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6902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docx

八下历史复习题精选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精选

1、2004年国家重点扶持发展农业,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人民政府2004年的农业政策与建国后土地改革政策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

建国后土地改革政策它与现在的土地所有制有什么不同?

针对土改运动的完成你有何感想?

答:

(1)共同出发点:

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

  

(2)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是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现在是土地公有制。

(3)感想:

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2、新中国成立的三四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开展了哪些斗争?

结果怎么样?

有何意义?

答:

(1)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运动,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3)1950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中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列举题

1、列举建国后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党和人民进行的两大运动并说出它们的时间。

答:

1950年10月—1953年7月的抗美援朝运动;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运动。

2、列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召开的几次重要的会议。

答:

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列举抗美援朝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答:

开始:

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结束: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列举土地改革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答:

开始: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束:

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简述题

1、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

答:

(1)1949年我国建立起来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在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的经济仍占有很大比重。

  (3)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里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变成社会主义经济。

  (4)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2、建国后,我国是怎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答:

(1)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2)“一五计划”的执行及其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性质。

  (4)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就?

有哪些严重的失误?

如何看待这些失误?

有何经验教训?

答:

成就:

(1)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2)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失误:

(一)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二)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泛滥开来。

(三)如何看待:

错误原因是主要由于中国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我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走了曲折之路。

(四)经验教训:

(1)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2)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否正确?

为什么?

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这一决定的执行情况如何?

答:

正确。

因为八大关于我国主要矛盾和基本任务的论断是在对我国基本国情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它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

虽然这一决定做出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绩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这一决定并没有长期执行下去。

5、1959—1961年,国家和人民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党和政府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答:

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加上自然灾害。

   解决:

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6、“大跃进”时期,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放弃了耕作,上山采矿,建炉炼钢。

你认为这样做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国民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你能举出涉及环境问题的例子吗?

答: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使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没有合理的利用矿产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后果,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严重困难。

例子:

森林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白色垃圾问题以及工厂的废气和废水所造成的

环境污染。

7、你怎样看待文化大革命?

为什么?

这个时期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什么?

答:

(1)“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因为“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遭受到破坏,人民生活基本上没有提高。

  (3)教训: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逐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

      人祟拜和个人专断。

健全民主与法制,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8、有人说: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的,主要责任在于他,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你怎么看待毛泽东一生的功劳和过失?

答: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2)对待毛泽东也应像其他历史人物一样,将他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中去全面的客观地认识,看主流、抓本质。

所以毛泽东这次犯的错误终究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在“文革”中,他在全局上一直坚持“文革”的错误,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错误,保护过一些党的干部和党外著名人士,他领导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对江青、张春桥等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揭露,因此,中国人民始终把他看作自己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9、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按毛泽东同志的话说是进京“赶考”,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赶考”是什么意思?

 

(2)我们把毛泽东等人的考试题按“1949—1957”和“1958—1976”年两个阶段划分其“考试”成绩如何?

答:

(1)赶考意味着共产党人要面临执政和建设政权的新任务。

  

(2)第一阶段(1949—1957年)考试成绩较为理想,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发动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进行了“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第二阶段(1958—1976)考试成绩不及格,1958年制定了党的建设总路线,在“左”的错误思想影响下,我国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还有“文化大革命”运动,国民经济发展起起伏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总体来说不如第一阶段。

二、列举题

1、列举中国现代史上,我国颁布的两部具宪法性质的文件?

答: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列举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或途径。

答:

(1)农业手工业的方式:

走合作化道路,参加生产合作社。

  

(2)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3、我国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左”倾错误的表现。

以及这种错误的主要标志。

答:

表现: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主要标志: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4、列举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的模范人物及他们的称号,并说出我们要学习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答:

(1)“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2)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勤俭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列举“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怎样的斗争?

答:

(1)“二月抗争”是党内老干部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斗争;

  

(2)1971年9月13日,粉碎了林彪反革命政变

  (3)“四五”运动,人民群众自发悼念周恩来总理,反对“四人帮”。

  (5)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十年动乱的局面。

6、列举在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发生的两次“左”的错误。

答: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简述题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会全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2)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请你回答出有关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而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是什么?

