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995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docx

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

2017年高考(310)云南省玉溪一中2017届高三上第六次月考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分工原理

分工引起一般的富裕,但引起分工的并不是任何预料和想求一般富裕的人类智慧。

那对于人性中某种确定的倾向,即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相互交易的倾向,是必然的但极其缓慢、极其逐渐的结果。

这种倾向,是从来不会顾念到那样的广泛的好处的。

这种倾向,在人性中,到底是一种原始的不容进一步解说的原理呢?

或者多半是理性和言语的能力的必然结果呢?

这不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问题。

它为一切人所共有,但在其他各种既不知道这种契约,也不知道任何别种契约的动物中是发现不了的。

两只猎犬在同逐一兔时,往往也像是在做一种协同的动作。

它们把兔逐向自己这方面的时候,把兔子抓住。

不过,这并不是任何契约的结果,而只好算是这个特殊时间,他们对于同一对象物,情欲上发生了偶然的一致。

我们从未见甲乙两犬,公平审慎地交换骨头。

也从未见一种动物,以姿势或自然呼声,向别一个动物示意说这为我有,那为你有,我愿以此易彼。

一个动物想由某人或别一个动物取得某物,或他所需要的服务时,除了博得对方的欢心,不能再有别种说服的手段。

所以,小犬为了得食,就向母犬百般献媚;家狗为了得食,就作出种种妩媚态,来吸引食桌上主人的注意。

人有时采取这种手段来对待他的同胞。

如果他没有别的方法人叫同胞们按照他的意志来做,他就会做出种种卑鄙的阿谀的行为,来博取对方的愿意。

不过这种办法,只能偶一为之,是不可能应用到每一场合去的。

他在文明社会中,随时都要依赖多数人的协力和援助,但他毕生亦难博得几个人的好感。

就几乎一切其他的动物来说,达到壮年期的个体就是完全独立的,在自然的状态下,不必要仰仗其他动物的帮助。

但人几乎总是需要同类的协助。

但仅仅依赖人的恩惠,并不会更容易达到目的,如果他能够鼓动他们的自爱心,使其有利于己,并且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为他而做他需要他们做的事情,他们就是为他们自己的利益。

任何一个提议与旁人作任何买卖的人,都要提议这样做。

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同时,你就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

这是每一个这样的提议的意义。

我们日常必要的那些好东西,几乎全是依照这个方法,从别人手里取得的。

我们所需的食物不是出自屠宰业者、酿酒业者、面包业者的恩惠,而仅仅是出自他们自己的利益的顾虑,我们不要求助于他们的爱他心,只要求于他们的自爱心。

我不要向他们说我们必需,只说他们有利。

除了乞丐,没有一个人的生活,主要是仰给于同胞市民的恩惠。

乞丐也不能一味依赖于这个。

乞丐生活的全部基金,实际上是出自善人的慈悲。

虽然最后发现是这个原理,供给乞丐以他所需的各种生活必需品,他这个原理既不会亦不能在他需要这些物品时,这些物品供给于他。

他和其他的人一样,要由契约、交换、购买,来供给他各种偶然需要的大部分。

他用别人给他的钱,去购买食物,用别人给他的旧衣,拿去换别的一套更为合身的旧衣,或交换寄宿的地方,再用这些钱去购买他们需要的食物、衣服或住所。

我们需要的各种好东西,大部分是由契约、由交换、由购买得到的。

同样,原来被分工引起的,亦正是这种互相交换的倾向。

例如,在狩猎或游牧民族中,有善为弓矢者,他屡屡以自己制成的弓矢,与他人交换家畜肉,结果他发觉了,与其亲身到野外捕猎,尚不如与猎人交换,因为交换所得,是比较的多。

为他自身的利益打算,他只好以制造弓矢为主要业务,如是,他便成了一个武器制造者。

这就一定不期然而然地激励大家各自委身于一种特定业务,使他们在各自的业务上发挥完成各自天赋的资质才能。

(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分工引起了一般富裕,但引起分工的并不是人类智慧。

人性中的互通有无和互相交易的倾向,是必然会发生的。

B.

物物交换只为一切人所共有,其他不知道任何契约的动物之中是不存在这种相互交易的倾向的。

在自然状态下,动物不必要仰仗其他动物的帮助,但人一般情况下,总是需要同类的协助。

C.

动物想由某人或别一个动物取得某物时,往往采用博得对方欢心的这种手段,人也一样会使用博得对方欢心的方法来获取某物。

所以说,人和动物从别人那里获取某物的手段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D.

