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5903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docx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一完美整理版

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

(一)

高中语文模拟试题

08120943

14~15年许昌县高二年级上期点睛模拟试题

(一)

语文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70分,第Ⅱ卷80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

书法艺术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古人对书法的人文精神多有论述。

柳公权曰:

“心正则笔正。

”苏轼说:

“古文论书者,兼论其平生。

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明末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

“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

”古往今,强调书家的人格地位,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的评价方法长期影响着书坛。

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各自有属于自己的美学内函与价值,它不需要嫁接或附属于非原生态的环境生存。

但是,书法是一种标榜的艺术,书法伤口在彰显艺术魅力的同时,书法家的人格、学识等因素也会凸现出。

所以说书法是一种人文的艺术、人格的艺术也未免不可。

世上没有纯粹的艺术,尤其是书法这门必须承载汉字,并通过汉字以表达事项和情感的艺术。

那么,书家的作品,即使是书写他人原创的作品,首先也是经过书家的人格认可,且注入了自己饱满的情感后才书写出的,每幅作品都无疑会携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

艺术家提供的产品必须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就是艺术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

艺术家为了能生产合格的产品,必须从精神的、道义的、物质的、社会的、生活的多个方面进行投入、筛选、填充、调试,甚至是反复地加工提炼,艺术的修炼必须是人格的修炼和人文领域诸多学科的学识与涵养。

作为书家,恪守做人的原则,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性,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是这个阶层的精神特征。

中国有传统文化所坚持的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以修身、养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人文精神;西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个性解放为目的,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人文精神。

由此看,人文当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价值取向或者思维方式。

书法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高雅艺术,如果不强调作品丰富的内涵,不提升其精神品质,一味的浮躁铺张,只能消耗书法的艺术生命。

眼下有人提出了书家“学者化”的口号,提倡加强书家人文素质和传统国学的综合修养。

有人说:

“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

”书法作为传统文化优秀的组成部分,古代文化人的一切活动,须臾不离笔墨。

文化人以儒、以道、以释、以诗词文章,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练了书法,书法也全息地映射了文化人的生存状态。

有人这样说书法:

“少年比才气,中年比传统,晚年比学养。

”一个“学养”,道出了文化底蕴的积淀,不唯需要熟读经史,留心艺事,更需要长时间含涵体察。

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部人文精神史。

作为当代,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用关注文化国粹的热情关注书法的发展,这是我们今天必须做到或者极力追求的。

1.关于“书法”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是有着自身美学内涵与价值,不依附于非原生态的环境而独立生存的人文艺术。

B.书法是承载着汉字,注入书法家的饱满情感,彰显出艺术魅力的一种纯粹艺术。

C.书法是通过汉字表达事项和情感,凸现着书法家人格和学识的淡泊名利的标榜艺术。

D.书法是渗透着所有艺术家社会良知与责任感的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一门高雅艺术。

1.A(B项“纯粹艺术”说法错误;C项“淡泊名利”属于无中生有;D项“所有艺术家”说法错误)

2.关于“书法的人文精神”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公权、苏轼等人关于“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评价,蕴含着浓厚的书法人文精神。

B.书法家从精神、道义等方面提炼作品并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方能创作出有人文精神的作品。

C.书法家加强文化底蕴的积淀,注得人生的含涵体察,其书法的人文精神就会得到滋养。

D.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就是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的一部人文精神史。

2.D(D项“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的”的说法错误)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作为艺术家尤其是书法家,必须恪守做人的原则,进行艺术的修炼,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学识涵养。

B.中国的人文精神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是比西方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层次更高的精神追求。

C.书法家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铸书法,因此其作品也部分地映射了书法家的生存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如其人”。

D.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去关注书法的发展,是当代书法家今天唯一的价值追求。

3.A(B项“中国人文精神高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说法无中生有;C项“部分地映射”说法错误,应该是“全息映射”;D项“唯一的价值追求”文中无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福寿,唐兀人。

幼俊茂,知读书,尤善应对。

既长,入备环卫,用年劳授长宁寺少卿,改引进使,升知侍仪使,进正使。

出为饶州路达鲁花赤?

