95.“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

96.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A、运输时间B、劳动时间

C、非劳动时间D、流通时间

97.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B、平均利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98.下列关于利息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

B、通常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变动

C、由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D、与平均利润率和企业利润率按相同比例变动

99.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B、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经营权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肥沃程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100.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

A、股息和银行贷款利息率B、股息和汇率

C、股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率D、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

10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

C、粗放型再生产D、集约型再生产

102.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

A、成正比例关系B、成反比例关系

C、按同比例变化D、无直接联系

103.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104.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

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105.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106.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

10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m)>IIcB、I(v+m)=IIc

C、I(c+v+m)=Ic+IIcD、II(c+v+m)=I(v+m)+II(v+m)

108.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A、不变资本的产物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109.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A、平均利润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D、企业利润

110.资本主义地租是()

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B、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

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111.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112.资本主义生产成本中不应包括()

A、支付的工资B、原材料费用

C、固定资本折旧D、固定资本未折旧部分

113.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C、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D、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14.股票价格()

A、和股票面额完全一致B、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率成反比D、和股息成反比,和存款利率成正比

115.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A、优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B、中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C、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D、各类土地的平均条件决定的

116.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其核心问题是分析()

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

B、剩余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