我们只有鼓动人们的自爱心,使人们为他们自己的利益而做有利于他们自己的事,这样你才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

在这个基础上,物物交换顺利地进行,社会分工也逐步产生了。

【参考答案】C(虽然原文与选项都表明了人与动物都使用博得对方欢心的方法来获取某物。

但不能摧导出人和动物从别人那里获取某物的说服手段是一样的,没有区别的。

这一结论。

A项中的分工引起了一般富裕,但引起分工的并不是人类智慧只是原文中分工引起一般……一般富裕的人类智慧的简略表达,意思一致。

B项中物物交换只为一切人所共有,其他动物之中是不存在这种交易倾向的。

与原文中它为一切人所共有,但在其他各种……是发现不了的。

两者属于同义替换。

D项中物物交换顺利地进行,社会分工也逐步产生了属于合理推论。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我们日常必要的那些好东西,几乎都是从别人手里获得的,我们所需的食物都不是出自别人的恩惠,而仅仅是出自他们对自己的利益的顾虑。

B.

乞丐和其他人一样,要由契约、交换、购买,来供给他各种偶然需要的大部分。

乞丐生活的全部基金,实际上是出自善人的慈悲,乞丐在需要某些物品时,这些物品并不会供给于他。

有鉴于此,乞丐也需要物物交换。

C.

人们的社会分工和他们擅长的事情有很大的关系,大家各自委身于一种特定业务,他们在各自业务上发挥各自天赋的才能。

而经过了各自职业的锤炼,也使得人们的天赋发挥得更加充分。

D.

一个武器制造者和一个房屋建筑者正是由于擅长的技能不同,从而委身于自己擅长的领域继而产生了社会分工的不同。

【参考答案】A(选项中我们所需的食物都不是出自别人的恩惠过于绝对化,且于文无据。

B项中与原文表述的意思一致。

c项根据文中的原理例如,在狩猎或游牧民族中……是比较多的,这一原理,C项的推理应是合理的。

D项也属于合理推论,其原理也文中)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般情况下,动物之间是不存在物物交换的,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两犬交换骨头来玩耍,但这种并不是物物交换,因为两犬之间不像人类一样存在着某种契约。

B.

我们从未见一种动物,以姿势或自然呼声向别一个动物示意说这为我有,那为你有,我愿以此易彼。

可见,物物交换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最大标志。

C.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采用阿谀奉承的方式来博得对方的好感而谋取某种利益。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别的方法让同胞们按照他的意志来做。

如果双方能够较为公平而审慎地进行交换,就有可能不再使用这种方式来获取某物。

D.

一名武器制造者,如果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可能会使其越来越擅长此项工作。

如果我们想从其手中交换武器,就需要让其认识到这项交换对他自己有利,而不需要求助于他们的爱他心。

【参考答案】B(选项中的物物交换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最大标志并不能由我们从未见一种动物,以姿势或自然呼声向别一个动物示意说‘这为我有,那为你有,我愿以此易彼’中推导出来。

A项可以从原文我们从未见甲乙两犬,公平审慎地交换骨头以及它为一切人所共有……是发现不了中推知。

C项中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别的方法让同胞们按照他的意志来做替换了原文中如果……就会……两者表意还是基本一致的。

D项中一名武器制造者,如果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可能会使其越来越擅长此项工作。

属于合理推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谢家麟:

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吴月辉

2016年2月20日上午8时12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的生命停止在这一刻,享年96岁。

已故的中科院院士冼鼎昌曾这样评价他:

谢先生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竞争,一个是超前。

他所做的工作总是在与国际同行竞争中进行,他的工作也总具有前瞻性。

2012年,92岁高龄的谢家麟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当被问及数十年学术生涯中哪件事最值得自豪时,谢家麟笑笑说:

我就是胆子大,什么都不怕!

正是这种什么都不怕的闯劲,曾让年仅35岁的谢家麟名扬美国。

那是1955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束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

研制这台医用加速器时,还有斯坦福大学4名教授级的专家也接了同样的工作,作为对手,谢家麟无论在资历上还是在可供调遣的人员和资源上,与他们都不在一个量级。

因为是医用,这台加速器的要求格外高。

这件事以前没人做过,无例可循。

但我觉得这是独当一面、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因此就毫不迟疑地接受了。

就这样,谢家麟赤手空拳地上阵了,用了两年的时间最终研制成功,并开始临床使用。

回国后,他又带领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耗时8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

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了解加速器。

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他说:

什么叫做科研工作?