,擢淮西廉访副使。

入为工部侍郎,佥太常礼仪院事,拜监察御史,改户部侍郎,升尚书,出为燕南廉访使,又五迁为同知枢密院事。

至正十一年,颍州以贼反告,时车驾在上都,朝堂皆犹豫未决,欲驿奏以待命。

福寿独以谓“比使得请还,则事有弗及矣”。

于是决议调兵五百,遣卫官哈剌章、忻都、怯来讨之而后以闻。

顺帝善其处事得宜,明年,改也可札鲁忽赤‚。

未几,出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

是时濠泗俱已陷师久无功福寿至督战甚急而上游贼势甚汹涌,福寿乃议筑石头,断江面,守御有方,众恃以为固。

十五年,迁江南行台御史大夫。

先是,集庆尝有警,阿鲁灰以湖广平章政事将苗军来援,事平,其军镇扬州。

而阿鲁灰御军无纪律,苗蛮素犷悍,日事杀虏,莫能治。

俄而苗军杀阿鲁灰以叛,而集庆之援遂绝。

及高邮、庐、和等州相继沦陷,而集庆势益孤,人心益震恐,且仓库无积蓄,计未知所出,于是民乃愿为兵以自守。

福寿因下令民多赀者皆助以粮饷,激厉士众,为完守计。

朝廷知其劳,数赏赉焉。

十六年三月,大明兵围集庆,福寿数督兵出战,尽闭诸城门,独开东门以通出入,而城中势不复能支,城遂破。

百司皆奔溃,福寿乃独据胡床坐凤凰台下,指麾左右。

或劝之去,叱之曰:

“吾为国家重臣,城存则生,城破则死,尚安往哉!

”达鲁花赤达尼达思见其独坐若有所为者,从问所决,留弗去。

俄而乱兵四集,福寿遂遇害,不知所在,达尼达思亦死之。

又同时死者,有治书侍御史贺方。

达尼达思字思明。

贺方字伯京,晋宁人,以文学名。

事闻,朝廷赠福寿金紫光禄大夫、江浙行省左丞相、上柱国,追封卫国公,谥忠肃。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一》)

【注释】?

达鲁花赤:

蒙古历史上的一种职官称谓。

‚札鲁忽赤:

蒙古和元朝的官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读书,尤善应对善:

善于、擅长

B.比使得请还比:

比如、好像

C.讨之而后以闻闻、使……知道

D.苗蛮素犷悍素:

一向、素来

4.B.比:

等到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B)(3分)

A.是时濠泗俱已陷师/久无功/福寿至/督战甚急/而上游贼势甚汹涌

B.是时濠泗俱已陷/师久无功/福寿至/督战甚急/而上游贼势甚汹涌

C.是时濠泗俱已陷师/久无功/福寿至/督战甚急而上/游贼势甚汹涌

D.是时濠泗俱已陷/师久无功/福寿至督战/甚急而上/游贼势甚汹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福寿从小就才智过人,长大后,入宫充当禁卫军,朝廷授予他为长宁寺少卿,改任为引进使。

曾出京担任饶州路达鲁花赤,也曾出京任燕南廉访使,又五次迁转任同知枢密院事。

B.至正十一年,颍州向朝廷报告贼人造反,当时皇帝正在上都,朝廷大臣都犹豫没有决断,福寿认为事情紧急,应先处理,再上报。

于是商议决定调兵,派遣将领征讨。

顺帝赞赏他处事恰当。

C.福寿改任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后,集庆有警报,阿鲁灰率领苗军来援助。

事情被平定,因为阿鲁灰的军队没有纪律,经常做坏事,没人能管制,所以阿鲁灰被杀。

对集庆的援助也就终止了。

D.集庆被大明的部队包围,福寿数次督兵出战。

将所有的城门都关闭,只打开东门以通出入,而城中的兵力已经支持不住了,城于是被攻破。

官吏逃散,福寿仍在指挥着手下人作战。

6.C.是福寿任江南行台御史大夫之前集庆有的警报;阿鲁灰的死,从文中看与军队的不服从管教并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福寿乃议筑石头,断江面,守御有方,众恃以为固。

(5分)

7.

