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6674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点14 小说阅读.docx

考点14小说阅读

考点14小说阅读

1.[2017·全国卷乙卷·T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

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

水!

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

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

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

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

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

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开啦!

”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

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

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

”他喊,却喊不出声。

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

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

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

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

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

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

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

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

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领悟内涵的能力。

【解析】选B。

“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错。

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都是人与人之间温情的体现,并不是生命的奇迹,也不是无法解释。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5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析】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属于文章的构思技巧方面。

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表现等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

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1分)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为下面写西瓜的甜美做铺垫;(2分)③通过前后对比突出人与人之间在危难中相互关爱的重要的主题。

(2分)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解析】“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是本文一个重要的构思技巧。

从叙述的角度看,“他”当时由于不懂蒙语,所以这件事就成了谜,这更加真实;从故事情节看,没有交代人物身份就戛然而止,这样强化了神秘氛围;从阅读的角度看,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参考答案:

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每点2分)

2.[2017·全国卷丙卷·T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 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

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订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

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定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

“不要让公公知道啊!

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

”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

“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

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

“这就是我的!

”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

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

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

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

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

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

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

“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

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析】选B。

“平日的斤斤计较”于文无据。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解析】理解语句含意可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

着眼于这句话本身,“一样”是需要重点解读的词语;放眼这句话所在的语境,前文更为关键,这是一段“我”的情感抒发,“同样辛苦”照应“一样”,作者感慨裁缝工作的辛苦,同时也认识到其他工作的辛苦;而从更大范围的前后文来看,作者此处写苦,其实是反衬“乐”,突出了作者对这份普通工作的热爱。

答案:

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体会文章的风格,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析】小说语言包括情节叙述性语言、环境描写性语言、人物描写性语言、人物对话等。

语言的生活气息,一是体现在人物语言的口语化、地域化,二是体现在行文语言的质朴舒缓。

答案:

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特点1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1分。

【规律方法】鉴赏语言表达特色题目,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从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的角度分析。

2.从句式的角度: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

3.从词语使用的角度:

例如:

动词的作用,形容词的作用,副词的作用,数词的作用,叠词的作用等。

4.语体色彩:

口语、书面语、朴实、典雅、风趣、地方特色、形象、生动……

5.感觉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心理感受等。

6.整体的语言风格:

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3.(2017·江苏卷·T13~1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

“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

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

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

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

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

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

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

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

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

大采购。

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

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

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

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

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

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

朋友呗。

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

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的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

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

我想是的。

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

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她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

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

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

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

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做了只风筝。

她希望给我一辆自行车,不过,我肯定她也是给我做风筝——和去年一样,和前年也一样。

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

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头,馋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

我的兴奋不亚于她,踢被子,翻枕头,就像是热得不可开交的夏天夜晚。

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

“我一点也睡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

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吗?

”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

“你的手比以前大了。

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

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

”我说我们永远是朋友。

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我上了军事学校。

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

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

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

(她写道:

“昨天,梅西的马踢伤了奎尼,伤得很重。

谢天谢地,她没有太痛苦。

我把她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没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

渐渐地,她在信中把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

“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有删改)

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

(6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意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解析】“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不是偶尔的行为,因此注意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来概括。

要注意人物、状态分析。

如她虽然白发苍苍,但一直很积极,总是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可见是积极乐观的人;她的好朋友早死,为了表示纪念与不舍,她叫“我”“巴迪”,晚年把“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与“我”和小狗“奎尼”相互依靠,关爱“我”;她害羞,与很多陌生人做朋友,且一直与外面的世界相互联系;把做好的蛋糕送给近邻、素未谋面的人,甚至总统。

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

贫穷、孤单,却热爱生活、充满快乐。

从通过卖破烂等途径来筹集水果蛋糕基金、自己做风筝作为礼物、凑五分钱买牛骨头等情节,可见其贫穷;从只有“我”和小狗陪伴她等情节,可见其孤单;从满怀欣喜地做蛋糕、送蛋糕、准备礼物等情节,可见其热爱生活、充满快乐。

【评分标准】每条2分。

1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

(4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内涵的分析能力。

【解析】在分析情感的时候,注意确定情感的两端,即“谁的情感”和“对谁的情感”。

然后结合上下文主要情节明确是怎样的情感。

答案:

对“我的朋友”深沉的爱与依恋;为自己再也没有回去过而感伤、遗憾。

【评分标准】每点2分。

15.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4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次要形象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抓住关键词“映衬”分析。

次要形象“奎尼”的遭遇和主人公的命运与遭际息息相关,甚至是主人公形象的写照。

如,奎尼躲过了很多灾难,某种程度上暗示了“我的朋友”的命运多舛;“我的朋友”给小狗核桃肉吃,表现了她的善良与对奎尼的关爱;奎尼在地上打滚,显示出“我的朋友”的高兴,突出了她的心情;奎尼“该睡了还不肯走”,也显示了“我”和朋友内心的兴奋;最后叙述只有奎尼与“我的朋友”做伴,表现了她的孤独,也表现了“我”的愧疚。

答案:

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小狗奎尼的特殊待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快乐幸福;小狗奎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评分标准】每条2分,答出任意两条得满分。

16.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6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探究题,考查探究小说结尾的作用的能力。

【解析】小说的结尾常与小说的主旨联系密切,需要重点考虑在小说主旨方面的表达效果,具体答题时,可以考虑从小说三要素与结构、主旨方面入手。

如,结尾和开篇都有“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这句话;文章内容主要写“她”和“我”一起做蛋糕并且高高兴兴地送给别人,期待别人的回应,这中间自然是“我”和“她”相濡以沫的感情。

答案:

呼应开头,使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使“我的朋友”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评分标准】每条2分,答出任意三条得满分。

4.

(二)(2017•浙江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

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

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

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

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

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

天!

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

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

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

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

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

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

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

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

他忘了。

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

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

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

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

张皇什么呢?

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

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

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

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

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

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

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

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