做科研工作就是解决困难。

没有困难,那就用不着科研了。

1979年,已过花甲的谢家麟再一次大胆地投入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研制工作中。

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高等加速器的一次革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难度非常大。

有人说,这就好比站在铁路月台上,想跳上一辆飞驰而来的特快列车。

如果没有抓住,就会粉身碎骨。

然而,由谢家麟带领的团队最终还是跳上了这辆飞驰的列车。

这一次次因为大胆而创造的奇迹,皆源于谢家麟深厚的科学功底和坚持创新的精神。

对于创新,谢家麟终生都在以身作则,即便是在耄耋之年也依然如此。

80岁之后,他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便将精力投入到了研究如何将低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小型化的课题上,提出了创新四部曲,并最终研制成功。

而谢家麟进行此项研究的初衷十分简单,他只是不愿陷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状态之中,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做点有益的事情。

谢家麟曾多次公开表达自己对于创新的理解。

他认为,在研究的初始阶段,跟踪是必须的,假如不能处于和前人相近的水平,超过就无从谈起。

然而,谢家麟更强调,要认清跟踪模仿与性发明是有很大差别的,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是人天生的本性。

正是因为有了谢家麟这样的科学家,科研创新之路才永远不会中断,如他的自传书名一般,这是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

谢家麟还十分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

谢家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所有科技创新活动中,特别是实验领域的创新,要自己能够动手,才能掌握第一手的情况,知道关键问题的症结所在,而可做适当调整,最后达到预期目标。

如果自己不懂动手,则犹如开车时需要一人观看路面情况,再告掌管方向盘的人来调整方向。

对于未来,谢家麟有着美好期许。

他在自传中如此寄语青年人:

要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然后才是在科技领域作出伟大的贡献,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

这样,自己才会幸福,别人才会因你的存在而幸福,社会才会因你的知识而更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2日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有人问谢家麟,是否后悔当年回国的决定。

他的回答永远是:

不后悔,我做了正确的选择,回国使我有机会施展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建设服务。

他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伟大人物,可以原谅,那是机遇和能力的问题。

但不能成为一砖一瓦,那是不可原谅的。

因为只要把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就不会无作为。

无论是科学大师还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

(余建斌《梦想需要加速器》)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传记采用倒叙的手法,没有全面叙述谢家麟一生的情况而是截取了他在科技创新路上几个人生片段有侧重地表现其科技贡献与科学精神。

B.为了佐证谢家麟在治学观念、研究方法、国际视野、合作胸怀、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大家风范,直接引用了谢家麟自己和熟悉他的人的许多原话。

C.谢家麟在科学研究生涯中取得一系列奇迹般的成就,与他一直以来的闯劲、自身的深厚科学功底和坚持创新的精神有直接的关系。

D.到了晚年,谢家麟依然坚持科学研究,因为他要以身作则;同时,也是为了发挥余热而多做点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E.谢家麟教育孩子要有人生梦想,要把精力放到一件事上而有所作为,要努力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

【参考答案】BE

(B没有表现其合作胸怀方面的内容。

E要努力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表述错误)。

5.

谢家麟的一生始终围绕着创新两个字,他是如何做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终身以身作则,以创新精神做出很多的科技贡献。

讲究创新方法,从跟踪到性发明。

(3)创新的路上,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

(答出1点1分,答出2点3分,答出3点4分)

6.

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其实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

对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分)

【参考答案】谢家麟的寄语希望青年人做到德才兼备,具有优秀的品质(也可以答希望青年人正直、正派、有良好素质、对国家有贡献),而谢家麟自己的一生正是这样做的。

(2分)具体表现为:

有爱国情怀,主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1分)有自己的人生梦想,坚持创新,有所作为。

(1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云空和尚

李伶伶

老马下岗了。

他的腿受过伤,做不了重体力活,表哥在天岩寺给他找了个打扫卫生的工作。

工资虽不高,但是够给他读高中的儿子交学费,也够他和媳妇的生活了。

老马很满意。

老马是个勤快人,总是把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

没事的时候,老马喜欢听和尚念经。

寺里会念经的和尚有三个,念得最好的是法号云空的和尚。

云空和尚念的经,让人听了心里特别敞亮,凡来寺里进香的香客,都希望听到云空和尚给自己念经。

云空和尚为人随和,容易接近,老马经常问他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从来不恼。

老马很喜欢和云空和尚在一起,俩人关系也很好。

一天,云空和尚病了,吃了几天药不见好,只好去山下医院就医,好多天没回来。

寺里少了云空和尚,显得很忙乱,香客多要求念经,两个和尚应付不过来。

寺主一时找不到会念经的和尚,忽然想到经常和云空和尚在一起的老马,问他会不会念经?