(1)福寿便建议修筑石头城(堤坝),截断长江江面,他防守有方法,众人倚靠他认为这样很坚固(把它当做坚固的屏障)。

(断,截断;恃,依靠、倚仗;以为,认为,把……当做;每点1分,全句意思2分。

(2)福寿因下令民多赀者皆助以粮饷,激厉士众,为完守计。

(5分)

(2)福寿于是下令百姓中有钱的都资助部队粮饷,鼓舞士兵,做好守城的打算。

(赀,通“资”;激厉,鼓舞,激励;计,计划,打算。

每点1分,全句的意思2分。

【译文参考】

福寿是唐兀人。

他从小就才智过人,懂得读书,尤其善于对答。

长大后,入宫充当禁卫军,根据他任职年限和劳绩授予他为长宁寺少卿,改任引进使,晋升为正使,出任饶州路达鲁花赤,被提升为淮西廉访副使,入朝任工部侍郎、佥太常礼仪院事,任监察御史,改户部侍郎,升任尚书,出京任燕南廉访使,又五次迁转任同知枢密院事。

至正十一年,颍州向朝廷报告贼人造反,当时皇帝正在上都,朝廷大臣都犹豫没有决断,想要由驿站上奏皇帝以待命。

只有福寿说:

“等到使者请示后返回,那么事情就无可挽回了。

”朝廷于是决议调兵五百,派遣卫官哈剌章、忻都、怯来征讨然后奏闻皇帝。

顺帝赞赏他处事得宜,第二年,改任也可札鲁忽赤。

不久他出任淮南行省平章政事。

此时濠州、泗州都已失陷,部队长期没有功劳。

福寿到任后,督战甚急,而上游贼兵的势力甚是猖獗,福寿便建议修筑石头,截断长江江面,他防守有方,众人倚靠他进行固守。

至正十五年,福寿改任江南行台御史大夫。

在此之前,集庆曾经有警报,阿鲁灰以湖广平章政事的身份率领苗军来援助。

事情平定后,阿鲁灰的部队镇守在扬州。

阿鲁灰领兵没有纪律,苗蛮素来凶暴,每日烧杀掳掠,没人能加以管制。

不久苗军杀了阿鲁灰叛变,对集庆的援助也就终止了。

等到高邮、庐州、和州等地相继沦陷,集庆的形势更加孤单,人心更加恐惧,而且仓库里没有储备,福寿不知如何是好,于是百姓们便自愿当兵自己守卫城池。

福寿于是下令百姓中有钱的都资助部队粮饷,鼓舞士兵,做好守城的打算。

朝廷知道他的功劳,多次赏赐他。

至正十六年三月,大明的部队包围了集庆,福寿数次督兵出战。

将所有的城门都关闭,只打开东门以通出入,而城中的兵力已经支持不住了,城于是被攻破。

各个衙门的官吏都逃散了,福寿于是独自坐在凤凰台下的胡床上,指挥着手下人。

有人劝他离去,他呵斥道:

“我是国家的重臣,城存则生,城破则死,我还往哪里去!

”达鲁花赤达尼达思见他独坐在那里像是要有所作为,过去问他的决定,达尼达思留下没有离去。

不久乱兵从四面八方围上来,福寿于是被杀害,尸体下落不明,达尼达思也被杀害。

另外同时被杀害的,有治书侍御史贺方。

达尼达思字思明。

贺方字伯京,是晋宁人,文章学问在当时很有名。

福寿死难的消息奏闻朝廷,朝廷赠福寿为金紫光禄大夫、江浙行省左丞相、上柱国,追封卫国公,谥号为忠肃。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灞上秋居

(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8.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5分)

8.

(1)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9.“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值得玩味,请你作简要赏析。

(6分)

9.

(2)诗人触景生情,羁留异地见落叶而思故乡;“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

简介

马戴,唐代诗人。

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

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会昌(唐武宗年号,公元841—846年)进士。

在太原李司空幕府中任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

得赦回京,终太学博士。

与贾岛、姚合为诗友。

擅长五律。

《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陇,久滞长安及关中一带,并隐居于华山,遨游边关。

直至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与项斯、赵嘏同榜登第。

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为太原幕府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尉,后得赦还京。

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

咸通七年(867年)擢国子太常博士。

工诗属文,其诗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

尤以五律见长,深得五言律之三昧。

与薛能、顾非熊、殷尧藩等友善,均有诗篇往来;又与贾岛、姚合为诗友,唱酬尤多。

善于抒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蕴藉深婉,秀朗自然。

如《落日怅望》、《楚江怀古》、《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历来颇为传诵。

《出塞词》、《关山曲》等,慷慨激壮,是晚唐较好的边塞诗。

乐府诗《征妇叹》哀伤惨恻。

赏析:

《灞上秋居》是唐代诗人马戴的代表作。

此诗写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

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和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

全诗意境浑厚,情景交融,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

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

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

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

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

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

读者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

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

“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

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

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

“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不难想象:

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

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

“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

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

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

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

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

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

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

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

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诗经·卫风·氓》中用              ,             两句以比兴的手法表现了女子的年轻和容貌美丽。

(2)《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在赤壁大战前自信豪迈的英雄气概。

(3)在屈原的《离骚》中,感慨叹息表达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深同情的两句是             ,              。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棋魂

游子

清晨,家丁刚刚打开大门,突然跌进一个人来。

这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双目紧闭,浑身水湿,左臂负了刀伤,鲜血湿透了衣袖。

王管家赶忙吩咐送到下房急救。

许久,青年人才醒了过来,问道:

“这里可是江州刺史王景文大人的府第?

”王管家点点头:

“请问足下从何而来?

”青年人笑道:

“小人莫谷青,江北中州人氏,自幼好围棋,因得知王大人棋艺精绝,便有心来切磋棋艺。

只因两国以江为界,各守疆域,小人只好于夜间偷渡。

上岸后又路遇劫匪,寡不敌众。

不过终于可以一会王大人了!

”王管家听了急进内堂禀报,回来后道:

“老爷说,足下远道而来,身体又有所不适,先请静养数日,待到神定气足后,再请公子赐教。

十天后,莫谷青终于跨进了王府的“松云轩”。

只见堂中檀木椅上端坐着一个中年人,三绺长须,面色祥和。

这人就是当今深得皇上宠幸的皇太妃王燕春的亲弟弟王景文。

莫谷青双手一揖,朗声说道:

“江北棋士莫谷青,特来向江南棋王领教!

”王管家见莫谷青长揖不跪,正要厉声喝斥,王景文摇手止住:

“莫谷公子不远千里而来,以棋会友,不可以常礼拘之。

”说着,躬身向莫谷青道,“公子过奖了,老夫怎能担当‘棋王’二字?

今天公子前来指教,老夫喜不自胜。

请!

”便令摆上棋盘,与莫谷青分宾主落座。

两个时辰过去,双方各分秋色。

这时,莫谷青执子强行打入白方腹地,结果被王景文击中要害,首尾难顾。

莫谷青额间沁出了细汗,一口腥血蹿上喉咙。

他不动声色地咽了回去,颤抖地投下一子。

王景文身后的幕僚们,个个面露喜色。

谁知,王景文落子竟下出一步坏棋。

莫谷青抓住机会,逆转了棋局。

王景文微微一笑,推枰认输:

“公子少年英雄,老夫领教了!

”莫谷青笑道:

“在下胜得侥幸,受教不少,就此告辞!

”起身一揖飘出门去。

王景文望着莫谷青背影,沉吟不语。

一个幕僚不解问道:

“这局棋大人有两次可以杀死黑方大龙,为何将它放过了?

”王景文笑道:

“此人棋力不下于我,但锋芒太露,这就和棋道不符了。

我见他少年得志,心性极高,我若胜了这一局,他轻则一蹶不振,重则会呕血而死啊。

但愿他回去复盘时明白其中道理,修身养性,领悟棋道精神,可望成为一个旷世奇才。

几个月后皇太妃因病薨逝,接着,先帝禅位于太子。

王景文刚从朝中回到江州,王管家来报:

那个莫谷青又来了!

莫谷青沉稳了许多:

“在下回去将对局反复推演,发现是大人存心相让,寝食难安。

士可杀不可辱,在下想与大人再弈一局,务请大人放出手段,使出‘江南棋王’真本领,让在下输得口服心服!

”随即从身上掏出一张押单,“在下渡江之前,已托贵国商人将价值十万两白银的货物押在江州大兴隆栈,这是押单。

在下就以此物为注,和王大人对弈一局。

”王景文一愣,笑了:

“公子是怕王某不肯竭尽全力,故以此相激啊?

王某应了,此局若输给足下,照数赔还。

请!