并说出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共八大:

1956年,内容:

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意义:

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底,内容:

①思想上:

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

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哪几次主动纠正错误路线的事件?

答:

(1)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

1927年8月7日,在党的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这次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的转折点.

   

(2)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建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经及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4、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二十多年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

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答:

(1)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的错误认识,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误路线进行抵制,经济建设仍有一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期。

  

(2)结论: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和城市各是怎样实行改革的?

答:

(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并发展乡镇企业;

  

(2)在城市,重点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6、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

(1)经历了四个步骤: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原则:

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对外开放的含义及旧中国“开放”的区别。

答:

(1)含义:

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目的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2)区别:

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旧中国的“开放”则建立在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是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主权被破坏,被迫的。

8、你能说一说邓小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了哪些贡献吗?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设计师?

答: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他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他又提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党的十二大,他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党的十三大,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性理论;(5)1992年南方讲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

(6)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9、邓小平理论是如何形成并得到确立的?

答:

(1)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1992年南巡讲话后,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在这一年党的“十四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4)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列举题

1、列举1985年我国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

答: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列举我国在1992年“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的状况。

答:

(1)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2)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3、列举邓小平理论中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有哪些?

答:

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列举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

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的统一

一、 分析探究题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

这项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它的实行有什么历史意义?

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提出的开发战略是什么?

这个战略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对于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你有何合理性的建议。

答: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内容:

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的事务,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

 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西部大开发战略。

意义:

西部大开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它的提出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地区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建议: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进一步落实各项民族政策;帮助他们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民族经济;中央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要给予大力的支援,更好的落实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实行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2、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

答:

(1)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2)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史称“九二共识”。

  (3)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4)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3、目前来看,阻挠祖国统一的势力来自哪些方面?

你怎么样评价“台独”行为?

请你谈一谈你对祖国统一的前景的看法?

答:

(1) 一是利用台湾问题牵制我国的外国反华势力;二是蓄意制造分裂的“台独”势力。

 

(2)任何想把台湾分割出去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这种做法只能受到世人的唾弃。

 (3)台湾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原因:

海峡两岸中国人民都渴望统一,“台独”不得人心;邓小平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方针来解决台湾问题,港澳的回归为台湾回归树立了榜样;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综合国力增强,具有强大的向心力;中美关系将继续向前发展,这将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4、目前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最敏感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

美国在建国初期曾采取了什么行动干涉我国内政?

答:

(1)台湾问题

(2)因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以说它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最敏感的问题。

(3)建国初期,派海军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5、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请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看法。

答:

(1)指导思想是“一国两制”。

(2)看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元朝以来都把台湾纳入自己的主权管辖之下,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台湾和大陆人民的共同愿望,所以我坚信台湾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6、中央政府对台湾回归后的政策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策有何 异同?

答:

(1)不一样,港澳问题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华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主权外交问题;台湾问题虽然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是中国内战的产物,属内政问题。

(2)同:

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异:

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而港澳只能由中央政府派驻的驻港澳部队行使防护责任。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周恩来总理作为中国杰出的外交家在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你知道外交贡献有哪些吗?

答:

外交活动:

(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并与这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从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

中国取得外交成就说明了什么?

答:

成就:

(1)1953年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2)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1955年周恩来在参加万隆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1972年中日建交;

(6)1979年中美建交;

(7)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

(8)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等等。

说明了:

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善于处理国际事务等。

3、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之间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目前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根据所学的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答:

重大事件:

美国发动侵朝战争,中国抗美援朝;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1971年,尼克松派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同周恩来进行会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揭开了中美关系新的一页;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主要因素:

台湾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人权问题;西藏问题等。

认识:

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中美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中美友好有利于世界稳定与和平。

4、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何变化?

促使美国对华政策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事件是什么?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有何意义?

  答:

变化:

(1)美国对中国实行长达二十多年军事上的威胁、政治和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