老马说,我念得不太好。

寺主说,你念一段我听听。

老马就念了一段。

寺主听后喜出望外,说,太好了,从明天开始,你就代替云空和尚给香客念经。

老马说,我又不是和尚,我不念!

寺主说,谁让你当和尚了,你不用剃头,也不用穿僧袍,只是在两位师傅忙不过来时,帮着念一会儿就行。

老马还是不同意。

寺主说,不让你白念,念一天给你五十块钱。

老马有点心动,因为念经的收入比他扫院子多得多。

寺主见老马还在犹豫,又说,你要是不愿意念,等云空和尚病好了,你就可以不念了。

寺主把话说到这份儿上,老马就不好再推辞了。

于是从第二天起,老马学着云空和尚的样子给香客念起经来。

香客竟然很喜欢老马念的经。

渐渐地,来找老马念经的人越来越多。

寺院又恢复了从前的样子,寺主很高兴。

有一天闲着没事,寺主跟老马说,要不,你把头发剃了吧,我一个月给你两千。

老马很生气,说,我又不是和尚,干吗剃头?

说完,不等寺主再说什么,当即回了家。

媳妇见老马为这事生气,说老马,你可真傻,让你剃头又不是让你当和尚,天底下剃光头的男人多了,难道都是和尚?

再说,咱儿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我正愁没处张罗学费呢。

老马叹了口气,又回到了寺院,把头发剃了,成了假和尚。

云空和尚得了不治之症,老马经常下山去看他。

这天老马去医院看他时,忘了换下僧袍,云空和尚见到老马,愣了一下,说,你,皈依佛门了?

老马摸着自己的光头说,没有,我是假的,我老婆孩子都指靠我呢,我怎么能出家呢。

云空和尚笑笑,没再说什么。

老马说,对了,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出家啊?

老马听别人说过,云空和尚出家前有老婆孩子的。

云空和尚摇摇头,什么也没说。

老马想,肯定是发生了什么让他伤心的事,要不然,好好的谁会出家呢。

云空和尚日渐消瘦,他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所以不肯再住院,执意回到山上。

老马每天照顾云空和尚的饮食起居,还问他想不想见家人,云空和尚总是摇头。

云空和尚圆寂前,把他那件最好的袈裟和那串他挂了一辈子的佛珠,还有一柜子的经书都给了老马。

老马为云空和尚的离去流了很多眼泪。

老马想好了,等儿子毕业工作后,他就不在这干了,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去。

他可不想像云空和尚似的,到最后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

儿子终于毕业工作了,老马很高兴。

正打算回家享清福呢,媳妇来找他,说儿子想买个房子结婚用,让咱们帮筹点钱。

老马说,我上哪筹去?

媳妇说,你去寺里问问。

老马问寺主能不能借点钱给他。

寺主说,一万以内可以,多了不行。

老马又问,那能不能给我涨点工资?

寺主说,涨倒是能涨,不过有条件。

老马问,什么条件?

寺主说,你得做真和尚。

老马说,我现在和真和尚有什么区别?

寺主说,当然有。

真和尚要守清规戒律,不能有老婆。

老马说,做真和尚,一个月给多少?

寺主说,五千。

老马默默地走回家,把这事跟媳妇说了。

媳妇听后,也沉默了。

老马说,你要是没意见,我就去当真和尚了。

媳妇就哭了。

老马说,你别哭,我还能还俗的。

媳妇说,我等你,我一定等你。

老马和媳妇离了婚,在头顶烧了戒疤,成了真和尚。

那天老马第一次穿上云空和尚送给他的那件袈裟,戴上了云空和尚送给他的那串佛珠,大家都说,老马的身形和气度,俨然另一个云空和尚。

老马每天念经诵佛,但他心里仍想着老婆孩子。

有一天,他隐隐地听说他老婆在和一个胖男人来往。

他不信,回到他原来的家一看,果然看见了他不想看见的一幕。

那一刻,老马心痛不已,万念俱灰。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女人和一个年轻人来到天岩寺找老马。

老马面对他昔日挚爱的妻儿,像不认识似的。

凝视很久后,只说了一句话:

贫僧法号云空。

(摘自《世界微型小说选刊》)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老马的儿子为了凑够上大学的费用,为了买房子结婚,逼迫老马去当和尚,可见老马的儿子是个唯利是图的人。

B.写云空和尚对老马为僧不言语,死后却将一切都留给了老马,是为下文老马终将接下云空的衣钵这个情节做了铺垫。

C.作品通过写老马这一典型人物命运的异变,向我们揭露了寺庙的黑暗,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和极强的现实批判意义。

D.老马的妻子上山来探望老马,表明她已经对当初的背叛心生愧悔,这给老马绝望的生活添上了一丝温情,写得温馨动人。

E.以小见大,写的是老马一家之事,然而家庭是社会的缩影,老马的悲剧其实也是一个社会悲剧。

【参考答案】B

E(A老马的儿子并没有直接逼迫老马去当和尚,说他是个唯利是图的人分析不恰当。

C小说并没有向我们揭露了寺庙的黑暗之意。

D老马的妻子心生愧悔在文中没有依据。

8.