莫谷青执黑先行,步步为营。

王景文应对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藏着绵绵后劲。

双方进入“官子”阶段,莫谷青见盘面上白棋形势略优,不由心头焦急。

就在这时,一个家人进来禀报:

“皇上圣旨到,请大人即刻接旨!

”王景文一怔,对莫谷青说声“失陪”,走出房间。

约莫半个时辰,王景文进来,朝莫谷青抱歉地一笑:

“官身不由己,让公子久等了。

”莫谷青也不说话,“叭”地落下一子。

王景文一愣,仓促落下一子。

莫谷青却连发妙手,终盘一数,莫谷青恰胜一子。

王景文看着棋盘,呆了一阵,苦笑道:

“迅速备银十万两,送莫棋友出城过江!

”莫谷青拦住了:

“此局在下虽胜了王大人,仍属侥幸。

这十万两银子请暂时存放在贵府,待数月后王大人公务稍闲,在下再来与王大人重博一局。

王景文一笑:

“感谢公子厚爱!

只是王某再也无缘与公子共研棋艺了。

”说着,从衣袖里掏出圣旨,展开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尚书仆射、江州剌史王景文勾通敌国,与燕帝三子慕容白交游,图谋不轨,着即赐死。

钦此。

”早就在门外等得不耐烦的两个黑衣使者端着一壶“鹤顶红”应声而进。

王景文对众人一笑:

“这酒不便相劝大家了。

”刚一举壶,莫谷青身形一闪,夺下酒壶,朗声道:

“在下慕容白两番渡江,不过是想与王大人切磋棋艺。

既然祸由我起,就请贵使者将我押解到京城,以释王大人清白!

”说着将双手反在身后。

王景文叹息道:

“慕容公子,你上次在敝府养伤时,我就查明了你的身份。

但我和你同样醉心棋道,愿南北棋界有所交流,所以两次和你对局。

我死不足惜,你赶紧走吧!

”说着,一把抓过酒壶,一仰头吞下大半,身子一晃,栽倒在地。

慕容白双膝跪地,拉住王景文的手,含泪笑道:

“王大人棋艺超凡,地府中哪有对手?

南北有界,不如阴曹畅通无阻。

在下愿做你的两世棋友,也好无羁无绊地下棋!

”抓过剩余的小半壶酒,一饮而尽,亦倒在地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端细致描写了莫谷青入门时的状态,制造了悬念,暗示了南北分裂的紧张局势,也暗示了来人的真实身份。

B.小说第二、三两段交代了王景文的刺史身份和他姐姐深得皇上宠幸的情况,目的是与结尾王景文被赐死一节形成反差,制造了情节上的波澜。

C.第一次弈棋时,王景文故意下出一招坏棋,输给对方,是希望他能够领悟棋道精神,在棋艺上继续提高,不至于因输棋而一蹶不振。

D.第二次弈棋时,莫谷青看出王景文又在让棋,认为自己赢得侥幸,所以不愿接受赌银,想等王景文公务闲时再博一局。

E.小说以王景文和慕容白双双自尽为结尾,为读者展现了两个为冲破阻隔、增进交流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高大形象,将情节推向了高潮。

(1)(5分)E,3分;C,2分。

B,1分(目的并非单一)(A,不能暗示来人真实身份,D,无法判断莫谷青看出王景文又在让棋)

(2)以“棋魂”为题,暗示着做人的精神。

你认为这个题目在文中有哪些具体内涵?

(6分)

①弈棋如做人,棋道为上,荣辱其次。

(人与人之间重在交流,赢输其次)②对他人尤其是暂不如己的人,应有宽容与爱惜的精神。

③不受权势约束的人格的独立。

(士可杀不可辱的傲岸是棋道精髓之一)(每点2分)

(3)小说中莫谷青(慕容白)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①酷爱棋艺。

为与弈棋高手切磋,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渡江而来;②心性浮躁。

棋力不低,但锋芒毕露,不知内敛;求胜心切,强行用出险招,导致处于劣势;处于劣势时心头焦急,胸中气血翻滚,无法自已;③心性傲岸。

不愿接受对方的故意相让,数月后再度渡江弈棋;④道义为上。

在得知王景文因自己而被赐死后,也饮鸩自尽而不苟活。

(每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