小说中的主人公老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知足,

寺庙的工资虽不高,但老马很满意。

勤快,老马总是把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

有责任心,为了家庭竭尽所能、默默奉献。

善良、有情有义,探望生病的云空和尚,为云空和尚的死伤心。

(答对一点给1分,共4分)

9.

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参考答案】从情节结构看:

最后一段老马真正成为了第二个云空和尚,不仅照应了

小说的题目,而且使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构思巧妙。

老马本不想做真和尚,最后决意出家,在意料之外。

然而妻子的背叛令他心痛不已,万念俱灰,所以他最终遁入空门又在情理之中。

从刻画人物的角度看:

老马成为第二个云空和尚可看出残酷的现实生活已经使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老马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从揭示主题的角度看:

热爱家人和现世生活的老马最后被逼成云空和尚,揭露了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生存的困境和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无奈;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对这个物质社会的反思,耐人寻味。

(每点2分,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莹,瀛州景城人。

右领军卫上将军景之子也。

太宗潜邸时,莹得给事左右。

即位,补殿直。

领武骑卒巡警泉、福州。

卒才数百,捕剧贼千余,迁供奉官。

天雄军节度孙永祐、运使杨缄称荐之,又使绥、银州按边事,还奏称旨,擢鞍辔库副使。

真宗嗣位。

会蜀平,部送胁从者数十百人至阙下。

西川运使马亮因入奏,请赦其罪遣还。

莹以为当尽诛之。

令莹、亮廷议,上是亮议,悉原其罪。

五年,高阳关都部署阙,藩侯无足领之者,宰相请辍宣徽使以居其任。

时王继英任北院,上以莹练达军事,乃拜永清军节度,兼领其任,为三路排阵使。

莹隶人有钱仁度者,颇有军功,与虎翼小校刘斌相竞,为殿直阎渥所发。

以莹故,诏勿问,止徙斌隶他军。

契丹入寇,诏步兵赴宁边军为援。

莹至,则寇兵已去,即日还屯所。

上闻曰:

莹何不持重少留,示以不测。

轻于举措,非将帅体也。

景德初,丁内艰,起复,代王显为天雄军都部署兼知军府事。

尝召洺州骑士千五百人赴大名,道与寇直,力战,有死伤者,莹犹谓其玩寇,将悉诛之。

诏赐金帛,谕莹勿治其罪。

车驾北巡,为驾前东面贝冀路都部署。

明年,改知陕州,俄徙永兴军府,又移邠州,兼环庆路都部署。

时夏州内属,诏省戍兵还营,以减馈饷之费。

仍手诏谕莹,莹遽奏乞留,以张边威。

上谓莹庸懦不智,以曹玮代之,徙知澶州。

故事,大礼覃庆,外藩无赐物例。

东封岁,莹镇澶渊,车驾所经,故特有袭衣、金带、器帛之赐。

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卒,年六十六,赠侍中。

初谥忠穆,后改元惠。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B.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C.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D.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参考答案】C(断句的前提是略通大意,然后利用特殊词语、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可用排除法加以选择。

如句中的复遣还镇是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被疾,意为遭受疾病,即患病,不可以与求相连,其后的求还京师也是一个动宾结构,据此排除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潜邸指古代太子继位前所居住的宅第,在本文中则指未登基即位。

B.阙下即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又借指京城。

在古代有时还用其代称天子。

C.手诏即帝王亲笔写的诏书,它不同于一般的文书,封建后期手诏也常由人代笔。

D.车驾指马驾的车,这里特指帝王所乘的车,用为帝王的代称。

【参考答案】A(指古代太子即位前所居住的宅第错,应是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莹初有军功,获得赞许。

周莹在巡视泉州等地时,以较少的士兵捕捉了数倍于己的大盗而升官,并且得到孙永祐等人的称赞举荐。

B.周莹处事不当,屡被否定。

在处理被押的胁从人员一事上,周莹提出的意见被皇上否定;在处理洺州骑兵一事上,他再次被否定。

C.周莹历任多职,偶得偏爱。

周莹自太宗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